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双侧唇裂修复临床体会
口轮匝肌重建在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矫正的应用体会

口轮匝肌重建在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矫正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口轮匝肌重建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矫正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患侧上唇直线、弧线或“T”形切口,同时行裂隙侧口轮匝肌重建。
结果:采用此方法对5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进行矫正,术后随访3-9个月,取得满意的效果。
结论:口轮匝肌重建是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矫正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uscle re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repair of the unilateral cleft lip. Methods The straight line,curve line,or”T”shape skin incision was designed,and the skin was incised.The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was dissected and overlapping mattress sutures.Results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all 52 patients with this method,and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to 12 months. Conclus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deformities of unilateral cleft lip.Key words:orbicularis oris muscle;reconstruction;secondary deformity;unilateral cleft lip唇裂修复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唇、鼻畸形,唇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唇红缘不齐、双侧唇弓不对称、患侧上唇过长或过短、红唇切迹或缺损、唇珠不显、人中凹不显、患侧人中嵴消失、上唇瘢痕、患侧鼻底及上唇塌陷、表情动作(如噘嘴)时患侧白唇有局部隆起等唇畸形。
双侧唇裂功能性整复的临床体会

形 的矫正 , 效果确实 , 临床上选用 。 值得
关键词 唇裂 功能性 整复 中图分类号 : 6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7 8 ( 0 80 —0 40 R2 B 10 —55 2 0 ) 10 7—2
双侧唇
一
瓣向 口腔侧 翻转作 为衬里 。按设计切 口线 , 前唇 在前颌骨 将 面上切开并翻起 , 粘膜 肌瓣覆 盖在 前颌 骨创 面 上并 缝合 , 分 离双侧之 口轮 匝肌 , 口轮 匝肌 每侧分离 出 8 1mm, 将 ~ 0 将鼻 翼 软骨与深部 的梨 状孔 分离 , 周围也作 广泛 松解 , 鼻翼软 在 骨与皮肤之间作钝 性分 离 , 鼻翼 软骨充分 向 内卷 曲复位 , 使 将两侧上唇粘膜肌瓣 拉拢缝 合 , 造龈 齿沟 , 再 随后 将双侧 口 轮 匝肌 以 4 丝线 间断褥 式缝合 2针 , 0 6 吸 收线间 断 以 /可 缝合皮肤 , 隙两侧 唇红瓣 修复正 中下 部之唇 红 , 留 的前 裂 保
收 稿 日期 20 72 0 7 .6
死亡 l , 例 2例出现中间肌无力综合征 。() 2 对照组 :5例 中 l 2 清醒者无 ,~6 h 2 h清醒 2 , 日清 醒 3例 , 3天清醒 8 例 次 第 例 , 4天清醒 2例 。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正常时间 5 d 平 第 ~8 , 均 7 。住院天数 1  ̄2 d 平 均 1 d d内死 亡 2例 ,d内 d 2 1, 5 。2 8 病情无好转家属要求 自动 出院 5例 , 出现 中间肌无 力综 4例 <O 0 , .5 差异有显著性 。
