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桑蚕丝的纤维结构与性能分析

桑蚕丝的纤维结构与性能分析桑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桑蚕丝的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纺织和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桑蚕丝的纤维结构。
桑蚕丝是由桑蚕的腺体分泌物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由二聚体组成的丝胶蛋白,这些丝胶蛋白通过丝腺分泌出来后,在接触空气中迅速凝固形成纤维。
桑蚕丝的纤维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内层被称为纺丝液层,外层被称为纤维膜层。
纺丝液层由无规则排布的丝胶蛋白纳米纤维构成,而纤维膜层则是由有序排列的纤维蛋白构成。
这种双层结构赋予了桑蚕丝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将对桑蚕丝的性能进行分析。
桑蚕丝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是钢的6倍和木材的2倍。
这使得桑蚕丝成为一种理想的纺织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高质量的衣物和织品。
此外,桑蚕丝还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使得穿着桑蚕丝制成的衣物舒适而且不易产生静电。
桑蚕丝还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可以在染色过程中吸收染料并保持色牢度。
此外,桑蚕丝还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桑蚕丝的纤维结构和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多功能材料,适用于各种领域的应用。
在纺织领域,桑蚕丝被广泛应用于高档面料、丝巾和内衣等制品。
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弯曲性能,桑蚕丝也被应用于医疗领域,例如制作人工血管和缝合线等。
此外,桑蚕丝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此外,桑蚕丝还可以用于制作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和汽车制造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尽管桑蚕丝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桑蚕丝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和时间。
此外,桑蚕丝的生产过程还涉及到桑蚕的养殖和桑树的种植等问题,对环境和资源的需求较大。
此外,由于桑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其生产量较低,价格相对较高。
这些问题限制了桑蚕丝的规模化应用以及普及度。
蚕丝的形成和形态结构.

– 两性性质,酸性略大于碱性,等电点 PH=3.9~4.3
– 不溶于酒精、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但酒 精、丙酮、单宁等会使丝胶液凝固
– 桑蚕丝含丝胶量>柞蚕丝
第四节 大豆蛋白纤维
一、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 二、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质 三、大豆蛋白纤维的应用
一、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
第四章
作业
P117
–6
第四章
氧化的进 铜、铁、锡、铅等盐对光氧化有催化作用
三、丝胶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章
丝胶的组成和结构
– C、H、O、N、S – 基本组成:氨基酸 – 最外层丝胶的分子排列基本是无定形状态,
向内结晶度逐层提高,且取向增加 – 桑蚕丝含丝胶20~30% – 柞蚕丝含丝胶12%
三、丝胶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章
丝胶的性质
1、吸湿、溶胀和溶解 吸湿率仅次于羊毛和粘胶纤维,标准回
潮率10% 吸湿同时发生溶胀,条件激烈,肽键水
解,纤维失重,机械性能变化 可溶解在某些酸、碱或盐的水溶液中
丝素的化学性能
2、碱的作用 敏感,催化肽键水解 影响因素
– 碱的种类和浓度 – 作用温度和时间 – 电解质总浓度
强碱高温损伤大,弱碱相对稳定
吸湿、导湿透气性
– 良好的吸湿性,良好的导湿透气性,穿着 舒适
二、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
第四章
染色性能
– 耐酸性好,可用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 – 染色牢度优于真丝
物理-机械性能
– 尺寸稳定性好 – 抗皱性好 – 易洗快干
抗菌保健性
– 良好的保健作用
三、大豆蛋白纤维的应用
高档的针织内、外衣 衬衫、贴身服装等面料 家用纺织品面料
桑蚕丝面料知识

桑蚕丝面料知识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等)是一种蛋白质纤维,它含有丝氨酸、赖氨酸、天门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上大多含有亲水性的基团,因此蚕丝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
蚕丝的蛋白质和人体皮肤的化学组成近似,所以与皮肤接触时感觉柔软舒适,无异物感。
此外,蚕丝纤维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可防止皮肤遭受过多的紫线侵袭。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
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
从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为茧丝,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
将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包裹而成的丝条,有桑蚕丝(也称生丝)与柞蚕丝之分,统称为蚕丝。
除去丝胶的蚕丝,叫做精炼丝。
以它们为原料,就可用织机加工成各类品种的织物了。
蚕丝纤维由两根呈三角形或半椭圆形的丝素外包丝胶组成,横截面呈椭圆形。
蚕丝纤维为蛋白质纤维,丝胶和丝素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丝素约占3/4,丝胶约占1/4。
丝胶和丝素由18种氨基酸组成,约含97%的纯蛋白质。
丝胶是水溶性较好的的球状蛋白质,将蚕丝溶解于热水中脱胶精练,就是利用了丝胶的这一特性。
由于丝胶和丝素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丝素为纤蛋白,丝胶为球蛋白。
桑蚕所吐之丝全长可达1000米以上。
以桑蚕丝为原料,将若干根茧丝抱合胶着缫制而成的长丝,又称真丝。
机器缫制的丝称为厂丝,白茧缫的丝称为白厂丝。
用简易机械和工艺,以次茧为原料缫制的丝称为土丝。
经精练脱胶后的丝,称为熟丝。
而未精练的丝,则叫作生丝。
由于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中未受到污染,因此是世界推崇的绿色产品。
又因其为蛋白质纤维,属多孔性物质,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而被世人誉为“纤维皇后”。
丝的特点: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

