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尔_贝克_成长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学目的: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2. 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理想中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教法与学法:1.课型:讲读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课2.教法:质疑、讨论、辩论3.教具及能力培养方向: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诵读文章,感知大意;第二课时主要展开拓展、延伸的活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03年2月25日,在首都北京发生了二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先后发生在清华大学的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的农园餐厅,虽然比不上恐怖份子驾机撞毁世贸大楼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很少发生恐怖流血冲突的中国大陆来说,这的确也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了,最引人深思的是:恐怖份子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和北大进行作案呢?案情侦破之后,答案浮出水面,而这个答案竟让人哭笑不得,因为犯罪谷子声称:“制造爆炸案的目的是为了出名。
”对于这起事件,我不想多作分析了,我只是想说:为什么炸清华、北大就能出名呢?那是因为这两所大学太有名了,本身就是名望的象征。
我们这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些杀人的罪犯很少留下姓名,而刺客荆轲的故事却被广为传诵,不仅仅是因为荆轲的大义凛然、高风亮节,还因为他刺杀的对象是权倾天下、赫赫有名的秦王。
的确,清华、北大太有名气了,不仅是每一位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就连没有丁点儿文化常识的人可能也会对他们肃然起敬。
江泽民同志作为一国主席,日理万机,我不知道他曾去过哪些大学,但我知道北大他是去过的,就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的校庆典礼上,还作了热情扬溢的讲话,因此,才有了我们课本上这篇文章。
大凡有名望的人、事、物都难得一见:比如卢浮宫珍藏的那些传世珍品;比如我们的局长、县长、市长或者更高的官员。
于是我们容易对那些有名望的东西产生神秘感,认为他们与众不同,认为他们超凡脱俗,认为他们高不可攀,或许真的如此,或许未必竟然。
拉索尔 贝克 成长_ppt

1、母亲为什么要逼着“我”去推销 《星期六晚邮报》?
缺乏闯劲:悠哉游哉,自得其乐,爱读书 理想不高:想当垃圾工 妈妈的态度
深恶痛绝 难以掩饰的厌恶
希望我“有所建树”
• 在八岁的时候就让“我”在街头推销 《星期六晚邮报》,这是母亲对“我”进 行的强化训练,以让“我”尽早适应竞争。
•
2、在推销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最终的 结果怎样?
•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又颇有主见的 小男孩形象。 “我”缺乏闯劲,羞怯畏缩,不敢 多说话;在卖杂志的过程中,不敢敲别人家的门, 见有人开门就惊慌失措;遭受挫折后,就想放弃, 推说自己“没有推销员的天赋”。同时,我渴望 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我 喜欢读书,我的阅读对象很多。在某种程度上, “我”也不乏韧性和闯劲,当找到了自己喜欢的 职业后,就暗下决心在这条职业道路上走到底。
课文结构
• 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1——9 • 写母亲希望我“有所建树”,但发现“我”缺乏 闯劲,不求上进,决定让“我”尽早“起步走向 成才之道”。 • 第二部分:10——61 • 写“我”做街头报童的经历 • 第三部分:62——65 • 写做推销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母亲建议“我” 进行新的尝试。
• 《成长》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上世纪二 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美国为背景,讲述 了一个单亲家庭中的小男孩在母亲的教育 下成长成才的故事。 • 《成长》既是典型的美国式的励志故事, 也可以说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南。即使在今 天,书中所提及的问题仍然有很强的现实 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 初步感知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
所有的“格言”,都体现了母亲健康、积极、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我”从一名失败的杂志推销员到一名优秀的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成长》教案

《成长》总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13/9/12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之路的道理。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之路的道理。
