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与应用
基于Vissim的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研究

s i mu l a t e d a n d t h e p a r a me t e r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a v e r a g e t o t a l d e l a y ,t h e a v e r a g e d e l a y t i me ,t h e a v e r a g e s t o p
不 明显 , 部 分 专 用 线 的设 置 不 够 合 理 , 开 辟 公 交 专 用道存 在盲 目性 和 随 意性 。 目前 , 在 公 交 专用 道 设 置 的交通 条件方 面 , 我 国研 究 者 提 出一 些 定 量判 断 指标 , 但没 有从 效率 角 度论 述 这 些 定量 指 标 确 定 的
加 的情 况 下 , 分 别 仿 真 在 该 条 道 路 上 设 置公 交 专 用 道 和 不 设 置 公 交 专 用 道 2种 情 况 , 分析 平均总延 误、 平 均停 车 时
间、 平 均停 车次数 、 平均排 队长 等参数 的变化 。仿真结果表明 : 在其他社会 车辆交通量不 变的情况下 , 当公交车交通 量达到 3 0 0 v e h / h时 , 可 以考虑设置公交专用 道。
SU N Li ,YU AN Ka i — t o ng,LI Rui
( S c h o o l o f Tr a f f i c a n d Tr a n s p 。 na t i 0 n , L a n z h o u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La mh o u 7 3 0 0 7 0 , Ch i n a )
第1 5 卷第 1期
2 0 1 3年 1 月
交
通
科
技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以南京市中新路公交专用道设计为例

Su y n t d o Ur a Bu La e e tn b n s n S ti g
—
Ta i g k n Zh n x n o g i Ro d Bu L n De in o Ex mp e a s ae sg fr a l
YE Xi n
( h nxa ol e otes nvri ,N nig 2 0 8 ,C i ) C egin C l g ,Suh at i sy aj 10 8 hn e U e t n a
Absr c : Fo t e s k o r le i u b n ta c c ng sin a d e u i g t d v l p p b i ta t r h ae f ei vng r a r f o e to n ns rn o i e e o u lc
t n p r , ma y i e h v d v l p d u l n . t e a i f lb r t g h fa i i t a d e e - r s ot a n c t s a e e eo e b s a e On h b ss e a o ai t e e sb l y n n c s i o n i
() 3 —4 . 4 :2 9 2 8
卡对公 共交 通提 供 收费 系统 和有效 的客 流分 析 、客 流调查 基础 上 ,尚需 继续 研究其 在 公交 规划 中 的应
用 ,大 力拓展 I 卡数 据 挖 掘新 领域 ,弥补 现阶 段I C C
卡数据 的缺憾 。公 交I 卡 数据 如果 能 真正 用 于公交 C
ra s utr a d t fc rpr e o aj g i . t evs s rf e c fr ra o s u t n n o d t c e n r f po et s f N ni Ct I re a ee n e o ub n c nt ci a d r u ai i n y s r r o
城市公交专用道技术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公交专用道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Bus LanesDBJ50/T×××——201X主编单位: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X 年XX 月XX 日201X 重庆前言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8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渝建〔2018〕447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重庆市近年来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验,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最新规范、导则和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体现了山地组团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的技术特色。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线网规划;4.公交专用道设置;5.停靠车站设置;6.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设置;7.施工及验收;附录。