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施工应用案例

合集下载

运用bim技术在设计施工中应用的案例

运用bim技术在设计施工中应用的案例

运用bim技术在设计施工中应用的案例
BIM技术是一种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它将建筑项目中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整合到一起,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这种技术在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1. 沙特阿拉伯京城广场项目
这个项目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使用BIM技术进行全部建模,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

这个项目有着复杂的设计和建设要求,BIM技术的使用使得项目更加高效、准确和可预测。

2. 新加坡高速公路项目
这个项目包括30个桥梁、25个隧道、4个互通站和2个主要收费站,BIM技术被用于设计、建设和维护。

BIM技术的使用使得项目更加高效、准确和可持续。

3. 瑞典安博根地铁站项目
这个项目是欧洲最大的地铁站之一,BIM技术被用于设计、建设和维护。

BIM技术的使用使得项目更加高效、准确和可持续。

4. 美国芝加哥港口项目
这个项目包括一个新的散货码头和一个新的集装箱码头,BIM技术被用于设计、建设和维护。

BIM技术的使用使得项目更加高效、准确和可预测。

- 1 -。

装配式建筑施工BIM技术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BIM技术应用案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BIM技术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

在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方式,而BIM技术正是为此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案例,探讨BIM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一、案例一:福建省某大型城市高层住宅小区该项目是福建省某大型城市中一个高层住宅小区的施工项目。

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并运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管理。

1. 建模阶段:在项目启动时,团队采用BIM软件对整个小区进行详细的三维模型构建。

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精确且复杂的加工和安装工序,在建模阶段就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设计。

2. 协同设计:利用BIM平台,从建设公司到设计院,再到各个施工单位之间实现了全过程协同设计。

各个单位可以实时共享设计图纸和工程模型,提前发现冲突和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3. 进度管控:BIM平台中的进度管理模块对项目施工进展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

通过与装配式建筑生产线的连接,及时反馈生产进度,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质量管理:BIM技术不仅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还能将质量检查与三维模型结合起来。

通过检查人员在模型上标记出问题位置,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大大减少了错误率和返工率。

二、案例二:江苏省某工业厂房建设项目该装配式建筑项目位于江苏省某地,是一个用于制造业的大型工业厂房。

在该项目中应用了BIM技术来优化整个施工流程。

1. 资源管理:借助BIM软件的资源管理功能,在模型中精确记录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等信息。

这使得项目团队可以实时跟踪资源使用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避免资源浪费或短缺。

2. 施工方案优化:在模拟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BIM技术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测试和优化。

如通过模型验证最佳材料搬运路径、机械设备布局等,以提升效率并减少风险。

建筑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建筑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建筑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案例分享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享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

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法,逐渐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通过分享几个在建筑工程中成功应用BIM技术的案例,探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好处。

案例一: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是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项目,深圳湾体育中心对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要求非常高。

BIM技术的应用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团队使用BIM技术建立了详细的三维模型,准确地呈现了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外观,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与业主和建筑师沟通和协作。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使施工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模型,预测和解决潜在的施工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此外,BIM技术还帮助管理团队轻松地调度和监控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案例二:伦敦奥运会场馆伦敦奥运会场馆是一个复杂的建筑项目,包括大型体育场馆、室内游泳馆、运动员村等多个建筑物。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建筑师和施工团队使用BIM技术在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协作。

BIM技术被用于设计和模拟场馆的空气流动和照明效果,以确保观众和运动员都能够获得最佳的体验。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帮助施工人员预测和解决潜在的冲突和碰撞问题,避免了后期修复和重做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案例三:阿联酋迪拜塔阿联酋迪拜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高达828米。

在这个建筑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并确保塔楼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团队使用BIM技术建立了丰富的三维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结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确保塔楼的设计符合预期。

施工人员使用BIM技术进行实时施工监控,并优化施工计划和资源调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结论从以上案例可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BIM(建筑信息模型)是指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系统。

它在建筑、土木工程和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我国运用BIM的一些经典案例:1.北京大兴机场:作为中国首座利用BIM设计和建设的大型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的设计和施工中广泛应用BIM技术。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优化了机场的空间布局和材料使用,提高了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此外,BIM技术还使得机场运营管理更加高效,例如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和进行维修计划。

