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看重点知识点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高考作文常常
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修辞格:包括对偶、倒装、拟声、拟态、叠词等。
修辞格常常用于
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家的生
平以及其代表作品,对于高考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题目的解答有辅助作用。
6.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熟悉文学经典,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和作品比较。
7.修辞语言:熟悉常见的修辞语言,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能够理解和运用。
8.现代汉语规范: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
10.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能够写出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文章。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思想核心为“仁”。
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主张清静无为。
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
主张“兼爱”。
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
《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
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
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
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11.三教九流:三教指。
九流指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2024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

2024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2024年高考的语文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现代文、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文言文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包括文言文的古老性、书面性、规范性,以及文言文的文句结构、句子成分、虚词用法等语法知识。
2.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词句的理解、结构的分析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现代文1.阅读理解: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观点与论证、作者意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文风的塑造等。
三、修辞手法1.比喻:指通过运用直观的类比关系,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2.比拟:指通过运用虚构的类似关系,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3.夸张: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进行程度上的夸大,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修辞手法。
4.排比:指通过运用并列句的结构,达到语言紧凑、效果明显的修辞手法。
5.对偶:指通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对称的关系,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修辞手法。
四、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品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内容。
2.现代文学:重点了解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内容。
3.文学流派:重点了解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了解各种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文化常识:重点涉及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知识,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学经典等。
以上就是2024年高考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考生可以通过详细学习以上知识点,并结合大量的真题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常考必背的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考点知识点一古诗词1、过秦论贾谊2、兰亭集序王羲之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4、师说韩愈5、阿房宫赋杜牧6、《诗经》三首7、离骚(节选) 屈原8、短歌行曹操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归园田居陶渊明12、虞美人李煜13、孔雀东南飞14、汉魏晋诗三首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二名篇名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文化知识1、“以字行”,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道德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子20 岁女子 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否则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有关的又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履行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泉。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多数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还有“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氛围衬着,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唱之物。
比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原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惨剧,可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签字。
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 ,从四品。
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5、五陵年少:指京城荣华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邻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今后代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 )、乐 (音乐 )、射 (射箭 )、御 (驾车 )、书 (识字 )、数 (计算 )等六种科目。
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平淡无奇,铺陈、排比。
相当于此刻的排比。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 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基础知识】1.文言虚词:之、乎、其、夫、于、若、者等。
2.文言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3.文言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古代文化】1.《史记》:司马迁所著,全称《史记正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楚辞》:屈原所著,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古诗佳句。
【名句赏析】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通过此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愤慨之情。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刻苦自励的精神。
3.孟子救人:出自《孟子·告子上》。
故事中,孟子与离婚妇人的对话展示了孟子的仁爱之心。
二. 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比喻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2.夸张手法: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3.排比手法: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阅读策略】1.摘抄与整理:在阅读时,可以将重要观点、精彩语句摘抄下来,便于后期整理和记忆。
2.归纳总结:对所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核心思想和观点。
3.理解推理:通过推理和分析,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真实意图。
【经典作品】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围城》:现代作家钱锺书所著,通过小说揭示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困惑和矛盾。
3.《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所著,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
三.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也是一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点:【诗词常识】1.唐诗鉴赏: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宋词鉴赏: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宋代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看重点知识点
少焉:不多一会儿。
酾酒:斟酒。
冯虚:冯,通“凭,凌空之意。
愀然:忧愁的样子。
舳舻、横槊、赋诗、麋鹿、扁舟徘徊、斗牛、扣舷、桂棹、幽壑江渚、扁舟、相属、蜉蝣、肴核狼籍、相与、枕藉、嫠妇2、成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未断。
形容音乐细微绵长或声音微弱或情况危急。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竭,尽、完。
拿不尽,用不完。
形容极其丰富。
3、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另外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弃疾)。
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
词作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等。
高考语文必看重点知识点(二)游褒禅山记1、词语:庐冢、谬其传、窈然、瑰丽、褒禅山、卒葬之、猝不及防、前仆后继、倦怠幽暗昏惑2、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临川人。
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
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
具,陈述、[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
乖,错误。
[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lì)]磨练。
[裨(bì)]有益。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指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
[商榷(què)]商讨。
[店肆(sì)]店铺。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贷,推卸。
[开诚布公]指以诚待人,坦白无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无苟且。
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⑴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一般用“某某说,使用的点号有下面几种:“某某说在引语前,它后面常用冒号,有的人用了逗号,以用冒号为宜。
“某某说在引语前后,它后面要用句号。
“某某说插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某某说后面要用逗号。
“某某说后面不是直接引用,而是转述“某某话的大意,那么“某某说后面一般用逗号。
⑵引文末尾的标点在括号内外的问题:如果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即完整地照录人家的话),末尾标号在引号内;如果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不能有标点,标点必须放到引号外去,但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
者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如:①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②来水看见艾艾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啦?⑶连续引用同一篇文章好几个段落,要在每一段的开头加上前引号,而在引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尾才使用后引号,以表示全部结束。
⑷文中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加不加引号,听作者自便。
⑸标出需要读者注意的词语,一般表示讽刺反语、特定称谓,也可用引号。
例如:③为了寻找侵略的根据,艾奇逊重复地说了一大堆“友谊,加上一大堆“原则。
④1919年的“五·四运动,第一次以彻底的不妥协的精神,亮出“科学与“民主的旗帜。
2、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它也是书面上的符号。
括号里的注释一般是不必念出来,因为它与正文的文意不一定连接得起来。
从注释范围上分,有句内注释和句外注释,括号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注释和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
句内注释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句外的注释则放在句子之后。
括号内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点号,但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分号,句末点号要省略,句外括号内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点号,内部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尾市可以保留句好的。
例如:①这里选的一段是写杨志替北京大名府(现在河北省大明县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多取得经过。
②如果是老实地用最适当的字眼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比较容易准确;一加不恰当的修饰,反而不准确了。
现在一般的毛病是爱修饰,修饰得恰当当然好,修饰得不好可就糟了。
(说到这里,郭老笑着对在座记录的两位女同志说:“比如女同志打扮得好的很漂亮,打扮得不好得糟了。
引得哄堂大笑起来。
)③革命文学家,至少是必须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的。
(最近,左联提出了“作家的无产阶级化的口号,就是对于这一点得很正确的理解。
)但无论是句内,还是句外括号,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们内部的问号和叹号却都可以保留。
3、破折号表示他后面有个注解,或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
⑴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和括号不同的用法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朗读是不念出。
如果解释的语句是插在句子中间,可在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其实相当于一个括号。
例如:①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②我踏上了联邦德国的旅途,到了海涅的故乡——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
③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④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⑵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
例如:⑤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⑥“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⑦鲁大海┅┅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⑧“嘟——火车进了站。
⑶破折号还可以用在文章的副标题之前。
例如:⑨光辉的知识分子形象——谌容和她的《人到中年》⑷破
折号表示转折。
鉴别是否是表转折的用法是看后面分句是否能加“但是等关联词。
例如:⑩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而已。
注:破折号的前后是否需要标点:一般来说不用,因为破折号把注释和被注释的语分分成了两部分。
在读到破折号时自然会停顿,省去前面的标点,不会妨碍内容的表达。
但是在表达话题或谈话对象的突然改变的时候,或者在表示语意的跃进的时候,破折号前面可以加标点,而这个标点又以句末点号(句号、叹号、问号)为常见。
在较早的用法中,破折号的前面也有加句内点号的,那是比较早的用法。
例如: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二十个人吃粥。
(《包身工》)现已不用此用法了。
破折号后面不用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