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或建议反馈至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人:左璇,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火车北站北广场公交站务楼,邮编401120,电子邮箱87710239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勘测院主要起草人员:审查专家: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主要符号 (3)3 线网规划 (4)3.1一般规定 (4)3.2规划内容与流程 (4)3.3基础工作 (5)3.4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5)3.5线网布局 (5)3.6方案评价 (6)4 公交专用道设置 (7)4.1一般规定 (7)4.2设置原则 (8)4.3设置条件 (8)4.4使用时段 (10)4.5车道形式 (11)4.6设置方法 (12)4.7车道宽度 (16)4.8路面结构 (17)5 停靠车站设置 (18)5.1一般规定 (18)5.2设置原则 (19)5.3车站形式 (20)5.4车站位置 (23)5.5站台几何设计 (31)5.6站台设施 (38)5.7乘客过街设施 (42)6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设置 (44)6.1一般规定 (44)6.2交通违法监测记录设施 (44)6.3视频监视设施 (45)6.4公交车辆定位检测设施 (45)6.5公交信号优先控制设施 (46)6.6公交专用道信息发布设施 (46)6.7交通标志 (46)6.8交通标线 (50)6.9交通组织设计 (53)7 施工及验收 (56)7.1一般规定 (56)7.2公交停靠车站施工及验收 (56)7.3交通标志、标线施工及验收 (57)7.4信息化设施施工及验收 (58)附录 (59)附录A路中式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 (59)附录B停靠车站设置示例 (61)附录C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示例 (65)本标准用词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宁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研究

西宁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研究钱晨【摘要】依托西宁市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项目,基于西宁城市形态、城市规划和出行特征分析如何选择公交专用道走廊,并从公交专用道布置、交叉口改造、站台设计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设计措施,总结了符合西宁市特征的公交专用道路线选择和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7【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公交走廊;公交专用道;交叉口改造;站台设计【作者】钱晨【作者单位】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0 引言“公交都市”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1]。
随着国家层面推广“公交都市”,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公交专用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但各城市规划、建设条件和出行习惯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设计。
2013年西宁市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根据“公交都市”建设的要求,西宁市将建成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以特色公交、旅游公交、城乡公交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其中,五四大街—五四西路廊道作为连接西宁市旧城区和规划海湖、西川两大新城之间的联系纽带,是西宁骨干公交网络中的重要通道。
本文依托“世行贷款青海西宁城市交通项目”,从公交廊道的选择和公交专用道设计两个方面论述了符合西宁市的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方法。
1 公交廊道的选择1.1 城市形态与规划发展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四面环山,三川汇聚,因而城市形态呈“十字形”。
西宁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为近中期向东、向南发展,远期向西、向北发展,见图1。
西宁的城市形态决定了城市通勤需求,即以“十”字交叉为中心,交通出行主要沿两根轴线展开。
根据西宁城市规划,西川新城未来将作为西宁新的城市中心,重点安排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文教、科研等职能,配套建设居住区;老城中心通过功能置换,疏散部分行政、居住等功能,置换出空间发展金融、商贸等服务业。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

