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合集下载

学科教学(数学)招生简章用

学科教学(数学)招生简章用

专业学位代码:045100教育硕士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045104学科教学(数学)1、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数学教师。

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和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了解数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2、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3、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 年。

4、研究方向数学教学5、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 教育综合④903数学综合其中教育综合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总分150分;数学综合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总分150分。

国家统考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学校自主考试科目:③333 教育综合,④903数学综合。

6、复试笔试科目初等数学研究7、参考书目[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心理学概论》赵国祥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3]《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

[4]〈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5] 初等数学研究包含 a.《初等代数研究教程》林国泰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b.《初等几何研究教程》王林全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参照一览表-专业学位类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参照一览表-专业学位类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参照一览表-专业学位类代码4101法律硕士(非法学)410100法律硕士(非法学)4102法律硕士(法学)410200法律硕士(法学)4201教育硕士420220教育硕士4201教育硕士420221教育管理4201教育硕士420222学科教学(思政)4201教育硕士420223学科教学(语文)4201教育硕士420224学科教学(数学)4201教育硕士420225学科教学(物理)4201教育硕士420226学科教学(化学)4201教育硕士420227学科教学(生物)4201教育硕士420228学科教学(英语)4201教育硕士420229学科教学(历史)4201教育硕士420220学科教学(地理)4201教育硕士420221学科教学(音乐)4201教育硕士420222学科教学(体育)4201教育硕士420223学科教学(美术)4201教育硕士420224现代教育技术4201教育硕士420225小学教育4201教育硕士420226心理健康教育4201教育硕士420227科学与技术教育4301工程硕士430100工程硕士4301工程硕士430102机械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03光学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04仪器仪表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05材料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06冶金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07动力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08电气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09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0集成电路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1控制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2计算机技术4301工程硕士430113软件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4建筑与土木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5水利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6测绘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7化学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8地质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19矿业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1纺织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2轻工技术与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3交通运输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4船舶与海洋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5安全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6兵器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7核能与核技术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8农业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29林业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0环境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1生物医学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2食品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3航空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4航天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5车辆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6制药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7工业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8工业设计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39生物工程4301工程硕士430140项目管理4301工程硕士430141物流工程4401建筑学硕士440100建筑学硕士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0临床医学硕士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1内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2儿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3老年医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4神经病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6皮肤病与性病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09护理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0外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1妇产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2眼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3耳鼻咽喉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4肿瘤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6运动医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7麻醉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8急诊医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19中医内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0中医外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1中医骨伤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2中医妇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3中医儿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4中医五官科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5针灸推拿学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6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4502临床医学硕士450227中西医结合临床4601工商管理硕士460100工商管理硕士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0农业推广硕士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1作物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2园艺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3农业资源利用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4植物保护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5养殖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6草业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7林业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8渔业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09农业机械化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12农业信息化4701农业推广硕士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4802兽医硕士480200兽医硕士4901公共管理硕士490100公共管理硕士5002口腔医学硕士500200口腔医学硕士5101公共卫生硕士510100公共卫生硕士5301会计硕士530100会计硕士5401体育硕士540100体育硕士5401体育硕士540101体育教学5401体育硕士540102运动训练5401体育硕士540103竞赛组织5401体育硕士540104社会体育指导5501艺术硕士550100艺术硕士5501艺术硕士550101音乐5501艺术硕士550102戏剧5501艺术硕士550103戏曲5501艺术硕士550104电影5501艺术硕士550105广播电视5501艺术硕士550106舞蹈5501艺术硕士550107美术5501艺术硕士550108艺术设计5601风景园林硕士560100风景园林硕士570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70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801翻译硕士580100翻译硕士5801翻译硕士580101英语笔译5801翻译硕士580102英语口译5801翻译硕士580103俄语笔译5801翻译硕士580104俄语口译5801翻译硕士580105日语笔译5801翻译硕士580106日语口译5801翻译硕士580107法语笔译5801翻译硕士580108法语口译5801翻译硕士580109德语笔译5801翻译硕士580110德语口译5801翻译硕士580111朝鲜语笔译5801翻译硕士580112朝鲜语口译5901社会工作硕士590100社会工作硕士。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教育管理)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管理人员。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和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指挥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

