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1.4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4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过程与方法1、老师通过布置长周期作业,培育同学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力量。

2、通过小组合作呈现沟通,树立团结协作力量及增加语言表达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悼念和呈现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育同学关怀和敬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沟通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

板书设计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56个民族1.民族的构成汉族92%少数民族(55个)8%2.各民族的文化差异(1)民族的语言和文字(2)民族的风俗和宗教等二、民族的分布(1)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老师教学过程同学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刘三姐》录音剪辑,然后提问,你知道该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故事吗?知道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地区吗?同学听讲激起同学们宠爱民族关注民族的习俗欲望。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老师教学过程同学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民族构成呈现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扇形统计图)老师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扇形)通过扇形统计图,你看到,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我国的民族构成为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由于人口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2.呈现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柱状图),指导同学辨认。

老师提问: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二、民族分布承转:那么,各少数民族兄弟在我国是如何分布呢?1.呈现课件(我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同学阅读图例,认真辨认老师提问:①汉族人口的分布图例如何表示?分布状况如何?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体现?(提示同学留意观看颜色以及复杂程度,颜色越简单,表示民族种类越丰富,分布越集中,以此确定问题答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③如何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提示同学留意观看各少数民族分布全国各地,同时又集中分布在某一集中地区,以此来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如何体现?(提示同学留意观看哪一省级行政区颜色最简单,以此确定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小结: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少数民族文化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文化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文化教学设计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幼儿前期、调查表、PPT等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历,引出内容。

1、教师: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方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刚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 (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①幼儿介绍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刚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历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PPT)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比照强烈的姑娘-: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的花帽:是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上课教案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上课教案
那达慕是什么意思?那达慕什么项目你最感兴趣?
下面就让我们去内蒙古草原上去看一看热闹的那达慕大会吧!(课件出示:内蒙古大草原)
你认为蒙古族是个怎样的民族?
小结:蒙古族能骑、善射、身体强壮。
5.总结:通过讨论,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少数民族自治区?(ppt出示相关内容的分类)
5.引入第二次活动:你还想了解哪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想在课后进行哪些探究活动?活动延伸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四、合作探究——初步了解五大自治区民族文化(20分钟)
1.激趣:
2.让我们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根据书上的图片、文字展开研究,看看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怎样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的研究最深入,最有趣。
3.教师指导如何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相关介绍,各组如何进行交流展示。
4.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2.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活动预设
一、激情导入
2分钟
(一)导入课题
1.歌曲欣赏《56个民族56朵花》
2.语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56个民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也拥有各自的民族文化,有很多地方特别成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今天,我们班级也将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最具有研究精神,哪个组员具备研究员的潜质。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上课教案内蒙古自治区教案中国五大自治区少数民族自治区五大自治区幼儿五大领域教案五大领域教案少数民族教案上课教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教学设计
课题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授课教师

地理《民族》教案

地理《民族》教案

地理《民族》教案地理《民族》教案1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相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同等、相互敬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支配】1~2课时。

【总体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亲密,因此是进行国情教化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学问领域又激发了爱好、培育了情感。

老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协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协助教学设计】拓展协助活动部分。

老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

设计2:给学生肯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沟通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状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挚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状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绚丽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部分。

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1.首先让学生视察课本第15页的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

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相识在我们宏大祖国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老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视察课本第16页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

长春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3《走进中国少数民族》教学设计

长春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3《走进中国少数民族》教学设计

长春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3《走进中国少数民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进中国少数民族》这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语言文字等,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独特风情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少数民族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对我国各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可能局限于表面的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的深层次文化特色和现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文化特色和语言文字,掌握一些基本的民族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强爱国情怀,提高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文化特色、语言文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以便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2.设计好课堂活动方案,准备好相关道具和资料。

3.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大纲

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大纲

《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7221620英文名称:Langue of Minority学时数/学分:24/2 授课对象:试点治安学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一、课程设置和地位本课程为试点治安学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为22学时,实验课程为2学时。