换乘是影响公交运营效果的重要因素。公共 交通与私人交通的换乘影响着公交的吸引力。各 种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则影响着公交系统的整体 效益。
# 50 #
市郊设置停车场停放私人小汽车, 让车主可以 转乘公交, 减少私人小汽车在交通紧张时的使用, 并提高公交线路的有效服务范围。另外, 在公交站 点广泛设置自行车寄存处, 从而可引导自行车主要 用于短距离出行, 而中长距离出行则使用公交。在 路段上, 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 50 m, 异向换乘距 离不宜大于 100 m。
第2期
停靠站, 即在同一站址处设两个停靠站, 两站之间 的距离不超过 50 m, 适当分散公交站牌, 提高站台 的服务能力。
3. 4 公交新型站牌的设置
建议采用新型站牌, 为乘客提供换乘方面的信 息。新型站牌应包括以下信息: 本站点的位置, 线 路的走向, 到站时刻表、线路列车化管理的时段, 到 达本市各重要交通枢纽的乘车提示等。该类型的 站牌最好用灯箱制作, 利于乘客的夜间出行。
路段局部瓶颈处开辟公交专用道。对于一条 公交线路, 如果仅在某路段处存在公交延误严重的 问题, 而其他路段情况尚好但不具备开辟公交专用 道的条件, 则可仅在瓶颈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
2. 2 公交专用道的一般尺寸
公交专用道的布设长度由以下条件确定: 客流 分布长度、道路设施完善程度、公交车占社会车辆 的比重。在客流流向长、道路设施较好时, 专用道 可以适当长一些。
在市内公交与轨道交通车站、机场、客运码头、 长途公共汽车站等客流集中换乘频繁的地方, 可考 虑设置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 以加强他们之间的衔 接。如: 设置立体式的综合换乘枢纽站。公共汽车 线路间换乘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两条以上线路的 交会处。不同线路的站点要靠近, 尽量缩短乘客的 步行距离。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条件及设置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上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㊂G 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 B502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C J J15 1987城市公共交通站㊁场㊁厂设计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㊂3.1公交专用车道b u s l a n e s只允许公交车辆行驶的车道㊂3.2港湾式停靠站b u s b a y在道路车行道一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的方式,设置的供公交车辆停靠的站点㊂4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4.1城市主干道满足下列全部条件时应设置公交专用车道:a)路段单向机动车道3车道以上(含3车道),或单向机动车道路幅总宽不小于11m;b)路段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6000人次/高峰小时,或公交车流量大于150辆/高峰小时;c)路段平均每车道断面流量大于500辆/高峰小时㊂4.2城市主干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公交专用车道:a)路段单向机动车道4车道以上(含4车道),断面单向公交车流量大于90辆/高峰小时;b)路段单向机动车道3车道,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4000人次/高峰小时,且公交车流量大于100辆/高峰小时;c)路段单向机动车道2车道,单向公交客运量大于6000人次/高峰小时,且公交车流量大于150辆/高峰小时㊂5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方法5.1在路段的设置方法5.1.1 外侧式 的设置方法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机动车道行驶方向道最右侧时,称为 外侧式 ,如图1㊁图2所示㊂1图2 外侧式 公交专用车道(无机非隔离带)5.1.2 内侧式 的设置方法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在机动车道行驶方向最左侧时,称为 内侧式 ,如图3㊁图4所示㊂图3 内侧式 公交专用车道(有中间隔离带)2图4 内侧式 公交专用车道(无中间隔离带)5.2在交叉口的设置方法5.2.1在进口道设置方法a)公交专用车道直接设置到停车线(公交专用车道线终止于导向车道线),如图5㊁图6所示㊂图5公交专用车道直接设置到停车线(外侧式)3图6公交专用车道直接设置到停车线(内侧式) b)公交专用车道应终止于行驶方向第一组导向预示箭头,如图7㊁图8所示㊂图7公交专用车道终止于第一组导向箭头(外侧式)4图8公交专用车道终止于第一组导向箭头(内侧式)5.2.2在出口道设置形式公交专用车道的起点距对向车道停车线的距离应大于相交道路转向车变换车道的距离,应不小于30m㊂如图5~图8所示㊂若两路口间路段长度较短(不足150m),可不设公交专用车道㊂5.3宽度要求路段上公交专用车道宽度应不大于3.75m,不小于3.25m,交叉口处专用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0m㊂5.4标志与标线的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标志与标线设置应符合G B5768的相关规定㊂6公交站台的设置方法6.1公交站台公交站台应根据公交客运量和公交线路合理设置站台长度和宽度,应符合C J J15 1987的有关规定㊂外侧式 公交专用车道的公交站台应设置成港湾式停靠站㊂如图9所示㊂图9外侧式公交站台5内侧式 公交专用车道的公交站台应紧靠公交专用道设置㊂如图10所示㊂图10内侧式公交站台6.2公交站距公交站距应符合G B50220的相关规定㊂。