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采访
新闻摄影采访的正确步骤

新闻摄影采访的正确步骤在短视频霸屏的时代用视频记录生活、记录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尤其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视频也是常见的宣传方之一今天小言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新闻宣传中经常涉及到的人物采访视频的拍摄技巧赶紧拿出小本本划重点√一、画面构图在工作中,对人物进行采访拍摄时,通常采取黄金分割构图形式,使用手机平视采访对象,将被采访人的眼睛置于下图中A或B两个位置,头顶留白,画面下方一般拍到“衬衣的第四颗纽扣”。
(手机拍摄时最好使用支架固定手机,防止镜头晃动影响画面效果)(黄金分割构图)二、采访对象1、采访者自然站立,双手放于身前或两侧,不可背手。
稍侧身位,视线自然面对记者。
拍摄时,采访者看向画面留空的位置,记者在这个方向进行采访。
2、短采访一般采用站姿拍摄,因被采访者年长或长时间采访等需坐姿拍摄的,需选择简易的靠背椅,椅背不高于脖颈,提醒采访者坐得挺拔,更有精神。
不宜用沙发。
3、尽量让被采访者提前熟悉采访问题和要表述内容,实现用自己的语言自然表达,眼神自然,还原真实采访场景。
如实在要用提词纸,注意纸面不宜过宽(如A3纸横着打,容易产生眼神扫描感),持提词纸的人员要注意随着阅读上移题词纸(避免产生上下扫描感),同时提醒被采访者,眼神要自然,感觉就像在对着采访记者说一样)。
采访内容较多时可分段录制。
三、拍摄环境1、背景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景,增强现场性和代表性。
如没有合适的现场情况,建议在较为宽敞的场景进行采访,可使用绿植或其他物品点缀背景。
2、应在光线充足处拍摄,避免使用大逆光、大侧光导致面部光线不足或“阴阳脸”,避免背景亮度太高面部光线不足的情况。
3、采取虚化背景的拍摄方式,让人物主体更加突出,同时也避免背景有不太合适的小细节有问题。
4、若使用电子屏幕为背景时,请调整好快门速度避免屏幕闪烁,避免其他无效的文字信息和明显的Logo等广告性元素,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地图、国旗、国徽作为背景。
四、着装与饰物如被访者在户外场景,应视现场情况进行着装,必要时应佩戴安全帽等。
新闻采访中出镜记者如何把握尺度及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中出镜记者如何把握尺度及采访技巧作者:黄晟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6期【摘要】新闻采访活动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调查研究,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新闻采访工作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
出镜记者作为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因素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联系,在准确清晰的定位了自己的功能和角色后,需要把握好采访尺度,通过被采访者的反馈内容把握一些提问的技巧,从而得到自己期待得到的信息。
【关键词】新闻采访;出镜记者;采访尺度;采访技巧1. 新闻采访与出镜记者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写作的前提,是记者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对采访对象进行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的一种特殊途径。
采访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现象,记者最关心的是采访的客体身上蕴含的新闻价值。
采访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中介,早已有之。
新闻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讲,是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
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是采访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采访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时保持犀利的眼光,敏锐的洞察路去发现和捕捉新闻。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上个世纪60年代,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的是美国的新闻记者。
西方出镜记者在二战时期崭露头角,中国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现场报道形式開始在我国兴起,如今在电视新闻采访和其他采访场景中被广泛采用,因为具有电视画面,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根据电视新闻节目主客观环境的差异和节目需求,出镜记者可以分为以报道新闻事件为主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和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的“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
新闻采访ppt课件

(二)现场问答
(三)后期整理
5
交流采访提纲
任选下一项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一位采访对象,明确 采访目的,合作拟写采访提纲(不少于5个问题)。
采访提纲
小组:
执笔人:
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采访方式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6
示例:
2004年11月23日,国 家体育总局“闪电任命” 原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蔡 振华担任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北京 晨报》记者刘莹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蔡振华。
8
提纲拟写注意事项:
问题目的要清晰 问题内容要客观 问题指向要明确 问题顺序要合理 问题形式要多样 问题方式要委婉 问题铺垫要充分
9
调整采访提纲
根据提纲拟写要求,调整小组采访提纲,为模拟
采访佬准备。
采访提纲
小组:
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采访方式 采访目的
执笔人:
采访问题
10
模拟采访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在进行新闻采访前,记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素材。
以下是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步骤:1. 确定采访目标:在进行采访前,记者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采访目标。
这包括确定需要采访的人物、事件或主题,并明确采访的目的。
这有助于记者在采访中更加专注和有针对性。
2. 做好背景调查:在进行采访前,记者需要进行相应的背景调查,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相关事件的背景和现状等。
通过深入了解,记者可以更好地提出问题,并对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准确的判断。
3. 制定问题清单:在进行采访前,记者需要根据采访目标和背景调查的结果,制定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应该包括主要问题、追问问题和可能提到的相关问题。
这有助于记者在采访中有条理地引导对话,并确保不遗漏重要信息。
