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S2连接杆》教学设计
xx2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教案获奖

教案类获奖作品名单
一等奖
序号
作者
姓名
教研成果名称
省份
工作单位名称
1
李国宁
旅游品牌升级策略
广西
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
2
陈雄
直角三角形解法及其应用
广东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3
都桂英
corelDRAW海报设计
青海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
袁仕清
棱锥的投影作图
广东
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5
陈莉
XK7136数控铣床伺服电动机的运行与维护
29
陆秀玲
FANUC伺服驱动装置数控系统参数的设置
黑龙江
哈尔滨技师学院
30
石静
好雪片片
云南
保山市技工学校
31
苟佳颖
Word文档排版
陕西
陕西汽车技工学校
32
陈莉
Excel的公式计算
重庆
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33
张小红
楼梯照明灯控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江苏
江苏省江阴高级技工学校
34
王桢珍
支票结算
湖南
湖南省商业职业中专
广东
阳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53
郭煜
小型家庭网的组建
广东
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54
周申
CNC Machining Centers
山东
山东山推技工学校
55
杨吉科
求职信
四川
成都市技师学院
56
孙秀珍
8位流水灯的单片机控制
江苏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
57
韦玮
差动放大电路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简易连杆装置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简易连杆装置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连杆装置;2.能够设计简单的连杆装置;3.掌握基本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连杆装置(简易版)三、教学准备教学器材木板、木条、尺子、锯子、尖刀、沙纸、胶水、图钉教学环境教室四、教学过程1. 简介连杆装置连杆装置是机械传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是指由若干条杆件组成的机械连接装置。
它可以把旋转的运动转化为直线的运动,也可以把直线的运动转化为旋转的运动。
此次活动,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个简易的连杆装置,让大家在动手制作中感受连杆装置的奥妙。
2. 制作连杆装置1.学生自行准备好教学器材。
2.将木板锯成一个正方形,大小为15×15 厘米。
3.在木板的正中央,用尖刀钻一个直径约为木条粗的整孔,孔中心线与木板表面垂直。
4.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木条,长度分别为 20 厘米和 40 厘米,使用锯子将其锯好。
5.将最短的一根木条的中心部位用锉刀或沙纸打磨成弧形,以便后续使用。
6.将两根木条分别放在木板上,木板正中的孔应覆盖在木条重合部位,将其用图钉固定。
7.将弧形的短木条将一端与长木条顺时针方向紧密地固定,并将另一端固定在正方形木板中心孔的下方。
8.将另一根长木条加到正方形木板下方,必须与形成角度。
在正方形木板底部再钻一个孔,固定木条。
9.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角度和木条长度,使连杆装置更加灵活。
3. 大功告成完成制作后,可以手动旋转小木杆或大木杆,观察简易连杆装置的机械动作。
活动结束后,可以自行尝试从连杆装置的结构上进行创新,如增加可动部分、替换不同材质的杆件等等。
五、教学评价1.学生制作连杆装置能力的实际表现;2.学生课后总结的文本和图片。
六、教学反思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基本的木工工具,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制作出了简单的连杆装置。
在实践中,学生初步领会到了连杆的概念和奥妙,为之后的机械设计奠定了基础。
双杆课教案

双杆课教案教案:双杆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五年级教材,第9册第4课《双杠支撑摆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通过对双杠支撑摆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双杠、的保护垫、秒表、口哨。
学具:学生自备饮用水、运动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然后向学生介绍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
2. 动作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体会动作技巧。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集体练习(5分钟)学生集体进行双杠支撑摆动练习,教师口哨指挥,确保动作连贯、协调、稳定。
5. 练习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进行双杠支撑摆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双杠支撑摆动动作要领:1. 支撑:双杠撑杆稳定,身体挺直。
2. 摆动:双腿并拢,向前后摆动。
3. 连贯性:动作连贯,协调自然。
4. 稳定性: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晃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2.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双杠支撑摆动练习,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双杠支撑摆动动作的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动作,我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支撑技巧支撑是双杠支撑摆动的基础,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如下:1. 双杠撑杆稳定:学生在双杠下,双手抓住杠子,双脚离地,身体挺直,形成支撑姿势。
初中双杆教学教案