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与应用

公交车流量条件 。 24 道路 设施 现状 . 当道路单向机动车道数达到三条或三条以上 , 对向 机动车道间 、 同向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有足够的物 理隔离时 , 可以将某条机动车道设置为公交专用道 。 常州市延陵西路 为双向 6 机动车道 主干路 , 车行 道宽度约为 3 其 中机动车道宽约 2 . m, 5m, 2 可提 供 5 3 0 3 5n 宽度的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 .  ̄. 5 7 l 该路段机动 车道设置有 中央分隔栅栏 ,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 设置有 宽 0  ̄ . n 的绿化隔离带 ,拥有足够的物理 . 1 5 0l 隔离。因此 , 常州市延陵西路 ( 怀德路一 和平路段 ) 的 道路状况满足设置公交专用道及停靠站的要求。
中圈分类号: 4 1 2 . U g . 3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4 4 5 ( 0 )2 0 1 -3 10 - 6 52 60 - 0 6 0 0
1 研 究背 景 近 1 来 , 国 大多 数城 市道 路交 通 紧张状 况 日 0a 我 趋严 重 , 已在 某种 程 度上 影 响 了经 济 发 展 和居 民生 活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2期( 总第 1 0期) 2
20 0 6年 4月
中曲 市盏 工程
C NA HI MUNI I AL EN NEE NG C P GI RI
N . S f I o 10 O 2(oi .2 ) aN
A r2 0 p. 0 6
5 c/ O puh或 高 峰 小 时 断 面 单 向 公 交 车 流 量 大 于
10pu 5 c/ , h时 有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必簧 。
维普资讯
中国市盘 z彳 l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

主 多分 ” 城市格局构想及设 立公 交专 用道等建议 , 以期改善城市拥堵状况 , 快捷方便的交通 网络 。 构建
文献标识码 : A
关键 词 : 城市 , 公共交通 , 线路优化 中图分类号 :U 8 .9 T 9 4 11
近年来 , 阳机 动车 出现 “ 喷 ” 增长 , 绵 井 式 目前 已达 6 O多万
v r l p a n n ,a d fc d e in a d S n,s s t u d e d sg n r moi n o u o e nz rh t cu e sye i t r . ea l ln i g n a a e d s n O o g o a o g ie t e i a d p o t e r p a ie a c i t r tl f u e h n o f e n u Ke r s u p a ie a c i c r tl y wo d :e r e nz r ht t e sye,d sg o c p ,o e ally u ,e vr n n a a d c p o eu e i c n e t v r l a o t n i me tlln s a e n o
1 公交线路 多 , 运行线 路却很 短 , 以票价 就 显得相 对较 ) 但 所
辆, 日均上牌 近 30辆 。车 辆 的急剧 涌入 , 城 区道路 资 源带来 高。以 7路公交车为例 , 据公汽 公司提 供 的数据 , 条线路 全 0 给 根 这
巨大的承载压力。如何 更好地 发挥 大载客 量 的公交 车在缓 解城 程只有 l . m, 有很 多线路运 行里程都不超过 1 m。纵观全 3 5k 还 0k
第3 8卷 第 7期 2012年 3月
S HAN ARC I EC UR XI HI T T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公交专用道标志标线不统一, 对非公交车辆的 约束不足。
3) 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段选择以及公交专用道型 式选择存在盲目性, 造成非公交专用道拥挤和相连的 道路交通混乱,部分公交专用道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 迫切需要依据各方面因素合理设置公交专
靠站。设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保证乘客安全; 方便 乘客换乘、过街; 有利于公交车安全停靠、顺利驶离。
1) 停靠站形式的选择: 停靠站形式的选择要依据 路段饱和度和公交车高峰小时流量确定[ 3 ]。
