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作业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4)1.2 研究方法与数据类型 (4)1.3 模型设定与假设 (4)第2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2.1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4)2.1.1 数据来源 (5)2.1.2 数据收集方法 (5)2.2 数据预处理 (5)2.2.1 数据整理 (5)2.2.2 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5)2.3 数据清洗与整合 (5)2.3.1 数据清洗 (5)2.3.2 数据整合 (6)第3章描述性统计分析 (6)3.1 频数与频率分布 (6)3.1.1 频数分布 (6)3.1.2 频率分布 (6)3.2 图表与可视化 (6)3.2.1 条形图与柱状图 (6)3.2.2 饼图 (6)3.2.3 折线图 (7)3.2.4 散点图 (7)3.3 统计量度与中心趋势 (7)3.3.1 均值 (7)3.3.2 中位数 (7)3.3.3 众数 (7)3.4 离散程度与偏态 (7)3.4.1 极差 (7)3.4.2 四分位差 (7)3.4.3 标准差 (7)3.4.4 偏态 (7)第4章概率论基础 (8)4.1 随机事件与概率 (8)4.1.1 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 (8)4.1.2 随机事件 (8)4.1.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8)4.1.4 概率的计算方法 (8)4.2 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 (8)4.2.1 条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8)4.2.2 独立性 (8)4.3 离散型随机变量 (8)4.3.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与性质 (8)4.3.2 概率分布函数 (8)4.3.3 期望与方差 (9)4.4 连续型随机变量 (9)4.4.1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与性质 (9)4.4.2 概率密度函数 (9)4.4.3 分布函数 (9)4.4.4 期望与方差 (9)第5章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 (9)5.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9)5.1.1 零假设与备择假设 (9)5.1.2 显著性水平 (9)5.1.3 两类错误 (9)5.1.4 检验统计量 (9)5.2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 (9)5.2.1 单样本t检验 (10)5.2.2 双样本t检验 (10)5.2.3 方差分析 (10)5.2.4 卡方检验 (10)5.2.5 非参数检验 (10)5.3 置信区间的估计 (10)5.3.1 置信区间的定义 (10)5.3.2 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 (10)5.3.3 置信区间的解释与应用 (10)5.4 功效分析 (10)5.4.1 功效的定义与意义 (10)5.4.2 样本量计算 (10)5.4.3 提高功效的方法 (10)第6章方差分析 (10)6.1 单因素方差分析 (10)6.1.1 基本概念 (10)6.1.2 假设检验 (10)6.1.3 检验统计量 (11)6.1.4 拒绝域 (11)6.2 多因素方差分析 (11)6.2.1 基本概念 (11)6.2.2 假设检验 (11)6.2.3 检验统计量 (11)6.2.4 拒绝域 (11)6.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11)6.3.1 基本概念 (11)6.3.2 假设检验 (11)6.3.4 拒绝域 (12)第7章回归分析 (12)7.1 线性回归模型 (12)7.2 最小二乘法与参数估计 (12)7.3 模型检验与诊断 (12)7.4 多元回归分析 (12)第8章时间序列分析 (13)8.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 (13)8.1.1 时间序列的定义 (13)8.1.2 时间序列的类型 (13)8.1.3 时间序列的特性 (13)8.2 平稳性检验与单位根 (13)8.2.1 平稳性检验 (14)8.2.2 单位根 (14)8.3 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函数 (14)8.3.1 自相关函数 (14)8.3.2 偏自相关函数 (14)8.4 时间序列模型构建 (14)8.4.1 自回归模型(AR) (14)8.4.2 移动平均模型(MA) (14)8.4.3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 (14)8.4.4 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 (15)第9章非参数统计方法 (15)9.1 非参数检验的基本概念 (15)9.2 核密度估计与核回归 (15)9.3 典型相关分析 (15)9.4 主成分分析 (15)第10章综合应用与案例分析 (15)10.1 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 (15)10.1.1 社会经济领域案例研究 (16)10.1.2 模型选择与估计方法 (16)10.1.3 假设检验与模型诊断 (16)10.2 统计学方法应用 (16)10.2.1 数据挖掘与分析 (16)10.2.2 假设检验 (16)10.2.3 预测分析 (16)10.3 案例分析与讨论 (17)10.3.1 案例一: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7)10.3.2 案例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7)10.3.3 案例三:空气质量预测 (17)10.4 课程总结与展望 (17)10.4.1 课程总结 (17)10.4.2 研究展望 (17)第1章引言1.1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和规律性,通过运用数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构建模型,对经济变量进行量化分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各行业中,数据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了关键的工作。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正处于学习阶段的他们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概念,并能独立完成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2. 能够使用手工和电脑工具完成对数据的图表、统计和比较等分析和处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分析①知识框架: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如下:1. 数据的概念及采集。
