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探微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探微一、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性说明文是一种以提供事物的定义、性质、特点、构造、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体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明文是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大量的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说明文是学生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说明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总结和写作等环节,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明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说明文教学的内容设置针对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的内容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安排。
要注重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结构特点的讲解。
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是固定的,具有逻辑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等特点。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特点,从而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指导。
要注重对不同类型说明文的讲解和分析。
说明文可以分为生活类说明文、科普类说明文、学术类说明文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说明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
要注重对说明文中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的指导和训练。
说明文中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说明文的结构要清晰合理,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三、说明文教学的方法策略在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选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说明文的学习首先是通过阅读进行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导读、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要点。
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说明文的写作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激励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要注重课堂实践的组织和开展。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分析一、正确认识文体,明确教学目标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便加强对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以及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
说明文作为描述、表达的一项主要文体,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培养学生较强的说明能力,对于他们日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说明文,鼓励他们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比如在上说明文之前,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的特点。
上课时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对象分析,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二、融入教师感情,引导学生兴趣“亲其师则重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感情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通过教师对于说明文的阅读、感受来感染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学习。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比如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
如果教师自己都讨厌说明文,那么自然就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做好说明文的学习。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小的时候,由于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特别是在夏天,路上往往遇到下雨,可是我又经常忘记带伞,就常常会被雨淋,后来我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发现原来天气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观察天上的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的看出天气的状况,于是后来我就根据云来识别天气,很少被雨淋了。
在学生感慨之余,我就引出了要学习的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看云识天气》便是当年我看到的文章,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大家都可以成为天气预报员。
浅谈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3-02-03T06:26:56.992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1月下作者:孔德勤[导读]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伴随着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说明文教学,应当给予其相较于以往来说更加重视的地位。
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对于学生们的相关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说明文教学能够很好地培育学生的对相关信息的读写处理能力,这也是应当加强对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视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性等角度为主要切入点,探讨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孔德勤云南省昆明市第二十一中学 650228【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伴随着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说明文教学,应当给予其相较于以往来说更加重视的地位。
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对于学生们的相关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说明文教学能够很好地培育学生的对相关信息的读写处理能力,这也是应当加强对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重视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性等角度为主要切入点,探讨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1-006-01初中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篇幅得到增加,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最高,这样加大说明文的教学量,它符合了语文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
同时也清楚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
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探微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探微说明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体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写作原理和技巧,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问题。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师需要通过讲授相关的说明文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写作结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等,同时也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让学生接触和感受优秀说明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和要求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说明文是一种具有社会批判性的文体,它常常通过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给予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思考社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如环境污染、网络安全、校园暴力等,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在说明文的写作中能够具有一定的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文献查找和综合运用能力。
说明文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事实依据和实例支撑,要求学生具备查找文献、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在写作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拓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使得说明文在事实丰富、观点清晰、论证有力。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写作机会,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修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在经验积累和写作技巧上不断提高。
教师也要适时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励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对说服性和说理性的体会。
浅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方法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方法教学策略摘要:说明文,是一类以介绍事物特征帮助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文体。
说明文的应用性比较强,对于正处于认识世界,急需要了解世界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类非常有必要学习的文体。
但是,说明文正由于其科学性和认识性,缺乏活泼可爱的形象,吸引人的情节,相比与其它文体来说,它对初中生来说缺乏吸引力。
如何引导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说明文,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启思;教学策略引言以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主要特征的说明文,因为本身所包含的科学性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导致学生阅读困难,从而对说明文缺乏兴趣。
其次,语文教师在讲授说明文时,容易产生本末倒置的情况。
因为学生对内容难以理解,老师便把侧重点放在讲解文章的内容上,而忽视了文章的文学性,说明文的讲解便是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说明文的语文教学呢。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的可行性策略中进行探究,内容如下。
一、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一)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要想一堂课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仅靠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
更重要的是课前的教学准备,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引导。
说明文由于其特殊性,老师可以提前向学生设置一些相关的科学问题,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内容感到新鲜,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构思一些特别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收获科学知识和语文知识,一举两得。
(二)学生思想上的懈怠性大部分初中生相对喜欢小说、散文等文学性强的文章,厌烦文字和相对枯燥的说明文。
这对于以说明性文字为主的说明文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有学生认为学习说明文,就是学习表达顺序、文本语言、说明方法三大方面,除了这三大方面,其他的内容是可以不掌握的。
在说明文阅读课堂上被动接受,习惯性进行模式化学习,是造成学生在学习说明文上所缺乏的主动性的主要原因,这类现象的出现就迫切需要探究说明文的启思教学途径,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探微

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探微说明文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文体,它的特点在于通过详细描述、解析来讲解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现象的具体特征、本质、原理等等。
在中学语文中,说明文的教学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中学语文中说明文教学进行一些探微。
一、说明文教学的目标说明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进而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通过说明文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区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定义说明文:通过对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现象的定义,来阐述该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2.分类说明文:通过对某一类事物进行分类,来展示各个类别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类别的特点。
3.比较说明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或现象的对比,来展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阐述各自的特征和优缺点。