3 讨 论
合征 , 例 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 。两组指标 经统计学处 理 , 综合 治疗措施 。两者应联合应用 。 l P
( 编辑 太行 )
唇裂修复术患者手术后护理体会

唇裂修复术患者手术后护理体会资料与方法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下三角瓣手术法、旋转推进手术法及保留前唇原长的修复手术方法修复唇裂162例,男97例,女65例,年龄2个月~19岁,其中单侧完全性唇裂68例,不完全性43例,双侧完全性唇裂17例,不完全性11例,混合性23例。
术前护理:①术前心理护理:唇裂手术者多为小儿,首先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有许多患儿离开家里到医院,就会感到十分恐惧,惧怕打针、吃药、手术及换药,因此,患儿入院后我们应以母爱的情感亲近他们,和他们多接触、多交谈,使其尽早消除恐惧心理。
心理护理对家长也不可忽视。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及对手术的缺乏了解,往往是尚未手术先担忧,担心手术是否顺利、术后面容恢复情况等。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做患儿的基础护理,也要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简要介绍手术的基本方法,增强他们的信心,消除恐惧和担忧,取得密切配合。
②术前要详细了解患儿全身情况,如近期有无患上呼吸道感染及消化不良等,入院一般应连续观测3日,了解饮食及睡眠习惯,并行口腔及全身系统检查。
因患儿年龄小,机体抵抗力差,易患感冒、发热、肠炎等感染性疾病,为了保证按期手术,术前3日起,应给高营养饮食,如牛奶、肉汤、鱼汤、鸡蛋、豆粉、青菜等。
可根据患儿的月龄选择饮食,并且开始进行进食方法的训练,改用汤匙或滴管喂饲饮食,让患者术前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以适应术后进食的需要,便于术后的伤口护理。
③做好术前准备,前一日用肥皂水清洗上下唇及鼻部,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成人应剪除鼻毛,作口腔清洁,术前6~8小时禁食水,如婴儿术前3~4小时可给10%葡萄糖或糖水100~150ml口服,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成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其他镇静药物,以保持患者安静。
术后护理:唇裂手术麻醉方法虽然较多,但可归纳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类。
术后全麻未完全清醒前,使患儿无枕平卧6~8小时(必要时肩下垫枕),将头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流出,必要时及时吸出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先天性双侧不完全唇裂治疗体会

为2 mm- mm。通过点 6 3 与点 6 在侧唇红唇和黏膜
的游离缘上 标定 点 8与点 8 。 在点 2至点 3和点 2 至 点 3 连线 的上 l/ 3处标 定 点 7和 点 7 。 222手术反法 如 图 1 .. 分别连接 1 2 - 、4 - 、2 3 _
【 中图分 类号 】 R8. 1 722
【 文献标 识码 】 A
目前 ,双 侧不完全唇裂修 复的术式很 多 ,但缺
乏 使 用一 种 方 法 可修 复 成功 所 有 病 例 的 报告 。 我 院 自20 0 4年 7月至 2 0 09年 1 , 月 采用石冰 的双 侧不完全 唇裂 修 复 术式 【-修 复双 侧不 完 全唇 裂 患 儿 21例 , t,
体见图 1,定点及连接划线基本 同石冰双侧不完全
唇裂 术式【 。 在 前唇 下缘 中点 定点 1 ,两 侧唇峰 定点 2和 2 ,
经随访获得 了较好 的外形 效果 ,现 报告如下 。
使1 2 至 的距离加 l 2 的距离等于 4 至 mm,于鼻 小 柱外侧 定点 3和 3 ,使 2 =2 ,点 3至点 3 —3 —3 的宽度略小于点 2至点 2 的距离。在侧唇的红唇 最厚处定点 5 与点 5 ,再在此点前上方 2r 3m m- m a 处确 定 人 中切迹 点 ,即点 6与 点 6 。使 点 5与点 5
23 手术效果 2 例患儿术后均恢复 , . l 呖 切口 刑 I 期愈合 , 疤痕不明显。经 6个月至 1 年半的随访, 前 唇部丰满 、对称、平坦 ,唇峰、人 中切迹清晰,唇珠
管理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气管 内全身麻醉 。 22 手术步骤 22 1 . . . 定点设计 定点设计具