( 1) 当公交车流量低于 60 pcu/h 时, 车头时距约为 60 s。此时公交车进入停靠站后, 跟随的公交车无需超 车, 不会对后方的公交车流产生影响。
公共交通专用道指在城市特定路段上设置道路 隔离设施, 将车道的一条或多条与其他车道分隔开, 仅供公交车在全天或某时段内行驶。实际上是对道路 交通资源的重新分配, 目的是保证公交车的优先通行 权。形成完整公交专用道网络后, 在道路资源有限的 情况下可提高公交运载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建设了公交专用道, 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但设置和使用中还存在不足:
摘要: 以常州市延陵西路公交专用道为设计实例, 阐明了设置城市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常州市道路结
构和交通特性, 具体介绍了公交专用道及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方案, 可供市政建设及交通管理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公交专用道; 停靠站; 公交优先
中图分类号: U491.223.1
文献标识码: A
( 2) 路中型公交专用道设置于道路中间, 如图 3 所 示。适用于直行公交车流量较多, 且路段上不设置公交 停靠站的情况。
( 3) 路外侧型公交专用道设置于道路外侧, 如图 4 所示。适用于右转、直行公交车流较多的路段; 机动车 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需要有物理分隔。
2) 延陵西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 现状延陵西路— 和平路交叉口公交车走向及流量数据如表 1。数据显 示直行公交车高峰、平峰交通量为最高, 右转车次之, 左转车最少。
城市公交车车型以大型客车为主, 大型客车的长 度为 10 ̄13 m, 宽度约为 2.5 m。城市道路宽度为 3.25 ̄ 3.75 m, 从车辆正常行驶和安全的角度出发, 公交专用 道的宽度可取 3.50 ̄3.75 m。
1) 公交专用道基本设置型式及特点: 根据公交专 用道在道路上的位置, 将公交专用道划分为路内侧型、 路中型和路外侧型。
文章编号: 1004- 4655(2006)02- 0016- 03
1 研究背景 近 10 a 来, 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交通紧张状况日
趋严重, 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水平。道路建设增长落后于交通需求增长的局面在相 当长时间内 难以 改 变 ; 而 自 行 车 、小 汽 车 等 载 量 有 限 的非公交车辆与公交车相比占用了较多的道路资源, 在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上存在着交通资源浪费。因 此, 从经济可行性、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等可 持续性角 度考虑 , 大 力 发 展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实 行 公 共 交通优先成为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状况的必然选择 [ 1 ]。 实现公交优先的一种简单可行的途经就是设置公交 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使用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 约, 除了车道、车站的设置, 调整发车间隔外, 还可以通 过多种措施优化公交专用道运行, 其中包括:
1) 在交叉口设置公交车专用信号相位, 实施交叉 口进口道处理, 避免交叉口公交车 2 次排队, 通过优先 控制提高公交车在交叉口通行能力[ 5 ]。
2) 根据实际情况, 分期、分段逐步建设和完善公交 专用道网络结构, 使其与轨道交通共同构成城市快速 客运体系。
在进行近期公交线路调整后, 延陵西路的公交车 流量还将有所增加, 因此, 满足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段 公交车流量条件。 2.4 道路设施现状
当道路单向机动车道数达到三条或三条以上, 对向 机动车道间、同向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有足够的物 理隔离时, 可以将某条机动车道设置为公交专用道。
常州市延陵西路为双向 6 机动车道主干路, 车行 道宽度约为 35 m, 其中机动车 道宽约 22.5 m, 可提 供 3.50 ̄3.75 m 宽度的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该路段机动 车道设置有中央分隔栅栏,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 设置有宽 0.5 ̄1.0 m 的绿化隔离带, 拥有足够的物理 隔离。因此, 常州市延陵西路( 怀德路—和平路段) 的 道路状况满足设置公交专用道及停靠站的要求。 2.5 交通饱和度及评价
收稿日期: 2005- 11- 18
16
用道。本文以常州市延陵西路( 怀德路—和平路段) 为 对象, 分析公 交 专 用 道 设 置 的 必 要 性 、可 行 性 并 选 择 合适的设置方案。 2 常州市延陵西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必要性及可行性
