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的影像

合集下载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X线影像学诊断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X线影像学诊断

・继续教育园地(危重病医学系列第28讲)・作者单位:100037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X 线影像学诊断戴汝平 曹程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 )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如果临床医生对PTE 有较强的诊断意识,善于进行识别,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并合理安排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明确诊断。

胸部X 线平片常常是首选的初筛检查手段,多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

肺动脉造影目前仍为PTE 诊断的“金标准”与参比方法。

需注意该检查具有侵入性,费用较高,而且有时其征象亦难于解释。

随着无创检查技术如CT 检查手段的日臻成熟,多数情况下已可明确诊断,故对肺动脉造影的临床需求已逐渐减少。

一、PTE 的胸部X 线平片诊断表现多缺乏特异性,通常包括: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肺野局部浸润性阴影;如果发生肺梗死,可有特征性影像,如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肺不张或膨胀不全;如果累及范围较大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以及右心室扩大征;患侧横膈抬高;少至中量胸腔积液征等。

仅凭X 线胸片不能确诊或排除PTE ,但在提供疑似PTE 线索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X 线胸片具有重要作用。

二、PTE 的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造影(PAA )目前仍为PTE 诊断的“金标准”。

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将导管先端放置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行肺动脉影像记录。

造影同时可以得到血液动力学资料,被公认为是PTE 诊断的金标准。

肺动脉造影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诊断过程,同时也是介入治疗的重要步骤,如机械消融或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等。

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主要目的是:(1)疑难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与动脉炎、原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肿瘤等鉴别时;(2)拟作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者;(3)必须获得血液动力学资料时。

1.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1)同于常规肺动脉造影适应证。

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等。

静脉血栓的诊断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对静脉血栓的诊断金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影像学检查1. 下肢静脉造影: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通过在患者下肢静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在X光透视下观察静脉的走形和内部有无血栓等情况。

然而,由于这种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一定的风险以及较高的费用,临床上很少采用。

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时,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彩超对患者的肢体血管进行扫描,可以看到血管内是否有血流以及血管内是否有异常回声的填充。

如果发现检查血管内没有血流,并且可以看到中回声或低回声的填充,则基本可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

3. CT静脉造影(CTA):CTA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肾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在患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CT扫描,可以得到清晰的静脉图像,从而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4. 磁共振静脉造影(MRV):MRV是一种无创、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磁共振扫描,可以得到清晰的静脉图像,从而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二、实验室检查1. D-二聚体: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凝血状态标志物,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静脉血栓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通常升高。

然而,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静脉血栓,因此,D-二聚体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诊断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栓影像诊断报告

血栓影像诊断报告

血栓影像诊断报告1. 背景介绍血栓是血液中凝块的形成,它是机体对抗出血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

然而,当血液中的血栓形成过多或过大时,就会对血液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血栓进行准确的影像诊断非常重要。

2. 影像诊断的重要性影像诊断通过使用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来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疾病。

在血栓的诊断中,影像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血管结构以及血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影像诊断的步骤3.1 病史收集在进行影像诊断之前,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

这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病情的变化、家族遗传史以及既往疾病史等。

病史的收集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检查。

3.2 影像检查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医生将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

超声波适用于检测血管中的血栓,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管结构信息,MRI可以检测血栓的组织特性。

3.3 影像检查操作在进行影像检查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操作指导。

例如,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时,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涂抹特殊的凝胶,并使用超声探头对血管进行扫描。

而在进行CT扫描或MRI时,患者需要躺在机器上,并保持身体的稳定。

3.4 影像结果分析医生将根据影像结果对血栓进行分析。

他们会着重关注血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并与正常血管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医生可以确定血栓的严重程度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程度。

3.5 诊断与报告在完成影像结果分析后,医生将根据诊断结果撰写血栓影像诊断报告。

报告通常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影像检查方法、影像分析结果、诊断结论以及可能的治疗建议。