2. 数据整理的方法及数据类别。
3. 图表分析。
4. 统计分析。
5. 数据的比较。
②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
2. 合作学习法:让同学们在小组中相互协作,提高信息交流和讨论水平。
3. 多元化教学法: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自主学习空间。
③教学资源:地图、表格、电脑、多媒体等。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如通过新闻、广告、校园选举等事例引出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教师对数据的概念、数据采集及数据整理方法等知识进行介绍讲解,并且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数据图表的统计意义和表现形式。
3. 实践应用(1)数据整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境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收集数据,并通过整理、分类、比较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问卷,调查同学们喜欢的动物等,让学生整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
(2)图表分析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各种数据图表在信息呈现上的优缺点,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各种图表的表达方式和信息含义,并逐渐能够根据图表分析进行问题解答。
(3)统计分析教师提供数字,让同学们根据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第2章 数字化信息编码

2.3.2 数据的转换
2. 十进制数据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数据
1)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到二进制数的转换,通常要区分数的整数 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按除2取余数和乘2取整数两种 不同方法来完成。 例:将十进制整数245转换为二进制整数,按下列 步骤操作。 (1)用2去除给出的十进制整数,得到商和余数。记 下余数,为转换后的二进制整数的最低位数字。 (2)再用2去除所得的商,得到新的商和新的余数。 记下余数,为转换后的二进制整数的高一位的数字。 (3)重复执行步骤(1),直到商为0结束转换过程。这 样,(245)10=(11110101)2。
(2-1)
式中的Di(-K≤i≤m-1)为该数制采用的基本符号,可 取值0,1,2,…,r-1,小数点位臵隐含在D0与D-1位 之间,则Dm-1…D1D0为N的整数部分,D-1D-2…D-k为N 的小数部分。
2.3.1 数制与进位记数法
2. 位权 若每一个 Di 的单位值都赋予固定的值 Wi ,则称 Wi 为Di位的权,此时的数制称为有权的基r数制。此时N 代表的实际值可表示为:
2.3.2 数据的转换
现在以R=2为例,来说明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 十进制数。按下式计算: (1101.0101)2=1×23+1×22+0×21+1×20+0×21+1×2-2+0×2-3+1×2-4 =8+4+1+0.25+0.0625=(13.3125)10 熟练地记清二进制数每位上的位权是有益的。当 位序号为0~12时,其各位上的位权依次为1、2、4 、8、16、32、64、128、256、512、1024、2048 、4096。
2.2.4 数值数据的表示与编码
2.2.3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一,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VB的基本操作,掌握了VB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本节的相关知识内容。
本节课是“数据的表示与处理”,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较好地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大约用2个课时。
二、教学目的1、初步使同学们掌握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及表达式的含义。
2、使同学们学会定义变量,学会使用常用语句及标准函数。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同学们掌握理解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
难点:VB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与中学数学中的型类、变量的区别。
四、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屏幕广播控制辅助教学和利用实物投影机进行实例分析教学;2、教师同时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分析教学;3、有必要教师事先制作好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授课之前事先预习,最好联系数学的知识,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就更加明白、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比如常量与变量,关系运算符等等,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
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表示与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在VB中的数据到底是如何表示的?在计算机里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呢?我们这一节课即将要学习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二)讲授新课2.2.1 数据类型(掌握常用的7种数据类型)数据关键字取值范围(1)整型:Interger -32768~~32768(2)长整型Long -2147483648~~2147483647……………(3)~(7)…………省略板书说明:老师在这里最好与数学中的数值型类型联系起来讲,比如:数学中实数,整数等,它们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等。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实践题:
Ⅰ判断下列数据的类型: 21 “A” “235a_1” 235679578 Ⅱ 判断以下科学计数法正确与否: -2.785642E21 2.057568E+2 1.797561897E-300 #1999/06/17# -1.5E-31
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是字符串常量的是() A."Visual" B."等级考试" C. " " 2.日期型数据在表示日期时,它的格式是() A.mm/dd/yyyy B.mm-dd-yyyy C.mm&dd&yyyy D.A、B 3、VB的数据类型分为( ) A、 数值型、字符型、布尔型、日期型 C、基本类型、扩展类型
D.//Basic//
B、数值型、字符型、对象型、日期型 D、整型、实型、字符型、日期型、布尔型
4、在VB中,执行 “DimA,B As String” 语句后,A,B的数据结构为( )。 A、整型数 B、实型数 C、字符型 D、字节型 5.如果希望使用变量x来存放数据12,34567193456,应该将变量X声明为()何种类型? A、Single B、Integer C、Double D、Date
常量与变量
物理中的均速运动的公式:S=Vt,在 一定的速度下,S的值随着t的值改变而变 化,这里的常量是V,而变量是S和t。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S=3.14*R^2 这里的常量是什么? 变量是什么?
常量
数值常量 字符串常量
366 486756785 28.9127 “ab46” “3456” “*##pp88” 只有true和flase两个值 #2006/2/17#
3.402823 E 38
负数:- 1.797693134E30~ - 4.940656458E 940656458E - 324~1.797693134E308
教师数据素养金字塔模型

教师数据素养金字塔模型摘要:1.教师数据素养金字塔模型概述2.金字塔模型的五个层次2.1 数据采集与处理2.2 数据分析与解释2.3 数据可视化2.4 数据应用与决策2.5 数据伦理与法律3.各层次的重要性4.提升教师数据素养的策略正文:【教师数据素养金字塔模型概述】教师数据素养金字塔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教师在数据驱动决策过程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的框架。
该模型分为五个层次,从基础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到高级的数据应用与决策,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数据素养。
【金字塔模型的五个层次】【2.1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金字塔模型的基石。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能,如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运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数据等。
【2.2 数据分析与解释】在数据分析与解释层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知识,能够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让数据变得更加直观易懂的过程。
教师应学会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折线图、柱状图等,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2.4 数据应用与决策】在数据应用与决策层次,教师需要将分析和可视化后的数据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5 数据伦理与法律】教师在进行数据驱动决策时,还需遵守数据伦理与法律规定,保护学生和学校的隐私和权益。
【各层次的重要性】教师数据素养金字塔模型的五个层次环环相扣,每个层次都是下一个层次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提升自己的数据素养时,应从底层开始,逐步向上发展。
【提升教师数据素养的策略】为了提升教师数据素养,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提供专业培训,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数据采集、分析、可视化等技能。
2.鼓励教师参与数据驱动决策的实践,增强他们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3.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数据驱动决策的成功案例,提高教师对数据素养的重视。
2024年浙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认识信息科技1.1 信息科技就在我们身边1.2 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2. 第2章信息技术基础2.1 信息的表示与存储2.2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3. 第3章网络与通讯3.1 网络基础知识3.2 互联网的应用4. 第4章数据与计算思维4.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2 计算思维简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3. 培养学生具备网络与通讯安全意识,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信息的表示与存储、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思维。
2. 教学重点: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互联网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讲解各章节内容。
1.1 信息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信息科技的定义、作用和影响。
1.2 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介绍信息科技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现状。
2.1 信息的表示与存储:讲解信息的二进制表示、存储方式等。
2.2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3.1 网络基础知识: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拓扑结构。
3.2 互联网的应用: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服务与应用,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
4.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授数据的收集方法、处理技巧。