2.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是一个包含展览馆、办公楼和服务设施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了BIM技术。

BIM模型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详细的空间分析和内部布局规划,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功能性。

此外,BIM技术还被用于博物馆的设备管理和维护计划。

3.青岛百盛购物中心:青岛百盛购物中心是青岛市的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采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

通过BIM模型,设计团队可以将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集成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BIM技术还帮助项目管理者进行维护计划和设备管理,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4.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规划局是一个以城市规划为主要任务的政府部门。

在规划局的工作中,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和管理过程。

BIM模型可以帮助规划师们对城市进行数字化建模,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规划。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帮助规划局进行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的维护计划。

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应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

BIM模型帮助设计团队提高了空间效率和建筑质量,减少了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冲突和错误。

此外,BIM技术还被用于建筑物的设备管理和维护计划,提高了运营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我国运用BIM的一些经典案例,这些案例表明BIM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和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为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效率提升。

bim技术应用案例

bim技术应用案例

bim技术应用案例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面是一些BIM技术应用案例:
1.国际知名建筑——伦敦塔桥升级改造
伦敦塔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交通越来越繁忙,这座古老的桥梁面临着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伦敦市政府采用了BIM技术进行升级和改造。

在这个过程中,BIM 技术被用来制定详细的计划和调度,以及管理各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通过使用BIM技术,塔桥的设计和施工都更加高效和准确,确保了项目的成功。

2.美国纽约地铁扩建
纽约市地铁系统是全球最复杂的交通网络之一,为了应对快速增加的旅客需求,纽约市政府进行了扩建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BIM技术被用来协调整个项目的设计,确保建筑的结构和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符。

此外,BIM技术还被用来监控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管理施工进度,以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3.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高的文化机构之一,其建筑设计十分伟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设计师使用了BIM技术进行建模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的准确性和实用
性。

此外,BIM技术还被用来协调各个施工团队之间的工作,以确保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符合政府的要求。

总之,BIM技术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中,可以帮助设计师规划和实施建筑作业,确保建筑的完美性和实用性。

BIM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BIM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BIM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装配式建筑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

装配式建筑以其快速、高效、绿色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则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应用案例,探讨BIM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及其优势。

I. 案例一:模块化公寓楼项目在美国纽约市,有一个名为"303 East 44th Street"的22层模块化公寓楼项目得以成功实施。

该项目采用了BIM技术,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实现了全面协同、信息共享。

设计团队利用BIM软件对整个模块进行三维设计和构造,并通过数据交互实现多方合作,在增加设计精确性、减少冲突和错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借助BIM技术,设计团队能够以三维形式更好地呈现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和系统,使得整个设计更加可视化、直观。

同时,BIM还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和碰撞检测,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尺寸和位置关系的准确性。

通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延误。

其次,BIM技术实现了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设计团队、施工团队以及制造商等多个参与方通过共享BIM模型,能够快速迭代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协作。

这种全面协同的工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团队之间的沟通效率,也降低了误差发生的风险。

II. 案例二:现场装配式建筑项目在中国上海市青浦区,有一座名为"涛曲旅游小镇"的景区接待中心项目应用了BIM技术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

该项目采用钢结构框架,并运用装配式建造方法进行施工。

利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已经完成了详细模型构建,并模拟预先装配操作,保证了装配过程的高效性和质量。

首先,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BIM技术在设计和规划阶段可以预先模拟装配过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中国近年来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1.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鸟巢是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在BIM应用方面的典范。

BIM技术被用来生成建筑的三维模型,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构建和管理该体育场。

通过BIM,设计师可以实时查看建筑物的状态,进行碰撞检测和修复,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广泛运用了BIM技术。

BIM在此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建筑结构分析、机电系统设计和施工协调等多个方面。

BIM模型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从而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3.成都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发展示范区,成都天府新区为BIM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该区域的建筑项目中,BIM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分析,BIM帮助设计师和施工方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唐山新区绿色示范城市:唐山新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新兴城市示范区,致力于创建绿色、智能的城市。

