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的控制.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3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保护要求(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
(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在畜居栖点500米以外。
(3).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a.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b.居民密集居住区。
c.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f.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
4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要求(1).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防渗工程,垃圾渗滤液输导、收集和处理系统。
(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层的渗透系数K<=10cm/s。
(3).防渗工程应采用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的工艺。
(4).填埋场基底为抗压的平稳层,不应因垃圾分解沉陷而使场底变形。
(5).填埋底最低处应设有集液池(并),其内应设有总管通向地面,并高出地面100厘米,以便抽出垃圾渗滤液。
(6).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气体输导、收集和排放处理系统。
(7).气体输导系统应设置横竖相通的排气管,排气总管应高出地面100厘米,以采气和处理气体用。
(8).对填埋场产生的可燃气体达到燃烧值的要收集作用;对不能收集利用的可燃气体要烧掉排空,防止火灾及爆炸,填埋场设计时,应设有相应设施。
(9).建筑物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可燃气体集聚遇明火爆炸。
(10).填埋场设计时,应设有导流坝和顺水沟,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
5 填埋物入场要求(1)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生活垃圾。
(2)严禁将生活垃圾和危险性废弃物混合一起;严禁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弃物进入生活填埋场。
6 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限值(1)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颗粒物(TSP)、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其中,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然而,填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与人民健康,制定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一、填埋场选址良好的填埋场选址是进行生活垃圾处理的首要步骤。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选址过程中还应考虑地下水位、土壤质地等地理和地质因素,确保填埋场不会对地下水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二、填埋质量控制1. 垃圾处理前的分类与预处理在填埋前,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和预处理。
分类可以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普通垃圾分离,以便进行不同的处理。
预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垃圾压缩、破碎等方式,降低垃圾的体积,提高填埋效率。
2. 推土与覆盖填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推土与覆盖。
推土可以将垃圾掩埋,减少垃圾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从而降低污染物的释放。
覆盖层的使用可以减少厌氧条件下有机废物的分解,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产生。
三、填埋场气体控制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甲烷,是一种潜在的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
为了控制填埋场气体的释放,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收集与利用填埋场应设置气体收集系统,将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处理。
收集到的气体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应用于发电、供热等用途,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防渗与排气填埋场应设置防渗层,减少渗漏气体的释放。
并且,合理设计排气系统,确保填埋场内的气压稳定,并将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四、渗滤液处理填埋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水分会形成渗滤液,其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因此,对渗滤液的处理是填埋场管理的重要一环。
1. 收集与处理渗滤液应设置收集系统,将其集中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至符合排放标准的水平。
2. 循环与利用在处理渗滤液时,可以考虑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
将经过处理的渗滤液回用于喷淋覆盖和垃圾液化等环节,减少对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然而,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为了控制生活垃圾填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制定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以规范填埋过程中的操作,保护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本文将对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建设,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填埋场应设置防渗隔离层,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同时,填埋场周围应设置排水沟和排水管网,及时排除雨水和渗滤液,以减少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
其次,填埋过程中应加强对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
渗滤液是指垃圾中所含的水分经过压实和分解后所排出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填埋场应设置专门的渗滤液收集系统,并配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如生物处理池和化学处理设备,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此外,填埋场应加强对垃圾气体的控制和处理。
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等,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同时也具有爆炸和窒息的危险。
因此,填埋场应设置垃圾气体收集系统,并进行有效处理,如利用焚烧或生物气化等方式将垃圾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后,填埋场的封闭和复绿工作也是控制污染的重要环节。
填埋场在填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封闭处理,包括覆盖土和植被的种植,以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排放和垃圾气体的外扩。
同时,填埋场的复绿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生物修复,使填埋场恢复成为一个生态良好的区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保护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填埋场经营者能够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切实履行环保责任,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式之一,对于填埋场的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在填埋场的管理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控制标准,以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就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控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和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风向,距离地下水位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填埋场还应有足够的土地储备,以便进行填埋场的扩建和更新,同时要考虑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填埋场的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保和土地利用法规,建设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建设过程中应做好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在填埋场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填埋场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填埋场的稳定运行和垃圾填埋的安全性。
