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讲解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讲解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讲解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

0.引言

城市公交专用道是一项改善公交服务、优化道路功能的有效措施,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在公交需求不大的道路设置专用道或者专用道设置不合理,将会造成不必要的道路资源浪费,影响道路使用效率和路权分配的公平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适合设置公交专用道,应该根据城市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适宜的设置标准,使得专用道设置不仅合理可行而且是必需的。本文为优化和改善南京公交服务,对南京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进行了研究。

1.国内外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分析

1.1美国

美国公交专用道设置较为广泛,其设置标准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美国相关专用道设置标准[1]

1.2英国标准

英国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相对较宽松,主要指标是公交车流量和公交客流量,具体要求如下:

?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达到50辆以上。

?公交车载客量达每小时2000人以上。

1.3台北标准

1)设置需求

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需求评估,主要依据道路上公交车之行驶班次来界定,台北市订定之标准如下:

?高峰小时单向公交车数至少须60 班次。

?12 小时单向公交车数至少须400 班次。

2)设置条件

道路上之公交车行驶班次符合需求标准后,仍须考虑其道路之几何设施是否可供布设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其设置条件主要依据道路之宽度、布设车道数及可布设公交车专用道之宽度来界定,台北市订定之标准如下:

?有效行车路宽至少30 公尺,或单向行驶道路宽度至少20公尺。

?车道数单向至少3 车道。

?使用车道净宽至少3公尺。

若需于前述条件外增设公交车专用道时,由交通工程师认定。

1.4昆明标准

改造道路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如下:

?公交专用道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网的主要干线上,公共汽车流量大于100辆/ h;

?道路单向机动车道至少有两条,道路红线宽度≥40m;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不导致道路整体运输效率的下降。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置标准和条件。

2.1两个约束条件的设置标准

1)道路条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单向应具备两条以上的机动车道,单向具备3~4 条车道更佳。

2)交通条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公交车流量应占总流量的比例大于20 %。

2.2四个约束条件的设置标准

1)路段客流量:是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基本依据。[2]

路段单向平均公交车的客流量达到2000人次/h,道路单向平均总客流量达到5000人次/h时可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

2)路段公交车流量:当断面单向平均公交车流量大于50辆/h或高峰小时断面单向公交车流量大于150辆/h时,可以设置公交专用道。[2]

3)路段饱和度:通常认为路段饱和度位于0.5-0.8之间时适合设置公交专用道,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则不适合。

4)道路状况:当道路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达到三条或三条以上,且机动车流量低于该道路的通行能力时,则比较有利于将其中一条车道设置为公交专用道。此外,为保障公交车道上公交车辆获得一定的速度,道路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需要有物理隔离(如栅栏或绿化带),且平交路口平均间距最好大于500m,

道路两侧的商业活动也需较少。

2.3五个约束条件的设置标准

从公交专用道对交通状况的影响来看,其实施有如下5个前提条件,但并不是5个条件均满足才设置公交专用道,如果其中的道路几何条件、公交客流量、车流量3个主要条件具备时就可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

1)道路的几何条件:道路必须具有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条件,但从专用道实施后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来看,最好在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道路上才设置公交专用道。

2)断面的公交客流量:公交优先不是单纯“公交车的优先”,而是使用公交车出行的人的优先。所以,在选择实施公交优先道时,应优先考虑客流量大的地段。

3)断面的公交车流量:如果路段断面的公交车流量过小,设置公交专用道将是不可取的,在道路高峰小时间单向公交车数达到90~100辆时,可以考虑实施公交专用道。

4)社会车辆占总流量的比例:由于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使得社会车辆可选择的通行空间减少,为了避免因车道不足而导致社会车辆出现饱和度过大甚至堵车的现象,在设置公交专用道时,还应考虑社会车辆在路段交通流中所占的比例。

5)公交车行程车速:判断现状道路是否要实行公交优先措施,还可以选择公交车辆的行程速度来作为指标之一有关经验表明,公交车时速低于18km/h 时应考虑设置公交专用道。

2.4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标准》[4]

2004年公安部发布的《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507-2004)中规定了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

1)城市主干道满足下列全部条件时应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路段单向机动车道3车道以上(含3车道),或单向机动车道路幅总宽不小于11m;

?路段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6000人次/高峰小时,或公交车流量大于150辆/高峰小时;