唇腭裂患者的手术修复实践报告

唇腭裂患者的手术修复实践报告一、病例背景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患者在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言语发音和面部外貌。
本报告旨在介绍唇腭裂患者的手术修复实践。
二、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首先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唇腭裂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患者家族遗传史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唇腭裂的结构和分布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手术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唇腭裂,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修复方案。
一般而言,手术修复的目标是恢复唇腭裂结构、改善外貌、恢复口腔功能和言语发音。
手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四、手术过程手术一般分为唇裂修复和腭裂修复两个阶段。
在唇裂修复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切口和缝合操作,将裂隙两侧的组织重新连接起来,恢复正常的唇形。
在腭裂修复阶段,通过切开腭裂边缘组织,将两侧的腭部组织重新缝合,修复腭裂。
五、手术后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
这包括定期复诊、创口护理、言语康复和心理支持等。
定期复诊可以确保手术效果的稳定,发现并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
创口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
言语康复可以通过专业的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言语发音,提高交流能力。
心理支持则是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后的心理困境,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六、手术效果评估手术效果评估是唇腭裂修复工作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进行。
其中包括外观评估、功能评估、言语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评估等。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手术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七、经验总结在唇腭裂修复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手术方案要因人而异,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其次,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护理同样重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最后,定期评估手术效果,及时调整手术方案,以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唇腭裂患者的手术修复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105例唇腭裂患者整复术后的护理体会

①术前检查 : 做好常规 的手术准备 , 注意患者
的健康情况 , 做好全 面的身体检查 , 口腔、 鼻 、 耳、 喉等部位有无先天性疾患 , 有无上呼吸道感染 , 若
有感染病灶先行治疗 , 暂缓手术。②心理护理 : 帮 助患者或患儿家长树立信心、 决心和耐心是唇腭 裂序列治疗过程 中取得成功 的基础。大多数患者 来 自贫困 山区, 文化水平低 , 护理人员要通 过语
( 稿 日期 :0 11.3 收 2 1 01 )
15例 唇 腭 裂 患 者 整 复 术 后 的 护 理 体 会 0
柯 运