教学方法:表格归纳课前准备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作者介绍:●拉索尔·贝克,是美国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
代表作有《成长》《黄金时代》。
迄今为止,他共出版了17部作品。
●拉索尔·贝克,出生于1925年,母亲是乡村教师,父亲是工人。
拉索尔天生羞怯,体格瘦弱,性格内向,资质平常。
父亲死后,他随母亲从农村辗转来到城市,寄居在舅父家中。
时势的艰辛,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过早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分担了家庭的责任。
历经人生变故而愈发意志坚强的母亲就把年幼的他推向一家之主的位置。
在母亲的不断引导、敦促甚至驱使下,拉索尔八岁做了报童,之后学过音乐,当过仓储市场搬运工、邮局小职员等。
经过不断尝试和数次失败,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太平洋战争爆发,拉索尔应征入伍,成为预备役海军飞行员,退役后从地方小报的调查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为一名优秀作家。
(二)作品介绍:●《成长》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中的小男孩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成才的故事。
●《成长》既是典型的美国式的励志故事,也可以说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南。
即使在今天,书中所提及的问题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新授内容(一)课文片段精读,学会感知和领会●仔细阅读“我”推销《星期六晚邮报》的片段,思考:●1、母亲为什么要逼着“我”去推销《星期六晚邮报》?●母亲发现我缺乏闯劲,在八岁的时候就让“我”在街头推销《星期六晚邮报》,这是母亲对“我”进行的强化训练,以让“我”尽早适应竞争。
拉索尔贝克成长通用课件

1950年代
开始多元化发展,涉足电子、 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000年代
继续扩大业务范围,涉及新能 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拉索尔贝克主要业务领域
纺织
拉索尔贝克起初从事纺织业务,后来 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之 一。
01
02
重工业
包括钢铁、造船、化工等领域,是拉 索尔贝克最早涉足的领域之一。
03
06
成熟期
总结词:稳定发展、持续创新、优化管理、拓展国际市场
详细描述
• 拉索尔贝克的业务已经相对成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
• 产品和服务已经比较完善,主要通过持续创新来维持 市场竞争力。
• 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和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
• 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和合作伙伴。
03
拉索尔贝克成功因素
务模式。
市场变化
公司对市场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 化,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
力。
竞争态势
公司对竞争对手的动态有及时的 了解,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反
应。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招聘与选拔
拉索尔贝克公司重视人才的招聘和选拔,通过严格的招聘流程和 选拔标准来确保公司员工的质量和素质。
扩张期
总结词:多元化、横向扩张、
战略合作
01
详细描述
02
• 拉索尔贝克的产品和服务线
逐渐丰富,开始多元化发展
。
03
• 通过横向扩张,进入新的领
域或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
范围。
04
• 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建立战略
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
或服务。
05
• 在扩张过程中,注重品牌建
《成长》

品读“我”推销《星期六晚邮报》的部分。
思考并讨论
1.母亲为什么要逼“我”去推销《星期六晚邮报》?
2.在推销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哪些事情?最终结果 怎样? 3.课文写多丽丝“兴致勃勃”地推销《星期六晚邮报》 有什么用意?
思考:
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多丽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我的性格及具体表现:
成长
拉索尔贝克
童 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假如你生性胆怯,但迫于母亲的压力,不得不 去一家家按门铃和陌生人说话; 假如你在蒙蒙的雨夜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中,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被妈妈逐出家门,被勒令 必须把剩下的报纸卖完,方可回家; 假如你上周的报纸还没卖完,可是新一周的30 份杂志又到了你的手上; …… 你会怎么做呢?