分析 2.1 道路现状
延陵西路位于常 州市市中心, 为双向 6 机动车道主干路。 图 1 所示路段( 怀德 路—和平路段) 长约 1 500 m, 相连 接的主 干路有晋陵路、和平 路、怀德路。 2.2 路段公交客流量
2) 停靠站设计方案: 现状延陵西路机非分隔带宽 约 1 m, 交通流以直行与右转为主, 机动车饱和度约为 0.68, 高峰交通量约为 115 pcu/h, 车头时 距约为 32 s。 取乘客上下车时间为 25 s, 则停靠站应有足够长度同 时停靠 2 ̄3 辆公交车, 因此采用停车区长度约 30 m, 利用机非分隔带设置的路侧型港湾式停靠站。原则上, 不能因停车港湾的设置而占用非公交车道的宽度。
中国市政工程
叶欣, 陈学武, 李文勇: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与应用
2006 年第 2 期
根 据《常 州 市 公 共 交 通 总 公 司 运 营 线 路 表 》中 高 峰和平峰时途经延陵西路各公交线路的发车时间间 隔, 推算路段公交车平峰平均流量约为 80 pcu/h, 高峰 平均流量约为 115 pcu/h。
第 2 期( 总第 120 期) 2006 年 4 月
中国市政工程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No. 2 ( Serial No. 120) Apr. 2006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与应用
叶 欣, 陈 学 武, 李 文 勇
(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17
中国市政工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叶欣, 陈学武, 李文勇: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研究与应用
2006 年第 2 期
于非公交车辆尺寸普遍小于公交车, 而车速高于公交 车, 为方便非公交车辆从内侧车道超车, 设置其余车道 宽度由内向外分别为 3.75 m、3.50 m。具体方案如图 5 所示。
3.2 公交专用道停靠站设计 公交停靠站按形式可分为普通停靠站和港湾式停
及评价 路段客流量是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基本依据之一。 通过调查公交车的额定载客量和专用道的通行能力 表明, 路段单向平均总的客流量达到 5 000 人次/h 时, 有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必要。 延陵西路现开通公交线路共 12 条, 全天客流量 约为 37 153 人/d, 调查估算得到单向平均总的客流量 约为 6 200 ̄6 500 人/h, 因此存在设置公交专用道的 必要性。 2.3 路段公交车流量及评价 由于交叉口信号灯对公交车的影响及公交车运 行的不均衡性, 为保证公交站点的停车秩序和公交 车流的畅通, 当平峰小时断面单向公交车流量大于 50 pcu/h 或 高 峰 小 时 断 面 单 向 公 交 车 流 量 大 于 150 pcu/h 时, 有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必要。
饱和度为服务交通量与饱和流量之比。设置公交 专用道既要降低公交车与非公交车间相互干扰, 也要 保证设置公交专用道后, 不会导致其他车道过度拥挤。 因此当路段饱和度值在 0.5 ̄0.8 之间时, 存在设置公交 专用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
现状延陵西路车辆饱和度约为 0.68, 满足设置公 交专用道的基本条件。 3 公交专用道及停靠站设计实例 3.1 公交专用道设计
延陵西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后, 公交车的通行能力 主要由交叉口的绿信比决定, 路边停车及非公交车对 公交车流的影响将有所降低。该路段公交近期调整后 将增加 1 条公交线路, 预计公交车高峰流量将增加为 125 pcu/h, 平峰交通量将增加为 85 pcu/h; 按每辆公交 车载客 70 人[ 4 ], 预计高峰客流约为 8 600 人/h, 全天客 流 约 50 000 人/d, 高峰客 运量提 高 约 40%, 全 天 客 运 量提高 35%, 可充分满足公共交通需求。通过设置公交 专用道, 公交车速也会有较大提高, 延陵西路上的公交 车速可由目前的 10 ̄13 km/h 提升至 15 ̄18 km/h, 提高 约 35%, 乘客人均乘车时间可缩短约 30%。 5 结语
( 2) 当同向非公交专用道上的车流饱和度低于 0.6 时, 公交车可利用非公交专用道超车。
满足上述两条件中任意一条, 即可设置普通停靠 站, 如图 6 所示; 如不满足以上两条件, 则需要设置港 湾式公交停靠站, 可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二者间较 宽者缩窄以建设港湾式停靠站, 如图 7 所示。
该方案除了具有传统港湾式停靠站的优点外, 较 好解决了公交车停靠时, 其余公交车无需变换车道而 产生的交织问题, 减小了停靠对公交车流的影响。 4 方案评价
表 1 现状延陵西路—和平路交叉口公交车走向及流量
延陵西路 进口流向
公交线路条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 平峰小时交通量/
pcu·h- 1
pcu·h- 1
直行
6
60
38
右转
4
41
30
左转
2
14
12
合计
12
115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