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春日古诗原文及翻译

春日古诗原文及翻译

春日古诗原文及翻译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古诗《春日》原文附赏析(优秀6篇)

古诗《春日》原文附赏析(优秀6篇)

古诗《春日》原文附赏析〔优秀6篇〕春日古诗赏析篇一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此诗外表上看似一首写追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无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无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无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追一时新〞,描写欣赏春追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追〞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追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阔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追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识别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追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追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到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追〞,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东风:春风。

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

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赏析:《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春日》翻译及赏析

《春日》翻译及赏析

《春日》翻译及赏析《春日》翻译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春日》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日》翻译及赏析1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翻译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

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注释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

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

神:神灵。

谓:告诉。

予:我。

创作背景谢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不久,元军破城,诗人亲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

谢枋得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之中。

赏析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

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

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

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

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

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

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

古诗《春日》翻译、注释、朱熹介绍、赏析及创作背景

古诗《春日》翻译、注释、朱熹介绍、赏析及创作背景

<春日>翻译、注释、朱熹介绍赏析及创作背景春日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关键信息项:1、《春日》作者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日》原文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日》翻译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的重点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原文艺术特色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技巧和准确性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春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1 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为宋代朱熹。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112 原文解读“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泗水滨”指出地点。

这句诗描绘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之滨游春踏青。

“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诗人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等闲”意为轻易、随便。

“东风面”借指春天。

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12 《春日》翻译On a fine day, I seek beauty by the Sishui RiverThe boundless scenery is freshly new all at onceEasily I recognize the face of the east windThe riot of colors is always spring121 翻译分析对于“胜日寻芳泗水滨”的翻译,“On a fine day”准确传达了“胜日”的意思,“seek beauty by the Sishui River”将“寻芳泗水滨”的动作和地点都表达清晰。

朱熹《春日》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翻译赏析朱熹《春日》翻译赏析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①,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

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

后世并称“程朱理学”。

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寻芳:到郊外春游。

芳,泛指花草。

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

滨(bī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

识得:认识到。

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
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
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

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

后世并称“程朱理学”。

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寻芳:到郊外春游。

芳,泛指花草。

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

滨(bī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

识得:认识到。

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
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