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体裁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说明文论述比较单调,文章基本是平铺直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不高,这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笔者就说明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感情的运用、趣味元素的挖掘、课内外结合以及说明文的语言魅力几个角度出发,谈一下我对初中说明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兴趣引导策略

一、正确认识文体,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便加强对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以及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说明文作为描述、表达的一项主要文体,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学生较强的说明能力,对于他们日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作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说明文,鼓励他们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比如在上说明文之前,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

初中语文说明文

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有关知识。 2、准确判断说明方法、顺序。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4、灵活运用复习到的知识阅读说明文。 教学过程: ?叫学生抢答一组表达方式的试题(哪一类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引入说明文的复习 ?出示复习目标 ?复习内容讲授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 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特点: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 2.说明文的分类: (1).按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着重说明事物的本 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提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课文举例:事物:《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事理:《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生物入侵者》) (2)按说明方式分(语言方面):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 文艺性说明文(生动说明):除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常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并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地介绍事物和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为知识小品文或科学小品文。(说明性小品文)课文举例:《桥之美》 3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故宫博物院》4-8段)。总分总式《苏州园林》(运用在事物说明文)。递进式(各层意思是逐步深入的,一般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运用在事理说明文中)如:《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按逻辑顺序说明,7——10段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说明。 4理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按说明对象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说明。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逻辑顺序:按照说明对象的内部联系来说明。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也可反过来用)。课文举例:时间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空间顺序:《故宫博物院》。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做题) 5说明的方法 (1):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说明 (2)辨识说明方法,并说出作用: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打比方)。作用:更生动形象地说明石拱桥桥洞的形状和形式优 美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 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举例子。)作用:更具体真切地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的特点。 ③、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作用:更具体准 确地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更有说服力)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 二十四、(泰州市二〇〇六B)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4.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20

说明文教学策略

感受科学的严谨,揣摩表达的精妙 -------------------说明文教学四环节 第一环节:洞悉课型,感知文体 学习目标: 解读课文题目,了解课文梗概,初步感知课文脉络。 操作要领: 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明确说明对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注意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 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 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明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方 面。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把说明类的教材文本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 素养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内容,乐于探究,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第二环节: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巩固字词,科普资料共享,感知课文内容。 操作要领: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科普资料,结合科普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感悟课文的收获、产生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适当归 纳小结。 说明文教学基本程序实施要求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科普知识充分交流,毕竟科普文章的术语 较多,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生了解科普术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 的兴趣。 因此此环节是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 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完成对课文 内容的整体感知。 从操作策略看,本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资 料共享;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老师要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

查、纠错、引导等方式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科普资料。了解相关科普知识与本文的关系,文中出现了哪科普术语,应当怎样理解等等。 其次,组织学生交流读文的收获——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读书的收获和读后的疑问等。 在组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可以根据读后收获自由发表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本环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引导,利用好资料袋。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充分去合作、去交流。 第三环节:品析语言体味写法 学习目标:品析语言文字,了解说明方法,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感受精彩的布局结构,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品读重点的词句,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的精准、生动、科学的语言特色。 赏读重点的句段了解体味多种说明方法。通读全文感受精彩的布局结 构,理清文章脉络及表达顺序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此环节一定 重视读,读懂科学与知识,读出准确与生动,读出趣味与感悟。 注意问题: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的能力。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悟、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 语言来提高语文能力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主要阵 地,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实践的培养,才能使 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所有的语文教学的立足点都应如此,说明文 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简洁。不同的 文章,语言的风格也是不同的,有的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 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描写生动、 形象。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语言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 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 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我们的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有效策略作者:马丙印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8期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五中学马丙印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各学科都在积极的寻求高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 有效策略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指导策略 对于初中语文而言,使学生克服写作困难的难题成为了初中语文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的重点。 一、巧妙运用语言,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以往作文课程教学方式的错误,导致学生将作文定义在了困难的级别,从而致使大多 数学生对写作缺乏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的心理,阻碍了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程 的顺利开展。故在初中语文作文指导中要逐渐建立起学生做作文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 极配合教师安排并且以端正的态度用心的对待每一次的写作。因为写作是对语言的充分运用,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魅力培养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明年逢春 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财运”,其不同断句方式所表达意思不同的语言魅力来激发学生对语 言表达的兴趣,进而培养起学生对写作和作文的兴趣。 二、多读几本好书,培养阅读习惯 写作除了要将学生对作文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还要在表达的基础上对表达的语言及表现 手法进行优化,并且在作文中加入素材,从而使作文有血有肉,更加的优美、主旨更加具体。 但要做到对作文语言及表现手法的优化和素材的合理添加,需要学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重视对 作文写作手法和技巧以及优美语句等素材的积累,其中最直接的积累方式就是通过阅读好书, 使学生在好书的阅读中掌握一些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时进行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但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对作文写作手法、技巧以及写作素材最直接有效积累的机会,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指导中要重视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 学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举办“阅读 素材积累比赛”,使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其对阅读的习惯以及阅读素材、表达方式和技巧的积累;或是举办“读后感交流会”,在学生之间进行写作素材及作文表达手法、技巧的交流,促进学 生对作文表达技巧及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从而使学生能够写好作文。 三、注重以生为本,引导学会表达 新课程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其注重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发掘、保护和培养。但在传统的写作训练中,作文的主题及思想都在教师的安排之中,并且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方向 都得到了教师的固定,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对作文发散性的理解,还阻碍了学生在写作中对自我

