永亨织带_染色打样基本知识
织带,染色,过胶知识大全

织带,染色,过胶知识大全染色工序是控制色差的中心:色差,顾名思义是颜色的差异。
印染产品也只有通过染色才会暴露出色差的问题,可以讲:染色工序是产生色差的基地,也是控制色差的中心。
因此要集中力量坚持认真细致的作风,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守好基地,控制好这个中心。
①备料:一个颜色,无论批量大小,首先要求是同一批次、色光、浓度相同的染料。
否则染色时要重新调整配方,试样后再投产。
②称料:由于称料的差错造成批内色差,是印染厂最不值得去犯的低级错误,可靠的方法是:分色称料、专人复核,并按照染料份量的大小严格执行衡器使用的规定。
以达到堆确无误。
③开料:开料桶容量每个最好在800-l000升,每台轧染机配套三个(活注焙固法每桶只能开300-500升),如采用活性汽固法及士林干还原法、硫化及涂料染色时,遇上批量大的颜色,可开齐2-3桶染液连通同时使用,这样可减少因染料或操作的误差而造成的色差。
另外,每桶染液开好后,可用滤纸抽查,分析其扩散度及色光深浅的变化,作为对染料染前的最后把关。
④试样:轧染试样的样布一般控制每次20米左右,这样可达到既准确又不浪费的效果。
试样的工艺技术条件(包括压力、车速、温度、浓度)必须与正常生产相同。
这样试样准,色差才会减少。
试样时,除调方对色外,还应与左中右色差的调校一并进行到理想水平,这样正式投产时就能达到对色准、边色好的目的。
⑤预烘:无论是红外线预烘还是横导辊预烘箱,织物表面的受热温度要保持匀衡一致,否则染料会随水份的泳移造成色差。
尤其预烘箱的风力是否分布平均,要订出制度加强检查,以防出错。
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可在预烘下机安装在线测湿仪,检查织物预烘下机的干湿度是否一致,以防止因干湿不匀造成的前后色差。
⑥蒸箱:还原汽蒸箱的速度、温度、浓度需前后一致。
特别是活性汽固液和士林还原液都离不开的烧碱,实践证明,色光对汽固或还原液中烧硷浓度十分敏感。
为了减少烧碱浓度误差带来的影响,可把每色所需烧碱用量一次备好,并以滴定准确后使用。
染色打样工中级考核大纲

5
基本正确 2~3
一般 1~2 欠妥 2~3 基本规范 1
一般 1
够用 1
8、过程样全,按处方顺序一一对应 4
全4
不全 2~3
最后得分:
得 分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没润湿 0 没有考虑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错误 0 未考虑 0 偏差大 0 未考滤 0 不合理 0 不合理 0 不合理 0 不合理 0 不合理 0 未穿 0
不能做到 0
不执行 0 欠准确 0 不规范 0 不规范 0
不够用 0
缺得多 0
3
附表 2: 参赛单位
标 样
纯棉浸染
仿色结果
姓名
纯棉轧染
仿 色 样
测试 原样色差: 结果
原样色差:
注:仿色结果必面整块样面贴样,不得作任何修剪。
浸染样织物规格名称:
处
方
仿色工艺单
T/C 轧染样织物规格名称:
备注
处
方
备注
工艺曲线及主要工艺条件:
2
过 4、正确控制染色和固色温度和时间 4
程 5、正确搅拌
3
控 6、正确称取盐和碱
3
制 7、盐和碱的投料方法得当
3
(30%) 8、织物水洗及皂洗方法合理
3
正确 3 正确 2 正确 4 正确 3 正确 3 正确 3 正确 3
用冷水 2 先投料后控温 1 基本正确 2~3 基本正确 1~2 基本正确 1~2 基本正确 1~2 基本正确 1~2
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条件:
4
附表 3:仿色结果评分标准:
原样色差值得分
打样基础知识及色彩原理介绍 染整企业内部培训课件:打样、染色、工艺等等

色相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在物理学中表现为可见光的光谱波长不同。在 视觉上表现为红、橙、黄、绿、蓝、紫等各种色调。 在人的视觉中,物体表面色的色相决定于三方面: • 照明体光源的光谱组成; • 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 • 不同观察者的差异。
四、对色 2、对色注意事项
⑥ 对色样的光源要固定:不同光源会产生色变 ⑦ 看色样的距离要固定:对色距离不同时会产
生色变 ⑧ 看色样的角度要固定:对色角度不同时,会
产生色变 ⑨ 光源的亮度要固定:光源亮度的强与弱,会
产生色变 ⑩ 眼睛类别要一致:就观测者而言,当产生色
