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启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中加点词的理解

记叙文阅读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针对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三.记叙文词语赏析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积累答题方法,形成词语赏析思维。
考纲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回顾:2005年:《老北京的小胡同》4、结合上下文品味第九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2006年:《西皮流水》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有什么作用?2007年顺义:《老海棠树》15、第三段加点的词“埋头”什么涵义?表现了奶奶怎样的思想品质?2008年:《乡间的庙会》2、第四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理解含义题型归纳:联系上下文, ○都写出了什么/品读出什么文中画线/加点的字词○有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性格○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状态○表明了怎样的用意○揣摩他这时想到了什么探究引路:1、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月光启蒙》语文阅读答案(通用13篇)

《月光启蒙》语文阅读答案(通用13篇)《月光启蒙》语文阅读答案篇1做阅读题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部编六年级语文 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双黑布鞋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
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
胸口一个弹孔,身后是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
他是爬着回来的。
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
“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
没有反应,那眼晴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
速长铁青着脸,摇摇头。
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
他的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要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
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
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1.短文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线索,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 ____ ___。
2.第2自然段中,弥留之际的侦察员的眼睛什么顽固地睁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机枪手、侦察员和《灯光》中郝副营长有什么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
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小说、散文的构思比较融会训练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小说、散文的构思比较融会训练一、(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奔生李永康多数人都认识小萝卜头,却不知道我的本名叫宋振中。
这个名字是父亲起的,至于有啥说法在里面,我却不知道。
从懂事起,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监狱里,而且还隔着很远的距离。
有一天,因为一位女看守忘了关门,我冲出去,朝山坡下跑,我和妈妈住的女牢就在山坡上。
我边跑边喊,爸爸,爸爸!一位面容消瘦、头发直立的男子,举起手,向我挥舞着答应道:唉!唉!他试图向我靠近,几位持枪的看守拦住了他。
他望向我,他的眼睛和母亲的眼睛一样,流露出的疼爱和无助,让我不容思考,就可以认定他就是我的父亲宋绮云。
母亲告诉我这个名字的同时,还说出了“英俊潇洒”四个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觉得他好高大哦,两道眉毛浓浓的。
一个在山坡上执勤的看守打了我,还把我关进黑屋子。
我发着高烧,还是一个劲儿地喊着:爸爸,爸爸,带我出去!母亲多次对我说,不该带着你进来的,那时候你太小了,还在吃奶,才刚刚会喊妈妈,你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也没有办法带着你过日子。
时间长了,母亲说,我也不知道带着你进来就出不去了。
你父亲是因别人以妈妈的名义拍的电报“家中有急事速回”而被抓来的。
妈妈又是被自称为父亲手下的工人的人以“速将换洗衣服送来”的纸条骗进来的。
妈妈说,我以为,把衣服送到,和你父亲见一下面,他们就会让我们娘儿俩回家的。
妈妈带着你,是怕你受冻挨饿呀,是奔生的,没有想到,进得来就出不去了。
妈妈,我只想天天和你在一起,我只想能见到爸爸。
我这样安慰妈妈。
其实,我是多么想像小鸟一样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啊。
我进来的第三个年头,才被叫成小萝卜头的。
妈妈进来后就没有奶水喂我了,我每顿吃的都是她嚼烂的饭。
那饭有一种怪味,我吞不下去,吐出来很多次,就常常饿得哇哇大哭。
哭过后,妈妈又嚼饭喂我,菜就只有烂白菜和烂萝卜,有一股臭味。
有时候她也莫名其妙地把泪水流在我的脸上。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②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③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
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
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第②自然段中“欣喜若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1+x拓展阅读(解析版)

《散文诗二首》1+x 拓展阅读(解析版)(一)素养提升散文诗是诗和散文的结合,凝练灵巧,富有情韵。
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
这一课的朗读学习,除了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之外,还要通过朗读提高审美情趣。
两首散文诗都是意境优美之文,美文要美读,力求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效果。
要积极主动地去文中发现美的语句,感受美的内涵,读出美的情感,创造美的享受。
可以从诗的形象、语言、情感、写作背景等方面入手,进行个性化的品析、朗读,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经过前面朗读的练习,在这一阶段,我们的朗读可以不止于文章本身,而是从“走进文章”到“走出文章”,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有自己的理解、判断与思考,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形成创造性的朗读。
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朗读之美,感悟到了散文诗的意蕴,还可以得到人生的体验。
由此,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符号,而是个人情感的源头活水,经典作品的魅力也就得以彰显。
可以将本单元的前三课做一次比较阅读,重点关注抒情的不同特点。
《秋天的怀念》的深沉、《散步》的轻松、《散文诗二首》的活泼,我们可以从对比中感知。
(二)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散文诗二首》1+x 拓展阅读素养提升 拓展阅读 巩固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洁白的栀子花》《母亲的风景》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
我在梦里总是想您,想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阅读提升】部编版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 (一)(有答案解析)