诊断报告是医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依据。

4. 血栓影像诊断的应用血栓影像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血管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诊 断
磁 共振 静脉 成像
磁 共 振 弥散 加 权 成像
l 引 言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 成是一种少 见的脑 血管疾病 ,约 占
脑卒 中的 0 5 I . %l 。及时 、恰 当 的治疗可 明显改 善疾病 的 J
3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时的 脑组 织病 理 改 变
根据病变的范 围、部 位,病 理改变 的轻重 程度 ,在脑 静脉系统内可见不 同时期 的红色血栓 ,慢 性者血栓 可 以机 化或再通 ,阻塞 的静脉或 静脉窦扩 张 、淤血甚 至坏死 。实 质改变可见 由局部浅静脉 或深静脉阻 塞导致引 流区域的脑 实质水肿 ,缺血性神经 细胞损伤 ,皮层 下点状 出血 ,若治 疗 及时得当 ,神经细胞 形态 、功能可 以恢 复正常。严重者
充盈缺损 直径不 超过优 势侧 的 1 2 / ,而 在优 势侧一 般没 有 充盈缺损 。乙状窦也常是右侧 占优势 。 应注意识别上述这些正 常的变异结 构。脑静 脉系统相 互之间及脑内静脉系统 与颅外静脉 存在广泛 、复 杂的沟通 支 ,在 血栓形成时 ,这些交通 支均 可代偿性 扩张 ,是影像 学诊断的重要征象之一。
可见神经细胞坏死 ,点状 出血甚至可 以融合形成 影像学上
可见的血肿 ,这时 的神经 细胞功能难 以恢复 。病灶 周 围可 见增粗 的侧支循环形 成。若单 纯静脉窦 阻塞则 会导致颅 内
压升高 ,呈弥漫性脑 肿胀改变 ,但无 脑积水 ,多同时合并
浅 、深静脉 血栓形成 的病理变化。
2 脑静 脉 系统 解 剖 及 变 异
部病变如感染等 ,仅有 少部分 的病 因不 明,成 年人 和儿童
患者 中约 5 % 合并 2个 或以上 的病 因 。本病 临床表 现 0 复杂多样 ,大部 分 为急 性或 亚 急性起 病 (2 8 ,主要 9 . %)

医学影像-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医学影像-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单纯直窦血栓少见,常合并其他部 位血栓。
◆如累及到大脑大静脉时,导致急骤 颅压增高,昏迷。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

急性:多由头面部感染所致
慢性:多由蝶窦、筛窦炎及中耳炎逆流引起。

:为以下局部感染灶:
1、鼻腔、口腔、眼部及面部化脓性病变进入血液,通过
眼动脉入海绵窦。
2、蝶窦、筛窦通过筛静脉或直接接触感染,侵入蝶窦壁



大脑上静脉血栓 大脑中浅静脉血栓 大脑下静脉血栓



大脑大静脉血栓 大脑内静脉血栓 基底静脉血栓
● ●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初压可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或微黄色,合 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红细胞增多,早期呈血性,以后 可产生黄变。
◆非感染性CVT,常有少量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可 增高。
◆有感染原因存在时,脑脊液中性白细胞数增多,做 脑脊液涂片或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原菌。
●横窦和乙状窦统称为侧窦。
●病因
以耳或乳突的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其感染途径为: 如中耳炎或乳突炎化脓破坏薄的骨质,
而后脓肿压迫横窦,使窦内血流淤滞并伴有炎性改变。
乳突炎或中耳炎使通向乙状窦的小静脉 发生血栓,而后血栓扩展到乙状窦,开始为附壁血栓, 后渐扩大为静脉窦血栓。
●临床表现
◆ 一侧橫窦闭塞时可无症状。
A 32-year-old postpartum patient with headaches. Axial CT image shows a hypodense left temporal lobe venous infarct. A triangular high-attenuation focus (arrows) posterolateral to the area of infarction represents thrombus within the left transverse sinus. Axial MR venogram demonstrates occlusion of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的部位、程度及侧枝供血情况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的部位、程度及侧枝供血情况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的部位、程度及侧枝供血情况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将造影剂引入患者的血管系统,利用X射线技术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以便发现血管的异常。

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显示血栓的部位和程度,还可以评估侧枝供血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脑血管造影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两种常用的技术。

DSA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需要在手术室或血管造影室进行操作,通过将造影剂注入静脉或动脉,然后用X射线技术观察血管的情况。

CTA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静脉,然后进行CT扫描,利用计算机重建图像,以显示血管的情况。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医生通常会选择DSA或CTA这两种技术中的一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来决定。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将造影剂引入患者的血管系统,然后观察造影剂在血管中的分布情况。

如果存在血栓,造影剂就无法通过血管,从而在造影图像上形成明显的阻塞部位。

通过观察这些阻塞部位的位置和程度,医生可以确定血栓的部位和程度。

除了显示血栓的部位和程度外,脑血管造影还可以评估侧枝供血情况。

侧枝供血是指当某个血管阻塞时,周围的其他血管会通过侧枝形成一种替代通路,以保证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