BIM技术在该区域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BIM模型,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分析,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5.广州南沙天汇广场:广州南沙天汇广场是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群,运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建造。

BIM模型在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建筑结构设计、与机电系统的协调以及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管理等方面。

BIM的应用帮助提高了项目的设计准确性和施工效率,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中国在BIM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经典案例证明了BIM在建筑设计、施工与维护过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将会有更多的经典案例涌现出来,推动建筑行业更加高效和持续发展。

BIM技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BIM技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BIM技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由此得以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工具。

BIM技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和风险。

本文将分享一些BIM技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展示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

案例一:基于BIM的施工协调在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不同工种之间的协调常常面临困难。

然而,通过BIM技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机电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协同工作,实时查看和编辑建筑模型。

他们可以通过BIM平台共享信息、解决问题,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以确保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性。

这种基于BIM的施工协调可以大大减少误差和冲突,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了重新设计导致的时间和成本损失。

案例二:BIM在施工计划中的应用传统的施工计划制定往往只是简单的时间轴图,难以展示复杂的施工过程和资源分配情况。

然而,利用BIM技术,施工计划可以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示,使得各项施工任务和资源利用情况一目了然。

施工团队可以通过BIM平台对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提前检测潜在的问题,并优化施工顺序和资源调配。

这种基于BIM的施工计划,不仅提高了施工的组织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减少工期延误和浪费。

案例三:BIM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施工安全管理一直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利用BIM技术,可以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性分析和冲突检测,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点,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同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BIM平台实时更新和获取工作许可证、工作指导书等安全文件,确保施工作业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借助BIM技术,施工安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四:BIM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传统的施工质量管理往往依赖于人工测量和检查,效率低下且易出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唐-BIM施工项目应用案例分享案例1:北京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项目BIM技术综合应用成果介绍工程概况: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F02、F-03、F05地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核心地段,丽泽桥(西三环)和菜户营桥(西二环)之间,项目北临丽泽路、东临莲花河路。

建筑占地面积45211㎡,总建筑面积514790㎡,其中地上379900㎡,地下134890㎡。

建筑用途为商业、酒店、公寓、办公、人防及车库。

工程特点和难点:本项目特点是结构形式复杂,框架-核心筒钢混结构;机电管线复杂;质量要求高,其中F03地块需要创国优及LEED绿色认证。

由于工程结构形式复杂,如果不采用BIM技术工期将难以保证,而且LEED绿色认证更是明确要求BIM技术的应用。

所以BIM是完成本项目的必要条件。

BIM应用目标:BIM技术在本项目的应用主要在施工阶段,包含项目建筑、结构、机电、钢结构的模型建立、场地布置、三维扫描、大体积砼、钢筋应用、二次砌筑应用、铝模板应用、行车模拟、可视化交底、VR应用、整体管理、进度计划、人力管理等多面应用。

通过BIM技术综合提高项目整体施工应用水平。

实施案: 在本项目施工开始,项目建立了完整的BIM实施案:包含项目模型的建模标准、项目族库建模标准、项目模型标准名称、项目模型颜色显示标准及BIM在项目上的整体策划案。

应用措施:为了规项目的BIM应用,项目编制了一系列BIM相关标准包括文件存储、命名、颜色、深度、族文件规等容保证了BIM模型的规性,同时编制了项目BIM整体实施规保证了BIM技术的整体应用。

BIM的深化应用:BIM建模:项目BIM模型分为三部分:钢结构模型、土建模型、机电模型,其中钢结构模型用TEKLA进行建模深化;土建模型用revit进行建模深化;机电模型用revit及magicad进行建模深化。

所有模型在navisworks中整合后进行可视化校验及汇总。

通过详细的碰撞报告BIM应用情况:(1)三维扫描:现场基坑阶段通过三维扫描仪扫描现场施工作业面,导出html格式可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进行测量。

生成点云数据将其导入到Revit中与基坑模型进行对比,保证基坑的准确性并及时调整。

主体阶段通过扫描现场施工作业面,可快速测量扫描区域的实测实量准确数据。

(2)大体积砼应用:通过在BIM模型中将四块14580m³、13880 m³、20530 m³、12605 m³大体积砼分别进行切块提量,计算单个小块混凝土体积,并模拟推演整体施工,杜绝冷缝等质量问题从而保证大体积砼浇筑的施工质量。