?路段平均每车道断面流量大于500辆/高峰小时。

2)城市主干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路段单向机动车道4车道以上(含4车道),断面单向公交车流量大于90辆/高峰小时;

?路段单向机动车道3车道,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4000人次/高峰小时,且公交车流量大于100辆/高峰小时。

?路段单向机动车道2车道,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6000人次/高峰小时,且公交车流量大于150辆/高峰小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公交专用车道设置》中提出的设置条件并非强制性的标准,只是参考标准。

3.南京市公交专用道设置的标准研究

3.1对国内外设置标准的思考

1)对专用道设置约束条件的认识

从国内外有关设置标准和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不同城市和地区的设置条件各不相同,这与这些城市的交通特性和理念有关的。大部分城市都要求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公交车流或客流条件、道路尺度条件。其中公交车流与公交客流通车是密切相关的,客流决定的车流。而道路条件中的宽度要求与车道数是相关的。

2)对专用道设置条件阈值的思考

设置专用道的道路条件要求基本统一,一般城市要求都需要双向6车道以上或单向3车道以上。但在公交车流和客流方面的要求相差较大,这也反映了不同城市的公交客流状况的差异。

3)主要结论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道路尺度条件和公交客流/车流条件。

公交客流、车流条件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道路交通流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

3.2南京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分析

1)道路条件

从公交优先的角度,公交需求大的道路即可设置专用道,但考虑到其他社会车辆的通行及公平性原则,设置专用道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从现状南京主城道路交通流构成看,许多道路中公交车流量比例在20%左右(按标准小汽车折算),80%为其他社会车辆,其中出租车比例也较高,多数在超过20,社会车辆比例约为60%左右。从车流量比例构成看,公交车流量略低于道路机动车流量的1/3,单纯从车辆占用道路资源的角度看,拿出1/3的车道数供公交使用相对合理,如道路只有双向4车道,设置双向的公交专用道后,对社会车辆的通行影响将较大,因此,从专用道实施后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看,建议在双向六车道以上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

表2 南京主城区道路交通流车型构成表(单位:%)

备注:表中的车型全部折算为标准小汽车。

2)公交流量条件

就公交车流量而言,如果公交流量或公交出行比例过小而设置公交专用道,则很可能出现公交专用道被闲置,造成道路资源浪费,同时会加剧其他车道交通拥堵现象。

公交优先不是单纯“公交车的优先”,更是使用公交车的“人”的优先,所以南京的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应综合考虑道路公交车流量和公交客流情况。

表3 南京市主要道路的公交流量[5]

图1 断面公交车流量与公交客流比例的关系图

图2 断面公交车流量与公交客流关系图

从南京市道路公交客流与车流统计分析看,当高峰小时断面公交客流达到

100辆/h时,一般道路单向的公交客流量均达到3000人次/h以上,而道路公交客流占机动车道断面客流的比例一般都超过50%,即有一半以上的客流为公交出行,公交客流占了道路机动车道客流的主要部分。因此,此时应该为大部分的市民公交出行提供优先通行权。

4.南京公交专用道设置建议

通过对南京市道路交通条件的调查分析及对国内外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的参考研究,分别从公交需求和道路条件两个基本因素考虑制定南京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考虑道未来南京主城区轨道线网密度较高,许多主干路公交需求大、道路条件较好将敷设轨道线路,而部分道路条件相对较差的次干路公交需求也较大,但没有轨道交通的覆盖,因而从公交长远发展需要看,远期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也需要根据发展需要和形势有所差别,因此本次专用道标准设置考虑了近远期的发展要求。

建议南京市设置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应满足下表基本条件。

表4 南京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参考文献:

[1] 易汉文,刘有军.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规划与设计[J],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1999,V ol.16(3):1-5

[2] 叶欣,陈学武,李文勇.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与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6(2):16-19.