它是向试点治安学专业学生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分布、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东北三省广泛分布的朝鲜民族使用的朝鲜语。

通过该课程既能使试点治安学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能多掌握一种民族语言,学生开阔了眼界,又掌握了技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朝鲜语的简单日常用语。

知识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后要求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掌握朝鲜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

素质要求:在熟悉掌握知识的同时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使用情况、语言情况、文字情况、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简介一、中国的少数民族二、少数民族语言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情况第二节概况少数民族语言及所属语系。

第三节使用情况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族,有大片聚居区,人口均在百万以上,文字历史也比较悠久,他们的语言除了在家庭内部、邻里亲友间使用外,还在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中使用,甚至在一些邻近的或者杂居在一起的其他民族中使用。

第二种类型,如彝族和傣族,他们虽然也有成片的聚居区,有传统的文字,但是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方言差异也较大,本民族的语言在社会上的应用不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那么广泛。

壮语和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载瓦语由于语言内部差别较大,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还没有形成,文字的使用范围也很小,语言使用情况与彝语、傣语接近。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少数民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少数民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少数民族》含反思【教案名称】: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 培育幼儿充分认得、敬重和珍视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2. 培育幼儿挂念珍惜少数民族同胞,加强团结合作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3. 培育幼儿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察看本领和表达本领。

【教学内容】1. 学习少数民族的名称、居住地、传统文化等。

2.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乐器、舞蹈、节日等。

3. 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4. 学习唱歌《小白杨》,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关爱、团结和和谐的主旨。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老师呈现多幅不同民族服饰和节日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了解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区分。

2. 学习活动(1)引导幼儿认得和写出一些常见的少数民族名称,让幼儿知道少数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准备一张中国地图,让幼儿在地图上找出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信息。

(3)倾听一些不同民族的音乐和舞蹈,让幼儿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和美丽。

(4)给幼儿呈现一些用彩泥塑造的民族乐器、手饰和面具等手工制品,让幼儿体验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和传统文化。

(5)引导幼儿在一张大白纸上绘制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建筑景观、服饰习俗等内容,让幼儿动手创作,加强表达本领和察看本领。

3. 结束活动学习结束后,让幼儿唱歌《小白杨》,让幼儿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关爱、团结和和谐的主旨,并与同学共同表演少数民族舞蹈或过节活动。

4. 师生总结要求幼儿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放映少数民族的图片和照片,让幼儿思考和共享本身的感受和体会,以此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思考的行动。

【教学评估】本节课评估不仅侧重学问技能的把握和应用,更重视同学的感受和体验。

老师可以通过察看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课堂评估和个别评估。

【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案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幼儿的喜好点和需求,接受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考察了幼儿的喜好、古怪心和自学本领,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增长了自信念和团结感,促进了健康和谐的成长和进展。

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张艳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的数量、构成。

2、记住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3、通过判读地图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4、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和民族有关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过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问:你听到的歌词内容是什么?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留意歌词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民族。

新课导入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自主学习】请同学自己大声的速读P15-20,试着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民族有哪些?2、你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语言文字?试举例说明。

3、你知道我国各民族有哪些特色节日?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5、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学生活动】通过自学,举手试着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教学【板书】一、多民族的大家庭1.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人口超过了500万的民族有哪些?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学生活动】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内容跟老师一起完成填空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东北地区的民族
教学目标:
1、知道朝鲜族、满族、赫哲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材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各民族之间平等、和谐的幸福感,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东北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节日。

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揭题,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师导入:同学们,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悠久的历史演进中,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每个民族的成员都是中华儿女,中国公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北地区的民族。

都说东三省,究竟是哪三省?
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那我们属于哪个省的?在这三个地域中生活着朝鲜族、满族和赫哲族,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这些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二、学习民族花园,了解朝鲜族、满族和赫哲族。

(1)师生合作探究,归纳朝鲜族特点
师:一提到朝鲜族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生:人口、分布、传统行业。