浅谈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2-03-29T08:44:42.82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邓玉格[导读] 一谈到说明文阅读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教好教,考难考。 河北省平乡县第三中学邓玉格 一谈到说明文阅读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教好教,考难考。事实也是,我们初中的说明文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在教学时只要扣住说明文的几个要素就行了,但是学生在考试时却失分很多,甚至有些题目错得很离谱。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从整体出发,总体确定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教案组织教学。 1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1.1 学会概括主要内容。淤摘录法:有的文章题目本身点出了说明内容,有中心句的文章或段落可采用直接摘录的方法;有的文章中心句过长,可以采用压缩摘录法。于概括法:先将文章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概括,再将它们合并起来。盂摘要法:有些说明文全篇几个部分的内容有主次之分,如,要求回答“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需要选取主要的、舍弃次要的。榆列图表:这类题的特点是,给我们一部分内容,要求根据所给的内容填写另一部分内容。对于这样的题,要根据所给的提示语,采取“概括法”概括文章说明的内容。 1.2 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或者事理的特征介绍得清楚、明白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九种: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列图表。认真地辨析说明方法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都容易从语言的特点上体现出来,比较难一点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善,即定义的对象和所下的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求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内涵,而作诠释不要求这么完整,只要能够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即可,诠释的对象与作的诠释的外延可以不相等,而定义的主语和宾语必须是相等的,它们可以颠倒。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区别二者了。 1.3 判断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制造过程,文章中有表示时间变化或程序性词语,是时间顺序。解说实体事物(特别是建筑物),文章中有方位性词语(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是空间顺序。辨别逻辑顺序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它在说明文中体现在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者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顺序,这种顺序有多种关系的形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主要———次要”、“现象———本质”、“一般———特殊”等,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判断。 1.4 掌握说明语言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明文这种文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一特点决定的。在说明文阅读题中,常以某个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字、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来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我们要特别要注意的是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比如: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一律、一概;大部分、部分、有些;只、仅仅”等;表程度的:“非常、十分、最、很、极;几乎、稍微、比较(早)”等;表揣测、估计的:“大概、大约、左右、可能”等;表限制的:“当时、主要”等。 2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2.1 情境激发。“探究———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设计仍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2.2 整体感知。个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思考:本文所写的亲情是指什么情?本文所写的亲情体现在温情与和美中,还是误解和冲突中? 2.3 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心理场中,对文本和情境的体验、领悟,必然更加深入。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体验,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3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3.1 宏观把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阅读预习提示,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学习的重点,明确课文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然后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最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3.2 熟读讨论: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是教会学生精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段作深层次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对文章作圈点批注,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阅读,又要让学生学会重点阅读;既有面,又有点,既有整体的理解,又有重点语段的深入研究,既避免逐段肢解文章而浪费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3 指导小结: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这一步是对前面读书活动的升华。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而能总结出说明文阅读的一般规律。这样的剖析,总结了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再通过其它课文的举一反三,涉及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学生会触类旁通,也就对说明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汇集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汇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1 1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

(完整)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第一部分说明文考点分析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就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分别进行总结、归纳。只有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根据文章的事实细节推测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周措语文教研组组长 一、说明文教学概说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老师们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有人选择“说明文”。但是,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责。中小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的科目,而“语言”有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公文语言、日常语言等分类,因此,语文学习的疆域中,必须有科学语言的一席之地。 (一)什么是说明文? 目前,一些论者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是否存在,产生了质疑。好多人认为,“说明文”的文体概念,混淆了实用类文体(说明书等)和科学作品的界限,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文体辨认,从而对实用类文体和科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把科学作品限定在“说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造就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在阅读板块独列说明文,而是谓为“科技作品”。阅读板块第9 条说:“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但是在写作板块的第5 条,又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这里,我们不去思辨“说明文”是否存在,单就文章内容来看,我们暂且把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视为 “说明文”。广义地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请大家参考阅读北大学者孔庆东的文章《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由于人文社会