同时,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填埋场的垃圾处理和渗滤液处理也是填埋场控制标准的重要内容。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填埋场内有害气体的产生。
同时,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完善的渗滤液处理系统,确保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最后,填埋场的封闭和复垦工作也是填埋场控制标准的重要环节。
填埋场在填埋期满后,需要进行封闭和复垦工作,将填埋场恢复为绿化用地或者其他环境友好的用地。
在封闭和复垦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埋场的封闭和复垦工作符合环保和土地利用标准。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控制标准是保障填埋场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相关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行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同时,填埋场的管理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填埋场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填埋场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填埋场所产生的污染物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控制填埋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制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首先,针对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控制标准规定了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要求。
填埋场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控制标准要求填埋场必须设置渗滤液收集系统,并对渗滤液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其次,控制标准还对填埋气体的排放进行了规定。
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因此,控制标准要求填埋场必须进行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处理,可以通过焚烧或者利用发电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控制标准还对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监测进行了规定。
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往往会受到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重金属和有机物超标的情况。
因此,控制标准要求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最后,控制标准还规定了填埋场的运行管理要求。
包括填埋场的日常管理、垃圾覆盖、填埋场周边绿化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旨在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出台,对填埋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控制标准进行管理,才能有效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实施方案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实施方案是为了保证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正常运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填埋效率。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实施方案:一、组织管理1. 建立专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部门,负责填埋场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2. 设立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维修、技术支持、培训等工作。
二、入场管理1. 对进场的生活垃圾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垃圾符合填埋要求。
2. 控制垃圾入场量,避免超量填埋。
三、工艺控制1. 遵循生活垃圾填埋工艺流程,确保填埋过程顺利进行。
2. 定期检查填埋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监测填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填埋厚度、垃圾含水率、气体浓度等,确保填埋效果。
四、环境保护1.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确保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 定期对填埋场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3. 采取措施防止垃圾渗滤液、填埋气体等污染物的泄漏和扩散。
五、安全管理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2. 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六、人员培训1. 定期组织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培训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工艺、设备操作与维护、安全知识等。
七、记录与报告1. 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记录,保存运行、维护、监测等数据。
2. 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情况、设备状况等。
总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实施方案应涵盖组织管理、入场管理、工艺控制、环境保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记录与报告等方面,确保填埋场的正常运行和环境安全。
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及施工与验收、入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实施与监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以及排污许可证核发。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7466 水质 总铬的测定GB 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 7469 水质 总汞的测定 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0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1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2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 13486 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5555.1 固体废物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3 固体废物 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4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5 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7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GB/T 15555.10 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8772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2348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5179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5086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122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1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T 59 水质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70 