(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一级教师职务,并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或中、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管理素质良好的在职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二)入学考试1.入学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有关单位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年限为二至四年。

脱产攻读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二年(其中一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四、研究方向中、小学学校管理。

五、课程设置按一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学位课程(18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外语 3教育学原理 3教育心理学 3教育技术学(含计算机应用) 3教育研究方法 3(二)专业必修课程(12学分)教育管理学 3比较教育行政 3教育政策与法规 3教育评价与测量 3(三)选修课程(至少4学分)学校管理心理学 2学校经营学 2教育改革前沿系列讲座 3学校发展规划 1心理健康教育 1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专业外语 1六、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育管理实践活动。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4)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是提升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要求,包括学历背景、学习课程、完成论文等方面。

以下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1. 学历背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需要具有本科学士学位,通常要求学士学位与教育专业相关。

有些院校还要求申请者有一定的教育工作经验,以确保申请者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2. 学习课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课程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学生需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实习或实践课程,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3. 论文要求: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通常需要完成一篇硕士论文,论文要求独立完成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论文题目通常由学生自行选择,但需要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并通过学校的评审。

4. 学位考试:有些教育硕士专业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位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等方面。

考试成绩通常也是评定学生是否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5. 学分要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一般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学分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学生需要根据学校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课程,确保达到学分要求。

6. 学术要求: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学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文献查阅和论文撰写能力,以确保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

总的来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历背景和实践经验,通过一定的学习课程、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撰写一篇硕士论文,并通过学位考试等环节,最终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教育硕士学位的获得不仅是对个人学习和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对教育工作者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肯定和提升。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获得更高的学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了解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进展与动向,并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具体工作安排与计划参照学院本科顶岗实习安排。

全日制教育硕士除与本科生一起参加实习考核外,还需要提交研究性教学实践考核表和实践报告(不少于4000字),并由实践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然后再由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考核小组负责审查所有实践材料和考核记录,提出最终考核意见,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8学分。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学科教学(数学)简介一.学科专业介绍我校数学学科创立于1949年,是海南省创立最早的学科之一,现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教学(数学)六个研究学科方向。

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人,省优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曾宪梓教育奖获得者1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2人,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会理事1人,海南省有特殊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全国数学史学会第四届理事1人,全国教育数学学会常务理事1人。

二.研究方向介绍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数学教育方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硕士4人;海南省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专家、“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特聘培训指导专家4人;《数学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知识库(CFED)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副主编2人。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其以上课题3项;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编其它教材2部;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奖4项。

本学科秉承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宗旨,立足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一线,积极转化研究成果,形成数学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切实服务于海南基础教育(数学)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海南省80% 以上的中学数学教师接受过我校的培养或培训,其中包括中学校长、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等。

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与基础教育衔接,构建多元课程群,包括基础理论模块、实践技能模块和拓展模块;二是创办杂志,作为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直接平台。

编辑部设在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数学学习》杂志将团队研究的核心思想显性化,引领中小学数学教师及时检视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三是以“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新型师资培训模式作为教研成果转化的落脚点,培训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市县的数学教师。

教育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内容

教育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内容

教育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为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多渠道培养基础教育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于1996年和2008年批准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位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编写本《基本要求》。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1996年4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1997年,招收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造就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

经过17年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培养院校从最初的16所增至90所,招生对象逐步扩大到在职攻读、全日制攻读、特岗教师在职攻读、部属师大学免费师生在职攻读和农村教育硕士等五种类型,招生和培养的专业领域覆盖基础教育学校各个层次和各个学科。

17年来,累计招生14万余人,获学位人数近8万人。

今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将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培养模式为关键,以规培养过程为重点,为基础教育学校输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培养教育实践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2008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经教育部批准,现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大学、华东师大学等15所高校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关于实践教学(6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12011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目的:《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现行数学课程的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标准、数学教材编制的原则、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等等。