【阅读提升】部编版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分析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考题型】某段(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常见手法及作用】(1)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又称卒章显志)B、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C、戛然而止,发人深省(10)修辞之美------修辞要领及作用:答题套路:这句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修辞手法+内容+作用)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抒发作用A 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B 拟人:付与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C 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理解课后辅导专项练习题精编及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馄饨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心存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老婆婆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自然段中“心存感激”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女孩流泪,她第一次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母亲的启蒙
童年是一张白纸,要写什么字,画什么画,全靠设计师的设计。
这个设计师无疑就是我们的母亲。
母亲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一落地第一声叫的就是妈妈。
母亲的一言行,自然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母亲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
一个人能茁壮成长,母亲的启蒙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母亲就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她虽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但她不仅心地善良、正直、勤劳,而且聪明、能干,善于面对各种困难,她爱我们爱在心里,从不惯我们,宠我们。
我的母亲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教导我们办事认真,对人和气,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我童年住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我家有六口人,父亲、母亲、小叔,我和两个弟弟。
父亲天天外出打工,母亲、小叔天天下地干活。
母亲走出家门时,常对我说:“你是老大,家就交给你了,要注意安全,放羊时要关好门,看好两个弟弟。
”其实我当时还不满6岁,正好《红灯记》里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母亲的话,在我小小心灵里播下了自强、自立、自信,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种子。
有年大旱,粮食不够吃,父亲很发愁,而我母亲却不以为然。
她笑着对父亲说:“不要发愁,你只管打工挣钱,吃的问题我自有办法。
一是省吃俭用,二是多种高产作物,三是多搞点副业。
”我们小孩子上山除多采野菜,还跟着母亲学养蚕,种瓜菜。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不仅南瓜、红薯、蚕丝大丰收,过年还杀了一头猪,卖了两只羊。
我的童年,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白天干活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习惯。
那时,我们的餐桌上很少见到肉,但五谷杂粮,南瓜、红赛、土豆等食物餐餐都有,每餐都是一扫而空。
我们清晨起来,就跟着母亲干活,一直忙到天黑,精气神十足,母亲高兴地说:“真像几只小老虎。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我就该上学了。
父母亲为了不让我们一辈子在山里放羊,费尽心思,想尽办法,终于在我6岁的时候,告别了小山村,把家迁到山外,让我高高兴兴地上学了,从而也结束了我的童年生活。
我体会到,在童年,无论什么活动,都是陌生的,也是好奇的。
一切事物只要尝试了,参与了,都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牢牢地记在心中,只要智慧的大门打开了,就能不断受益,让你更聪明,身体发育更健壮,这扇门打开得越早越好。
现在看来,父母在孩子起步的时候,早早地帮孩子打开智慧的大门。
让孩子在第-时间得到最好的教育,真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只要开好头,起好步,基础打好了,就能扬帆远航,到达幸福的彼岸,我这一一生,之所以身强体壮,平易近人,家庭和睦,与我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最好、最早的启
蒙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感谢母亲,爱我的母亲。
51.为什么说“一个人能茁壮成长,母亲的启蒙是至关重要的”呢?
52.作者具体写了三件事情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
请用简短的话概括。
53.按要求品析语言。
她笑.着对父亲说:“不要发愁,……三是多搞点副业。
”(品味加点的字词)
54.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母亲的启蒙”的内涵的?
【答案】
51..因为母亲是孩子最亲的人。
孩子一落地,第一声叫的就是妈妈。
母亲的一言一行,自然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母亲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
52.教育我要当好老大。
母亲想办法让一家人渡过大旱的难关。
母亲迁家让我上学。
53.“笑”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的乐观。
54.“母亲的启蒙”指母亲开发我的蒙昧,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使我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母亲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教育着我。
【解析】
51.问题中的句子在第(1)段,结合第(1)段的内容“母亲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一落地第一声叫的就是妈妈。
母亲的一言行,自然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母亲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提炼作答即可。
52.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仔细阅读文章,找出对母亲事件的记叙部分,全面概括作答。
第(3)段写母亲下地干活时对“我”的嘱咐,教育“我”要当好老大;第(4)段写困难时期,母亲想办法让一家人渡过大旱年头;第(5)段写母亲为了让“我”上学举家搬到山外。
三件事情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聪明、重视孩子教育等优秀品质。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53.品析词语要结合语言环境。
这一段写的是大旱的年头,家里粮食不够吃,一家人都很发愁。
而母亲此时的“笑”表现出面对困难生活的乐观态度,这也是母亲对“我”人生态度的
重大影响。
54.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
结合文中对母亲所做的事件的描述可知,“母亲的启蒙”并不是指母亲传授“我”文化知识,而是指母亲对“我”心智的开导蒙昧,关心“我”的健康,使“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