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氯气校正法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32 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9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 199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300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HJ/T 341 水质 汞的测定 冷原子荧光法(试行)HJ 347.1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滤膜法HJ 347.2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HJ/T 39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485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HJ 486 水质 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HJ 505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6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HJ 59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04 环境空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 636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6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6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7 水质 总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8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70 水质 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71 水质 总磷的测定 流动注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87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94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700 水质 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02 固体废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749 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0 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1 固体废物 镍和铜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2 固体废物 铍 镍 铜和钼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7 水质 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66 固体废物 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67 固体废物 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76 水质 32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781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HJ 786 固体废物 铅、锌和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87 固体废物 铅和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828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HJ 905 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908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流动注射⁃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HJ 1001 水质 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测定 酶底物法HJ 1134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82 水质 色度的测定 稀释倍数法CJJ 1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33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 176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T 214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CJ/T 234 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8号)《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2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填埋场的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填埋场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填埋场的选址和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规定和标准。
选址时应考虑周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尽量选择远离人口密集区和水源地的地段。
填埋场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包括废气、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设施等,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其次,填埋场的日常运营管理应严格执行污染控制标准。
垃圾投放、覆盖、压实等操作都应按照规定进行,以减少废气和有害物质的释放。
废水和渗滤液的处理设施应保持良好运转,确保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此外,填埋场周边的环境监测工作也应加强,定期监测大气、水质和土壤的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另外,填埋场的封闭和治理工作也是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填埋场运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封闭和治理,包括废气排放的控制、渗滤液的处理、垃圾覆盖和植被恢复等工作,以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长期影响。
最后,对于已经存在的填埋场,应加强监管和治理工作,确保其达标运行。
对于存在污染问题的填埋场,应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和改造,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监管和治理,才能有效控制填埋场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填埋场污染控制工作,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废处理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的控制李瑞成(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广东深圳518133)摘要:结合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危害及其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指出了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是我国该类填埋场污染治理的根本思路。
关键词:简易垃圾填埋场;工程实例;污染控制;无害化INTRODUCTION TO POLLUTION CONTROL OF THE UNCONTROLLED MSW LANDFILLSLi Ruicheng(Central-Sou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Shenzhen518133,China)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project example,it was described the pollution and hazards generated by uncontrolled MSW landfills,and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idea of pollution control for this MSW landfills is the realization of reduction stabilization and harmlessnessKeywords:uncontrolled MSW landfills;project example;pollution control;become harmless0引言在实施无害化处理前,我国绝大部分城镇生活垃圾采用简易填埋方式处理,因而使得简易垃圾填埋场遍布全国众多城镇。
由于简易填埋是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直接填埋,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安全隐患。