[3] (美)罗伯特·瑟夫洛.公交都市[M].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507-2004),2004

[5] 南京市统计年鉴2010[M],南京市统计局主编,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

167-昆明公交专用道实践历程及系统提升对策

昆明公交专用道实践历程及系统提升对策 唐 曹乔松 席海凌 朱权 翀 【摘要】昆明公交专用道开创了国内由公交优先理念转变为成功实践的应用先河,提升了昆明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了政府财政补贴负担、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了昆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名片和国内城市广泛学习范例和示范的楷模。近年来,受昆明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建设随意性强、硬件基础设施滞后、线网运营组织混乱等突出问题,昆明公交专用道建设模式引发了社会不同群体质疑,本文通过回顾昆明公交专用道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并剖析现阶段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轨道+BRT” 复合骨架公交走廊、规范昆明公交专用道体系设施及运营组织技术标准等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重点,以实现昆明公交发展的再一次飞跃。 【关键词】昆明;公交优先;公交专用道;系统提升 1、昆明公交发展历程及成就 1.1、公交专用道发展历程 1993年,昆明与国际友城瑞士苏黎世市正式开始公共交通规划领域的技术合作,把国际城市交通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与中国大城市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国内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1999年4月20日,昆明成功开通了国内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成为中国最早开始实践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吸引了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到昆明考察学习,现阶段,昆明已建成了全长超过113km的公交专用道网络。 图1 昆明已建成的公交专用道的基本情况

1.2、昆明公交发展成就 1)开创了国内由公交优先理念转变为成功实践的应用先河,开创了国内城市的双重“第一” 第一个在国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交专用道,1999年4月20日,为了迎接昆明世博会召开,昆明成功开通了国内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成为中国最早开始实践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第一个在国内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2005年6月1日,西昌路公交专用道全线贯通,至此,昆明市形成了“井”字型公共交通专用线网络,成为国内首个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并实现网络化运营的城市。 图2 国内首条路中公交专用道 图3 “井”字型公交专用道网络 2)建立完善的昆明公交专用道理论体系并被国际、国内学术界所认可 昆明公交专用道的发展模式吸取了国外快速公交系统实践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了昆明城市的发展特点,在经过理论研究以及实践运行逐步改善后,因地制宜,形成了具有昆明特色的公交专用道系统理论体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当国内其它城市还在探寻公交优先理念的同时,昆明市已经深入展开了对公共交通、特别是公交专用道方面的理论研究,由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编制完成的《昆明城市发展与公共交通总体规划》、《昆明城市公共汽车线网及场站规划》、《昆明市公共汽车示范线路规划设计》、《昆明BRT规划研究》等一

公交驾驶员服务规范

公交驾驶员服务规范 一、公交驾驶员的职业道德 1、遵纪守法,服从指挥:持证上岗,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规,执行驾驶员操作规程及各项行车管理规定,服从调度指挥。 2、文明驾驶,安全行车:各行其道,安全礼让,控制车速,熟悉线路,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进出站做到“七必须,七不准”,确保行车安全。 3、学习技术,提高技能:钻研驾驶技术,熟练掌握车辆的技术性能;按岗位规范程序,做好出车前各种例检,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节能降耗,执行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发现故障及时报修并配合修复。 4、整车爱车,完成任务:精心维护车辆,保持车容整洁,确保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努力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和运营指标。 5、驾乘配合,规范服务:驾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规范服务,文明礼貌,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条件。 二、公交驾驶员的职业纪律 1、乘务纪律: 不准擅离职守,无故摆车不走;不准私自甩站,严禁用车门卡甩乘客;不准歧视、刁难乘客;

不准在工作中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宜; 不准讽刺、谩骂、殴打乘客、盲目介入他人纠纷;不准乱罚款。 2、文明驾驶纪律: 讲究交通公德和职业道德,文明驾驶,礼貌行车。服从交通警察指挥,认真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车辆检查不漏项。确保刹车、转向、灯光、雨刷、低压警报器等安全设施灵敏有效。 三、公交驾驶员仪容规范 1、上班时应着公司统一规范的工作服装,戴袖章。工作服装洁净、平整、无异味、无破损,不赤背、不穿吊带、背心、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高跟鞋等; 2、身体无异味,勤洗澡更衣;口气清新,营运前不得食用带有刺激性异味食物; 3、发型大方、勤于修剪、梳理整齐,无怪异发型及颜色,手部洁净,指甲修饰得体。男驾驶员不剃光头、留盖耳长发、畜胡须;女驾驶员不长发披肩。 四、公交驾驶员行为规范 1、微笑服务,举止得体,态度诚恳、礼貌; 2、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为乘客服务。“请”字当先,说话和气,不骂人、不打人、不恶语伤人、不借故刁难乘客,不说脏话、不说忌语,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态度和蔼,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第1部分交通标志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标志设置基本原则 (3) 5标志设置要点 (3) 6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8) 7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4) 8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0)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交通标志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的结构、尺寸及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 本部分含有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标志设置要点、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510100/T 129.1-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1部分-总则 DB510100/T 129.2-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 DB510100/T 129.3-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3部分-城市快速路 DB510100/T 129.4-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4部分-一般公路 DB510100/T 129.5-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5部分-慢行交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交通标志road traffic signs 在道路上用于交通管理目的并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的设施。3.2 组合标志 combination signs 两个或两个以上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布设在同一个版面上的交通标志。 3.3 作业区 work zone 由于道路施工、养护等作业影响交通运行,而进行交通管控的路段。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DOC)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 0.引言 城市公交专用道是一项改善公交服务、优化道路功能的有效措施,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在公交需求不大的道路设置专用道或者专用道设置不合理,将会造成不必要的道路资源浪费,影响道路使用效率和路权分配的公平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适合设置公交专用道,应该根据城市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适宜的设置标准,使得专用道设置不仅合理可行而且是必需的。本文为优化和改善公交服务,对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进行了研究。 1.国外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分析 1.1美国 美国公交专用道设置较为广泛,其设置标准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美国相关专用道设置标准[1]