科学的问题,大都有主观成分,所以社科题材的文章多视为议论文;而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有相对的客观性,所以说明文多为科技类文章。鉴于“说明文”的内涵模糊,也有人用“科学文本”的概念取代之。那么,“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又是什么呢? 南开大学的徐江教授指出:说明就是介绍。说明文的作者是一位“二传手”,他的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旧体系写作原理对“说明”的解释,没有抓住“介绍”知识这一本质,所以关于说明的说明,总是说不明白。 人们很少以“说明”来发表、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对事物的思索,而是以“论”来阐明自己的“科学见解”。复杂的社会问题且不论,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的反映,人们撰写实验报告,这本来看似具有强烈的“说明性”,因为它像是“介绍”实验的基本情况,不是靠逻辑推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证明”,是对相关科学研究结果的特殊形式的阐述证明。它的宗旨是让人们相信这有关科学研究的结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所以,人们习惯上也把科学实验报告,视之为科学研究论文,而不视之为说明文。比如,《关于x x 地区地方病成因调查报告》,这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成果,属于科学论文范畴的。撰写这种报告的写作行为就属于“论说”,因为这种报告是在论证那种地方病的成果的确凿性,让人们相信,认识。凡是作者的某种“发见”,都面临着“证明” ,“说明”所传授的知识虽然也是“科学”的,但不是首次发表的,不是作者直接研究所得的。它不需要证实,而是已被证实的。这是“说明”在内容上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介绍性”、“讲解性”、“解释性”的根本。这样我们可以给“说明”下定义了: 所谓“说明”,就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是说明文。 说明文的分类: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

初中语文系列作文写作教学策略分析71

初中语文系列作文写作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开展系列作文练习,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系列的主题作文的方式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系列写作类文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以单元的形式对学生某一写作 专项进行突击练习,让学生逐渐深化自己的写作功底,逐渐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系列写作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不比其它,讲究阶段性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其天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如精心开展“主题战略”,通过定期定主题 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系列化作文的写作练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下面就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这一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依托单元环节,仿写课文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单元环节给学生布置对应的作文主题练习,让学生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作文写作。 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进行课文的简单仿写,让学生在学习课 文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更好地研究自己的语言组织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 的写作能力。当某一单元讲完了以后,这一主题的写作练习也就可以随之终结。 二、寻找生活元素,叙写精彩场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元素。任何一门文学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让学生敢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并引导学生将 生活中的这些元素当作一个系列进行写作,从而让学生在分析“系列报道”的练习 过程中巩固自己的写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个生活中的趣味元素,然 后给学生制定写作的计划,学生根据计划每天或者按周期写出一篇作文,写作时 应特别注意对精彩场景的描述和叙述。 比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主题作文题目“我家附近的闹市”,让学生深入 自家附近的闹市中去接触不同的人、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寻找发生在这里的一 些趣事,尝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简短的评论和抒情。 这个题目贴近于生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到其中。于是下课后很多同学直接来到自家附近的闹市中进行感受。有同学每天都去能找 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两篇作文的节选:: 1.“今天去闹市中玩,发现一个摊铺围着好多人,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在那儿 摆了一个摊位,承诺抽牌给钱,除了抽到4以外,其余的点数都给钱。活动非常 刺激,吸引了很多人。我在这儿看了一会儿,感觉像今天学的‘聚众赌博’,于是 就离开了。” 2.“今天又一次来到闹市,发现在那聚众赌博的人更多了。我刚要过去看, 就听见有警车的声音,不知道是谁举报了摊位,摊主想跑没有跑掉。果然是聚众 赌博,幸亏我没有参与。”学生的两篇系列短文虽然简单,但叙事清楚,因此是很好的两篇短文随笔。 三、挖掘社会主题,引导多层反思 社会主题同样是学生应该留意的一个主要问题,各种社会热点的评论、各种 社会话题的发现和评论、各种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和叙述、不同人的不同做法等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 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到这册书,教材采用了文体线索和学生心理特点线索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开始强调文体的概念和文体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中,我们往往是采用逐项讲解,逐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但我觉得这样教学效率低下,往往是就文学文,而忽视了文体教学的系统性。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传播知识的文体,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懂”,知识性很鲜明,能力要求明确。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梳理知识点,提出明确的能力训练点,那么说明文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得了解相应的文体知识和文体表达特点,对于说明文,就是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等。 (三)本校实际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生源素质较低,学生的文化熏陶、家庭教育都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带着混日子的心态踏人校门,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就是老师讲的就学学,不能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的内容。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系统性,重在指导,促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所以,我们确立了“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的研究主题。 二研究过程描述 (一)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明确内容 教学要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下功夫。说明文的学习在教材中编排了两个单元,基本是按说明内容来编排的,一个是事物说明文单元,一个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既要学习课文的相应内容,也要学习说明文的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摘要: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于是,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几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一、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写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