第二节天然丝一、丝的特点: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有较好的强伸度,纤维细而柔软,平滑、富有弹性、光泽好、吸湿性好。
柞蚕丝具有坚牢、耐晒、富有弹性、滑挺等优点,在我国丝绸产品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二、蚕丝的分子结构:蚕丝纤维主要由丝素和丝胶两种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一些非蛋白性物质如脂蜡物质、碳水化合物、色素、矿物质等。
其化学组成和各种α氨基酸含量见表2-2与2-3。
柞蚕丝与桑蚕丝略有差异,桑蚕丝中乙氨酸含量多于丙氨酸,而柞蚕丝中丙氨酸含量多于乙氨酸。
此外,柞蚕丝含有较多支链的二氨基酸,如天门冬酸、精氨酸等,使分子结构轨整性差,结晶性也较差。
三、蚕丝的形成和形态结构(一)桑蚕丝1.蚕丝的形成:桑蚕丝是由蚕体内绢丝腺分泌出的丝液凝固而成。
绢丝腺是透明的管状器管,左右各一条,分别位于食管下面蚕体两侧,呈细而弯曲状,在蚕的头部内,两管合并为一根吐丝管。
2.蚕茧的构成:蚕到老熟后停止吃叶,开始上簇吐丝结茧。
茧的表面包围着不规则的茧丝,丝细而脆弱,称为茧衣。
茧衣里面是茧层,茧层结构紧密,茧丝排列重叠规则,粗细均匀,形成10多层重叠密接的薄丝层,是组成茧层的主要部分,约占全部丝量的70~80%。
薄丝层由丝胶胶着,其间存在有许多微小的空隙,使茧层具有一定的通气性与透水性。
最里面的茧丝纤度最细,结构松散,叫蛹衬。
茧层可剿丝,茧衣和蛹衬因丝细而脆弱不能剿丝,只能作绢纺材料。
茧层主要成分是丝素和丝胶,一般丝素占72~81%,丝胶占19~28%。
由于茧层内外部位不同,丝素与丝胶的比例也不同,外层丝胶比例较大,特别是茧衣的丝胶含量更高,而中层丝胶含量较少。
其它物质有蜡类物质、醣类物质、色素及矿物质等,约占3%。
3.蚕丝的结构形态:茧丝是由两根单丝平行粘合而成。
中心是色素,外围为丝胶。
茧丝的横截面形状呈半椭圆形或略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度从茧的外层到内层逐渐降低。
即从外到内渐趋扁平。
茧丝的粗细,用纤度(又称条份、即旦数)表示。
纤度因蚕的品种、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
蚕丝微观结构 PPT

EPR光谱分析
采用 EPR 波谱仪对炭化残 留物进行炭化机理的分析 研究,首次发现古代炭 化丝织品中存在的碳自由 基,其 EPR 信号特征为没 有超精细结构的非对称的 单峰,峰高到峰谷的宽度 约为 1 mT,g 因子为 2.0037,此信号与煤炭中 的自由基信号一致。
碳自由基构
丝素结构
围绕
丝素结构
远程结构 Silk II
-折叠(-sheet)
Silk I
无规线团 β-转角 -螺旋(-helix)
丝素结构
凝聚态结构
蚕丝纤维存在微孔,会有一些以水分子为主的小分子附着
丝素结构
分子结构(氨基酸序列)
。。。。。。
。。。。。。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碳自由基
拉曼光谱分析
碳化物
Decai Gong, Haiyan Yang:The discovery of free radicals in ancient silk textiles.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98 (2013) 1780-1783
碳自由基
蚕丝微观结构
纵向 横向 桑蚕丝SEM(扫描电镜)照片
蚕丝结构
丝胶
丝胶是由小分子氨基酸物质组成的一种天 然大分子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4 万。丝胶包裹在丝素蛋白外层,约占蚕茧 重量的25%左右,对丝素起到保护和胶粘作 用。除含少量蜡质、碳水化台物、色素和 无机成分外,主要成分为丝胶蛋白。
蚕丝丝素蛋白降解特点
运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古代蚕丝蛋白的降 解产物
古丝绸残留物分析
丝素结构发 生了什么变 化?
降解
蚕丝微观结构PPT课件

