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2. 探索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4.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多样性。
2. 学习并演奏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
3. 分析和比较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乐器和乐谱(根据教学内容选择)。
4. 学生练习乐器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少数民族音乐,引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分享对该音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探索(15分钟):1. 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如多样性、传承性、地域性等。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包括其地域、民族、传统乐器等方面的内容。
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音乐,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实践(20分钟):1. 教授学生所选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包括旋律、节奏、和弦等。
2. 分组让学生练习演奏所选曲目,并指导他们在演奏中注意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3. 学生小组进行演奏表演,展示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讨论少数民族音乐与主流音乐的异同点,并思考少数民族音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强调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表演。
2. 组织音乐会或校内展示,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表达和演奏技巧等方面。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与特点2. 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康定情歌》3. 蒙古族民歌:《天堂》、《呼伦贝尔大草原》4. 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5. 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及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黑板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别播放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傣族民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民族民歌的特点,并进行课堂分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一首未知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进行演唱,展示音乐才华。
六、板书设计1. 少数民族民歌分布图2. 各民族民歌特点3. 歌曲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你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示例:《达坂城的姑娘》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描述了达坂城美丽的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子,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2)示例: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晒佛节。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几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特点。
2、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节奏、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聆听与模唱少数民族歌曲,感受其音乐情绪,初步懂得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等因素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感受与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作品的风格。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片段,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问题:1、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地方的民族音乐?2、说说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并列举熟悉的少数民族名称。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
结合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情绪,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一、蒙古族的音乐1、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长调2、介绍蒙古族的舞蹈、马头琴3、讨论与交流: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族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二、藏族民间音乐藏族民歌—酒歌介绍藏族歌舞的特点。
介绍藏族的乐器。
三、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1、介绍十二木卡姆2、新疆民间乐器3.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4、欣赏《牡丹汗》四.活动与探究:(一)教师提出问题:1、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二)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推荐代表将本组探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三)师生归纳、总结1、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构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
2、①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②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③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五.拓展延伸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歌舞,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历史文化等等,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绚丽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1.2 教学内容定义少数民族音乐及其与中国音乐的关系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如旋律、节奏、乐器等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如民歌、歌舞、器乐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2.2 教学内容介绍蒙古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如长调、短调、马头琴等学习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了解藏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藏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3.2 教学内容介绍藏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藏族音乐的特色,如锅庄舞、笛子等学习藏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藏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4.2 教学内容介绍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如十二木卡姆、手鼓等学习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彝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了解彝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5.2 教学内容介绍彝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彝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月琴等学习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彝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六章:侗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了解侗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侗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6.2 教学内容介绍侗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侗族音乐的特色,如大歌、侗笛等学习侗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6.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侗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布依族音乐7.1 教学目标了解布依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布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7.2 教学内容介绍布依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布依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八仙箫等学习布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布依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八章:土家族音乐8.1 教学目标了解土家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土家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8.2 教学内容介绍土家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土家族音乐的特色,如摆手舞、唢呐等学习土家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8.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土家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九章:回族音乐9.1 教学目标了解回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介绍回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回族音乐的特色,如花儿、手鼓等学习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9.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回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章:哈萨克族音乐10.1 教学目标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0.2 教学内容介绍哈萨克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哈萨克族音乐的特色,如冬不拉、弹唱等学习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0.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哈萨克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一章:黎族音乐11.1 教学目标了解黎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黎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1.2 教学内容介绍黎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黎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椰胡等学习黎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黎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二章:傈僳族音乐12.1 教学目标了解傈僳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傈僳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2.2 教学内容介绍傈僳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傈僳族音乐的特色,如傈僳调、笛子等学习傈僳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傈僳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三章:畲族音乐13.1 教学目标了解畲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畲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3.2 教学内容介绍畲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畲族音乐的特色,如畲歌、笛子等学习畲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畲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四章:高山族音乐14.1 教学目标了解高山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高山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4.2 教学内容介绍高山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高山族音乐的特色,如歌舞、口弦等学习高山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高山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心得体会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1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分享、创作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总结与展望。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如藏族的锅庄舞、蒙古的长调、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等。
2. 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
3.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欣赏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表演活动:评估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考察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及代表性乐器介绍。
三、教学准备:录音设备、多媒体课件、少数民族音乐乐器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提问:“你们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吗?有没有听过或看过相关的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概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地理分布情况。
强调其多样性和独特性。
3. 学习代表性乐器(30分钟)选择几种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以及少数民族的竹笛等。
利用录音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片段,通过观看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外形、发音原理、制作工艺以及在特定场合的演奏方式。
4. 音乐欣赏和体验(40分钟)分组: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例如马头琴、唐卡、竹笛等。
练习: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体验乐器的演奏,体验时间约为2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可以伴奏或鼓掌加油。
音乐欣赏:播放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5.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回顾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性乐器,并鼓励学生在家中收集更多相关音乐,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音乐体验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版权及使用问题。
六、教学延伸: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进行研究,并在下节课上做分享。
通过学生们的分享,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七、参考资料:1. 张东宝,《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北京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大班音乐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大班音乐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欣赏,增加幼儿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介绍几种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等。
3. 聆听和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
2. 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3. 图片或视频素材,以展示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活动:活动一: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和风格(10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地域和特点。
2. 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让幼儿初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活动二:聆听和欣赏少数民族音乐(15分钟)1. 播放一段藏族音乐,引导幼儿仔细聆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你觉得这首音乐有什么特别之处?”3. 逐渐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感受,如“这首音乐让我感到很宁静”或“这首音乐让我觉得很开心”。
活动三:互动体验少数民族音乐(20分钟)1. 分发简单乐器,如手鼓、小铃铛等,让幼儿亲自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敲打乐器,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力量和乐趣。
3. 分小组进行合奏,通过合作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作品。
活动四:综合活动(15分钟)1. 给幼儿展示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舞蹈或舞蹈视频,引导他们模仿舞蹈动作,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2. 分发简单的绘画工具和纸张,让幼儿根据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进行自由绘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或课后继续聆听和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邀请家长或社区的少数民族成员来班级分享他们的音乐文化,增加幼儿对音乐多样性的认识。
评估方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情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
通过聆听《辽阔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做浏览性的欣赏。
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5.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6.教具准备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
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比。
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交流。
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㈠新课导入(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学生回答:55个 (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听一听是哪个民族?藏族———《北京的金山上》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蒙古族———《吉祥三宝》苗族———《飞歌》请学生举手回答。
这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特意选择四首我们都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营造音乐气氛,熟悉的歌曲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
他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
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
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各个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㈡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⑵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在藏族民歌中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
⑶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
㈢鉴赏藏族民歌《酒歌》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⑴聆听歌曲之后分析民族音乐特点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
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
藏族山歌称“鲁”。
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
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
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
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
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⑵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
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
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义: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
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㈣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
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
⑵聆听:《青春的舞曲》《牡丹汗》《一杯酒》⑶会跳新疆舞蹈的同学上来一起跟着音乐一起舞蹈,欢跃起来…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录像作为导入。
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
㈤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⑶聆听伽倻琴《纺织谣》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
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
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
“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
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
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㈥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着的地位。
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㈦教学反思:第一节课就跟同学们交流过,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
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
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
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有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
在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中深有体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一节课根本无法讲完,欣赏完,但是教者能抓住几个代表性强的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个民族,分别从他们的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性等因素让学生体验,实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因此整个课堂,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到,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特别是一段简单的新疆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新疆音乐的特点,新疆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韵味,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