变时,理论上每个人对色光的感觉都会有差 异,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接近的
一、来样分析
2、规格、要求: 规格:织物的组织结构
线密度(T,如190T:经纱加上纬 纱的线密度)
纱线粗细:D,丹尼尔 要求:色牢度要求,缩水率,吸湿排汗等
其他整理
一、来样分析
3、颜色 根据颜色选择合适的染料组合
二、确定配方
1、传统配色: 主要依靠经验 参照参考方
2、计算机测配色:预测配方
因环境关系,如色变、材质不一……等,其并不 能有效的取代配色师傅,只能协助配色。
一、色变
• 光源色变:当一对颜色在某种光源下呈现的颜 色是对色的,但在另外一种光源下呈现的颜色 是有差异的,此现象为【光源色变】;只有产 生光源色变时才有可能产生观测者色变。
• 观测者色变:在相同的光源下,两块色样的比 较,A观测者认为偏红,而B观测者认为偏绿, 此现象叫【观测者色变】。
当以一个颜色在配色过程中, 所选择的色料与标准样所用 的色料不同类别或不同色相, 就可能会产生色变,因此一 般配色时遇到色变的几率很
➢ 色变现象并不是只有光源色变,还有观测者色变现象与仪器间的 色变现象。所以在使用分光仪品管系统最好能够:
染色打样基础知识--打样坯布的准备

染色打样基础知识--打样坯布的准备1.保持小样、大样用布一致,是提高小样正确率的基本条件。
对于纯棉织物,由于棉纤维的品种、产地或成熟度不同、织物的经纬密度、组织规格不同、以及织物的前处理方法、前处理程度不同,都会引起效果的不同。
对于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如纯涤纶或涤棉、涤粘等混纺织物,由于制造合成纤维时所用的原料、工艺操作等不同,会直接造成纤维微结构的差异,造成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牌号、批号、规格的涤纶染色时有不同的吸色性能。
鉴于以上等诸多因素,选用打样的坯布时,必须采用大生产时所用的半制品坯布,如果提前打样,大生产所用的半制品坯布来不及供应,则可选用与其相似的半制品坯布打初样,预先摸索出基本用料处方,待大生产所用的半制品坯布出来后,再打复样,若与标准色光不符,则要调整用料,直到复样与村样相符为止。
综上,只有保证小样大样用布一致,才能避免由于纤维质量、混纺比例、组织规格、白度、光泽、吸湿性能等不同造成的大小样差异,提高小样放大样的正确率。
2.根据所染色泽及染色用料对坯布前处理提出要求:由于所染色泽深浅及鲜艳度不同,对坯布处理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活性染料所染的浅淡的鲜艳色泽,就要求对坯布进行精心练漂,使之具有较好的白度、毛效;对于深暗色泽,则可进行半漂或不漂等。
另外,由于某些染料具有一些特殊性能,所以对前处理工艺也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例如:活性染料染时,由于染料为反应型染料,对所接触的化学环境比较敏感,所以要求坯布前处理时:1)煮漂要匀透,以避免活性染料浪费;2)不能带氯,大多数活性染料耐氯漂度差,如果布上残留有漂白后的氯或漂粉渍,会使多数活性染料遭到破坏,使所染色泽变浅变暗;3)前处理后布面呈现中性。
因为布面带碱,容易造成染色不匀,布面带酸会影响染料因着,使之色浅,前处理具有良好的毛细管效应,布面酸碱度均一,PH值为6~7。
总之,染色用坯布质量的好坏及前处理工艺的选择等,均对染色打样及染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染色打样前的坯布准备,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织物的印染及整理加工基础知识

织物的印染及整理加工基础知识一、基本加工流程:胚检及缝接胚布退浆染色烘干中检后整理加工(包括定型、涂胶、压光、压花、烫金、贴PVC、贴PU革、复合、植绒等等)二、各流程简介及管制重点:1、胚检及缝接胚布:A、即将一支一支的胚布缝接成一大卷或一盒车,叫一缸,一缸数量因布种加工不同而不同。
B、胚检主要是管制胚布品质,看是否有抽纱、纬档、死折、黄斑、霉斑等异常,同时要注意核对布种是否和要求的一致。
正常情况下需要一个批号注意检验一番。
2、退浆:A、织布时为了让纱不起毛,纱上了浆,故染色前要退浆,以便上色。
B、若退浆不干净,染色后布面会出现色花、浆斑等疵点。
C、退浆后一般要水洗干净,否则造成织物PH值较高会出现染色不良等异常。
D、退浆方式一般有缸内退浆和长车退浆两种,一般为前者退浆效果较好,但效率低。
3、染色:(1)化纤染色方式:A、常温卷染:一般温度为100℃以下,主要用于染半光的尼龙塔夫绸、尼龙牛津、尼龙斜纹布等。