4.过程说明文:通过描述某一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活动过程,来展示该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中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1.阅读教学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有趣性的说明文进行阅读和分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2.写作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逐渐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分析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4.讨论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大课堂讨论,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能力提升。
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案例和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反思,进一步提高写作质量。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选文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

困题新解217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选文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曾翠屏随着教学的改革,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说明文选文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影响,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主要是体现在说明文的内容更加科学准确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说明文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本文以教育部审定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教材中相关的说明文进行分析讨论,结合了当前的教学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说明文的文体特殊,与记叙文议论文有所不同,说明文主的表达方式是说明,客观地为人们介绍事物的特征和功能,或者通过说明文让人们了解事物的发展进程所以说明文来源于生活,但是并不完全属于生活,具体体现在产品说明书、零食的包装、建筑的介绍等等均是属于说明文。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在不断的出现,人们依靠说明文中的描述来认识新的事物,所以,说明文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选文概述说明文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非常的重要,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可以为学生传授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世界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字——说,这也是说明文不同于其他问题的一点,说明文更加的科学权威,语言清晰严谨。
但是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选文中,发现如今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于文章内容的讲述,从而忽略了说明文教学的重要性或者是教师讲述的内容不够生动形象,过于关注说明文所讲述的事物从而忽略了说明文教学的本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更多的老师或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但是为说明文选择的配图并不符合文章的重点,忽略了学生对于说明文的理解,将说明文作为科普文章,使学生疏于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的了解,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选文教学策略1、教师结合学生情况授课部编版语文教材由教育部编写,教材的选文要秉承着立德树人这一准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但是,当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重新规划了语文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重新划分了掌握的内容,有利于教师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体裁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由于说明文论述比较单调,文章基本是平铺直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不高,这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
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笔者就说明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感情的运用、趣味元素的挖掘、课内外结合以及说明文的语言魅力几个角度出发,谈一下我对初中说明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兴趣引导策略一、正确认识文体,明确教学目标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便加强对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以及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
说明文作为描述、表达的一项主要文体,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培养学生较强的说明能力,对于他们日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说明文,鼓励他们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比如在上说明文之前,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的特点。
上课时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对象分析,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二、融入教师感情,引导学生兴趣“亲其师则重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感情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通过教师对于说明文的阅读、感受来感染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学习。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比如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
如果教师自己都讨厌说明文,那么自然就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做好说明文的学习。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小的时候,由于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特别是在夏天,路上往往遇到下雨,可是我又经常忘记带伞,就常常会被雨淋,后来我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发现原来天气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观察天上的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的看出天气的状况,于是后来我就根据云来识别天气,很少被雨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摘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体裁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由于说明文论述比较单调,文章基本是平铺直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不高,这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
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笔者就说明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感情的运用、趣味元素的挖掘、课内外结合以及说明文的语言魅力几个角度出发,谈一下我对初中说明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兴趣引导策略
一、正确认识文体,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便加强对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以及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
说明文作为描述、表达的一项主要文体,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培养学生较强的说明能力,对于他们日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说明文,鼓励他们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比如在上说明文之前,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
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的特点。
上课时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对象分析,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二、融入教师感情,引导学生兴趣
“亲其师则重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感情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通过教师对于说明文的阅读、感受来感染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学习。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比如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
如果教师自己都讨厌说明文,那么自然就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做好说明文的学习。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小的时候,由于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特别是在夏天,路上往往遇到下雨,可是我又经常忘记带伞,就常常会被雨淋,后来我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发现原来天气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观察天上的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的看出天气的状况,于是后来我就根据云来识别天气,很少被雨淋了。
在学生感慨之余,我就引出了要学习的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看云识天气》便是当年我看到的文章,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大家都可以成为天气预报员。
通过这样的形式,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挖掘趣味元素,提升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说明文虽然表达方式较为单调,但是其中说明的对象却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
更丰富的事物,可以不断的拓展我们的见识。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例如第三册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桥之美》,《说屏》,语言优美生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科学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所说明的对象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引入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和克隆最新发展,通过播放文字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还可与生物老师取得联系,结合生物课的学习来开展一些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热情就会很好的激发出来,同时也会很好的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课内课外结合,加强联系教学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内外结合,在做好课本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知识拓展,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的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内容浅显易懂,倘若按一般的教学要求,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文章的内容和
各种说明方法,时间绰绰有余,但课堂毫无生气,苍白干瘪,学生注意力必然分散,学习积极性不会高。
因此,在教学时以课本为本,从广度上开拓,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介绍乡土桥梁名胜,引进桥梁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多汲取营养,尽量把课上丰富生动,学生当然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也高。
也可以将这一做法延伸到课外,要学生去观察家乡的桥梁,用说明性的语言来写家乡的桥梁,在引导学生学好说明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五、重视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素质
说明文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以及严格性,其中的措辞用句都十分讲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去发现、多去学习,不断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比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
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吴冠中的《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
如“矛盾故乡的乌镇的小河旁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
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
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教学时调动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和感受桥之美,这样一来,说明文也就不枯燥了,而是也含有人情味,更具可读性了。
参考文献:
[1]杨永霞.说明文因“文”利导教好《陕西教育》 2005 第4期
[2]李小莲,陈向洲.新课标下如何教说明文《湖南教育:综合版》2005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