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资料共41页
丹参多酚酸盐(冻干粉针剂)

丹参多酚酸盐(冻干粉针剂)英文名:Depsides Salt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in Lyophilizied Powder for Injection 化学分子式:C36H30O16 分子量:718.59 常以金属镁盐形式存在国家顶级药物研究机构中科院药研所历时科技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13年研发 国家863计划项目 “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是已知的最强抗氧化应激药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是VitE 的1000倍,EGb761的100倍国家四部委颁发的重点新产品证书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 2007年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现代化中药的示范产品第一个用于危重症氧化应激抢救 高效保护重要脏器免受损伤化合物对脑梗塞中风的受损面积能降低80%,对心肌梗塞的防治率达90%是治疗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理想药物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成分】丹参最有效成分浓缩精华—丹参多酚酸盐:含国家药典丹参类制剂质控成份丹参乙酸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 )镁(Magnesium Lithospermate B,MLB)80%,其余20%为丹参素钾、迷迭香酸钠、紫草酸二钾、紫草酸镁、丹参乙酸二钾、丹酚酸G镁和异丹参乙酸二钾,完全去除杂质,第一个100%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丹参制剂。
同类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n = 3)品种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 丹酚酸A 单位静滴用量注射用丹参(冻干) 49.210* 4.609* 0.367 3.295 ND 24.24* mg·支-1 1~2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ND ND ND 7.057 171.400* ND mg·支-1 1~2支丹参注射液(正大) 1.271 0.375 0.032 0.254 0.098 0.145 mg·mL-1 10~20 mL 丹参注射液(三九) 2.145 0.537 0.063* 0.905* 2.508 0.751 mg·mL-1 10~20 mL 丹参注射液(神龙) 2.985 0.458 0.028 0.219 0.147 0.283 mg·mL-1 10~20 mL 香丹注射液 2.452 0.215 0.005 0.159 0.124 0.306 mg·mL-1 10~20 mL 丹香冠心注射液 2.626 0.836 0.039 0.384 0.840 1.587 mg·m-1 10~16 mL 丹红注射液 2.574 0.229 0.041 0.173 0.498 0.232 mg·mL-1 20~40 mL 参考文献:丹参类注射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中国药房2009,20(3) 207-9【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后丹参酚酸盐药动学代谢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约1 h,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提示为全身分布, 峰浓度约为14mg·L-1;血小板粘附率在用药后呈波动性下降, 即用药后药效渐渐消失, 可见一个药效滞后环, 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在 1.91mg·L-1时药效达峰值。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产品及研究简介(省区经理综合版)20111014

有效成分的含量,是疗效的物质基础!
丹参酚酸B(MLB)含量是传统丹参制剂的数百倍!
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Accuricy系统检测6种不同成分的含量
(ND表示未检测到) 李耿,史载祥,杨洪军,杜金行(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丹参类注射剂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中国药房,20(3):207-209,2009
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tztg/201109/t20110913_89573.htm
用法用量 与 注意事项
产品规格:单瓶 200mg /100mg /50mg (三种)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20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500 ml溶解后使用。一日1次。疗程14天。 • 给药期间,如滴速过快,可能 发生头胀痛、头晕、头昏,在 停药后即可消失。建议:减少 输液量、放慢滴速。 • • • 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还原性极强,避免与其他药物 联用。顺序给药需冲洗管道, 并间隔至少15分钟。
gbACT(秒)
gbACT 的正常范围 119-195秒
1mg/ml 0.01mg/ml 0.5mg/ml 0.005mg/ml 1.5mg/ml 2mg/ml
血药浓度
200mg/天,单次静脉滴注最高 血药浓度0.01mg/ml
丹参多酚酸盐在大剂量下能够使影响ACT,说明它干预了凝血瀑布。(史旭波等,待发表)
大便隐血1例阳性:胃溃疡患者,有手术史,86岁,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提示该药对于有明确出血倾向者慎用
安全性:在推荐剂量下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出血风险评估:玻璃珠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gbACT) Glass bead active clotting time (gbACT)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首先,丹参多酚酸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它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增强血液流动性。
这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等。
其次,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粘附和聚集等血小板活性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和改善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等疾病。
第三,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溢出,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这有助于控制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性疾病。
此外,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它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和维护血管的健康。
最后,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能够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和养分吸收,增加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从而保护心肌功能。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减轻缺血和损伤,改善大脑的功能。
总之,丹参多酚酸盐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抗血小板凝聚、抗炎、抗氧化和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机制,发挥着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性疾病等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丹参多酚酸盐