此方式易产生头尾色差、左中右色差、折痕等异常。
B、高温卷染:温度一般为130℃左右,主要用来染涤纶塔夫绸、N66、尼龙消光布、涤纶牛津(长丝)等,此方式易产生头尾色差、左中右色差、折痕、色点等异常。
C、溢流染色:温度为100℃至130℃左右,主要用来染涤纶类如春亚纺、桃皮绒、涤纶牛津、塔丝隆、锦涤交织类等,涤丝纺也可用溢流染色,同时尼丝纺及其它有染皱纹要求的也采用此方式。
此方式易产生色花、鸡爪痕、直条染折等异常。
D、经轴染色:适合各类布种,但要根据品质要求合理使用,染色温度可控制在100℃至130℃以上,此方式易产生边浅、层差等异常。
(2)其它布种的染色方式:A、棉布染色:一般采用长车染色(需要大批量)、轧染(可大批量、也可小批量)、溢流染色(中、小批量)。
可用活性染料(牢度较好),也可用直接染料(牢度较差),也可用还原性染料(牢度最好)。
B、N/C、C/N染色:一般采用溢流染色,先染棉后染尼龙,染棉用活性染料,染尼龙用酸性染料(牢度较好)。
染色打样实训教程

染色打样实训教程1. 引言染色打样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设计和制作的步骤之一。
通过染色打样,可以对纺织品材料进行颜色测试和效果预估,帮助设计师和制造商确定最终产品的色彩方案。
本教程将介绍染色打样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实训技巧。
2. 准备工作在开始染色打样实训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材料准备•纺织品样品:选择需要进行染色打样的纺织品样品,可以是纱线、面料或成衣等。
•染料: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染料,保证染色效果符合预期。
•辅助材料:包括搅拌棒、盛放染料的容器、手套等。
2.2 实验环境准备•染色实验室或工作室:确保工作环境整洁、通风,并具备染色实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
•安全设施:佩戴手套、戴口罩等防护设备,避免人体接触到有害物质。
3. 染色打样步骤以下是染色打样的基本步骤:3.1 准备染料溶液根据实验需要,将合适的染料溶解于水中,得到染料溶液。
确保染料完全溶解,避免出现颜色不均匀的情况。
3.2 样品处理将纺织品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染料溶液中,搅拌保证染料均匀分布。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调整搅拌的时间和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染色效果。
3.3 清洗和固定染色将染色后的样品取出,用清水冲洗以去除余染料。
接下来,将样品浸泡在固定剂中,保证染色效果得以固定。
3.4 干燥和整理将固定后的样品进行晾干,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工作,如剪裁、缝边等,以最终呈现出设计师预期的效果。
4. 染色打样实训技巧以下是一些染色打样实训中常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1 染料比例根据染料的浓度和需要染色的纺织品材料重量,合理调整染料的比例。
过高或过低的染料浓度都会影响染色效果。
4.2 温度控制染色时,控制染料溶液和样品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染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染色效果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调整温度。
4.3 染色时间染色时间是影响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短或过长的染色时间都会导致染色不均匀或染色过深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验经验进行合理控制。
4.4 搅拌方式在染色过程中,搅拌样品的方式也会影响染色效果。
染色打样的基本步骤讲课稿

染色打样的基本步骤讲课稿染色打样的基本步骤纤维制品的染色生产加工方法,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分为两大类即浸染法和轧染法。