缺乏闯劲:悠哉游哉,自得其乐,爱读书
理想不高:想当垃圾工
深恶痛绝 妈妈的态度 希望我“有所建树” 难以掩饰的厌恶
多丽丝性格及具体表现: 性格开朗、大胆热情、聪明伶俐
情节: 帮家里人洗碗碟 向商店老板讨回公道 推销杂志 警告哥哥用卖杂志的钱买苹果
我性格的对立面 母亲性格的继承者
(分析文本)
期望
缺乏闯劲 理想不高
美国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被人们成为“当代马 克·吐温” 1979年,贝克以其犀利机智的政府文章获得普利 策评论奖。其童年自传《成长》为他赢得了1983 年的普利策传记奖。(普利策奖,美国新闻界的 一项最高荣誉奖)
思考:“我”从一名失败的杂志推销员到一名优秀的 作家这一成长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没有人注定不能成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关键在于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
2022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22年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是()A.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去掉“对于”)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区掉“具体”)C.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去掉“在作怪”)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防止”改为“制止”)2.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石头有的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a.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b.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怒目相向.②他吃饭捡剩的,(a.穿衣不要新的,擦油不要香的,b.穿衣要旧的,擦油要不香的),看电影要不洋的.A.①a②a B.①b②b C.①a②b D.①b②a3.下列语言表达符合说话者身份和语境的一项是()A.小赵从团委开完会,回来对班主任说:“张老师,我给您传达一下会议内容.”B.小钱对数学老师说:“老师,你的作业我给你写完了,交晚了,对不起.”C.小孙对上门促销的推销员说:“谢谢你的介绍,不过我暂时不需要这种产品.”D.小李在应聘时对主考官说:“本人技术绝对过硬,参加大赛经常获奖.”4.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知的正文一般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B.撰写广告词要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为此,可以使用一定的夸张和虚构.C.总结的落款中,如果标题中已经写明单位则结尾可略去.D.求职信和自荐信的重点都在于“荐”,其格式一般分为标题、称呼、正文、附件和落款五部分.5.下面句子的内容与文学形象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莱特)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女)C.保定富户,三代经营绸缎,颇有些家财.(常先生)D.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风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斡(wò)旋劲(jìn)敌分道扬镳(biāo)B.答(dā)应祈(qí)求有条不紊(wěn)C.憧(chāng)憬舆(yú)论不容置喙(zhuàn)D.差(chā)价匮(kuì)乏两小无猜(chāi)7.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梦寐以求投笔从戎兵慌马乱兢兢业业B.响彻云宵万籁俱寂大张旗鼓泾渭分明C.咫尺天涯白璧无瑕沧海一粟良师益友D.孤注一掷凭心而论尔虞我诈千里迢迢8.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可能夹痛另一人的脚,于一切病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②每项真理都有两副面孔,每条规则都有两个方面,每句箴言都有两种方式.③一个将法律于他人的人,他自己也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A.利用适用作用B.作用适用利用C.应用作用施用D.适用应用施用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座山峰壁立千仞,像一把利剑直指天空,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B.他使这个濒临破产的工厂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不能说不是个奇迹了.C.在这场篮球比赛中,我队虽然积极调整战术,但屡试不爽,未能取胜.D.明天将进行新产品试验的最后一战,大家都希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海水不可斗量,这项工作远远超出了你的承受能力,明智一点儿,还是放弃为好. B.一个团队内部,不能搞恶性竞争,否则大水冲了龙王庙,大家都没有栖身之处了. C.对于这种破坏组织纪律的行为就要一棍子打死,不能姑息纵容,以免后患无穷. D.这次英语培训你一定要坚持上课,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肯定提高不了.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项研究表明,人类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活动开始于8000年前的农业时代. B.沙尘暴屡屡侵袭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破坏植被造成的恶果. C.这个社区文化站已成为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阵地,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彰. D.