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二)认识塑料的优点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
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
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
小学科学第7课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7课塑料(教学设计)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具有轻便、耐用、透明、易加工等特点,因此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定义塑料、塑料的种类、塑料的制作过程和塑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主要由高分子化合物聚合而成。
它可以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造成各种形状,因此得名为塑料。
塑料的主要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等,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
与传统的天然材料相比,塑料具有更高的韧性和分子特性,使得它更加适合制作各种复杂的产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塑料种类。
根据塑料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种类型。
热塑性塑料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反复加热和加工,这使得它们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而热固性塑料则在一次加热后就会固化,无法再次加工。
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而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则属于热固性塑料。
在了解了塑料的种类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塑料的制作过程。
塑料的制作主要包括聚合反应和塑料成型两个过程。
首先,通过聚合反应将单体分子聚合成高分子链,形成聚合物。
这个过程类似于将小积木拼接成一个大的结构。
接着,通过加热和加压等方法,将聚合物加工成各种形状,例如片状、丝状或者块状等。
塑料制作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门充满科学和技术的艺术,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塑料的应用领域。
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塑料制品。
我们的水杯、笔、电脑、手机等许多产品都是由塑料制成的。
塑料的轻便和耐用性使它成为汽车、飞机和运输包装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另外,塑料还广泛应用于医疗、建筑、农业等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塑料的不可降解性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广可降解塑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塑料作为一种常见的合成材料,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塑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的不同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认识塑料的特点。
2.了解塑料的好处与危害。
【教学准备】演示:塑料花、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锤子、烧杯、水槽、热水、课件分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小毛巾、信封、水槽、场景图【课前活动】分一分1.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
请你们仔细观察,把它们分开来。
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正确。
现在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讲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4.教师小结:用塑料做的有塑料袋、塑料杯、调色盘,不是用塑料做的有玻璃杯、小毛巾、信封、布袋。
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
[设计意图:学生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够知道哪些是塑料,课前分一分活动,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又向学生强调了科学探究中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什么?(出示一盆塑料花)喜欢吗?是什么?这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学生回答:塑料。
3.教师:对,是塑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
(板书贴课题:塑料)(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找一找(场景中的塑料制品)1.谈话:刚才的大信封里有一张图片,图上画是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
请你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台前展示交流。
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找的结果?请你把图带上台来。
4.教师小结:看来啊,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
许多物品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
三年级科学教案-塑料

《塑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和白色污染的危害,找出力所能及的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塑料的优点;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得出力所能及的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全面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环境污染的忧患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白色污染的危害,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它是用我们身边的常见材料做成的,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材料呢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饮料瓶小制作)。
它是用塑料做的,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塑料的特性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塑料制品塑料不仅用于制作生活用品,其他领域也少不了它(PPT播放工业、农业、航天用塑料)上至航空部件,下至儿童玩具,塑料到底有什么优点,使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呢(一)集体讨论探究方法。
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ppt实物,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材料,找出塑料的优点(观察,看,摸,闻,比)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我们一起看看用哪些方法研究(ppt小结)二学习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填写思维导图。
我们先看一下实验步骤:1、选择3组实物观察比较,找出塑料的优点。
2、小组内轮流说一说塑料的优点,完成思维导图。
3、用彩笔把塑料的共同优点圈起来。
注意事项:1、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选好汇报代表在组内尝试汇报。
2、材料包没有的实物在讲台和屏幕上展示。
3、时间充裕的小组继续完成全部五组实物对比。
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怎么填写。
(三)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2)小组汇报(投影展示)时间到了,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汇报最精彩。
生汇报师板书(轻便、可塑、色彩鲜艳、牢固、防水、不易传热、不易导电、价格便宜,不易分解等)小结:同学们找到塑料这么多优点,真不简单!正是塑料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在很多方面替代了有限的天然材料和一些传统材料。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

《塑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优点、缺点,让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情分析:学生对塑料制品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多种多样的塑料。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将塑料与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对塑料进行研究。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重难点:塑料的双重性。
教学准备:课件、塑料花、塑料袋和纸袋、塑料尺和铁尺、塑料杯和陶瓷杯、塑料手套和针织手套、塑料瓶和不锈钢瓶、塑料凳和木头凳、钢笔和可擦笔等。
学生准备:带塑料制品及对应其他材质物品。
课前调查自己家一天会使用多少塑料袋及用途。
信息技术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音频等。
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了解塑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看,是什么生:一盆花!师:这是我们班同学亲手制作的。
你喜欢它吗为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它,不仅因为它很漂亮,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生:塑料!介绍花的哪些部分是用塑料做成的。
师: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用塑料制成的(生说)师:哇,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课件出示科学家照片)至从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德研制出合成塑料之后,塑料便与我们的生活相伴相随、密不可分了。
【设计意图】介绍科学家的资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老师为塑料家族的成员拍了几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设计意图】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塑料制品应用广泛的认识。
师:瞧,生活中到处都有塑料的影子,塑料在生活中应用的可真广泛啊!既然塑料在生活中应用的如此广泛,那么它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塑料-优秀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课题:塑料年级:三年级册数:上册授课教师:李国秀单位:桂花镇中心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概括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将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对比,了解塑料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重点:能够概括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对比,了解塑料的优点。