( 咸宁 市 中心 医院 , 北 成 宁 4 7 0 ) 湖 3 10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7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80 3 (02 0 -0 4 10 -6 5 2 1 ) 1 8  ̄2 0
腭裂患者不要将手指或玩具放人 口内, 不要大声 哭闹, 以防伤 口疼痛 、 出血或裂开 。成人患者勿使 用舌 头摩 擦 上腭 , 宜少 量 多餐 进食 , 生 理盐水 或 用 漱 口剂含漱 。不能合作 的年幼患儿 , 进食后 喂入 少 量温 凉 的 白开水 , 减 少食 物残 渣 在 口腔 内 的 以 粘附 , 防止伤 口 感染。③饮食护 理 : 全麻清醒 4~
麻 醉安 全 。
2 2 术 后护理 .
选择 20 06年 2月至 20 09年 1 2月我 院收治 的唇 腭裂患者 15 , 中男性 8 例 0例 其 3 女性 2 ; 最 2例 年龄 小5 个月 , 最大 3 ; 7岁 单纯 7 , 1例 单纯性腭裂 2 , 3例 唇裂伴 腭裂 l 例 。经整 复术 治疗后 , 言 功 l 语
者 的护理 , 们体 会 到精 心 细 住 院期 间多安静 闭眼休息 , 避免看 书 读 报等 , 以限制 眼球 活 动 , 勿用 力挤 眼并 避免 用力
562例唇腭裂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lg , O L 或患儿扁 桃体肿大 、 / 胸腺肿 大 、 血功能异 凝 常、 全身情况较差 , 均应推迟手术时间。 2 术前准备 做好抗生素的药物过敏试验 , . 4 并注 射一定量的抗生素 , 以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局部或 全身感染。因术中失血可能影响其在术中和术后对 于休克和感染的抵抗能力及创 口的愈合 , 术前 1 天 根据患者情况备血 。术前 1 天做局部皮肤的准备 , 可用肥皂水清洗唇鼻部 ,并用生理盐水擦洗 口腔 。 术前禁食水 4 6 , ~ h 若患儿因饥饿哭闹不止 , 可遵医 嘱适当口服水合氯醛等镇静药。 3 术后 护理 31 术 后麻 醉恢 复期 护 理 按 全 麻术 后常 规 护理 , . 去枕 平 卧 , 头偏 向一 侧 , 时 吸 出 口腔 内分 泌物 , 及 防 止 呕 吐物 或 血 液 流 人 气 管 内而 引起 窒息 或 吸人 性 肺 炎 。 密监测 生命 体征 , 严 注意 有无 缺氧症 状 。因全 麻下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受全麻药及手术 区域 的 影响, 术后呼吸抑制或气道梗 阻现象普遍 , 使早期 低氧血症发生较高, 保持时间长圈 。术后患儿平均需 吸氧 4 6 , ~ h床头备 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 、 气管 插 管 。若 出现舌 后 坠 时须立 即托起 患 者 的下 颌 , 放 置 口( ) 鼻 咽通气道并适量给氧。麻醉插管可能导致 患 者术 后 出 现咽 喉部 水 肿或 患儿 哭 声 嘶 哑 , 术后 可 静脉给予适量激素类药物 , 或直接将这类药物喷于 咽喉部。对喉痉挛应立即解除刺激 , 面罩加压给氧 , 静 脉给 予 肌 肉松 弛剂 缓解 痉 挛 , 即行 气 管 内插 管 随 或气 管切 开刚。dJ 患者 躁动疼 痛 时可 予 咪唑安 定 ,L 按 01 . /g 脉滴 注 。 .—02 k 静 mg 使用 镇静 、 镇痛 剂后 , 采 用 R ma a sy镇静 指 数进 行 评估 ,以便 调 整用 药 量及 次数 , 使唇腭裂矫治术术后苏醒期患儿达到理想的 镇静水平刚。 3 基础护理 术后病室注意保暖、预防感 冒, . 2 除 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外 , 唇部伤 口每 日用 0 %盐水 . 9 清洁 2 3次 , ~ 如有血痂覆盖可用双氧水擦洗伤 口, 局部用金霉素软膏涂抹 ,鼻腔 内可用 呋喃西林溶 液、 麻黄素液或氯霉素液滴人 , 日 3 每 4次 , 以减 少鼻腔内分泌物 , 从而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唇裂患
双侧完全性唇裂45例修复体会汤晓雨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上)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Dec.2012.Vol.21.No.12唇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修复效果取决于畸形程度的轻重,其中双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难度最大,但随着近年来对口轮匝肌重建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和修复方法的不断改良使其修复效果不断得到提升。