通过观察脑血管造影图像,医生可以判断侧枝供血的程度和质量。

一般来说,血栓越严重,侧枝供血的程度就越重要。

如果侧枝供血充分,可以减轻血栓对脑组织的影响,甚至可以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管的情况,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及时解除血栓或改善侧枝供血情况。

总之,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显示血栓的部位和程度,评估侧枝供血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血栓的病理诊断标准

血栓的病理诊断标准

血栓的病理诊断标准
1. 组织学特征,血栓通常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和红细胞组成。

在病理学上,血栓通常呈现为纤维蛋白聚集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的网状结构。

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确定血栓的存在和类型。

2. 血栓形成部位,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可以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例如,动脉血栓通常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而静脉血栓通常发生在深静脉系统中。

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血栓的形成部位。

3. 相关临床表现,血栓形成通常伴随着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缺血,患者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疼痛、肿胀、发热等。

此外,血栓还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如栓塞和血栓脱落等。

通过全面的临床表现评估,可以确定血栓的病理诊断。

4. 影像学检查,血栓的形成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如超声检查、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血栓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特征,对于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血栓的病理诊断标准是通过组织学特征、形成部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评估,以确定血栓的存在和性质,为后续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Galen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表现_陈亮

Galen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表现_陈亮
G alen 静脉即大脑 大静 脉是最 主要 的脑深 部静 脉 , 由两
侧大 脑内静脉合成 , 大脑内静脉由脑纹 状体静脉与 透明膈静 脉汇合而成 , 并 接受脉 络丛 静脉 。 Galen 静 脉在 接受基 底静 脉后 注入直窦 。 直窦 、上矢状窦及左 右横窦相交 成窦汇 。 一 般上矢 状 窦 血 液 注 入 右 侧 横 窦 , 直 窦 血 液 回 流 至 左 侧 横 窦[ 3] 。G alen 静脉的解剖 生理 学特点 决定 了 G VT 特定 的病 理生 理学改变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
释为静脉内压力过高 , 使血管破裂所 致 , 但 根据本例的 表现 , 表现 为短 T 1 、长 T 2 异常信号 , 本组 7 例 G V T 曾在 3~ 11 天
表 1 8 例 GV T 的影像学表现
病例 1
时间(天)Hale Waihona Puke 3CT 表现时间(天)
双侧丘脑 、内囊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 影 , 双丘 脑点状高密度影 , Galen 静 脉 、直 窦内 高密度 影 ; 双侧脑室 、第三脑室扩张
条大脑内静脉发育可能 不完全 对称 或血栓 从一 侧大 脑内静 脉开始形成 , 两侧受 累范围 可能 不完 全对称 , 但 两侧 仍常同 时受累 , 尤以丘脑为著 。 藉此 , GV T 呈现特征 性的影 像学表 现即 CT 上表现为双丘脑 、内 囊和双 基底节区 对称性 低密度 影 , M R 上表现为受累区对称 性长 T 1 、长 T 2 异常信号 。 本组 8 例中有 7 例呈上述典型或基本 典型 CT 或 M R 表现 。 其中 2 例为双丘脑 、内囊并单侧 基底节 区低密度 改变 。 另 1 例仅 表现为单侧丘脑 、基底节 、外囊及放射冠区 低密度影 , 可能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6;121(3):635–640.

CT肺动脉造影(CTPA),显示左肺动脉主干及各 主要分支栓塞
17岁,男性,确诊白塞氏病
平扫CT显示腹膜
炎伴肠管扩张积 液。腹主动脉 CTA显示肠系膜 上动脉主干及分 支血栓栓塞
男,64岁,腹痛4天。
平扫CT未见明显异 常,增强CT门脉期 见肠系膜上静脉内 血栓形成。
血栓的CT表现
王鹤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显影
正常血液CT值 灰质
20-30Hu!(教科书 42Hu)
45Hu, 白质 40Hu 0Hu 50-80Hu(60-100Hu)
脑脊液
收缩的血栓
!New PF, Aronow S. Attenuation measurements of whole blood and blood fractions in computed tomography血栓形成

左半横结肠及降结肠肿胀,考虑缺血性肠病
女,57岁,确诊移行上皮癌
谢 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