因此,对简易垃圾堆场进行的污染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1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与危害简易填埋场没有按无害化卫生填埋场的标准建设,停用后有些直接裸露形成垃圾山,有些仅进行了简易覆土,因此这些填埋场给周边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危害。
污染和危害主要来自4个方面:填埋气、渗沥液、土壤污染及景观问题。
1)大气污染。
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主要为CH4、CO2及其他一些微量成分。
CH4、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CH4易燃易爆,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同时填埋气带有恶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造成大气污染。
2)渗沥液污染。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成分复杂,含有较高的氨氮、重金属、有毒有机化合物等。
因此渗沥液不经达标处理随意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土壤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电池、玻璃、塑料制品等,它们直接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废电池含有大量有毒重金属,如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景观问题。
没有按国家标准封场裸露的简易垃圾场外观极差,随风飘撒的塑料产生白色污染,大量蚊蝇等害虫传播疾病,雨季时污水横流、气味难闻。
2简易垃圾堆场污染防治措施消除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问题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实施整体搬迁,二是就地按无害化标准进行封场。
2.1垃圾整体搬迁垃圾场整体搬迁是见效最快、周围居民最满意的整治措施。
整体搬迁是将简易垃圾填埋场内的垃圾搬迁转移至新建的无害化处理厂处理,彻底消除污染源。
2.2就地封场对无条件进行整体搬迁的简易填埋场,其污染控制多采用按卫生填埋场标准要求进行就地封场。
简易垃圾填埋多位于偏远的山沟或洼地,垃圾数量巨大,实施整体搬迁工程量大,施工困难。
同时垃952010年12月第28卷第6期圾搬迁过程中会影响周边环境,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
因此,目前对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防治多采用就地封场方式。
3工程实例介绍3.1项目概况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西田垃圾填埋场位于公明街道办西田社区,北临铁坑水库,三面环山,是典型山谷型简易垃圾填埋场。
该填埋场使用时间约12a,2005年关停,末期服务人口约40万人,场区占地面积9.5ˑ104m2,估算已填垃圾约1.0ˑ106m3。
该填埋场为镇级的直接倾倒填埋的简易堆场,没有按卫生填埋场标准建设,关停后也没有进行覆土处理。
大量垃圾的裸露堆放以及产生的渗沥液、废气及恶臭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为了治理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消除其安全隐患,对该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封场及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3.2封场的目的与技术要求基于生活垃圾的具体性质及污染特性,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的目的与技术要求是:保证场地安全,防止塌方、滑坡等意外事故;防止各类污染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和恶臭气体的扩散,保护周边环境与卫生状况;对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导排处理、杜绝甲烷爆炸事故的发生;改善填埋场的景观环境、防止覆盖层水土流失等。
3.3封场工程设计3.3.1堆体整形改造工程填埋场位于“u”形山谷中,运行期间,采用自上而下倾倒填埋方式作业,垃圾堆体形成了台体形状,顶部平台标高约32.0m,平台北侧连接山体,其他三面均为坡度较陡的垃圾斜坡,尤以南侧边坡坡度为甚,最陡处超过30ʎ,最大高差达到18.0m。
整个垃圾堆体稳定性较差,存在滑坡、坍塌等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要根据排水、堆体稳定、景观等要求,对垃圾堆体进行整形,以使堆体达到稳定要求。
按照规范要求,对垃圾堆体坡面进行削缓处理,将斜坡面上部分垃圾转移至顶部平台,经过整形改造后的垃圾堆体坡面坡度不大于1ʒ3,顶部平台表面坡度不小于5.0%以利于排水。
同时在坡面上按每5.0m高差修建了多道宽3.5m的中间平台,以缓冲、稳定坡面及利于设置垃圾堆体表面排水沟、行走作业车辆。
转移再回填至顶部平台垃圾按照要求进行了分层压实,整形后的垃圾堆体斜坡也进行压实,以确保封场后堆体的稳定性。
3.3.2封顶覆盖层工程填埋场封顶覆盖层可防止垃圾给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杜绝降雨的进入以减少垃圾渗沥液的产生,同时有利于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及收集利用。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工程中覆盖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
图1封场覆盖系统结构营养表土层要求有机质含量>5%,厚度不小于500mm,以有利于土壤的持水和表面绿化层植物的生长。
排水阻隔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6.0mm厚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含上下两层300g/m2长丝土工布);1.0mm厚HDPE防渗膜,防渗系数达1.0ˑ10-12cm/s。
排水网格主要起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收集排除通过营养土层下渗的雨水,避免覆盖营养层雨季蓄积大量雨水引起坡面坍塌及滑坡;二是复合排水网格及上下所带土工布能避免阻隔层(HDPE防渗膜)与营养表土层直接接触,防止表层土中的杂物、植物根系刺穿破坏阻隔层;三是利用排水网格稳固营养表土层,避免营养表土层直接铺设在相对较为光滑的HDPE膜上产生滑移。
HDPE防渗膜阻隔层主要是为了阻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
HDPE膜采用糙面膜,以满足封顶覆盖层的稳定性要求。
黏土防护层主要是保护HDPE防渗膜,避免防渗膜阻隔层与排气层接触而受破坏。
排气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建筑垃圾铺设,其作用一是对整个覆盖层起支撑、稳定作用;二是利用排气层建筑垃圾形成较大的空隙,对上升聚集在覆盖层下的填埋气进行导排,实现填埋气有组织的通畅排放。
3.3.3填埋气收集与处理工程由于西田填埋场周边约0.6km范围内无居民,填埋总垃圾量相对不大,埋深在10.0m左右,因此设计采用主动导排方式将填埋气导排出堆体以确保堆体安全。
填埋气导排系统由收集、排放系统组成,根据实际情况不设处理系统。
收集系统采用水平收集方式为主、垂直收集为辅收集填埋气。
垂直收集方式采用导气竖井,每个导气井的作用半径约25m左右,错列布置,系统作用范围覆盖整个填埋场,深度贯穿垃圾堆体,从而有效导排垃圾堆体内部的填埋气体。
水平收集采用水平导气盲沟,设置于覆盖层下,布置在各中间平台、垃圾堆体各脊线以及顶部坡面适当处。
水平收集盲沟与垂直收集盲沟相互联通,形成整体系统,盲沟内均铺设有开孔PE导气管,最终竖井内导气管穿过覆盖层后出露垃圾堆体1.2m,利用垃圾堆体内部的气体正压将内部不断产生的填埋气体排出,进入大气,利用大气扩散条件进行稀释飘散。
3.3.4渗沥液收集与处理工程1)渗沥液收集。
渗沥液收集工程主要由两部组成,一是在填埋场内建设防渗层,阻止周边地表地下水的入渗及渗沥液外渗污染周边环境;二是将堆体内蓄积的渗沥液有效导排出堆体外进行收集处理,降低了渗沥液水位以利于填埋气收集系统的运行。
根据地勘报告揭示,西田填埋场工程地质条件为:该场区上部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和含黏土粉细砂层;下部地层为侏罗纪砂岩,钻探揭示出3个风化岩带;侏罗纪砂岩层下伏不透水的基岩层,渗透系数变化区间为10-6 10-7cm/s。
根据对该工程水文地质的详细研究,经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垂直防渗方案,以建立填埋场区内的防渗层,防止渗沥液外渗污染周边环境,即沿填埋场边线新建环场防渗帷幕一圈,采用黏土固化注浆技术形成防渗连续墙,环库垂直设置的注浆帷幕与库底的不透水基岩层形成不透水的封闭空间,将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阻集于此。
注浆帷幕设计轴线紧邻覆盖防渗层锚固沟外侧,采用双帷幕注浆,注浆孔深为12 15m,深入库底不透水基岩层约2.0m。
在覆盖防渗层锚固沟内侧,防渗层下设置环场渗沥液收集盲沟,盲沟深1.0m,由相连的东西两个系统组成,由北向南将收集的渗沥液排入场区南侧低处的渗沥液调节池。
盲沟内设置采用 400mm的半开孔HDPE管,开孔面朝上。
2)渗沥液处理。
填埋区封闭后,自然水与堆体的接触被隔绝,填埋场内的渗沥液产量主要来自垃圾自身降解产生的,水量输出主要是渗沥液外排量和随沼气散失的冷凝水,经计算,填埋场封场后5年内渗沥液产生量相对较大,平均每日收集量约为30m3。
由于产生渗沥液量较少,渗沥液处理采用罐车不定期外运至宝安区渗沥液处理中心进行统一处理。
为减少运输量,降低渗沥液污染物的浓度及处理难度,设计采用回灌加外运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模式。
渗沥液回灌的主要作用是缩短了垃圾降解稳定化所需时间,同时使渗沥液污染物充分降解而浓度大为降低。
设计在填埋场顶部安装了多组由HDPE储罐及回灌盲沟组成的渗沥液回灌系统,回灌盲沟铺设覆盖层下,由主、支两种盲沟组成,盲沟内置全开孔HDPE管,主盲沟HDPE管接渗沥液储罐。
渗沥液通过潜水泵加压输送至储罐,由储罐分配至盲沟回灌至垃圾堆体内部。
3.3.5场区雨水导排工程场区地表水导排工程分为场外与场内排水系统,即场区周边山体汇入山洪的导排、填埋场堆体表面雨水的导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