本课程要结合数学或者数学教学实例,解读数学课程目标;选取若干内容领域,向学生展示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如何把握教材编制中的螺旋上升原则。

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以及对数学教材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课程论的基本概念、数学课程的演变历史、制约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数学课程的类型和编制原则、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结构体系、数学教材的特点、实施中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以及结合数学课程改革,对有关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具体教材内容分析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李玉琪.数学课程概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2.课程编号:012012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总课时:54 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要素、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的各种模型;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各种模型的利与弊。

另外本课程强调结合特定的数学教学案例,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是数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

现代数学教学设计导论为设计指导思想和技术,对数学教学的概念、原理、习题这三大内容的设计以及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为进行分析,同时讨论问题解决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等教学设计,配以大量的案例分析,以指导研究生专业成长、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钱佩玲.走进课堂: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下册),高等教育出版课程编号:012013课程名称: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总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目的:课程《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旨在向学生介绍数学学科领域各个主要分支的研究状况、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让学生学会从高观点下看学校数学(中等数学),了解作为科学的数学如何转变为学校数学;学会将学校数学与所谓的日常数学结合起来,感受数学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以及其他领域对数学发展的推动。

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转换的意义。

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数学相关的现代数学的核心思想,数学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我国数学课改的重大争鸣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奠宙,李士錡.数学教育研究前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期刊以及优秀硕博论文。

课程编号:012014 课程名称:数学教育心理学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目的: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数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理解基本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数学教育心理学观念,为从事数学教育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科教学论(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以教学内容将体现重在基本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了解基本知识和教育心理学观念的培养,并结合当前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实际需要,探讨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问题。

教学内容:介绍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从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入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与教学,并对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并最后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曹才翰、章建跃等.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喻平. 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课程编号:012015 课程名称:数学学习心理学总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I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数学教育学学科体系(数学学习心理学、数学课程论与数学教学论)的三大支柱课程之一,是数学数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它为数学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理论的建设提供心理依据,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弥补我国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忽略学情分析的弊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对象——学生因素分析的重要性,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学的精典理论概要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的记忆与迁移;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思维及其规律;数学能力等,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的地认识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掌握数学学习的研究方法,更深刻地理解数学课程、教材的编制规律,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实施的理想效果。

教学内容:数学学习与数学教育、数学课程;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学的精典理论概要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的记忆与迁移,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思维及其规律;数学能力;数学学习心理发展专题选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数学学习心理学》.孔凡哲,曾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 《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林崇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12月3. 《数学教学心理学》.张英伯,曹一鸣.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4.《数学教育心理学》.曹才翰,章建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课程编号:012016 课程名称: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总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性、目的以及方法;学会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数学教育现象、规律、各种实践背后所隐含的因果线索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术规范;增强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教育实践研究的意识,提高独自进行扎根教育研究的能力和信心。

教学内容:数学教育研究的目标与现状;数学教育研究的选题;数学教育研究的设计;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及质的研究方法、查阅资料的方法等。

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数学教育现象、规律、各种实践背后所隐含的因果线索进行分析研究,数学教育论文写作规范,了解学术规范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3.张国杰,王光明.数学教育研究与写作析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王光明.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课程编号:002017 课程名称:数学高考试题动向研究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1教学目的:数学高考试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好问题。

研究高考数学试题能学习命题教师的创新思维,体会“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要求。

研究高考试题对精选例题、习题、考题有用,对抑制题海战术有利,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益。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特别是在《考试大纲》的说明样题中,可以选择一些构思精巧、立意新明、背景深刻、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的试题作为研究对象,一些优秀试题可以作为教学的例题、练习的习题、测试的考题,有的好题目可以作为研究性教学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讨论试题的功能,价值趋向,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等都作了动向分析,它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今后学生学习要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历年的高考试题课程编号:012018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总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数学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与中学数学相关的专题,并着重从数学教育的角度,以数学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为线索,探讨数学教育与教学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