(3)钢筋深化:通过钢筋管理软件对项目钢筋进行整体管控,并运用revit及tekla等软件对复杂部位的钢筋节点进行细部深化,并将深化好的模型通过navisworks导入到平板电脑360glue中,从而指导现场施工。

(4)二次砌筑深化:首先建立单个砌块模型族,其次建立墙体节点族文件,再次将多个墙体节点族文件拼成正面墙体,然后导入机电模型深化机电洞口,最后出图,出工程量。

(5)铝模板深化:铝模板应用同理,同样先建立单个铝模板族文件,根据结构墙体拼接铝模板,通过navisworks导入到平板电脑360glue中,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同时将BIM模型导入到3Dmax中制作动画交底动画对工人进行动画的可视化交底。

(6)行车模拟:在navisworks中将土建机电模型相关联,并将标准汽车模型导入进去,然后模拟运行汽车行车轨迹,从而测试设计的合理性。

(7)可视化交底:通过运用3D技术及BIM技术对项目施工工艺进行3D建模,然后应用3Dmax、navisworks等软件进行动画模拟,然后对工人进行动画交底降低工人的学习成本。

我项目是课题《施工知识资源库的制作及示应用》的制作示项目,所以本项目制作了大量的可视化交底。

(8)机电深化:通过对项目机电管线进行建模深化,并出图指导预制加工从而达到机电深化的应用。

(9)BIM5D管理:项目用5D软件的合作示项目,通过系统应用5D软件的进度模拟、商务提量、物资报量、质量安全管理等应用,综合性整体提高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程度。

并发掘BIM5D软件在重计量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与咨询公司的对量速度,降低了开支。

应用效果:通过综合运用BIM技术各项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降费增效的作用。

项目充分利用BIM技术在施工总包中的各个应用有效的解决了项目场地布置问题、土出量问题、现场实测实量问题、大体积砼浇筑问题、钢筋应用问题、二次砌筑问题、铝模板排布问题、行车模拟问题可是话交底问题、项目整体管控问题等多个项目应用。

为公司BIM技术应用规起到了很好的示作用,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课题任务。

创新点:通过综合应用BIM技术的各种应用有效积累了总包项目应用BIM技术的经验,并通过BIM5D 软件的应用可有效的提高项目的整体协同能力。

经验教训: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BIM技术在项目开工伊始的组织策划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制定项目的BIM标准可以有效的规项目人员建模质量,从而保证模型的进一步交接应用。

应用BIM技术应该是项目所有人员的基本能力,而不是专职BIM工程师的责任。

推行全员BIM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2:北京新机场道桥及管网工程BIM技术综合应用介绍工程概况:北京新机场工作区工程(市政交通)-道桥及管网工程GZQ-DQJGW-SG-002标段位于永定岸,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省市广阳区之间,属于市政公用工程,总造价4.25亿,工期要求2016年10月13日至2019年3月6日,总工期874日历天。

施工围包括道路、桥梁、交通、给水、排水、再生水、综合管廊、电气、通讯、热力、燃气(含近端地面停车场、10kV 开闭站)等全部工程,也包括全部工程的施工、采购、安装、调试、检验、检测、试验、试运行、验收、通气、通水、通电及整体工程的交付使用。

工程特点:(1)、工程为重点项目,是国际机场建设项目,监管较,质量、安全文明要求高。

(2)、多家知名施工单位共同参建,同台比拼力度大,代表中建二局“比武”,定位高,有评比,做观摩,达标杆,展示企业形象,同时为承接后续工程打下基础。

(3)、工程为市政桥梁,线性工程,多区同时作业,资源投入较大,工期关门,政治意义较大,保机场按期投入使用。

(4)、为高优项目,任务多,目标高,对科技要求高,如:管廊铝模早拆台车新技术开发、市政交通工程BIM技术应用及交付、绿色科技示、智慧工地试点等。

实施案:由于本项目特殊性、复杂性,在本项目施工开始,项目建立了完整的BIM实施案:包含前期的地理测绘、工程地质、规划模型标准,项目模型的建模标准,项目族库建模标准,项目模型标准名称,项目模型颜色显示标准及BIM在项目上的整体策划案。