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例如:浸染法适合小批量,多品种产品染色加工,设备占地小,单台机价格相对低,使用灵活性强。
而轧染法则突出体现为染色生产具有连续高效的优点,而且对某些染料如还原染料等更适合应用。
相对应两种染色方法,染色打样也分别具有浸染和轧染打样两种方式。
一、浸染法打样的基本步骤浸染法打样的基本步骤可表示为:润湿被染物→准备热源→配制染液→染色操作→整理贴样1、织物(或纱线)润湿:将事先准备好的织物(或纱线)小样,放入温水(40℃左右)或冷水(对于低温染色的染料如X型活性染料等)中润湿浸透,挤干、待用。
2、热源准备打开水浴锅加热,没有水浴锅者可用电炉子间接水浴加热。
3、配制染液根据染料浓度、助剂用量及浴比配制染液。
一般缓染剂在配制染液时加入,促染剂在染色一定时间(一般为15min)后开始加入。
4、染色操作将配制好的染液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入染温度,放入准备好的织物开始染色,在规定时间内升至染色的最高温度,加入所用促染剂(对用量较大的可分2~3次加入);加入时,先将织物提出液面,搅拌溶解后再将织物放入,染至规定时间,取出染样,水洗,皂煮(需要固色的要进行固色),水洗,最后熨干。
5、整理贴样将染色或固色后已经干燥的织物,裁剪成适合样式表格大小的整齐方形或花边方形,在裁好的方形反面边沿处涂抹固体胶,对应粘贴在样卡上。
注意粘贴时,各浓度样织物纹路方向要一致。
染色后的纱线可整理成小束后,扭成“8”字形等,用胶带粘贴在样卡对应处。
6、注意事项(1)在染色开始的5min内和刚加入促染剂后5min 内,染料上染较快,此时,需加强搅拌,以防染色不匀;(2)在染色的整个过程中,要尽量防止织物暴露在液面外;(3)染色时,织物要处于松弛状态,避免玻璃棒压住织物影响染液渗透;(4)如果染色结束时染液的颜色较浓,说明染料的上染率低,此时应检查染色处方是否合理;若与染料的实际上染能力不相符(如活性染料一般较低,直接染料及酸性染料一般较高),则应调整助剂的用量重新染色;(5)若出现染色不匀现象,必须重新染色。
染色基本知识

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
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色泽不变的能力。 染色牢度很重要,是衡量染色质量指标。 染色牢度种类很多,依据使用环境和后续工艺要求不同种类的染色牢度,还没有能 符合所有种类要求的染色牢度。
染 耐晒牢度、耐气候牢度、耐洗牢度 色 耐汗渍牢度、耐摩擦牢度、耐升华牢度 牢 耐熨烫牢度、耐漂牢度、 度 耐酸牢度、耐碱牢度
19
耐光色牢度
耐光色牢度:将纺织品试样与一组蓝色羊毛标样一起置于人造光源下 按照规定条件进行曝晒,然后将二者进行变色对比来评定色牢度。
改善耐光色牢度的途径 染料的光褪色机理非常复杂,但主要是染料吸收光子后 被激化,发生一 系列光化学反应使结构被破坏,导致变色和褪色。纺织品的耐光色牢度主 要取决于染料的化学结构,以及它的聚集状态、结合状态和混合拼色的情 况。因此,合理选用染料非常重要。应选用耐光稳定性、配伍性好的染料 拼色。
色牢度差的本质:布面上的浮色和部分有色纤维颗粒的 转移
16
有相当一部分纺织产品,包括棉,涤纶,尼龙,混纺织物以及含氨纶的弹性织物在耐水、 耐汗渍和皂洗色牢度测试中,尼龙和醋脂纤维贴衬的沾色都在3级或以下。
原因:与其他种类的纤维材料相比,醋脂和尼龙纤维在较低的温度下,对分散染料、活性 染料就有很好的上色率,因此,在进行耐水、耐皂洗和耐汗渍测试时,一旦被测试样品因各种 原因而存在较多量的未与样品纤维稳定结合的染料浮色或有色纤维颗粒时,醋脂和尼龙贴衬的 沾色就会变得相对比较严重而其他纤维贴衬的沾色则并不明显。
染色织物进行湿摩擦时,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并 不会断裂而产生浮色。发生转移的染料通常并未与纤维形 成共价键,而仅靠范德华力产生吸附作用,即浮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泳移性能测定:可参见GB4464-84 染料泳移性 测定法。
(六)染料的力份
东 莞
定义:染料生产厂指定染料的某一浓度
山织
东 丝
带
作为标准(常规定其力份为100%),
绸 纺
染色达平衡后,染料的上染率不再随时间变 化而变化。
平衡上染百分率测定:
平衡上染百分率测定同上染百分率一样,可 以通过测定染色后残液吸光度方法,计算出 平衡上染百分率。 返回
上染速率曲线的解读与测定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上染速率曲线解读:
上染速率曲线反映了染色趋向平衡的速率和 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大小。
它是在固定染色温度条件下,上染过程的特 征曲线,也称为恒温上染速率曲线。
上染速率通常用半染时间(t l/2)来表示。
上染速率曲线测定:
保持染色温度恒定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测定
不同时间的染料上染百分率,作出上染率和
时间的关系曲线。
返回
吸附等温线解读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吸附等温线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随着染料用量 的改变,纤维上和染液中的染料量(浓度) 的分配规律。
解读与测定
(四)染色亲和力
定义: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染料标 准化学之差,称为染料对纤维的标准亲和力, 简称亲和力。
解读与测定
(五)染料的泳移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定义: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 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称为染料的泳移。
解读: (1)是轧染生产中影响染色匀染度的主要因素 之 一,与织物中的含水量、烘干工艺有关。
举例:配制体积为250ml,浓度为2g/L的活性 红B-2BF染料母液。
染料母液配置录像
(二)液体染料或助剂母液配制
东
莞 步骤:计算染料或助剂取量体积—润洗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吸量管—吸取助剂—置于容量瓶—稀释 至体积达容量瓶约3/4处,平摇混匀,
织限
职 业
公
并定容—加水定容至刻度,上下倒置约
学 院
司
移染性测定:
通过在染色空白液中,色布对白布的沾色量
计算出移染指数,判定染料的移染性能。
返回
染料配伍性的解读与测定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配伍性解读:
(1)配伍性是染料拼混使用时的重要性能。
(2)配伍性差的染料拼混时存在竞染现象。
(3)染色时必须选用配伍性良好的染料。以保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定义:染液中投加的染料(或助剂)重 量对纤维重量的百分数。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二)质量体积比浓度
定义:指1升溶液中含有染料(或助剂)
的质量克数,单位为g/L。
(三)体积比浓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 定义:指1升溶液中含有助剂的体积毫升
莞
数,单位为ml/L。
山织
东 丝
带
(四)质量百分比浓度
绸 纺
有
有
其它批次生产的染料浓度与之相比较,
织限
职 业
公
所得相对比值的百分数即为染料的力份,
学 院
司
又称染料强度。
解读与测定
二、表征染色理论的术语
东
莞
(一)上染与染色
山织
东 丝
带
定义:指染料与纤维间通过物理、化学
绸 纺
有
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或者染料在织物上
织限
职 业
公
形成色淀,而使纺织品获得指定色泽,
学 院
直接性测定:
在规定的染色条件下,测定染料的平衡上染百分 率(见平衡上染百分率测定)。
返回
染料移染性解读与测定
东 移染性解读:
莞 (1)产生的内因是染料的上染是可逆的
山织
东 丝
带
(2)主要影响染料在纤维的均匀分布程度。
绸 纺
有
(3)主要与染料自身结构、纤维在水中的带
织限
职 业
公
电状态及染色工艺条件有关。
学 院
司
10次,摇匀—润洗试剂瓶—母液转移
至试剂瓶—贴标签
举例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染色中的基本计算
东
莞 一、染色打样中的基本计算
山织
东 丝
带
(一)染料(助剂)母液配制计算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二)染色打样处方相关计算
学 院
司
二、染色生产基本计算
本章小结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有
产批次不同,染料的力份和色光也可能