4.2 计算思维简介:介绍计算思维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结合、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技术路线

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技术路线1. 引言城镇土地定级工作是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城镇土地进行科学评估和分类,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技术路线,包括数据收集与处理、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定级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2. 数据收集与处理2.1 数据收集城镇土地定级工作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规划、土地所有权等信息。
数据的来源可以包括地方政府部门、测绘机构、土地管理部门等。
数据收集的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等。
2.2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数据处理的内容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匹配、数据转换等。
数据清洗可以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数据匹配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关联,数据转换可以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统一。
3.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3.1 指标选择评估指标是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核心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估土地的品质和适宜程度。
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适宜度、土地生态功能等。
3.2 指标权重确定不同的指标在评估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主观赋权法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结构模型的方法。
3.3 指标体系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指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表示。
指标体系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模型、因子分析模型等。
层次结构模型是将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层次间的关系确定指标之间的权重;因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将多个指标综合成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4. 定级方法选择4.1 定级方法的选择定级方法是根据评估指标对土地进行分类和定级的方法。
常用的定级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评估法等。
不同的定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最小单位 bit 称为“位”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Byte 称为“字节” 位和字节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字节 = 8位
千字节 兆字节 吉字节 太字节
KB MB GB TB
1KB=210字节=1024B 1KB=220字节=1024KB 1KB=230字节=1024MB 1KB=240字节=1024GB
常用语句与函数
INT(18+29/3) MOD 5
常用语句与函数
参考答案:2
若某人身份证为x,请输出该人的出生日期。
参考答案:Mid(x,7,8)
常用语句与函数
请写出表达式Val(“123test”)+Str(123)的值
参考答案:246
常用语句与函数
2.下列逻辑表达式的值结果为False? A. 3+5>7 B.8/4<2 C. 5>3 D. 4+11>20
非数值型数据类型
变量 在程序运行中存储数值的存储单元,并 且其数值可以改变。 命名规则: 必须以字母或汉字开头,由字母、汉字、 数字或下划线组成,长度小于等于255个字符
如a、i、x1、age、num等均为合法的变量名 而1x、print、l*et则是非法的变量名。 另外,为加强程序的可读性,变量名最好要有意义, 如用“age”表示“年龄”,“sum”表示“总和”等。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1 2 3
数据类型
常量与变量 运算符与表达式
4
语句与函数
课件导航
开始 输入边长a
输入正方形的边长为a, 求面积S;
计算S=a*a
输出面积S 结束
范例
• 程序设计中,往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不同 的程序设计语言有不同的数据类型(Data Type) • 数据类型是一种约定。不同的约定,计算机分配 的存储空间大小也不同。 • “01000001”被定义为字符串型,则表示“A” • “01000001”被定义为数值型,则表示整数65。
②计算100! Dim a as Integer ______, x As Double _____ x=1 For a=1 to 100 X=x*a Next Print “x=”; x
运算符与表达式
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VB中有很多算术运算符,如“+”、“-”、 “*”、“/”等,用它们可以构造出各种各样 的算术表达式。算术运算符要求参与运算的量 是数值型,算术表达式运算的结果也是数值型。
字符串运算符与字符串表达式
关系运算符有:=、<>、< 、 > 、 > = 和 < =。 关系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布尔值True或False。
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
常用的逻辑运算符有:Not(取反)、And(与)、 Or(或)等,运算结果为布尔值True或False。
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
• 运算符的执行顺序
变量(Variable)
常量就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数据。 例如某程序中要使用到圆周率,我们知道圆周率是一 个固定的值,是一个不变的量,即常量。VB中的常量 分数值常量和字符串常量两种,如60,“60”,前面是 一个数值常量,后面是一个字符串常量。
语法:Const 常量名 [As 类型] = 表达式 实例:Const PI As Single=3.14
变量
下面哪些是合法的变量名?