教学准备:塑料制品与非塑料制品;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分别出示文具盒,书本,桌椅等物品,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制成的4、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明确)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学习活动(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1、比较: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
看看这些塑料制品有哪些优点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完成实验报告单)。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以上塑料制品的优点。
5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学习活动(二):塑料的缺点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2.学生讨论、回答。
3.参照课本52页,读一读塑料的缺点。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出示图片进行归纳。
提示:塑料污染也叫白色污染。
学习活动(三):塑料污染的治理方案1.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新部编本《塑料》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塑料》教学设计(作者单位:邗江实验学校周远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书、衣服、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这一单元的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直接指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本课在环保方面的意义深远。
在教学中,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这样才能了解到塑料的更多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评价,在总结时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塑料的优点;在研究塑料缺点活动中,教师应以图文想结合的形式,展现废弃塑料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塑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塑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特征,掌握塑料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塑料制品,对塑料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塑料的基本特征、塑料制品的利与弊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塑料的基本特征,知道塑料的利与弊。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塑料的基本特征。
2.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3.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塑料。
2.讨论法:分组讨论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热水、冰块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塑料的基本特征,如轻便、耐用、易塑形等。
同时,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如热水和冰块,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塑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塑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塑料的利与弊。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建议,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塑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
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
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
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不导电、漂亮……
7.师:同学们找到塑料这么多优点,真不简单!其实塑料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可塑,加热时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干后形状固定,能塑造几乎所有的形状;二是成本低,加工方便。
8.师小结:正是塑料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在很多方面替代了有限的天然材料和一些传统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塑料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可以按照需要,生产各种各样的塑料。
有的可以像棉花一样洁白,像玻璃一样透明,像海绵一样轻软;有的可以像陶瓷一样绝缘,像钢材一样结实,像石棉一样隔热;还有的可以像金子一样防锈。
现在食品的包装、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的包装、农村的塑料大棚、医院的器械、汽车的零部件、家用电器的外壳、输水管道、航空航天等所有领域都有塑料的身影。
(三)认识塑料的缺点
1.师:但是,人们在广泛使用塑料制品时,也发现了塑料的一些缺点,你们知道塑料有哪些缺点吗?
2.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这个小凳子和盆与新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塑料在温度变化和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会变硬、开裂,这种现象叫老化。
3.师:如果把塑料加热会怎样呢?(演示实验:打火机加热牙刷柄,学生观察牙刷柄的燃烧和变形)(教师板书:
塑料加热易变形、易燃烧。
)
4.师:塑料是人类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最头疼的物质。
因为它的最大缺点是埋在土里,100年不腐烂,也就是说它——不易分解(教师板书)。
这个缺点会造成什么危害呢?(散落的废塑料制品不仅影响城市、风景区的整体美,而且,废塑料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填埋废塑料又会占用大量土地;还有漂浮在水中的塑料会造成水泵抽空和堵塞,给水电站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抛弃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会导致死亡。
)
5.小结:塑料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既有许多的优点,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坏处。
不过,科研人员一直在攻克塑料不易分解的难题,现在已发明了可以分解的塑料,用它制成餐盒(出示实物)、药瓶等;美国还发明了把废塑料制成衣料和服装的技术;芬兰用废塑料建造房子,还有的国家把废塑料加工成燃油等。
(四)了解生活中不懂科学的现象,学习识别塑料袋的方法
1.师:同学们,随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演示:早市买油条、热豆浆装在超薄塑料袋中;农贸市场买鱼、肉、蔬菜、水果装在红、黄、蓝、黑的塑料袋里;到快餐店或街头吃饭,碗、盘上套
着塑料袋)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生交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2.师:是的,这些做法并不合适。
当塑料遇到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本身会释放有毒物质,使食物变质;包装鱼、肉、蔬菜、水果的彩色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利用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和医院丢弃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再生塑料制品,它们没有经过消毒处理。
这些再生塑料含有许多病菌和致癌物,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熟食,会引起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现象,甚至得癌症。
3.师: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错误的做法都是不懂科学造成的。
油炸食品、热豆浆装在超薄塑料袋中,是塑料袋使用方法不当;鱼、肉、蔬菜、水果装在彩色塑料袋装里,是塑料袋选用不当。
现在人们普遍重视食品卫生,却忽视了食品包装的卫生,食物的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4.师:现在市面上使用的塑料袋分有毒和无毒两种。
你知道区分的方法吗?(生交流)今天老师教你们几招。
一看:无毒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有毒的塑料袋颜色混浊或呈淡黄色。
二摸:无毒的塑料袋有柔韧性,手摸时有润滑感,表面似有蜡;有毒的塑料袋手感发黏。
三听:无毒的塑料袋用力抖动时,发出清脆声;有毒的塑料袋抖动时,声音闷涩。
四压:无毒塑料袋按入水底会上浮,有毒塑料袋下沉。
五烧:无毒塑料袋易燃,火焰呈蓝色,上端黄,燃烧时像蜡烛泪一样滴落,有石蜡味,冒的烟少;有毒的塑料袋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火焰呈黄色,软化能拉丝,发出刺激性气味。
5.学生活动:鉴别本组的塑料袋是否有毒。
(五)总结及布置作业
1.师:这节课,我们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认识了塑料,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作业:寻找自己家里不正确使用塑料袋的事例,立即改正。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话告诉我们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课教学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探究活动中,自己主动设计方案,开展调查和实验,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2、以探究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各种相
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从而较好的达到了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3、以需要为主线——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学校运动会出发,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内容,调动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要。
当然,本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探究的内容比较粗浅,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探究;探究过程中材料的提供怎样才能达到最优化,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