本文结合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双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6~9个月,均为双侧完全性唇裂。
本组病例均未行术前正畸治疗。
1.2手术方法1.2.1定点与连线:全部采用前唇原长法设计,设计前唇宽度较鼻小柱基底宽度略宽,首先标出前唇皮肤最凹点为人中切迹标为点1,向两侧稍外的双侧红唇缘标出唇峰点2和2',2-1-2'夹角即人中切迹的角度大小设计为90~100°左右为宜,点1-2=点1-2';鼻小柱基底侧方定点6;在前唇两侧鼻底裂缘唇红缘定点7。
两侧侧唇红唇最厚处的红唇缘外1mm定唇峰点3,此点到口角距离左右相等,到鼻翼基底的距离相等,并结合前唇长度适当调整。
侧唇鼻底裂缘白唇上定点4,在唇红嵴外侧连线点3-4,在点3上方定点5,使点5-3=点1-2;过点5在红唇上作一垂直红唇缘的连线至点8。
标出两侧侧唇的干湿唇交界线(如图1a)。
1.2.2切开与解剖分离:切开前局部注射含1:200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2m1。
用11号尖刀按设计切开前唇皮肤及皮下组织,前唇红唇组织翻向口腔侧以备用于重建前庭沟,于前颌骨表面分离至鼻小柱根部,形成蒂在上的前唇皮瓣。
裂隙较宽者,在双侧侧唇前庭沟作松弛切口充分减张。
沿侧唇3-5-4切开皮肤组织,沿5-8垂直全层切开红唇组织,从点3刺入并穿透口腔前庭粘膜,形成含有侧唇唇红缘和部分口轮匝肌的红唇粘膜肌瓣,于侧唇皮下、粘膜下仔细分离肌层,行脱套式解剖,沿鼻翼基部内侧切口和梨状孔潜行分离,剪断鼻翼基部口轮匝肌的异常附丽,同时在鼻翼软骨外侧潜行分离,使鼻翼软骨向内无张力旋转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例双侧唇裂修复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3-07-18T08:56:32.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郭琦
[导读] 此二点的位设计时应个体化分析,在双侧完全和不完全或混合型唇裂时应注意调整其位置使缝合后两侧鼻底宽度基本一致。
郭琦(河南省安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总结临床52例双侧唇裂修复治疗方法,探讨双侧唇裂修复的美容效果。
方法在双侧唇裂原长法修复法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方案,进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并行唇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粘膜修复唇红及唇珠。
结果52例患者(年龄6个月~35岁),术后远期唇部外形满意,动态效果好,皮肤瘢痕不明显,唇红丰满。
结论采用以双侧唇裂原长法为基础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方案修复双侧唇裂,可使唇外形美观,红唇丰满,远期动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双侧唇裂口轮匝肌功能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330-01 双侧唇裂患者,由于组织缺损较多,畸形复杂,治疗较单侧唇裂要困难得多,修复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
笔者自2006~2012年以来采用改良后的双侧唇裂原长修复法,采用个体化方案,进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获得良好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6年1月~2012年10月间,在安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全部52名双侧唇裂患者。
其中男性39例,女性13例。
年龄6个月至35岁。
完全性32例,不完全性15例,混合性5例(不包括一侧为隐性裂患者)。
1.2手术方法
1.2.1定点:参考原长修复法,前唇唇红最凹处皮肤定点1,为唇红凹点。
自此点向两侧沿皮肤粘膜交界约2-3mm处定点2及2',为前唇唇峰点。
在前唇鼻小柱基底定点3及3',鼻小柱基底的两点宽通常比两唇峰点距离窄1~2mm,使人中呈一个类正梯形。
侧唇唇峰点4及4'为侧唇唇红最凸处粘膜皮肤交界稍偏皮肤处。
鼻翼基底处定点5及5'。
此二点的位设计时应个体化分析,在双侧完全和不完全或混合型唇裂时应注意调整其位置使缝合后两侧鼻底宽度基本一致。