1.2英国标准 英国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相对较宽松,主要指标是公交车流量和公交客流量,具体要求如下: ?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达到50辆以上。 ?公交车载客量达每小时2000人以上。 1.3台北标准 1)设置需求 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需求评估,主要依据道路上公交车之行驶班次来界定,台北市订定之标准如下: ?高峰小时单向公交车数至少须60 班次。 ?12 小时单向公交车数至少须400 班次。 2)设置条件 道路上之公交车行驶班次符合需求标准后,仍须考虑其道路之几何设施是否可供布设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其设置条件主要依据道路之宽度、布设车道数及

可布设公交车专用道之宽度来界定,台北市订定之标准如下: ?有效行车路宽至少30 公尺,或单向行驶道路宽度至少20公尺。 ?车道数单向至少3 车道。 ?使用车道净宽至少3公尺。 若需于前述条件外增设公交车专用道时,由交通工程师认定。 1.4标准 改造道路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如下: ?公交专用道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网的主要干线上,公共汽车流量大于100辆/ h; ?道路单向机动车道至少有两条,道路红线宽度≥40m;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不导致道路整体运输效率的下降。 2.国相关研究 国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置标准和条件。 2.1两个约束条件的设置标准 1)道路条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单向应具备两条以上的机动车道,单向具备3~4 条车道更佳。 2)交通条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公交车流量应占总流量的比例大于20 %。

公交专用道调查报告

南昌公交专用道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6月9日14:00~18:00 调查地点:儿童医院——八一广场北公交专用路段。其中,对于公交通行能力、客流量调查的调查路段为八一广场北——省中医院。 调查人员:秦文山、郑凯俐、夏冰 调查安排: 14:00~15:00 公交专用道及公交停靠站调查。包括专用道宽度、专用道干扰状况、社会车辆机动车道数及宽度,公交站类型、泊位数、长度,及减速带宽度、减速带宽度调查。 15:30~16:00 公交行程车速调查 16:00~17:00 公交客运量调查 17:00~18:00 公交通行能力调查 正文: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所占的比率也日益增大。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出行者选择公共汽车,是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的重要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置不同类型的公交专用道。目前,南昌已在阳明路、八一大道、洪城路、解放路等多路段设置了公交专用道。本次将针对南昌公交专用道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一、公交专用道基本概况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对儿童医院——八一广场北这一公交专用道路段进行了调查。我们成乘公交车在儿童医院下车,然后我们小组分三批分别各自对儿童医院——青山路口、青山路口——省中医院、省中医院——八一广场北三个路段进行了调查。我所调查的路段为儿童医院——青山路口这一路段。 1、道路要素调查分析 儿童医院——青山路口这一路段的公交专用道属于路侧公交专用道。路侧公交专用道是公交车行驶在车道最外侧,比起中央专用道可以较少影响正常的交通运

深圳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及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及建设指引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二O一四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2) 4.1公交专用道设置原则 (2) 4.2路段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3) 4.3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标准 (4) 4.4公交专用道设置类型 (5) 4.5公交专用道使用时段 (6) 5公交专用道建设指引 (6) 5.1在路段上的设计指引 (6) 5.2在交叉口处的设计指引 (7) 5.3在出入口处的设计指引 (14) 5.4在公交停靠站处的设计指引 (16) 5.5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指引 (17) 条文说明: (26) 附录: (31)