朝鲜族的资料展开讨论,请同学们看活动提示,谁来大声地读一读?小组合作提示:
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材,想一想:朝鲜族有哪些民族特色和传统节日呢?
2、各小组交流汇报,并展开讨论。

4分钟后各组选派一名组员进行汇报。

(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
师:同学们对这项提示还有什么疑问吗?好,现在时间交给大家,马上开始吧!
师过渡:同学们,进过组内的充分讨论,相信大家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下面就请组长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吧!
师:那么大家归纳一下,我们都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汇报呢?
生:人口、分布、语言、传统行业、传统节日、服饰文化、语言、饮食文化、礼仪文化。

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关于朝鲜族的图片,请大家认真地欣赏,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1、服饰
2、活动:荡秋千、象帽舞、跳板
3、节日:洗头节、婚礼、
4、乐器:洞箫
5、饮食
6、住宅
师提问:在众多的传统活动中,为什么跳板深受朝鲜族族人们的喜爱呢?请大家结合搜集的资料想一想。

生汇报。

师:的确,朝鲜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传说古代朝鲜妇女受封建伦理的束缚,整天只能待在自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妇女们为了能看到院子外面的世界,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

其实朝鲜族居住的环境大多是坐落在靠山的平地上,正因为这种居特点,形成了朝鲜族擅长歌舞与运动的民族传统,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满族、赫哲族民族特色。

师:通过大家的汇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准备的资料非常全面,而且概况的又准确到位,相信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一定会对朝鲜族的民族特色有更深刻的了解,现在就请各小组结合活动表格对满族和赫哲族的民族特色展开组内交流讨论,请大家看活动要求:
1、结合收集到的满族和赫哲族的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整理材料。

按照要求填写活动表格。

2、组长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3、要求汇报全面,有条理,声音洪亮,表达出真情实感。

6分钟后班上汇报。

师:朝鲜族的民族特色让我们对朝鲜族有了重新的认识,大长见识,那么建立清王朝的满族人在分布区域、在生活习俗上又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看到大家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大家肯定在自己的心目中对这些民族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就刚才讨论的内容展开汇报吧!我们不要局限于表格,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在活动结束后我们要评选出班级最佳民族解说员。

指名学生汇报材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图片。

课件展示满族图片
1、服饰满族服饰(满族的袍服或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

满族又称旗人,故有旗袍之称。

旗袍,男女老少皆穿。

但是男女名异有贵贱之分。

旗袍款式高雅,清新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至今仍在流行,深受欢迎。


2、婚礼
3、住宅
4、剪纸
5 节日课件出示添仓节图片
(“添仓节”在农历正月二十五。

添仓节时,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师:在辽宁省的满族人口最多,而且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满族人
口也是最多的,但是在寒冷的黑龙江省,生活着一个人口较少,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那就是——赫哲族,大家对赫哲族有哪些了解呢?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内整理材料,然后指名汇报搜集资料。

课件补充展示
1、赫哲族的传统捕鱼工具。

师:从这些捕鱼工具你有什么想法呢?
师:赫哲族的捕鱼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观看短片。

(播放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观看,谁来说一说呢?
师: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战乱、疾病等原因,人口大量死亡,濒于民族灭亡的境地,一度只剩下30O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赫哲族人获得了新生。

赫哲族人长期从事渔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捕鱼经验。

同时,他们也开展了多种经营,如农业、养殖业等,其生活已呈现富裕繁荣的景象。

三、总结升华
师过渡: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和探讨,让我们领略了这三个少数民族的不同风情。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但不管我们身穿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片地域,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祖国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传承着中华文明,谱写出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

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万岁!
中华大家庭永远和谐、幸福。

作业布置:
1、向家长讲解东北地区的民族特点和习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完成一件剪纸作品,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东北地区的民族
人口分布传统行业传统节日服饰朝鲜族
满族
赫哲族
探究民族特色——活动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