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上的古诗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43
4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景色迷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寓情于景
多少楼台烟雨中
色彩明丽 意味深长
44
图解课文
45
5 诗文主旨
《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 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 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 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46
书湖阴先生壁
10
3 课文妙解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
指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浪淘沙(其一)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唐] 刘禹锡
波浪淘洗。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48
王安石变法 1070 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 加上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 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 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 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变法以 失败告终。
[唐] 刘禹锡
8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 ( 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名篇传世。
9
2 创作背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

拓展练笔
依据《浪淘沙》《江南春》这两首诗歌的 内容,任选一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 诗配一幅画。
将迷信 改为信奉
句意: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 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 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悟诗情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 仿佛可以看到——很多寺庙,很多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仿佛可以听到——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 仿佛可以闻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香、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明诗意
在浪淘沙后加(其一)
浪淘沙 唐唐代代曲曲名名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从远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入夜空的银河,请你带上
我扶摇直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晴景、写今
“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 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句意: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 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悟诗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雨景、怀古
“四百八十”是个虚数,告诉我们在 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数量很多。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是《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宿建德江》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正是日暮时分,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放眼望去,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一些;江水清明澄澈,倒映的月亮仿佛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烟雾弥漫的沙洲。

渚:水中高地。

4.日暮:天色将晚。

5.客愁:旅途中困苦乏味的愁绪。

6.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7.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低。

8.清:指江水清澈。

9.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白亮的雨点像珠子般纷纷乱跳,跳进船里。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湖上本如“磨盘”的雨云一下子被吹散了,可就在此时望湖楼下波涛翻滚的水面又变得水平如镜。

注释:1.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又叫“看经楼”。

3.醉书:饮酒醉时书写的作品。

4.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5.未遮山:还没有把山遮住。

遮:遮盖,遮挡。

6.白雨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般在船中跳动。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白色。

7.卷地风来:指狂风卷地而来。

忽吹散:指狂风一下子把云雨吹散了。

忽:突然。

吹散:吹散云雨。

8.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爱国的诗句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爱国的诗句

爱国的诗句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13.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1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1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1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课后小知识--------------------------------------------------------课外拓展学习方法指导: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夜吴歌·秋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寻陆鸿渐不遇》
唐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人教版上学期教学资料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入京使》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