前言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XXXX。 本指引主要起草人:XXXX。 本指引文件为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指引规定了深圳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及设计要求。 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城市道路上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不适用于快速公共交通(BRT)和有轨电车车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GA/T 507-2004 公交专用道设置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CJJT 15-2011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SZDB/Z 12-2008深圳市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 3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引。 3.1 公交专用道:在较宽的城市道路上,用交通标线或物理隔离的方法划出

公交车专用车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概述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工组织设计概述-----------------------作者:

-----------------------日期:

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二、整体构思 三、目标定位 四、技术手段 五、人员组织 六、质量控制 七、进度安排 八、验收方案 九、安全管理 十、应急预案 十一、服务承诺

一、需求分析 1.1项目背景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它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是一种受资源、环境、安全等条件约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设形态,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呈现大幅增长。同时,城市交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非机动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加剧。 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选择30个城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在示范城市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2011年,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1〕635号),正式启动了公交都市创建工程。 南京市是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公布的第一批示范工程创建城市,自2012年至2016年,创建基年指标值及年度发展目标值均已达到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值,特别是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由2012年的53%上升到61.2%,公共交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2017年,对公交都市的预期目标值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宁区作为南京城市重要的发展增长极,区域内人口众多,对公交系统的需求旺盛,作为南京市的江宁副城,承担着构建公交都市,打造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重要任务。 在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宁政办发〔2017〕29号《关于印发2017年公交都市创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工组织设计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 工组织设计 1

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二、整体构思 三、目标定位 四、技术手段 五、人员组织 六、质量控制 七、进度安排 八、验收方案 九、安全管理十、应急预案十一、服务承诺 一、需求分析 1.1 项目背景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 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它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 是一种受资源、环境、安全等条件约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设形态, 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呈现大幅增长。同时, 城市交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 非机动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 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加剧。 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 2

间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选择30 个城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 示范工程, 经过5年的努力, 在示范城市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 5分钟换乘, 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 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 以上。, 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 交运发〔〕635号) , 正式启动了公交都市创立工程。 南京市是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立城市公布的第一批示范工程创立城市, 自至, 创立基年指标值及年度发展目标值均已达到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值, 特别是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 由的53%上升到61.2%, 公共交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 对公交都市的预 期目标值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宁区作为南京城市重要的发展增长极, 3