碳自由基
拉曼光谱分析
碳化物
Decai Gong, Haiyan Yang:The discovery of free radicals in ancient silk textiles.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98 (2013) 1780-1783
蚕丝微观结构
.
纵向 横向 桑蚕丝SEM(扫描电镜)照片
.
蚕丝结构
.
丝胶
丝胶是由小分子氨基酸物质组成的一种天 然大分子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4 万。丝胶包裹在丝素蛋白外层,约占蚕茧 重量的25%左右,对丝素起到保护和胶粘作 用。除含少量蜡质、碳水化台物、色素和 无机成分外,主要成分为丝胶蛋白。
.
碳自由基
EPR光谱分析
采用 EPR 波谱仪对炭化残 留物进行炭化机理的分析
研究,首次发现古代炭 化丝织品中存在的碳自由 基,其 EPR 信号特征为没 有超精细结构的非对称的 单峰,峰高到峰谷的宽度 约为 1 mT,g 因子为 2.0037,此信号与煤炭中 的自由基信号一致。
.
碳自由基产生机理
.
近程结构
丝素结构
围绕
.
丝素结构
远程结构 Silk II
-折叠(-sheet)
Silk I
无规线团 β-转角 -螺旋(-helix)
.
丝素结构
凝聚态结构
蚕丝纤维存在微孔,会有一ຫໍສະໝຸດ 以水分子为主的小分子附着.
丝素结构
分子结构(氨基酸序列)
。。。。。。
。。。。。。
.
丝素结构发 生了什么变 化?
降解
.
核磁共振(NMR)分析
分析蚕丝丝光的结构因素