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 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

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例谈

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例谈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说明文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在社 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部分的语文教材中,说明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说明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在说明性文章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学习说明事物。 关键词:文体说明性文章要点说明方法准确性和严密性表达 《课标》关于阅读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课标》之所以称“说明性文章”,而非“说明文”,是因为在小学教材中,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并不多,更多的是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带有说明性的童话、童诗、小品和记叙文等。不过今天的《恐龙》一文,基本称得上是“说明文”。说明性文章分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类,二是说明事理类。《恐龙》《变色龙》《航天飞机》《金蝉脱壳》《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埃及的金字塔》等属于说明事物类的说明性文章,《读书莫放“拦路虎”》《山谷中的谜底》《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会合作》等属于说明事理类的说明性文章。 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应当如何实施?在为我校青年教师磨课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我们应根据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不应只关注那些共性的阅读规律,还应将视点集中到说明性文章本身的突出特点上。下面以青年教师执教的《恐龙》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一、提炼文字知要点 对一个事物,一篇文章是不可能将它所有的特点说明得面面俱到的,作者总是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抓住说明要点是理解说明性文章的重要抓手。“抓要点”的方式,根据文本的内容,主要有两种:直白式、提炼式。 1.直白式 有些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所讲述的方法哲理,在文中用鲜明生动的语言直接表述。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耐心阅读,逐一找清找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找中心句。如《恐龙》一文,第2—5自然段分别以中心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恐龙是卵生的”直接点明恐龙的特征,起到了概括文段中心的作用。 (2)找首括句。如《金蝉脱壳》第一自然段中的“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这句是第三、四、五自然段内容的浓缩,是“金蝉脱壳”全过程的概括,放在文首,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3)找过渡句。如《莫高窟》第3自然段中“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句,用形象优美的词语凝练地概括出莫高窟里彩塑和壁画的特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体裁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提高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4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搞好说明文部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之一。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说明教学谈谈几点自己的教学浅见,在此和大家交流。 一、提高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说明文作为描述、表达的一项主要文体,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从说明文的内容上看,它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

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说明文教学,搞好说明文教学,符合新时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对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说明能力、先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对于他们日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正确认识初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意义,充分明确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如实的搞好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出初中说明文教学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分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一直处在“读说明文”的边缘徘徊。在传统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是草草了事,要么是领着学生读几遍课文,要么就是成篇成段的要求学生背诵,完全不讲究章法,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吸收。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改给我们指导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说明文教学,明确教学的基本思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 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何祚庥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 40亿年。过了 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 不过, 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 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在 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 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 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 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 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 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 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 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 4000年后乃至 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 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 如小行星撞击地球, 但也不太可能在 4000万年内发生, 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 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 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 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 的威胁指什么?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基于新课标加强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法的探讨,是贯彻新课标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法;阅读指导 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我、开展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表现。在新课标视野下,探讨改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法,是贯彻新课标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基础,也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加强作文教学教法的创新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学方法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往往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作文的教学往往也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视野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领悟新课标精神内涵,使作文教学不断得到创新,使作文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写作需要素材,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重要基础。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可以通过直接经验来获

取,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取。由于初中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不足,更多的素材是通过间接的经验来获取的,而阅读是间接经验获取的最佳方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素材,学生写作就不会出现“挤牙膏”等畏难情绪。 三、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寻求创新 好的作文往往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新课标中也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的实践生活,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实践生活,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单纯的文本教学转向对学生生活实践的关注,注重对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的引导,并记录下自己的切身感受,让学生学会表达对自然、生活、社会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对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这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摆在第一位,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写作教学误区,采用新的教学教法,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于志娟,徐冬冬.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