北京市公交专用道设施规范

03.220.20 R 84 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 /T 1163—2015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 2015-01-28发布2015-05-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原则 (2) 5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 (2) 6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形式及方法 (3) 7 公交专用车道相关设备 (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借道区使用要求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共同提出,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警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兆荣、马斌、刘恕、宋俪婧、胡新宇、赵震、刘立勇、李先、孙明正、姚广铮、李洋、马瑞樯、孙晓明、钱劭武、郭大海、王锋、郑鹏、蔡杰、邹平、李鹏、王爱伶、李学民、冯大勇、王昊、安健、陈锋、陈静、褚浩然 II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原则、设置条件、设置方法及公交专用车道相关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高速公路和其它等级公路上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 本标准不适用于快速公交专用道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DB11/T 650 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 DB11/T 776.1 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DB11/ 1116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交专用车道 bus lanes 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交车辆及特殊车辆通行的车道。 注:特殊车辆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公交专用车道的车辆。 3.2 公交运送速度bus travel speed 公交车辆行程长度除以行程时间(包括各站间行驶时间与各中间站停站时间)所得的平均速度。 3.3 公交专用导向车道bus access lanes 从道路进口道起点至交叉口停止线仅供公交车使用的导向车道。 3.4 公交标准车standard bus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各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快速和环境景观的要求,要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总体布局,交通应在全市范围中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m,干道网密度为2.8~1.8km/ha,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m左右; (2)道路性质按不同功能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为40m左右(北京为60m以上);次干道也是区干道,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30m左右(北京为40~55m);城市支路是联系次干道的道路,红线宽为15m左右(北京为25~35m)。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结合地形,减少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网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防止噪音干扰; (4)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几种,应根据社会、自然、现状条件等具体情况,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5)城市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两类系统组成。主要道路是交通性的道路,是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和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辅助道路是生活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6)为完善交通系统,采用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自行车道,快速公交专用道等措施;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史春华 杨晓光 曾 松Ξ 摘 要 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式、形式、尺寸以及停靠站的设计和交叉口处专用道的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可为我国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交叉口进口道 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是改善公交运行状况的有效途径,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可作为大城市从速度较慢的常规公交向快速轨道交通过渡的重要形式,且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不同于一般车道的设计,它必须从“公交优先”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从而确保公共汽车的真正优先。因此,公交专用道的设立决不是“一条车道”的简单概念,还应包括公交停靠站、交叉口进出口道等交通设施的配套设计,保证专用道上公交车高速运行的连续性、低干扰性。 1 公交专用道设置方式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可有两种方式,即隔离(将道路上的一条车道分隔为公共汽车专用)和新增车道。 公交专用道的隔离采用以下方式: (1)增设公专用道标识。地面以黄实线和虚线加以表示(有条件时还可将车道颜色加以填充。) (2)采用硬质设施强行隔离。在道路上使用侧石、道钉、栅栏,并在进口处设置障碍。 公交专用道的增设包括以下3种方式: (1)保持原有的车道划分,将每个方向上的最外侧或最内侧的车道设置为公交专用车道; (2)改变车道划线,以便在道路外侧或内侧增设一条公交专用道; (3)将原非机动车道的一部分与人行道合并(以适当加宽自行车和行人共同通行的空间),另一部分则与原先的车道合并,从而增设一条公交专用道。 为了增强视认性,可以用规定的某种颜色画出公交专用道,与一般车道形成强烈的反差,以利于司机辨认。采用颜色的种类与对应的用途应由国家有关法规确定,以保证全国范围实施的一致性和公众的可接受性。同时,要在专用道上游车道变换处配以相应的提示标志。这主要通过树立标志牌和在地面划线的双重作用来实现。 应根据实际的客流需求以及对社会车辆的最小影响,来确定专用道的最佳使用时段,从而发挥公共汽车载运量大,道路利用率高的优点。建议选用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3个时段来实施,从而确保公交专用道的最大价值,并使整个交通系统受益。值得注意的是,公交专用道并不意味着该车道只能由公交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还应作为车辆紧急车道,可以为单位接送职工的班车、环卫、邮政、礼宾等车辆所用,并为消防、医疗、救险等特种车辆提供优先服务。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它的使用权应该为所有具有最大社会公用效益和特殊任务的车辆所拥有。 2 公交专用道的形式和尺寸 2.1 公交专用道的形式 根据位于路段的不同情况,公交专用道可以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沿中央车道设置;沿路侧车道设置;仅设置于交叉口进口道处;仅设置于道路单侧;设置在单行道路上的对向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还可有以下扩展形式: 在商业区设置公交专用街道。对于城市的一些旧商业区,现有道路条件无法满足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要求,道路条件又不允许进行拆迁拓宽,同时在公交客运需求量又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   第2期学术专论Ξ史春华: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9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它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0.2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0.3存车换乘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0.4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0.5当量小汽车 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道路交通量的当量车种。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2取值。 2.0.6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2.0.7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佛山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和设计指引

佛山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和设计指引(试行) 1总则 1.1目的意义 参考国家标准及其它城市经验,结合佛山实际,制定佛山市公交专用道路段及交叉口设置标准和设计指引,以指导佛山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为公交专用道的快速化、网络化、连续性提供保障。 1.2适用范围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和设计指引的适用范围为佛山市域。 1.3设置原则 1.3.1公交专用道应作为引导佛山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措施; 1.3.2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应符合网络化、多层次、高效、优先和安全的原则; 1.3.3应结合实际客流需求或预测客流需求,重点设在公交需求大的路段,满足条件的各等级道路均可设置; 1.3.4设置形式、设置方法应保证公交专用道的使用安全。 2设置条件 2.1路段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2.1.1 城市道路满足下列条件时,单向应设置一条公交专用道:路段单向机动车道3车道及以上,高峰时段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3000人次/小时或公交车流量大于80辆/小时。 2.1.2城市道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单向宜设置一条公交专用道: a)路段单向机动车道3车道及以上,高峰时段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2000人次/ 小时或单向公交车流量大于50辆/小时。 b)路段单向机动车道2车道,高峰时段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2000人次/小时且 公交车流量大于50辆/小时。 2.2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条件 2.2.1交叉口进口道原则上设置不多于两条公交专用进口车道。 2.2.2交叉口进口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一条公交专用进口车道: a)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单向直行进口道车道数≥2条,且高峰时段交

