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卷有四大版块,总分100分,分为基础知识36分、计算24分、操作5分、解决问题35分,主要包括扇形统计图、圆柱与圆柱、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的知识。

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班级平均分为83.17分,班级及格率为86.84℅,班级优秀率为72.37℅。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第1、3、4、10、12、13,判断第4、5,选择第1、2、5,计算中简便计算与文字题,应用第3、4、5、6、失分率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如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等掌握得不牢固,运算能力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填空第1、4题,12分:2.5时的比值是(),化简最简整数比是(),考察的是单位换算,有些学生对相关单位的进率记不清,单位的大小也较模糊,到底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学生无从下手,看的出来是对单位换算的理解上还有问题,今后要强化单位换算的教学与辅导。忽略了化简比;第3题一项工作原本5小时完成,现在只要4小时就可以完成,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学生对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什么比例不了解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类型的题目掌握的不到位,导致出错;第10题反映出学生对“圆柱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这块内容掌握得不好,第12题考查了生活中圆柱体的应用,求无盖水桶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不熟练,判断题第4题,这类题目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无法判断半径变化,圆柱的底面积与体积该怎样变化。选择题第1题,一袋大米,先吃去1/5,再加进剩下大米的1/4。学生对两句话中单位“1”不分,无法理解“剩下”的意义,转化单位“1”。

2、学生计算习惯较差,经常发生抄错数字或简单的加减法算错的情况,需在平时注意习惯的培养,更主要的是加强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上下功夫,因为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失分较多的是简便计算,个别学生不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方程第一小题偏难,应用了百分数、分数计算的技能。列式计算学生对题意很难理解,都导致失分严重。

3、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会找单位“

1”,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分数除法应用题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乘,什么用除。在圆柱与圆锥这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公式、法则,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做题时要说题目的算理,明确计算方法,能口算的就一定要口算,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运算。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双基”,能否正确解题,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学生答题字迹潦草,格式混乱,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消化。

5、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师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解答问题、弥补课堂缺陷的课外教学方式。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6、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