织限
职 业
公
不一致。
学 院
司
染料力份测定: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染料厂常用。
对比染制单色样法,印染厂常用。
返回
染料上染百分率解读与测定
东
上染百分率解读:
莞 染料上染百分率与染料上染纤维的亲和力
山织
东 丝
带
大小和染色工艺有关。亲和力大的染料上 染百分率高。
绸 纺
东
莞
山 东
织
丝带
绸 纺
有
织 职
限
业公
学 院
司
浴比—单位质量纤维与加工溶液的体积比。 o.w.f%浓度—染料(助剂)重量对被加工纤维
重量的百分数。
轧余率—织物浸轧加工液后,所含加工液质量 与浸轧前质量的百分比。
染色工艺曲线—用折线描述浸染工艺中染色温 度、时间、升温速度及主要加料顺序的曲线。
临界温度范围—染料上染中,染色温度达到某 一范围时,染料上染率和上染速率呈现急剧增 大现象,称该温度范围为染色临界温度范围。
活性染料固色率始终比上染率低。提高活 性染料固色率是活性染料染色中追求的终 极目标。
提高活性染料固色率的途径有两种。一方 面,从染料结构上加以改进提高固色率; 另一方面,在染色工艺上加以控制。
活性染料固色率测定:
可以采用洗涤法和剥色法进行测定,洗涤
法测定固色率易于操作。
返回
染色牢度的解读
东
➢ 染色牢度是染色制品内在质量的重要
直接性解读与测定
(二)移染性
定义:浸染时,上染在织物某个部位上的染 料,通过解吸、扩散和染液的流动,再转移 到另一部位上重新上染的性能。
移染性解读与测定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三)配伍性
定义:所谓染料的配伍性是指两只或两只以上 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时,上染速率相一致的 性能。
司
且色泽均匀而坚牢的加工过程。
解读: 两个概念不完全等同。
(二)上染百分率(简称上染率)
东 定义:指染色至某一时间时,上染到纤
莞
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
山织
分比。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解读与测定 (三)平衡上染百分率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定义: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 量占投入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比。即染
染料直接性解读与测定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直接性解读:
❖ 染料直接性产生的内因是染料分子或离子与纤维 之间总是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又称为范德华力, 简称范氏力)、氢键或库仑引力(离子键)等作 用力,而这种作用力又大大超过染料分子或离子 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故而表现为染料直接性。
吸附等温线解读
(六)活性染料固色率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 定义:活性染料染色时,与纤维发
绸 纺
有
生共价键结合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浴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比。
❖ 解读与测定
三、表征染色(或染料)质量的术语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一)染色牢度 定义:染色制品在使用或后加工过程中,
证染色产品颜色的稳定。
配伍性测定: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在同一染浴先后染
色数块织物或纱线,根据染后织物的颜色深浅
和色光变化来测定的。
返回
染料染色亲和力解读与测定
东
莞
山织
东 丝
带
绸 纺
有
织限
职 业
公
学 院
司
亲和力解读:
亲和力是染料从溶液向纤维转移趋势的度量。 亲和力具有严格的热力学概念,在指定纤维上,
莞 山织
评价指标,因染色制品在使用或后加
东 丝
带
工过程中经受的外界因素很多,因此
绸 纺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