叉口直行公交车流量≥60辆/小时,应设置一条直行公交专用进口车道。b)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单向左转进口道车道数≥2条,且高峰时段交 叉口左转公交车流量≥50辆/小时,应设置一条左转公交专用进口车道。 2.2.3交叉口进口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两条公交专用进口车道: a)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单向直行进口道车道数≥4条,且高峰时段交 叉口直行公交车流量≥150辆/小时,宜设置两条直行公交专用进口车道。b)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单向左转进口道车道数≥4条,且高峰时段交 叉口左转公交车流量≥120辆/小时,宜设置两条左转公交专用进口车道。c)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单向进口道车道数≥4条,其中直行进口道车 道数≥2条,高峰时段直行公交车流量≥60辆/小时,同时单向左转进口道车道数≥2条,高峰时段左转公交车流量≥50辆/小时,宜设置一条直行公交专用进口车道和一条左转公交专用进口车道。 3设置方法 3.1公交专用道在路段设置方法 3.1.1公交专用道设置形式主要有外侧式和内侧式两种,应结合道路及设施条件、客流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设置形式。 a)外侧式公交专用道设置于机动车道行驶方向道的最右侧,如图1、图2所示。 图1 “外侧式”公交专用道(有机非隔离带)

广州公交专用道管理办法-广州政府

广州市公交专用道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规范城市道路行车秩序,确保公交车优先通行,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和承运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客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名词解释】 公交专用道是指在道路同一路幅内,划分出专供公交车通行的车道。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公交专用道的规划、施划、运行、设施保护及其管理。 第四条【部门职责】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建设和标线施划,组织做好公交车的运营调度,站点设置和维护站点导乘指引设施;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车行道的管理和执法。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在公交专用道与非专用道相连交叉口设置公交车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并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通行管理和执法,确保公交专用道安全、有序、畅通。 第五条【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本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

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和实施需满足相关标准中的道路车道数量、公交车辆比例、公交车流量、乘客数量、道路饱和度等要求。 第六条【公交专用道的施划】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和公安部《公交专用车道设置》(GA/T507-2004)的有关规定,结合道路交通和公交出行的实际情况,施划、设置公交专用道相应的标志标线,以及因地制宜配建公交港湾站,明令禁止除公交车以外的其他车辆在公交专用时段进入专用道。 第七条【电子警察监控】 按照《广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规定》(2007 年广州市政府第1 号令)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在规划与建设公交车专用道时,应考虑设置视频监控电子警察,并可安装公交车载移动监控电子警察,在公交车专用道启用后,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交车专用道的监控和管理。

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交通组织设计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五日

交通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施工概况 1、道路工程 本工程丁桥东路(笕石路南~石大路),位于杭州市东北部,江干区的北部,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南起笕石路、与机场路相接,机动双向通行(机动车双向4车道),机非划线;北至石大线,全长。道路自南向北分别与笕石路、大井路、石大路地面辅道平面相交。道路在桩号0+429处与现状铁路平交;桩号0+、1+249处分别与规划河道和机场北港相交,采用桥梁跨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较大,笕丁路是通往市中心的一条交通要道,为城市东西向交通的一条城市次干道,两侧为比较集中的居民小区和商户,有多条公交线路通过该路段,还有大量的社会车辆和行人通行,交通非常繁忙。丁桥东路周边东西向有华丰路、杭玻路、杨家路、笕石路、同心路和石大线,南北向有同协路、机场路、笕丁路、和临丁路,相对可以疏散交通,解决交通分流问题。各工种之间协调进展、有序推进,确保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基本稳定和基本畅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单位居民出行干扰。 道路标准段路幅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11m机动车道+3m中央绿化带+11m机动车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40m。 新建路面结构层机动车道为:采用4cm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5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7cmAC-25C粗粒式沥青砼+40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30cm塘渣垫层=86cm;非机动车道为: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C 粗粒式沥青砼+25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30cm塘渣垫层=66cm;人行道结构层采用6cm仿石条纹步行道石+2cmM10砂浆卧底+20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28cm。 2、排水工程 丁桥东路雨水管道分五个排水系统,分别排入相交河道:

公交专用车道及停靠站的设置条件及原则

公交专用车道及停靠站的设置条件及原则 1 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条件及原则 一般说来,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应能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最大限度增加客运通行量并减少行程延误,在公交优先的同时不会使其他交通恶化。因此,在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上,主要考虑现有道路的基本条件及路段客流和公交车流的情况,同时参考道路总的车流量和公交车的行程速度等[2~3]。 (1)道路的基本条件一般认为,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单向应具备两条以上的机动车道,一条作为公交专用车道,其余的车道供其他机动车使用。最好是单向具备3~4条车道。 (2)路段的公交客流量公交优先不是单纯公交车的优先,而是使用公交车出行的人的优先,所以在选择实施公交优先道时,应优先考虑公交客流量大的路段。根据公交车的额定载客量和专用车道的通行能力,当路段单向平均公交车的客流量到达2000人次/h时,可考虑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3)路段的公交车流量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公交车流量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路段的公交车流量过小,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将是不可取的,当道路高峰小时单向公交车数达到90~100辆时,可考虑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4)路段的饱和度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后,使得其他车辆的通行空间减少,为了避免因车道不足而导致其他车辆出现饱和度过大甚至堵车现象,在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时,应考虑路段车流的饱和程度,一般认为,当路段饱和度在0.5~0.8之间时适合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小于或大于这一范围时则不适合。 (5)公交车行程速度实施公交优先是要保证公交车辆能以正常的行驶速度运行,因此在设置专用车道时,可以选择公交车辆的行程速度作为参考指标之一。有关经验表明,当公交车时速低于18km棜时,可考虑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6)公交专用车道的宽度公交车一般为大型客车,而大型客车的宽度为2.5m左右,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公交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又不浪费有限的道路资源,公交专用车道的宽度可取为3.5~4m。 2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条件及原则 公交线路的通行能力受沿线各停靠站通行能力的制约,其中通行能力最小的停靠站是控制线路通行能力的站点。而停靠站的通行能力取决于车辆占用停靠站的时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工组织设计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工组织设计 1

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二、整体构思 三、目标定位 四、技术手段 五、人员组织 六、质量控制 七、进度安排 八、验收方案 九、安全管理 十、应急预案 十一、服务承诺 2

一、需求分析 1.1项目背景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 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它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 是一种受资源、环境、安全等条件约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设形态, 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呈现大幅增长。同时, 城市交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 非机动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 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加剧。 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选择30个城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经过5年的努力, 在示范城市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 5分钟换乘, 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 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 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 交运发〔〕635号) , 正式启动了公交都市创立工程。 南京市是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立城市公布的第一批示范工程创立城市, 自至, 创立基年指标值及年度发展目标值均已达到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值, 特别是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 由的53%上升到61.2%, 公共交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 , 对公交都市的预 期目标值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宁区作为南京城市重要的发展增长极, 3

关于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与分析

关于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使中心区交通需求迅速增大,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无论城市多大、经济多么发达、汽车多么便宜,都不可能以“更多的车,更多的路”来解决城市交通的痼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交专用道以及配套的快速公交系统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交通规划界的一致认同。本文结合佛山市南海区的例子,谈谈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与分析。 关键词:公交专用道;设计;分析 公交专用道,指的是在城市特定路段上,通过标志、标线等划出一条或几条车道给公交车专用,特定时间或全时段限制社会车辆驶入,但公交车仍享有在其它车道行驶的权利。 公交专用道以其高效、快捷、环保、惠民等优点,有效的疏导交通压力,引导市民选用公交出行。公交专用道的实施达到了公交优先目的,保证公交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相对社会车辆平均行驶速度较快,增大公交出行的吸引力,提高公交出行的占有率,减少社会车辆的使用率,实现低碳出行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交专用道设计的理念包括: (1)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行权以人为本,结合专用道设计与组织优化体现和谐、平等、实现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高效。 (2)公交优先的理念。以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为目标,最大限度的为公交提供优先通行权,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3)资源整合的理念。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潜力,对道路空间资源依据需求与公平性进行合理分配,并结合适当的道路设施改造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使用效能。 (4)用地协调的理念。协调专用道设置,交通组织与沿线用地开发的关系,实现交通与用地的良性互动。 (5)环境和谐的理念。构建人性化、景观优质的环境空间。 二、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条件: (1)道路车道数,必须有双向4车道以上。据其他城市经验,最好是双向6车道及以上的道路才设置公交专用道。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旅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牌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 确下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听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 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