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知识点

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知识点

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知识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是一个状态量,与物体的宏观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

以下是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的知识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状态无关。

2. 影响内能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 质量: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 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相同质量下,内能可能不同。

3.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4.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5. 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内部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

- 对流:流体内部的热传递,通常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

6. 热量的计算: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计算公式为 \( Q =mc\Delta T \),其中 \( m \) 是物质的质量,\( c \) 是比热容,\( \Delta T \) 是温度变化。

7.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8.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成正比,但不是线性关系,因为分子势能的变化也会影响内能。

9. 热机原理: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体现,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11.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12. 熵:热力学中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与热机效率和热传递过程有关。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如何通过做功和热传递在物体之间转换。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是物质的一种宏观性质。

它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是描述物质热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二、内能的特点1. 内能是一种宏观性质,它是由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所组成的。

2.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函数,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与路径无关。

三、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增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会增加。

例如,当我们加热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内能增加。

2. 内能的减少: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会减少。

例如,当我们冷却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内能减少。

四、内能的转化1.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当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时,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例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内能与电能的转化: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内的电子发生热运动,内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五、内能的传递1. 热传导:当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实现内能的传递。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例如,太阳辐射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地球上。

3. 对流传热: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例如,风扇吹来的风可以带走我们身体的热量。

六、内能的应用1. 温度调节:通过控制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实现温度的调节,例如,空调可以通过吸收室内热量来降低室内温度。

2. 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内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总结:九年级物理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关,可以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内能的特性和转化来实现温度调节和能量转化。

人教版初三物理-《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人教版初三物理-《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掌握内能、热量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途径;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意义及其应用;4、会利用公式计算热量。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很小,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的物态之间的物体也能发生扩散。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要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体积、状态。

4、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低温物体内能增加,高温物体内能减少。

实质上热传递是内能在不同的物质内部转移的过程。

(2)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2、热量: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即“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释放”了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 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

2. 内能的影响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例如,给一块铁加热,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如一桶热水的内能比一杯热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也会改变。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因为冰熔化为水时要吸收热量,分子势能增大。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例如,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热机。

1. 热机的概念与种类。

- 概念: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种类: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热机,它又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 内燃机。

- 工作原理。

-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空气。

- 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气缸内喷油,雾状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立即燃烧。

初三物理 内能(基础)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解析

初三物理  内能(基础)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解析

内能(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能在实例中判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内能(高清课堂《分子热运动、内能》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单位:焦耳,符号:J。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为焦耳,符号是J。

(4)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5)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效果是相同的,所以说它们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及练习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及练习

鸿励学教育物理学科新初三暑假讲义学习课题:内能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 内能2. 热传递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知识点(一)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决定因素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_________。

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叫做_________。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_____;温度越低,内能越_____。

随堂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之和叫内能B. 一个物体不能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C.温度为-10 ℃的物体不具有内能D. 一切物体具有内能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动能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B. 一个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C.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D. 温度低的物体可能内能大知识点(二)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热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

②单位:J。

随堂练习在大锅中放一个小锅,两个锅中装有水,加热大锅,小锅中的水能否沸腾?知识点(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为什么木头会燃烧? 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 ______和________ 对物体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减少。

这一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在试管中装一些乙醚(容易汽化),用绳子来回摩擦试管外壁,塞子飞出的一瞬间为什么出现白雾?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这一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随堂练习1. 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 ) A 、酒精涂在手背上觉得凉 B 、把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 C 、水被太阳晒热D 、烧红的铁块放在冷水中温度降低2. 设计实验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利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内能的利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内能的利用》知识点归纳与练习一、内能的利用方式内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如,内燃机中的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摩擦生热则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而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例如,用热水袋取暖,就是利用热传递将热水袋中的内能转移到人体。

二、热机1、热机的定义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内燃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机,它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吸气冲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压缩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物压缩,使混合物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做功冲程中,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物,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排气冲程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汽缸。

(2)柴油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也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但与汽油机有所不同。

吸气冲程中,只吸入空气。

压缩冲程中,活塞将空气压缩得程度更大,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做功冲程中,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立即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3、热机的效率(1)定义: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公式:η=W 有/ Q 放 × 100% (其中,η表示热机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Q 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使燃料充分燃烧;②减少各种热量损失;③减少摩擦,保持良好的润滑。

三、热值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专题复习(1课时)
一、知识考点
1.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
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分子,其与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3.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与它
的和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

5.单位及换算关系。

1L= dm3 1mL= cm3
1L= m3 1mL= m3
6.涉及公式:
质量(m)的单位要用,如果给体积,先利用公式m = ,求出质量。

二、解答方法
1.分子的运动是对微观来说的,在解释有关现象时,要把微粒、粉末与分子区别开。

扩散现象是指分子的运动,不是我们用肉眼直接看得见的那种运动。

如:扫地时的灰尘、天空飘落的雪花都不是扩散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2.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所以00物体也有内能;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

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是的。

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体的温度升高是吸收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但物体内能增加,是吸收热量;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但内能增加,是温度升高。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和。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关,与质量(m)、温
度变化量(∆t)、吸热、放热(Q)的多少等关。

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是。

6.“∆t”——表示物体的温度。

不是初温、末温而是改变的那部
分温度。

三、典型例题
例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我们闻到香味
B.在阴凉的地方晾衣服,衣服变干了
C.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D.腌咸蛋时,时间久了,蛋变咸了
解析:扩散现象是指分子的运动,不是我们用肉眼直接看得见的那种运动。

故选C。

例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的温度升高也不一定是吸收热量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但内能增加,不一定是温度升高。

故选D。

例3.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A.9∶2
B.2∶9
C.1∶2
D.2∶1
解析:利用公式Q=cm∆t,即可求解。

故选A。

四、达标检测
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2.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后的体积小于两升,主要是分子之间;“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很,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3.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
B.热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 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4.冬天,路上的行人一边搓手,一边对手哈气,从而使手感到暖和。

“搓手”和“哈气”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分别属于()
A.做功、热传递
B.热传递、做功
C.做功、做功
D.热传递、热传递
5.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觉暖和
C.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D.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
6.下列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7.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铁块(c铜<c铁),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A.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
B.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确定
8.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物体的内能越大,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质量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9.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D.水的凝固点较低
10.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 C的水20L,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55O 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 O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