分析蚕丝丝光的结构因素
蚕丝的丝光是由其特殊的结构因素所决定的。
以下是对蚕丝丝光的结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三层结构:蚕丝由内到外分为三层,分别是内层纤丝、中层纤丝和外层纤维状构造。
这种三层结构使得蚕丝具有很高的光学反射率,即丝光效果。
分子排列:蚕丝是由蛋白质纤丝素组成的,纤丝素分子呈β-折叠结构和α-螺旋结构交替排列,形成了规则的晶格结构。
这种有序排列使得入射光在不同晶面间发生散射和干涉现象,产生丝光效果。
斜向结构:蚕丝纤维状构造的表面呈现出一种微小呈斜角的结构,在光线照射下会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增加了光的扩散和散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丝光的表现。
折射率差异:蚕丝的不同层次具有略微不同的折射率,如内层纤丝比外层纤维状构造的折射率略高。
这种差异也是形成丝光效果的因素之一。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第一章纤维的分类及发展2、棉,麻,丝,毛纤维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试述理由及应该进行的评价。
棉纤维的主要特性:细长柔软,吸湿性好(多层状带中腔结构,有天然扭转),耐强碱,耐有机溶剂,耐漂白剂以及隔热耐热(带有果胶和蜡质,分布于表皮初生层);弹性和弹性恢复性较差,不耐强无机酸,易发霉,易燃。
麻纤维的主要特性:麻纤维比棉纤维粗硬,吸湿性好,强度高,变形能力好,纤维以挺爽为特征,麻的细度和均匀性是其特性的主要指标。
(结构成分和棉相似单细胞物质。
)丝纤维的特性:具有高强伸度,纤维细而柔软,平滑有弹性,吸湿性好,织物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不耐酸碱(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毛纤维的特性:高弹性(有天然卷曲),吸湿性好,易染色,不易沾污,耐酸不耐碱(角蛋白分子侧基多样性),有毡化性(表面鳞片排列的方向性和纤维有高弹性)。
3、试述再生纤维与天然纤维和与合成纤维的区别,其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何异同?在命名上如何区分?答:一、命名再生纤维:“原料名称+浆+纤维” 或“ 原料名称+黏胶”。
天然纤维:直接根据纤维来源命名,丝纤维是根据“植物名+蚕丝”构成。
合成纤维:以化学组成为主,并形成学名及缩写代码,商用名为辅,形成商品名或俗称名。
二、区别再生纤维:已天然高聚物为原材料制成浆液,其化学组成基本不变并高纯净化后的纤维。
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取自植物、动物、矿物中的纤维。
其中植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纤维素,并含有少量木质素、半纤维素等。
动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蛋白质,但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由较大差异。
矿物纤维有SiO2 、Al2O3、Fe2O3、MgO。
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为原料制成单体,经化学合成为高聚物,纺制的纤维7、试述高性能纤维与功能纤维的区别依据及给出理由。
高性能纤维(HPF)主要指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纤维,是高承载能力和高耐久性的功能纤维。
功能纤维是满足某种特殊要求和用途的纤维,即纤维具有某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NaClO
[o]
H2N C* COOH
H
why?
(7) 还原剂
作用弱,无明显损伤。 常用保险粉、雕白粉、亚硫酸钠。
(8) 其他性质 长度1.2-1.5Km,细度 2.8-3.9tex,密度1.25-1.3gcm-3
强度大于羊毛,接近棉,伸长小于羊毛,大于棉,15%-25% 弹性恢复性小于羊毛,由于棉
直线状曲折链
3.性质 (1) 吸湿性
吸湿性好,吸水率>9%,散湿速度快
存在丝胶,吸湿性更高
why?
(2) 耐热性
耐热性好,100度,水分散失,强度不受影响 120度,2h,成成为干燥丝,伸长降低,强度不变
热传导性很低,保暖性比棉、羊毛好!
(3) 溶胀和溶解性
吸水后发生溶胀,并表现出各项异性。
只能溶胀,不能溶解,水分子只能进入SF无定形区
茧层(中层):茧衣里面,丝缕绕成丝圈,结构紧密,排列 规则,是丝的主体。(丝较粗,强力好)
蛹(内层): 吐丝将近终了时叠合成的疏松层。(丝最细, 发脆,丝胶含量少,绢纺原料)
蚕丝细度分布不匀 外层:中层:内层=1.1:1.5:0.8
2. 蚕丝的初加工
工艺: →剥茧→选茧→煮茧→缫丝→精炼
熟丝 生丝
碱起催化作用
why?
OH-
----CONH-P-P-P-P----
--P-P-COOH+NH2-P-P-P-P----
碱的种类不同,水解催化能力也不同 NaOH,作用力强 氨水、碳酸钠,作用弱 碳酸氢钠、硅酸钠、肥皂无损伤。
应用: 0.5%碳酸钠脱胶(精炼)
(6) 氧化剂
不能使用含氯氧化剂漂白,可用双氧水!
复整
生丝:缫丝得的丝束。 手感硬、光泽差。
熟丝:精炼脱胶后丝束。 柔软、光泽好。
Why?
三、蚕丝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1.组成
丝素+丝胶→蛋白质 少量色素、灰分、蜡质、碳水化合物等
性能差异 丝素:70-80%,纤维状,不溶于水
丝胶:20-30%,呈球形,能溶于水
R H2N C* COOH
H
2.蚕丝的形态特征
其中以柞蚕丝为主要产品,也是最早在中国利用的蚕丝。
春蚕 秋蚕
二、蚕丝的形成与初加工
1. 蚕丝的形成
蚕丝由蚕体内两个绢丝腺分泌的丝液凝固而成。
蚕体分泌的丝液有两种: 丝素:位于蚕丝中间部分 丝胶:包覆在丝素外面
一根蚕丝(茧丝)由两根丝素和包覆在外的丝胶组成。
茧的形成 :
茧衣(外层):蚕吐丝时,最初吐出的凌乱的丝缕,成为茧 的蓬松外廓。(丝缕细,强度差,丝胶含量多,绢纺原料)
光泽好,耐光性较差!
why?
抱合性
生丝的抱合性是指丝胶把若干根茧丝粘在一起而不脱散的性能。它与我们通常所 说的纤维间的抱合力这一概念不同。
五、品质评定
分级评定
净重
重量检验 公重
生丝检验
品质检验
除胶 外观检验
机械检验
六、绢纺原料
绢纺:丝的下脚料以短纤 的形式进行织造
谢谢!
横截面呈近三角形; 纵向表面光滑,粗 细均匀,少数地方 有粗细变化,光泽 强而不刺眼(珠 光)。
四、丝素的结构和性质
1.大分子结构
R
乙、丙氨基酸
H2N C* COOH 特点:侧链小,结构简单
H
分子排列整齐、紧密,取向,形成许多氢键
2.超分子结构 无-S-S-
形成结晶区
无定形区
范德华力 氢键 盐式键
溶解一般用三元溶剂或溴化锂
(4) 酸作用 良性性质:-COOH,—NH2 PI=3.5-5.2
属于较耐酸的纤维,大于棉,小于羊毛
丝鸣:干燥的蚕丝相互摩擦或揉搓时发出特有的清晰微弱的声响
酸缩:浓度适中的强无机酸,室温酸浸1-2min,水洗, 强度无损伤,长度收缩30%
(5) 碱的作用
耐碱性很差,但比羊毛的耐碱性要好。
第二节 天然丝(蚕丝)
主讲人:
天然丝:有蚕分泌的粘液所形成的纤维物质。
蚕丝——高级的纺织原料
纤维中的“皇后”
纤维细而软 平滑、外观轻盈 富有弹性 光泽好 吸湿好 一身是宝 发源地
一、分类
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类纤维,是自然界可供纺织用的天然长丝。 分为家蚕丝与野蚕丝两大类
(1)家蚕丝:桑蚕 (2)野蚕丝:常见有柞蚕丝,蓖麻蚕丝,樗蚕丝,樟蚕丝,天蚕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