4. 携带必备设备:在进行采访前,记者需要准备好必备的采访设备,如录音笔、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同时,记者还需要检查设备的电量和存储空间,以确保在采访过程中设备不会出现问题。
5. 安排采访时间和地点:在采访前,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确认采访的时间和地点。
记者需要合理安排采访时间,确保采访对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回答,并尽量选择安静和私密的地点,以保持采访环境的良好。
6. 预备备用方案:在采访前,记者需要预备备用方案,以应对突发状况。
比如,采访对象可能因为紧急事件而取消或推迟采访,或者采访对象可能不愿回答某些问题。
记者需要提前考虑并准备备用方案,以应对这些情况。
7. 保持专业态度和礼貌:在采访前,记者需要保持专业态度和礼貌。
记者应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益,并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友好、亲切地与采访对象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通过以上准备工作,记者可以在新闻采访中更加专业、有序地进行,获取准确、丰富的新闻素材,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对于记者来说至关重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新闻采访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继新闻阅读后的第二个任务,采访是一件
二、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培养,我班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特别是与别人合作的能力较强,他们很喜欢老师设计的活动课,能 够在活动中短时间内进行分工与合作。但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对 知识性的东西兴趣不浓,总是被动学习,活动是最容易调动他们的 手段。所以设置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 的能力训练。
己构建知识系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新闻采访,设计了什么是新闻采 访、怎样采访、访前准备、采访实践四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新闻采访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设计意图】 关注时事,导入新课。 回忆新闻体裁知识 教师语言:作为一个职业新闻工作者,大家除了之前积累的新闻体裁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关于 新闻采访的一些常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调动自身经验,参与学习,做好计划。 学生活动:回忆新闻体裁知识,记录新闻采访的知识。小组合作,制定采访计划。 【课件展示】 1.什么是新闻采访 明确: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去视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通过记者和 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实现。 2.什么是新闻写作 明确:新闻写作,就是对新近产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写作。可以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
【设计意图】 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做好采访的前期准备。 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访谈提纲样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明确:采访主题、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方式、采访器材和采访问题。 2.和上面采访清洁工的提纲比,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明确:访谈对象可以不止一个;访谈问题都跟主题、目的有关;要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设计不同 的问题;问题要表达清楚;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和目的要清楚...... 【设计意图】 了解访谈提纲的基本结构,为自拟提纲做好准备。 设计访谈提纲 教师语言:那么,我们这次的采访话题是“手机进校园”,请阅读相关资料拟写采访提纲。 学生活动:填写访谈提纲(答案不唯一),完成提纲后进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后进行修改。
新闻摄影采访的步骤

新闻摄影采访的步骤新闻摄影采访是一项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的任务,以确保捕捉到准确、生动、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
以下是新闻摄影采访的一般步骤:1. 确定主题和目标:首先,明确新闻报道的主题和采访的目标。
了解你想要传达的信息,并明确想要捕捉的关键瞬间。
2. 研究背景信息:在采访前,了解主题的背景信息是很重要的。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场景,抓住关键时刻,并为采访提供更多的背景。
3. 选择合适的设备:根据场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摄影设备。
这可能包括不同种类的相机、不同焦距的镜头,以及其他配件,如闪光灯。
4. 制定拍摄计划:在采访之前,制定一个拍摄计划,包括时间、地点、采访对象和采访时段。
这有助于确保你能够在关键时刻到达现场。
5. 与采访对象沟通:在拍摄前与采访对象进行简短的沟通,介绍自己并解释采访的目的。
获取他们的合作并确保他们理解你的存在不会对场景产生干扰。
6. 抓住关键瞬间:一旦现场,始终保持专注并随时准备捕捉关键的瞬间。
这可能包括表情、动作、事件发生的瞬间等。
7. 尊重隐私:在拍摄过程中,尊重被采访对象的隐私。
在拍摄敏感场景时,确保不过于侵入他们的私人空间。
8. 多角度拍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拍摄,以获取更多样化、全面的图片。
这有助于编辑选择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照片。
9. 及时传输照片:如果可能的话,及时传输照片给编辑。
新闻摄影要求迅速,以便图片能够及时用于报道。
10. 编辑和整理照片:最后,编辑和整理照片,选择最具新闻价值的图片。
确保照片的质量和准确性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
通过以上步骤,摄影师可以在新闻报道中捕捉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并有效地传递信息。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二:《新闻采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任务二新闻采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采访的概念以及新闻采访的意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拟写采访提纲,掌握拟定采访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3.审美鉴赏与创造:依据对新闻体裁的了解,积累新闻采访的选题、写提纲等基本常识。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及影响,培养学生探究社会事件本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拟写采访提纲,掌握拟定采访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以及采访的意义。