初中双杆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第三节“双杆”,主要围绕双杆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实际应用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双杆的定义、双杆的受力分析、双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双杆的定义,理解双杆的受力分析;2. 掌握双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双杆的平衡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双杆的受力分析及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重点:双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双杆模型、力计、绳子、滑轮等;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双杆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双杆在受力时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双杆的平衡条件。
2. 例题讲解(1)双杆的受力分析;(2)双杆的平衡条件;(3)实际应用:解释生活中双杆平衡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判断双杆是否平衡;(2)计算双杆的受力;(3)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个双杆平衡的实验。
六、板书设计1. 双杆的定义与受力分析;2. 双杆的平衡条件;3. 双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随堂练习答案及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下列哪个情况下的双杆是平衡的?(2)计算题:已知双杆的长度和受力,求另一端的受力;(3)应用题:设计一个双杆实验,验证双杆的平衡条件。
2. 答案(1)判断题:A、C、D;(2)计算题:F1 = F2 = 20N;(3)应用题:实验方案及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双杆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双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晾衣架、桥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双杆的受力分析;2. 双杆的平衡条件;3. 双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作业设计中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AQ2021-2008《《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摩擦式提升机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判定规则
• 项目的分类 • A类项目:4.2.5、4.3.1、 4.3.2、 4.3.3、 4.5.1、4.5.2、 4.5.3、 4.5.4、 4.5.5、4.5.6 • B类项目:4.2.1、4.2.2、4.2.3、4.2.4、 4.3.4、 4.3.5、 4.3.6、 4.3.7、 4.5.7、 4.6.1、 4.6.2、4.6.3、4.8.2 • C类项目:4.1.1、 4.1.2、 4.1.3、 4.1.4、 4.1.5、4.1.6、 4.1.7、 4.3.8、 4.3.9、 4.3.10、 4.4.1、 4.4.2、4.4.3、4.4.4、 4.5.8、4.7.1、4.7.2、4.8.1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4.3 提升机制动系统
4.3.2 提升机在制动状态时所产生的制动力矩 与实际提升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之比不应 小于3。 4.3.3 提升机安全制动时的制动减速度,上提 重载时, 不应大于5m/s2,下放重载时, 不应 小于1.5m/s2,且在不同负载和各种运行方 式下,实施安全制动时钢丝绳不应出现滑 动。不允许用工作制动器实施安全制动。
4.3.7 制动轮的径向跳动不应超过1.5mm,制动盘的 端面跳动不应超过1.0mm。 4.3.8 制动轮或制动盘表面不应有沟深大于1.5mm, 总宽度超过有效闸面宽度10%的沟纹。
4.3.9 制动盘两侧或制动轮上不应有降低摩擦系数的 介质(如油、水等)。
4.3.10 采用块式制动器的提升机,块式制动器的传 动杆应灵活可靠,制动横拉杆和拉杆不应有裂纹。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 4.8 钢丝绳和连接装置
4.8.1 对提升用钢丝绳的要求
提升用钢丝绳必须采用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的重要用途钢丝绳。
4.8.2 钢丝绳与提升容器连接方式的要求
2024年初中双杆教学教案

2024年初中双杆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双杆运动”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双杆基本动作介绍,包括挂臂、支撑、摆动等;双杆动作组合及简单成套动作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杆的基本动作,如挂臂、支撑、摆动,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上肢力量,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队协作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双杆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重点:双杆基本动作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双杆、地垫、哨子、计时器。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同时引入双杆运动,让学生对双杆产生兴趣。
2. 双杆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①教师示范双杆基本动作,如挂臂、支撑、摆动等。
②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③学生进行挂臂、支撑、摆动的连贯动作练习,提高动作熟练度。
3. 双杆动作组合练习(10分钟)①教师示范双杆动作组合,并讲解动作要领。
②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③进行动作组合的连贯性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 简单成套动作练习(10分钟)①教师示范简单成套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②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③进行成套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置不同的双杆动作组合,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双杆基本动作:挂臂、支撑、摆动2. 双杆动作组合:①②③3. 简单成套动作:①②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双杆基本动作、双杆动作组合、简单成套动作练习。
2. 答案:学生在课后进行分组练习,家长签字确认,下次课进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双杆动作的创新与提高,双杆运动的比赛和表演。
双杆课教案

双杆课教案《双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双杠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双杠动作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演示、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双杠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双杠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支撑、摆动、倒立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双杠的动作和技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双杠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介绍基本的双杠动作和技巧。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双杠的动作和技巧。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双杠的动作和技巧。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双杠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动作和技巧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些双杠比赛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讲解双杠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介绍双杠的级别和段位制度。
(2)讲解双杠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支撑、摆动、倒立等,并进行示范和演示。
(3)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双杠的动作和技巧。
(4)讲解双杠的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并组织学生进行双杠比赛。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双杠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练习双杠。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复习双杠的动作和技巧、观看双杠比赛等,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反思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双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双杠动作和技巧,提高了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双杆教学教案

初中双杆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教学具体内容为双杆教学。
具体章节为第四章“器械体操”,第三节“双杆练习”。
教学内容包括双杆基本动作要领、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基本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杆基本动作要领,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双杆动作。
2.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协作的体育精神,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3. 增强学生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双杆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教学重点:双杆基本动作要领和安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双杆、体操垫、哨子、口令喇叭。
2. 学具:运动服装、运动鞋、毛巾、饮用水。
五、教学过程1. 开始部分(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对体操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双杆教学。
2.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体操动作,提醒他们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呼吸。
3. 讲解示范(10分钟)(1)讲解双杆基本动作要领,强调安全性;(2)示范双杆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模仿;(3)解答学生疑问,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双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双杆动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 结束部分(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双杆基本动作要领2. 双杆动作示范图解3. 注意事项及安全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两个双杆动作,并拍成视频。
2. 答案:根据课堂学习,完成动作后,将视频提交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操活动,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信息量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反馈机制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封面
作品题目:检测S2连接杆参赛选手姓名:杨锦锋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二○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任务描述 (3)
二.设计思路 (3)
三.教学内容分析 (3)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3)
五.教学目标 (3)
六.教学重点、难点 (4)
七.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4)
八.资源准备及教学环境 (4)
九.教学引导图 (6)
十.内容结构 (6)
十一.教学流程 (7)
十二.教学过程 (8)
十三.教学反思 (10)
十四.附件 (11)
附件一:工具与材料清单表. (11)
附件二:S2连接杆结果反馈表. (11)
附件三:检测S2连接杆评价表. (12)
附件四:S2连接杆图纸. (13)
《检测S2连接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