丹参多酚酸盐
现代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探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统称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心血管病流行状况
全世界每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疾病总死亡人数的50%
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人数300万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 2004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48%
试验结果1
试验结果2
CCS分级的前后变化
试验结果3
变化
例数 %
停药
54647.4
减量
39033.8
不变
11910.3
加量
988.5
合计
1153
百分比%
硝酸甘油用量变化
试验结果4
变化
例数 %
显效
38423.7
有效
56034.5
无效
62738.6
加重
523.2
百分比%
N=1623例
心电图疗效
不良反应
1、药性纂要:与白蒺藜同用则和 肝运 脾宽心膈 2、得配本草:配芍药、白芷敷乳痈 3、治痛经 丹参15g郁金6g水煎每日1剂 4、治急、慢性肝火两胁作痛 茵陈15g郁金、 丹参、板蓝根各9g水煎每日1剂 5、治腹中包块 丹参、三棱、莪术各9g皂角刺 3g水煎每日1剂
排除标准: 1、急性心肌梗死后未超过1个月者 2、血运重建术PCI或CABG未超过1个月者 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既往对丹参有过敏史者 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血浆ALT水平>正常上限的3倍血浆肌酐水平≥442μmol/L 6、近期4周内作过手术者 7、有出血倾向者 8、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9、血糖未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10、重度心力衰竭者 11、研究者认为不宜入选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一、改善血液流变性能:丹参多酚酸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能。
首先,它可以增加红细胞的柔软度和变形能力,从而提高血液的流动性。
其次,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红细胞的聚集态势,减小红细胞的粘滞性,促进血液的流畅度。
此外,丹参多酚酸还能够改善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能力,减少血小板的聚结,防止血栓的形成。
二、促进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聚集:丹参多酚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
首先,它能够增加一氧化氮(NO)合酶活性,促进NO的生成,进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血管。
其次,丹参多酚酸能够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从而增加血管的扩张能力。
此外,丹参多酚酸还能够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血栓的形成。
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丹参多酚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
此外,丹参多酚酸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损伤血管壁的程度。
四、防止血栓的形成:丹参多酚酸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它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减少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此外,丹参多酚酸还能够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化,减少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作用,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五、改善心血管功能:丹参多酚酸能够改善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它能够增加冠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并且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此外,丹参多酚酸还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脏的排血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能、促进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了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
丹参多酚酸盐作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乙酸镁对肝、脑、心和肾组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慢性。
肾衰,抑制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HT的释放;降低血压,舒张血管;增加内皮细胞NO 的释放,抑制细胞内钙的增加等作用。
另有研究证实丹参多酚酸盐对Ca2+、内皮细胞介导LDL的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抗氧化能力L~VitaminC强,提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同时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心脏耗氧量,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一、UAP即不稳定心绞痛成因:研究发现UAP的发生于冠状动脉(冠脉)内皮功能受损、冠脉斑块形成和破裂、血栓形成有关。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状态,其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关键因素,UAP的影响因素;:NO产生的减少是内皮功能损伤的表现之一;此外,ET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冠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损伤的患者,其血液中的ET水平有明显的升高。
CRP是急性期蛋白的一种,在炎症与组织损伤时常迅速升高,亦是一引起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破裂的主要因素。
治疗机理:丹参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其有效成分是是水溶性酚性物质,主要有丹参乙酸镁,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的UAP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了患者的NO的含量,并降低了ET的水平,提示了丹参多酚酸盐在调节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方面的良好作用。
且患者在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表明丹参多酚酸盐比较适合于患者。
药理作用:丹酚酸B镁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等作用;并且通过促进钾通道开放,抑制内皮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内Ca2+浓度等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增强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丙二醛浓度,表现抗氧化活性。
丹参多酚酸盐产品培训教材

2000 bp 1600 bp 1200 bp
800 bp
600 bp
1800 bp 1400 bp 1000 bp
MLB对Cu2+ 诱导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的影响
Lane 1, Normal LDL; Lane 2, ox-LDL; Lane3, MLB 100 µM; Lane 4, MLB 30 µM; Lane 5, MLB 10 µM.
含量 80%
20%
丹参多酚酸盐明确的成分
HO HO
HH
CO O R
2
O
R
dipotassium lithospermate
magnesium lithospermate
dipotassium lithospermate B
magnesium lithopermate B
magnesium
salvianolic G
丹参有效成分的探索
1930—丹参酮 1970—原儿茶醛 1980—丹参素 1990—丹酚酸类
脂溶性 水溶性
• 脂溶性32种成分: 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丹 参酮Ⅰ、异丹参酮Ⅱ-A、羟基丹参酮Ⅱ-A、异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 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二氢异丹参酮Ⅰ、次甲丹参醌、1,2-二氢丹参醌 、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丹参新醌丁、丹参二醇A、准丹 参酮、3а-羟基丹参酮Ⅱ-A、弥罗汉酚、丹参螺旋缩酮内酯、次甲丹参醌、 丹参邻醌、菲洛醇、丹参二醇A、丹参二醇B、丹参二醇C、新丹参酮、丹参 新酮Ⅱ、表-丹参螺旋缩酮内酯等。
HO
OR
1
R
1
H
M
K
CO O M
H
M
丹参多酚酸盐

2000 1800 1752.8
1600
1400
2005年全球疾病死亡人数预测 所有年龄组(万人)
1200
1000
800
758.6
600
405.7
400
283
200
112.5
160.7 88.3
0
心血管疾病
癌症 慢性呼吸道 糖尿病 艾滋病 疾病
结核病
疟疾
冠心病的发展过程简图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梗死
研究目的
在Ⅱ期和 Ⅲ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考察 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包括:
⑴ 更大的病例数量; ⑵ 不同严重程度和类型者; ⑶ 伴有其它临床疾病及心血管并发症者; ⑷ 肝肾功能轻度减退者; ⑸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实验设计
本试验为药物上市后的多中心、开放的IV临床试验&
丹参多酚酸盐及丹酚酸B研究进展
内皮保护 抗氧化 调节TXA2/PGI2 调节TFPI-1;TFPI-2 内皮素抑制 Ca2+拮抗 抑制β-AP 降低血管通透性 调节Na+-K+-
ATPase;Ca2+-ATPase活 性 稳定线粒体膜;改善脑能量代 谢
促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迁移; VEGF、bFGF表达
标准化、客观化、科学化 循证依据 市场份额 继承和发扬
➢ 全球草药和天然药市场400 亿美元
➢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3-5%
➢ 韩国和日本80%以上
中医药面临的机遇
机遇——美国FDA 美国FDA认同传统中医药学是整体医学
2007年2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 理局FDA新发布了一项与中医药 密切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草案: 《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 理指南》草案认同传统中医药学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