1.2.2切开:按上述设计切开前唇皮肤和皮下组织,裂隙边缘粘膜翻转以备封闭口腔粘膜侧裂隙,将皮肤和皮下组织自骨膜浅面分离至鼻小柱基底处。
再将侧唇全层切开,注意红唇处不切开,且将上方切开的部分红唇保留到下方待修复红唇时用。
双侧完全性唇裂需将鼻底用侧唇粘膜瓣或下鼻甲瓣及鼻翼外角的皮肤组织封闭鼻底。
缝合张力大者需要在两侧前庭沟做松弛切口。
在鼻翼基底的下方,将异常附着于梨状孔边缘的鼻唇束肌肉离断,然后沿鼻翼外缘转向外上并切断止于鼻翼外侧脚及深部骨膜的鼻束肌肉,将附着端向近中方向水平旋转、复位,然后沿着皮下和粘膜下将侧唇内口轮匝肌向两侧脱套分离至肌肉在侧唇中的一半以上,能松弛向前移动且对位在前唇皮肤下,对位缝合后侧唇中外侧皮肤粘膜处没有明显牵拉凹陷。
1.2.3缝合:先缝合口腔粘膜,再将解剖出的两侧肌肉束在中线无张力缝合。
口轮匝肌对位缝合之前,将前唇上保留的粘膜向上反折,可使前庭附着点上移并缝合固定于较高位置,形成有一定深度的前庭沟,若前唇粘膜不足可由侧唇中的多余粘膜移行修复。
最后将前唇瓣复位,将两侧创缘与侧唇皮肤创缘对位分别缝合皮下及皮肤。
红唇的整复是将切开之侧唇留下组织的皮肤部分修剪掉,将侧唇的干唇粘膜在中线对位,以此恢复红唇唇珠的干唇部分,同时与前唇皮肤相当于唇弓处缝合,以形成唇弓的皮肤粘膜交界。
湿唇部分将两边的湿唇粘膜应用“Z”字瓣调整,交叉缝合形成丰满的唇珠,可避免只重视红唇厚度的重建而忽略干湿粘膜的正常分布,并可消除湿唇外露,常结干痂等不良后果。
2.结果
52例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
鼻底宽度、丰满度均较满意,唇弓形态好,无口哨畸形,无侧唇皱折畸形。
上唇静态及动态外形均协调。
随访3个月~6年,15例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均有较好的鼻尖及鼻孔形态;32例完全性唇裂患儿有一定的鼻尖低平及鼻小柱短小。
混合性唇裂患者1例唇高不对称,总的唇部外形和动态功能均达到满意的效果。
3.讨论
3.1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传统的双侧唇裂修复往往只注重上唇皮肤及红唇部形态的修复,而忽略对口轮匝肌的复位重建,患者常出现术后上唇低平、切口两侧存在运动性球状突起、鼻小柱短小、鼻底过宽以及人中形态不佳等畸形。
近年来经学者[1.2]研究发现,完全性双侧唇裂的前唇部分无肌纤维,双侧不完全性唇裂的前唇及桥虽部有少量的肌纤维,但其超微结构有变异;用直线缝合法修复后的完全性双侧唇裂的前唇部,虽有从侧唇增生的肌纤维,但较稀少,而且其超微结构亦有变异。
正确恢复和重建口轮匝肌的解剖形态是取得良好动态唇部形态的基础。
功能性修复手术可恢复上唇肌肉的连续性,获得功能良好的口轮匝肌环,使前唇部显得更加丰满、对称。
在唇部运动时整体协调一致。
3.2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的个体化原则及注意修复注意事项:①完全性双侧唇裂患者的前唇、前颌骨与上颌骨分离和移位,手术复杂性高且手术效果不确定。
不完全性双侧唇裂,两侧鼻翼略被拉向外侧,鼻孔轻度变形,手术可以较好的矫正。
混合性双侧唇裂,两边鼻翼外角高度不一样,唇高也有明显的差别,且鼻中隔常偏向裂隙小侧,手术时需要结合个性化特征,采用不同的皮肤切口设计,才能使外形保持良好的对称性[3]。
②双侧完全性唇裂,要求同时行双侧鼻底封闭消除口鼻瘘,可利用侧唇的“L”形粘膜肌瓣,对于裂隙较宽者配合下鼻甲瓣才能更好的封闭鼻底。
③红唇的整复采用两侧唇粘膜肌肉瓣。
术中适当修剪侧唇红唇组织,去除皮肤及部分粘膜,保留适当的干唇使其与人中凹形态相宜,缝合后充分保留干唇厚度及丰满度,湿唇处利用“Z”字粘膜瓣交叉缝合令唇珠突出。
④唇颊沟的加深:石冰[1]强调利用前唇粘膜修复加深唇颊沟,本组病例证实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前唇的形态形和整个上唇的协调运动,也为日后配戴义齿或正畸矫正创造可能。
总之,对于双侧唇裂患者遵循功能性修复及个体化原则,可取得良好近远期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治熙,张奎启,韩辉,等.唇裂患者口轮匝肌的解剖学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1):4l-43.
[2]郑培惠,赵华强,郑家伟,等.双侧唇裂的唇部解剖结构研究[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9,5(1):10—13.
[3]石冰,王晴.个体化双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17(3):261—264.
[4]石冰.唇腭裂修复外科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