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惊弓之鸟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10.惊弓之鸟

2019/9/9
12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 给家里人听。 2.看一些成语故 事。
2019/9/9
13
2019/9/9
14
2019/9/9
1
2019/9/9
2
树上有十只鸟,
被人射死了一只,树 上还有几只鸟
2019/9/9
3
如果只给你一张“弓”,
就让你射下天空中正在飞翔 的“大雁”,你能办的到吗?
2019/9/9
4
2019/9/9
5
2019/9/9
6
2019/9/9
7
2019/9/9
8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 惨。飞得慢,因为它爱过箭伤, 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 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 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 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 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 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2019/9/9
9
我不用箭,只 要拉一下弓,这只 大雁就能掉下来。
2019/9/9
10
讨论:
更羸的话该用
什么语气读?魏王
的话该用什么语气
读?为什么这样读, 找依据。
2019/9/9
11
“惊弓之鸟”的深层 含义是什么?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一 见到一点声响就害怕。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 是否曾有这样的经历,这 种感觉有没有必要?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案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新授
教学过程
补充及反思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 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 朗读指导。 三、小结 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 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 飞得慢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分析 受过伤 判断 害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 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 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 雁?(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 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 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 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 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 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 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 b 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 c指名分 角色读 4、 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 补充及反思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 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因为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所以就拼命往高处飞。
因为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所 以就掉了下来。
弦 悲 惨 愈 痛 裂
从更羸身,你受到哪些启发?
从更羸身上,我受到的启发是: 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 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 么知道的?”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 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 的鸟。”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 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 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 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 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 掉了下来。/”
你还知道有 哪些神奇的泉?
惊弓之鸟
试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 内容。 3、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 于分析,才能正确得认识事物。
你还知道有 哪些神奇的泉?
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 的人呢?你是从课文 的哪些句子或者词语 看出来的?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为什么说“更羸是 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 能手呢?”
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 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 下来。”
真有这样奇 怪的事情吗?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 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 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 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 直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 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 “真有这样的本事!”
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_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

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_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中“惊弓之鸟”这个词比喻受到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情况会惊恐不安。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惊弓之鸟》生字1 【弓】读音:弓[gōng]巧记:弯字掉上半(弓),拉开能射箭。
字义:①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②弯曲组词:①弓箭弹弓左右开弓②弓腰弓背造字:象形法造句:古时候,弓箭不仅是人们打猎的工具,还是战斗的武器。
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
2 【魏】读音:魏[wèi]巧记:见“鬼”矮半截(委)。
字义:战国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组词:魏国造字:形声法造句: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笔顺:“委”上下对正,笔画迎让;“鬼”的竖弯钩伸展。
字歌:委员他姓魏身材很魁伟瑰宝己占有内心很惭愧3 【射】读音:射[shè]巧记:一个小人,“身”一“寸”。
字义:①放箭,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②放出光、热等③有所指组词:①射箭发射②辐射反射③暗射影射造字:会意法造句:射箭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笔顺:左部紧靠竖中线;右部竖钩运笔用力。
字谜:身高一寸功夫很深放出一箭击中靶心4 【箭】读音:箭[jiàn]巧记:“前”面有片竹林。
字义:①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箭杆前端装有金属尖头②形状或功能像箭的东西组词:①弓箭一箭双雕②火箭令箭造字:形声法造句:火箭发射成功了。
笔顺:上窄扁,下宽长。
“前”第三笔横长托上盖下。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10课惊弓之鸟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0课《惊弓之鸟》同步练习1、按拼音写汉字gōng shè jiàn yàn cǎn tòng liè( )箭 ( ) 大( ) 悲( ) 伤( ) ( )开答案:弓射箭雁惨痛裂解析:分析:弓: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箭。
~弩。
飞鸟尽,良~藏。
射箭:用弓把箭射出去。
雁:鸟类的一属,外形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行。
惨:狠,恶毒:~毒。
~刻。
~虐。
~烈。
~无人道。
痛:疾病、创伤等引发的难受的感觉:头~。
肚子~。
~风。
裂:破开,开了缝:~开。
~纹。
~缝。
~痕。
~变。
点评:激发先生学习拼音的兴味,进步先生精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比喻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用来比喻那些受过惊吓之人遇到一点儿常人视为普通的动静便非常害怕解析:分析: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点评:次要测试先生的对词义的理解3、我是拼音小能手wēi guó dǎ liè liè kāi shè jiàn yù hédà yàn bēi cǎn gōng xián bēi tòng gū dān答案:魏国打猎裂开射箭愈合大雁悲惨弓弦悲痛孤单解析:分析:魏国:是一个国家名字。
打猎:在野外捕捉鸟兽。
裂开:张开;分开。
射箭:用弓把箭射出去。
愈合:指伤口不再疼痛,曾经好得差不多。
10 《 惊弓之鸟》教案

《惊弓之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惊弓之鸟”的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
(2)学生能够领悟到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读:《惊弓之鸟》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鸟因为一次意外,变得胆小怕事。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境后,小鸟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重新找回了自信。
2. 生词和重点句子:(1)生词:意外、胆小、挫折、鼓励、帮助、自信(2)重点句子:①“小鸟因为一次意外,变得胆小怕事。
”②“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小鸟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重新找回了自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描述“惊弓之鸟”的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口语表达。
(2)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表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2)讨论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提高表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情景模拟法:创设实际情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词和重点句子。
(2)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10 《 惊弓之鸟》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惊弓之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来源。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出处。
(2)培养学生通过成语故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明白“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所蕴含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含义和出处,掌握成语的用法。
难点:分析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以及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惊弓之鸟”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成语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的用法和出处。
3. 课堂讲解:(1)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来源,分析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所蕴含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惊弓之鸟”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2)选择其他成语故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其他成语故事的自主学习情况。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0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十、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成语,我们学过很多成语故事,你能举例说说你知道哪些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想知道它后面藏着的动人故事吗?【出示课件: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二、初读印象请同学们翻开书,听课文朗读。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听完了课文朗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现在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并看白板要求:把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语下画[ ],把不理解有疑问的词句下画----。
三、精读体会1、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更羸是个什么人?能手是什么意思?2、接下来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句话说明了更羸是“射箭能手”?【出示课件:大王,我不用箭,只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谁能读出他的气魄来?】师范读,指名学生读。
有这样奇怪的事?大雁掉下来了?【出示课件:读第五自然段】齐读。
3、理解第五自然段重点句。
文中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圈出来。
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出示课件: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直往上飞”是怎样飞?“直掉下来”又是怎样的?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谁来为我们表演一下——“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同学们,看见大雁使劲的样子了吗?那老师又有疑问啦,“大雁直往上飞”又“直掉下来”,它怎么不一直往上飞呢?4、学习第九自然段。
【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指名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备课
备课教师备课单位
课题10 惊弓之鸟课型新授
审核人年级三年级编号
导学目标
个性化修改补充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
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
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
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了更羸看到和听到的情况。
让学生体会
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根据他看到的是——“它飞得慢”;
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
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
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
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正是更
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
也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
得出的结论。
预习感知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
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是教学的重点。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指导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
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
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
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
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
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
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
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
三、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达标测试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2、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叫得悲惨,是因为()
3、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材料补充
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后感:
对本教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