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教案

合集下载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1. 介绍腔肠动物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结构和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腔肠动物的主题,让学生对腔肠动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的特征。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1. 讲解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和内部结构。

2. 介绍腔肠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讨论其功能。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

2. 掌握腔肠动物的生态适应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和生活方式。

2. 介绍腔肠动物的生态适应特点,如色彩、伪装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讨论腔肠动物的生态适应特点,并分析其生存优势。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生态适应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腔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

2. 掌握腔肠动物的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1. 讲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介绍腔肠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成长过程。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引导学生讨论腔肠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腔肠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腔肠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腔肠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2. 腔肠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3. 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腔肠动物的特征和形态。

2.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腔肠动物的奥秘。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腔肠动物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生活环境,讲解相关知识点。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腔肠动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实例分析:介绍腔肠动物的代表物种,分析其适应策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腔肠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腔肠动物一、定义:1. 特征:a. 结构简单b. 生活在水中c. 身体辐射对称d. 体表有刺细胞e. 有消化腔f. 有口无肛门二、分类:1. 淡水腔肠动物2. 海洋腔肠动物三、生活环境与适应策略:1. 生活环境:a. 淡水b. 海洋2. 适应策略:a. 刺细胞防御敌害b. 辐射对称便于捕食c. 有消化腔提高消化效率d. 有口无肛门简化排泄过程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腔肠动物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族馆、海洋生物博物馆等,加深对腔肠动物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

腔肠动物-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腔肠动物的主要代表物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腔肠动物的图片和模型,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腔肠动物的主要代表物种。

2. 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腔肠动物的图片和模型,理解其特征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腔肠动物的图片和模型。

教学PPT或投影片。

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材料。

2. 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以便学生舒适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PPT或投影片,展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

讲解腔肠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3.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腔肠动物的模型,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报告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腔肠动物的特征和功能。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报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特征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腔肠动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腔肠动物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加深对腔肠动物的了解。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腔肠动物的阅读心得体会。

2. 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行一次关于保护腔肠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如参加海滩清洁活动或制作保护海洋生物的宣传海报。

七、作业布置1. 课堂小测:设计一份关于腔肠动物的课堂小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生物人教版初二上册《腔肠动物》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初二上册《腔肠动物》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初二上册《腔肠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典型代表物种;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典型代表物种。

教学难点:1. 腔肠动物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情况;2. 辨认和分析腔肠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实物标本、显微镜、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动物的知识,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腔肠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并讲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

2. 分析腔肠动物的分布情况和分类特点,简要介绍蠕虫类、软体动物类和节肢动物类等几个主要腔肠动物门的代表物种。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实验,每组观察显微镜下的蠕虫标本,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蠕虫的特征,如形态、动作、妙足等。

2. 学生轮流观察实物标本,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找出不同种类的蠕虫,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分类归属。

四、展示讨论(10分钟)1. 要求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介绍不同种类的蠕虫的特点和分类归属。

2.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布置腔肠动物的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讲评。

六、拓展延伸(5分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其他有趣的腔肠动物,如海蛇和袋熊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所学的腔肠动物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由于实验操作时间较短,学生对腔肠动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常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归纳动物类群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给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2)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花”。

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呢?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进而引入本节课题——肠腔动物和扁形动物。

【新课讲授】一、腔肠动物(展示珊瑚虫、海葵、海蜇、水蛭、水母等图片)教师讲解:这些漂亮的生物都是腔肠动物,现生的腔肠动物约11000种,除少数淡水生活外,其余皆海产且多数为浅海种类。

(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展示代表动物水螅图片)提问: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水螅。

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中划出水螅生活习性,形态,内部结构,生殖方式相关文字。

阅读结束后学生回答问题并尝试归纳总结。

1.水螅的生活习性提问:水螅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总结: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形态提问:水螅的形态?学生观察并回答:身体浅褐色,圆筒形,长约1-1.5 cm,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

3.水螅的内部结构提问: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形态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水螅结构图,回答问题,引出辐射对称的概念。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1.能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

续表三、课堂总结盘点收获本节课,我们知道了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我们还知道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总结、归纳,全班交流补充。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在海边游泳,容易被海蜇蜇伤,海蜇与下面哪种动物属于同一类型?蜇伤人体的类似于下列哪种结构?2.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肉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1.学生回忆思考,交流作答:海蜇属于腔肠动物,与水螅属于同一类生物。

海蜇蜇伤人体的结构类似于a触手处的刺细胞,刺细胞是防御和攻击的利器。

2.不安全。

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肉煮熟而直接食用,有可能会被感染。

温故而知新,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联系实际养成关爱生命的意识。

情感升华血吸虫病曾经流行于我国南方的几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无数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我们要爱护地球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真聆听,仔细回顾知识点,与老师共同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水螅(淡水)、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海水)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二、扁形动物1.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绦虫、血吸虫2.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3.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内容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养成爱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

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具准备制作PPT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一、引入新课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一、腔肠动物常见的腔肠动物:海葵、水母、珊瑚虫、水螅。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

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生殖方式:无性繁殖 :出牙生殖,由母体直接脱落下新个体。

有性生殖: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绝大多数水螅是雌雄异体,少数种类是雌雄同体。

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食用、药用、饵料、科研用、观赏;(2)生态保护(3)危害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珊瑚礁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由常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归纳动物类群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尝试运用进化、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等规律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2.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PPT课件、相关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图片。

2.提问:海葵、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动物和植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得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营养方式的不同。

(二)腔肠动物从外部形态等方面初步认知腔肠动物1.播放视频:常见的腔肠动物。

2.展示图片。

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的名称吗?3.讲述:动物的对称形式。

问:上述各种腔肠动物的身体呈哪种对称形式?1.认识一些常见的腔肠动物。

2.进一步加深印象,辨认常见的一些腔肠动物种类。

3.知道所有腔肠动物都是辐射对称的。

初步认知腔肠动物。

以水螅为例从内部结构上认知腔肠动物的捕食、消化与生殖方面的特征观察与思考:播放视频:水螅的结构、捕食、消化、生殖。

出示思考题:1.把水螅、水母、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称之为腔肠动物,你是怎样理解“腔肠”这两个字的?2.腔肠动物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这体现了腔肠动物消化系统的原始性。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腔肠动物用于捕食的触手很柔弱,它有什么“绝招”使其猎物不至挣落而跑掉?认真观看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的其它特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没有专门用于消化的肠腔,食物的消化在体腔中进行。

2.食物的利用率低。

3.体表有刺细胞,能麻醉猎物。

进一步认知腔肠动物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师生共同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辐射对称;2、体表有刺细胞;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1)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2)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整年的生物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植物的大致类群以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所以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

但由于西安处于北方内陆地区,有些学生对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比较陌生,所以本节的学习主要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腔肠动物及扁形动物。

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代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
*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ppt,视频资料,水螅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
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时难点
第一节: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生物淡水:水螅
海水:海葵、水母、海蜇、珊瑚虫
2、水螅的结构:内胚层、外胚层、消化腔、触手、口、芽体
3、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状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二、肠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食用:海蜇
2.珊瑚虫的分泌物形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