三、教学设想八年级学生通过对第一单元四则新闻的学习,对于新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闻采访活动他们具有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新闻采访接触的太少,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先明确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活动,以保证活动的实效。
四、教学方法:实践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顾宪成曾撰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我们日常是通过何种方式得知最及时最准确的国家事、天下事呢?没错,通过看新闻,那么我们看到的新闻其材料又是如何得到的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则新闻,看完后回答老师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视屏播放一则新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较直观的了解新闻采访的一些活动以及新闻采访的意义所在,而不是直接讲述,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活动热身1.(看完视屏后提问)这则新闻的材料是通过哪些方式得到的呢?新闻采访的概念: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
2.这则新闻中的采访对象都有谁呢?为什么要采访他们呢?明确:采访对象:带队警官徐文和升旗手杨博。
浅谈新闻现场采访的摄像技巧

百家述评•226【参考文献】[1] 王福寿.电视新闻采访技巧与情感因素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8(13):135.[2] 谭教华.浅谈电视新闻记者摄像技巧[J].新闻传播,2014,8(9):98.[作者简介:何建,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
]浅谈新闻现场采访的摄像技巧内容摘要 新闻现场的采访中摄像通常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准确、形象、生动,其中主要的技巧有挑、等、抢,这也是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其认真钻研、运用和总结,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进而促进新闻采访中摄像水平的提升,使采访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电视摄像;新闻报道;现场采访电视摄像记者是电视现场的第一亲历者及记录者,主要的职责就是将现实对象的体积形态质感等所发生的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具象符号。
提升电视新闻采访的摄影技术水平,有利于更好的呈现出事件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情况。
拍摄者恰当运用摄影技巧 ,与新闻记者相互配合,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如此便可以提高摄像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1 电视新闻采访摄像特点及其摄像技巧1.1 电视新闻采访的摄像特点社会事物复杂多样,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拥有清晰的辨别能力,并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动态事件。
而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所运用的摄像技术与普通的摄像技术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即等、挑、抢是其必备的技巧。
这里的“等”就是指等待,一名合格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必须综合素质良好 ,而在这些综合素质中耐心是电视新闻记者的一项重要能力,许多电视新闻采访都要求等待很长时间,因此要求有足够的耐心,不可烦躁操之过急。
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拍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伺机而动,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选择最佳的时机加以拍摄,从而真实地体现新闻事件的关键情节,客观地提示新闻事件的本质。
“挑”指的就是挑选,摄像人员要根据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选择最具价值的部分进行拍摄 ,确保拍摄的作品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被公众所接受和信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
一、好的开始—接受采访任务
从接受到采访任务(或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新闻事件信息) 的那一刻开始,你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为“新闻摄影记 者”。
❖ 新闻事件是什么?对于事件性新闻,你第一需要了解的是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性质、人员”等等信息。
时间:是不是需要你立即出发,通常一些突发性新闻事件是如此; 如果还有时间;如果时间比较从容则可以提前作一些准备工作;
a
5
佳能5D markII,24-70MMa镜头,ISO400,F4,1/80S
6
佳能5D markII,70-200MM镜头,ISO4a00,F5,1/125S,闪光灯
7
佳能5D markII,70-200MM镜头,ISO4a 00,F5,1/125S,闪光灯
8
二、我在现场
❖ 提前到达现场:对于一个你比较陌生的新闻现场,提前到达 是采访成功的保障。你可以用提前的时间,察看现场条件: 空间大小、灯光,是否设有专门的记者席和拍摄位置(在一 些重大新闻活动中,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你在活动进行中不 可以随意走动)等等。
a
15
❖ 特写镜头增强效果
特写镜头让读者与被摄对象进行眼球对眼球的接触,在这么近的距离内, 主人公的脸或因痛苦而扭曲,或因快乐而舒展,无不引起读者的感情共 鸣。 特写应该突出某个要素并对其加以强调。并非所有的特写都是人物面部 特写,有时候,如果某个故事包含悲剧元素,那么,即便是一件物品也 可以讲述这个故事。一个满是泥巴的小孩玩具可能比航拍照片更能展示 一场洪水带来的灾害。 长焦镜头可以让摄影师不那么引人察觉地拍摄特写,同时长焦镜头可以 压缩景深,使前景和后景变得模糊,这种效果可以把不必要的视觉干扰 过滤掉。
a
3
❖ 搜集新闻事件背景信息:尽可能收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 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你提供正确的判断:事件的新闻点是 什么?如何围绕新闻点来进行拍摄?这种判断往往决定了你 的报道角度与立场。
❖ 准备好你的“武器”——事件不同,装备不同 大部分的现场新闻摄影师都需要在他们所报道事件的领域使 用特定的相机、镜头与闪光灯的组合
上进行精彩的勇敢作战表演。斗牛士们腾空而起表演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这
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米诺斯文明。
a
14
当单独发表时,一张中景照片必须能够揭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芝加哥高速赛道举行
的美国赛车协会温斯顿杯400车赛上,当最后一名挑战者的赛车在开进车库时突然起火,
一旁的赖安.纽安(左)赶紧向右跳开。(斯科特.斯特拉赞特《芝加哥论坛报》
a
2
❖ 与谁合作?接受任务后,找到你的合作者——文字记者,沟 通信息,了解任务和拍摄需求!