据调查,有将近—半以上的下岗职工通过国家优惠政策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 1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人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每一个糊涂的人都,每一个怯懦的人都,每一个疲乏的人都,而每一个反动者都战栗地倒下去!①振作起来②清醒起来③勇敢起来A.①③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13.下列四个诗句,能与“五更鼓角声悲壮”组成对偶句的一句是()A.二月山城未见花B.三山半落青天外C.三峡星河影动摇D.万方多难此登临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是柳宗元所写的系列游记“永州八记”之一. B.《醉翁亭记》是唐代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语就是出自本篇. C.孙犁是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芦花荡》《荷花淀》是他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 D.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15、亡羊补牢中的"牢"指的是;()A、牢房B、牲口圈C、院子栅栏D、牢固16.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A、大禹B、李冰父子C、郦道元17、为什么白种人的头发大多是金黄色的?()A、头发中的铜元素多B、头发中的铁元素多C、头发中的钛元素多D、头发中的钼元素多18、IMF国际组织的简称:()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19、我国第一大岛是:()A、海南岛B、台湾岛C、库页岛D、钓鱼岛2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很重要》的作者毕淑敏和《我的四季》的作者张洁都是当代著名女作家.B.《成长》是拉索尔·贝克的自传体小说,《功课很重要》则是比尔·盖茨给一些高中生及家长的一份忠告,两位作者都是美国人.C.“赠谥美显”中的“谥”指谥号,是皇帝为了表彰在任的周顺昌而赐予他的称号.D.“一尊还酹江月”中的“酹”指古人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二、填空题(共15分)1、古诗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句。
《成长》原文(拉索尔贝克)

成长拉索尔·贝克我8岁时便进入了新闻界,那是我母亲的意思。
她希望我自个儿“有所建树”,于是在对我的能力作了冷静的估量后,便认为我若想在竞争中不给落下的话,还是早点起步为好。
母亲早就看出我性格中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闯劲”。
在我看来,一个最惬意的下午应是躺在收音机前,重读我所喜爱的了不起的小书系列《迪克·特蕾茜遇见史杜基·维拉》。
母亲对无所事事深恶痛绝。
看到我一副悠哉游哉自得其乐的样子,她难以掩饰她的厌恶。
“你一点进取心也没有,像个木头人,”她说道,“到厨房帮多丽丝洗碗碟去。
”我妹妹多丽丝虽比我小两岁,她那充沛无比的精力足能抵上一打人。
她十分热衷于洗碗、铺床和整理房间。
才7岁,她就能拿着缺了秤的奶酪赶回小杂货店,威胁老板说要告他,然后兴高采烈地带回补足分量的四分之一磅奶酪,老板为求宽恕还另加几盎司。
要不是个女孩,多丽丝一定会有出息。
就因为这一缺憾,她能指望的最好出路无非是当个护士或教师。
在那个时代,一般认为有能力的女性也只能从事那些工作。
这肯定让我的母亲感到沮丧,命运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赋予她女儿进取心,而留给她一个只满足于读读《迪克•特蕾茜遇见史杜基•维拉》的儿子。
尽管失望,然而她却毫不自怨自艾。
不管我愿不愿意,她决心要使我有所出息。
“自助者天助”,她是这么说的,也正是这样想的。
对于困难她很现实。
估量了我这块上帝交给她并让她塑造的“料子”后,对其能否成才她不抱奢望,她从未强求我长大后当美国总统。
50年前,做父母的依然会问儿子长大后想不想当总统。
他们决不是开玩笑,而是相当一本正经。
不少出身贫寒的父母依旧相信他们的儿子能做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就当上了。
我们距林肯只有65年。
我们中间有许多祖父辈的人依然记着林肯时代。
也就是这辈人最爱问你长大后要不要当总统。
作肯定回答的小男孩出乎意料的多,而且他们还当真这么想。
我就被人问过好多次。
我总是回答说,不,我长大了不想当总统。
有一次,别人这么问我时母亲也在场。
拉索尔 贝克《成长》ppt课件

① “你给我有长进点,拉索尔。” ② “最好今晚出去把剩下的杂志卖 了。”母亲往往说道。 ③ 听完我的解释后,她会递给我那 个帆布包,说:“一次不行试两 次……” ④ “老弟,”她说,“大概你可以 当个作家。”
设计意图: 立足于学生,
鼓励其个性发 展;通过对人 物心理的揣摩, 自然生成对作 者内心感受的 理解,从而为 突破教学重点 服务。
假如你上周的报纸还没卖完,可是新一 周的30份杂志又到了你的手上;
……
你会怎么做呢?
引出课题----《成长》
说教学程序
品读“我”推销《星期六晚邮报》的部分
(32-58节)
(一)初读思考,感知文本
(5’)
1.在推销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哪 些事情?最终结果怎样?
2.课文写多丽丝“兴致勃勃”地推 销《星期六晚邮报》有什么用意?
设计意图: 发展学生独
立阅读的能力; 让学生深入到 文本内部,打 消与文本的陌 生感,与文本 建立起亲密无 间的对话关系。
2020/3/14
说教学程序
(二)品读探究 领会文本(18’)
“我”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样 看待她为“我”所做的种种“设计”?
难 点 化 解
要求: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态,抓住细节,品 味人物。
——《芝加哥太阳报》
2020/3/14
说教学程序
重
“我”从一名失败的杂志推销员到一名优
点 秀的作家这一成长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突
破
2020/3/14
说教学程序
职场格言: 职场风云变幻,只要
者!
2020/3/14
,我就是职场的成功
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
个表达交流的 机会和空间; 将学生由课内 引向课外,由 文本走向生活; 阅读导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