a Hello Print ×→Vb关键字
4Date ×→以数字开头 Int23 _No No_1 No.1 ×→包含不合法字符“.” ×→以下划线开头
命名规则
变量定义 语法:Dim 变量名 As 数据类型 Dim m As Integer 一条Dim语句可同时定义多个变量,但每个变 量应有类型说明 例如:Dim m As Integer, y As Single 则创建了整型变量n和单精度型变量y
IP地址是 32 位,占 4 个字节。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单位
数据类型 关键字 整型
长整型 单精度 双精度
存储容量 2字节
4字节 4字节 8字节
取值范围 -32768 — 32767
Integer
Long Single Double
数值型数据类型
若表示人的寿命,定义变量类型? Integer 若表示圆的面积或者周长,定义变量类型? Single 若表示全面税收,定义变量类型? Double
赋值号 a=3 a=4
a 3 4
变量名 变量值
存储单元
赋值语句
2.Print语句 语法:[对象名.]Print [表达式列表] 功能:在指定对象上输出文本,默认为当前窗 体。 注意:多个表达式之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 Print语句行尾若没有分隔符,则输出后将自动 换行。表达式若为数值或字符串,将直接输出; 若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将输出其实际的值。
数值型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关键字 字符串型
布尔型 日期型
存储容量 10字节
2字节 8字节
取值范围 “”括起来的数据
True , false # # 括起来的数据
String
Boolean Date
非数值型数据类型
1.下面( A."你好" C."Ture"
)不是字符串常量? B."" D.#False#
常量(Constant)
(P24)根据求5!的程 序,完善如下两段程 序: Dim a As Integer Dim x As Integer X=1 For a=1 to 5 X=x*a Next Print “x=”; x
练一练 ①计算10! Integer x As _____ Long Dim a as ______, x=1 For a=1 to 10 X=x*I Next Print “x=”; x
当一个表达式中同时出现多种运算符时,如何 决定运算的次序呢?在VB中,运算次序由运算 符的优先级决定,优先级高的运算符先运算,优 先级相同的从左向右进行运算。不同性质的运算 符优先级如下: 算术运算符>字符串连接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练一练 P26实践部分
1.请写出下列表达式的值。
① 123+”321”& ” ABCD”
常用语句与函数
试分析下列代码运行后,程序输出结果如何?
3.inputbox 语句
格式:InputBox(提示) 功能:返回输入对话框中输入的数据 X=inputbox(“输入X的值”)
4.函数 为了输出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我们需要对指定的 这个数如x进行判断,若x>=0直接输出x,否则输出x。实际上,VB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封装了某些功能的 程序代码,即内部函数,在编程时直接使用即可,例 如上面的功能用一个绝对值函数即可实现:
运算符
含义
运算优先级
实例
结果 8
^
-
指数
取负
1
2 3 4
2^3
- 3+6
3
20 2.5 2
*
/ \
乘法
除 整除
5*4
5/2 5\2
Mod
+ -
取余
加 减
5 6
18 moபைடு நூலகம் 7
20+4 20-5
4
24 15
求:5+10 mod 10 \ 9 / 3+2 ^2
VB中字符串运算符有:+ 和 &。它们的作用都是 将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 +和&的作用都是将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注意 当运算式中有一个是数值数据时,+号为加法 运算符,得到数值型数据。 例如: ”计算机”&”软件” 结果是”计算机软件” ”123”+”45” 结果是”12345” ”123”+45结果为168, ”123”&45 结果为”12345”; ”27”+”73”=”2773”。
② Not(2*5<>11) 参考答案: ① ” 444ABCD ” ②False
练一练
(x+y)/(x-y)
1/2*g*t^2 b^2-4*a*c
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中的“=”左边只能是变量,右边可以是常 量、变量或表达式,它表示将“=”右边的值赋给左边的 变量。 赋值语句中的“=”与数学中的“=”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