应用措施:为了规项目的BIM应用,项目根据《BIM项目实施计划指南》,中国市政行业BIM实施指南,甲提供的《建模标准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城市桥梁设计规,城市道路设计规,建立了整体完善的应用案。

BIM应用目标:通过使用BIM技术,模拟基坑开挖全过程、土的堆置、防护栏杆的摆放,可预见性的模拟案,确保案的可行性。

同时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基坑进行扫描,同模型做对比,杜绝超挖、少挖等现象发生。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目标:(1)、优化施工缝划分,避开防水管等不利因素,将分割施工缝位置通过BIM模型反馈到设计,完成处理。

(2)、通过BIM可视化交底优化管廊早拆铝膜体系、台车,使台车拼装与施工缝间距匹配,通过不同安装节搭配,减少异形板投入。

(3)、优化管廊施工工序,避免交叉作业。

BIM的深化应用:(1)标高、预留洞、异形构造、混凝土标号,通过建立BIM模型,发现建筑与结构之间的问题,确定异形构造的支模案及混凝土浇筑案。

由于施工现场狭窄,可泵送点选择有限,综合考虑场交通、环境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泵送点,明确泵管加固式及附墙位置。

确定裙房泵管分流位置,节约泵管,降低成本。

通过BIM手段,直观可视性对复杂节点的工序排布、施工难点作以优化并进行三维交底。

(2)成本管控:集成了工程量清单及相关预算合同价格,通过模型的集成可以便的完成工程量清单审核、过程报量精细管理。

应用效果:(1)、通过集成结构、建筑、机电及设备、道路、桥梁等多个专业三维模型,将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图纸等信息与集成模型进行关联。

(2)、有利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工作安排,真正做到工程进度的动态管理。

(3)、通过平台将施工容划分为多个施工段、并结合现场进度情况,完成模型与进度信息的挂接,从而可以在平台中实现按部位、按专业、按流水分区、按时间进度等多维度进行工程量提取工作。

(4)、在施工现场,当问题发生时,软件基于云自动实现手机与电脑数据同步,以文档图钉的形式在模型中展现,协助生产人员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管理。

(5)、在施工前就能快速、准确、全面的检查出全专业设计图纸中的错、漏、碰、缺问题,同时进行洞预留便后续施工。

现同类构件不同公差的安装案。

通过质检测量数据录入BIM模型,实现构件还原实际构件条件,指导工人选择安装案,减少返工率。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三维技术交底一般劳务队伍对产业化施工要求了解不够,技术水平不足,通过借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做法,采用三维演示向劳务交底,并形成知识库。

构建构件质量跟踪平台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在构建中设置RFID芯片。

通过追踪识别芯片关联构件库信息,信息管理系统查看模型资料,指导施工人员吊装定位。

实现构件参数属性查询。

将竣工信息上传到数据库,做到施工质量记录可追溯。

应用效果:(1)产业化建造工期可控,效率大大提高本项目的设计案采用BIM技术建立标准构件库,提升了设计、构件厂、施工企业的可视化协同能力。

实现了将生产工艺集中在工业流水线上,现场以安装构件为主的住宅产业化目标,避免了建筑材料浪费,减少人力劳动,加大机械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建造成本。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实现设计阶段对施工阶段劳动力的综合分析,在引用BIM技术对CSI住宅产业化虚拟三维模拟建造的过程中引入劳动力、物资和场地的概念,从而提高设计对施工的指导。

减少劳务选择风险以及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施工进度滞后等问题,有效控制并缩短工期。

(2)真正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本项目基于BIM的CSI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精度高,覆盖设计、构件加工、现场施工等住宅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解决以往的住宅设计图纸控制宽泛,对现场施工指导性差的问题。

通过强化设计与施工的联系,搭建基于BIM技术预制装配式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平台。

平台根据设计阶段完成的施工图纸,进行预制装配式BIM模型搭建,包括构件模板图、预埋件、预留件图,模型等级定为LOD400等级标准,并进行拆分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