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合集下载

八声甘州课件

八声甘州课件
的喜爱。
柳永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这 使他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
活和情感。
柳永的个性放荡不羁,不拘小节 ,他的经历和性格也影响了他的
创作风格。
《八声甘州》的创作过程
《八声甘州》是柳永在游历江南时创作 的,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柳永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 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使
词的下片解析
总结词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详细描述
词的下片以“故人千里相思意”开头,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 的场景,如“把酒临风”、“醉卧芳草”等,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如“人生如梦”、“百年一瞬”。
全词总结
总结词
全词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柳永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构建 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使得词
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意象的情感表达
柳永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了深 沉、复杂的情感,如离别之情、
思念之情等。
05
CATALOGUE
《八声甘州》的影响与评价
后人对《八声甘州》的评价
文学价值
被认为是中国词史上的里 程碑之作,标志着宋词的 成熟与高度发展。
《八声甘州》对后世的影响
创作启示
为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提供了创作上的启示,帮助他们探索新的 表达方式和技巧。
情感表达
对后世的情感表达产生了影响,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生 和情感的复杂性。
文学传承
《八声甘州》作为经典之作,被广泛传承和传颂,对文学的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THANKS

课件《八声甘州》课件

课件《八声甘州》课件

鉴赏下片
“不忍登高临远”中“不忍”的原因有 哪些?下片中有所提示,请找出来。
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 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 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到底是“何 事” 让他久留在外呢?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 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 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 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 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与苏词风格对比: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 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 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佳人,正 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 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 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鉴赏上片
1.描写了哪些意象? 雨—潇潇 霜风—凄惨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 唱“大江东去”
柳永对词的独特贡献
前期
晏殊、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 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八声甘州PPT讲课课件

八声甘州PPT讲课课件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争知 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羁旅漂泊、抒发感慨。 秋色的萧瑟凄凉。
词句洗练,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 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 转写俯视。
2、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 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雅俗并陈。有“凡有井水处,皆 能歌柳词”之美誉。
柳永对词的独特贡献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 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4、柳永还善于运用铺叙手法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 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宋人李之仪也指出: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 思道小词》)。
清人周济也评论柳词“铺叙委婉”(《介存斋论词杂著》)。 陈廷掉也说:“奢卿词善于铺叙”(《白雨斋词话》)。
柳永创造性地以赋为词,运用铺叙手法, 具体细致地叙事、写人、绘景、抒情,从 而增添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可以说,柳永是第一位大量运用铺叙手法 的词人。

3、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
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 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之宣城郡出 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加上 “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 衰愁煞人。”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停留在异乡?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最新《八声甘州》优秀实用课件(完整)解析PPT课件

最新《八声甘州》优秀实用课件(完整)解析PPT课件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 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及思乡之情。
2、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登高临远”这是全篇的背景。 上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 下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想。
愁 3、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
品读探究上阕 上片都描绘了哪些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都用了哪些手法? 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请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
高峰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
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 “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 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 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 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 的文学体裁。
白 衣 卿 相 , 才 子 词 人
简介柳永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 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 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 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 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 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 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 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 著名的《鹤冲天》: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 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 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 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 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 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 柳永真的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 填词柳三变” ,从此无所顾忌的纵游 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俚 语俗词的创作。
词俚语。
深婉含蓄。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 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_ppt课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_ppt课件

南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 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 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误:用的极好,把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急切, 思念之情更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暮雨上至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朗之状如在目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吊柳会(吊柳七):柳永去世后,无亲人祭 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这种风俗一直持 续到宋室南渡。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 及众红裙。
沈祖棻:用一“对”字起领,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 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至 “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 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 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 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 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 朗之状,如在目前。《九歌•大司命》:“使冻雨兮 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 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 就更新颖。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八声甘州》(柳永)(共47张PPT)

《八声甘州》(柳永)(共47张PPT)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前期晏、欧等词人,生于承平 之世,喜爱冯延巳却无其经历与感 慨,所作多带“富贵气”,或“疏 隽”、“深婉”而有“鄙亵之语”, 与“花间”有相通之处。
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 的苗头。张词宛转典丽,创制慢词, 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
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 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 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 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 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 空添几许伤感
•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 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 。
先写雨景 再写雨后: 眼下(“当楼”)
学习目标
•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 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 •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
词鉴赏能力。
北宋词总论
Beisongcizonglun
词在北宋时期,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承袭“花间”余 绪
柳永
开拓了词的形势和内容
•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 ,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 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 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 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 !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 得珍惜啊!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 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 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 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
• 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 • 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

《八声甘州》PPT课件

《八声甘州》PPT课件
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 第8页/共22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 ❖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 ❖之景象。一个“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惟有”两字,包含有不但“红衰翠减”的花木在外, 也包含有“登高临远”的旅人更不在内的意思。古人 常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行人更在春山外。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温第1庭2页筠/共2《2页望江南》)
2、“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一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
虚写,这是想象之情形
第13页/共22页
总结
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 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 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第21页/共22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
❖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
❖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
❖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 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 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 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这一句特精彩处“当楼”二 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点出了季节、环境、时间、地点。
第15页/共22页
•词的上片写景:傍晚时分的秋江烟雨和雨后残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打通上下阙的是哪一句?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从哪些词句中
可以看出来?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 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 阑干处,正恁凝愁。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 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等。婉约 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 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如柳永、李清照等。
简介柳永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 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 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 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 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 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 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 著名的《鹤冲天》:
齐读上阕,在描写秋景的句子中,
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渐霜风
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大加赞 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①这词本是谁在思念谁?
②这句词是从谁的角度来写的? 转换角度,推己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③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
陇首云飞⑵,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⑶。一 望关河萧索⑷,千里清秋,忍凝眸⑸?
曲玉管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八声甘州
柳永
词: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词
曲|宋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 文学体裁。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 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最初称 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 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 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 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 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的种类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
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 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 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 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 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 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 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 长调。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 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
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 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 里。柳永在京城又等了三年,参加了下 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 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 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 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 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 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样变化的?
齐读下阙,思考:
作者在下阕主要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抒
怀? 从对方落笔,虚实结合,衬托,情同境异, 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深化了思归之情
将这首词改为二三百字的散文,
要求意境、情感与原词相符。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 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 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 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 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齐读全诗,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