在绝大部分的新闻机构中,文字新闻记者总是比摄影记者要多得多。 当编辑同意进行某项报道的提议后,文字新闻记者一般会随之定出对照 片的要求。
对于摄影记者而言,为报道拍出好照片的关键依赖于拍摄要求的信 息与安排。与文字记者或者编辑的沟通,可以确定报道的新闻敏感点, 摄影记者可以据此建议怎样在视觉上配合文字记者的笔法进行报道。这 样的沟通可以使你与文字记者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你的拍摄 建议被采纳的重要前提。
a
10
❖ 确保视觉多样性
全景照片设定场面、中景照片讲述故事、特写镜头增强效果。
如果读者自己置身某个新闻现场,他们会站在人群中四处观望浏览全景。全景照 片的作用就是给那些不在现场的人以同样的视角,让其了解整个新闻现场;具体 到某个新闻事件:拍摄视角的大小取决于事件的范围大小。
《生活》杂志早期员工之一玛格丽特.波尔特-怀特每次总会拍全景照片,即便她 知道这张照片不会发表。她这样做是希望远在纽约的编辑能够对新闻事件现场有 整体的印象,看到拍摄的方位,并更好地理解她所拍摄的其他照片。
在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中,尽可能快地到达事发地,可以 大大提高你拍到独家新闻照片的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在新闻活动正式开始之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 的收获!
a
9
❖ 与人沟通,了解新闻事件,进一步确认相关信息
2009年10月28日,海洋高性能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奠基
找到新闻现场的相关人员:在事件性新闻报道中,通常是新闻活动 的组织者与工作人员;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可以找现场人员——公职 人员、新闻当事人、新闻目击者等了解相关信息。
要想拍摄全景照片,当你到达新闻现场时,迅速观察一下整个场面,判断发生 了什么,然后想办法让你自己站得比人群高一些。a Nhomakorabea11
摄影师使用了17MM的广角镜头,站在她从家拿来的梯子上拍摄了这张Bikram瑜
伽班的全景照片,用以帮助说明这个瑜伽班的规模大小。
a
12
❖ 中景照片讲述故事
中景照片应该做到单独一张便能“讲出故事”,它拍摄的距离必须近得 足以看清参与者的动作,同时又远到能够显示参与者相互之间,以及参 与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照片包含了与场面有关的所有故事元素, 它将故事的重要元素浓缩在一个形象里,从而象新闻报道那样,并且比 新闻报道更快、更直接、更形象地告诉我们整个故事。简而言之,一张 中景照片就是一个故事的概要。
要拍大场景,或者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拍摄,需要用到广角镜头; 要拍特写,离不开长焦甚至望远镜头;如果拍摄现场光线很弱,那么闪 光灯补光就是完成拍摄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他比如存储卡、备用电池、 三角架等附件也必不可少。因此出发之间,选好你所用到的设备并让它 们处于可用状态非常关键。
a
4
佳能20D,10-22MM镜头 ISO400 F4 1/30S
比如:一张交通事故的照片或许会展示前景有一个受害者,后景是一辆 被撞坏的车子,如果没有车,照片就缺失了一个基本的细节——车是导 致受害者受伤的原因;而如果画面里只有一辆被撞坏的车子,读者就搞 不明白是否有人受了伤:只有车和受害者两个要素的组合,才能简要地 告诉我们一个故事。
a
13
英国《每日邮报》:西班牙斗牛队每年都会在该国巴伦西亚的托罗斯露天广场
地点:考虑到达路线以及交通方式,并尽可能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 考虑在内(比如:交通堵塞、天气等)
事件性质:是一般的政治会议、科技活动、社会事件,而如果是灾 难性事件或者暴力犯罪,则需要你考虑更多的因素;
人:有无重要或者中心人物参加,如果有,找一些他(她)的背景 资料,因为很可能你最成功的照片是围绕这个人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