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2个月宝宝大动作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
0到12个月宝宝大动作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

0到12个月宝宝大动作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0-3个月:宝宝在这一阶段主要处于被动观察的状态,对周围环境还没有太多的探索欲望。
不过,对于培养宝宝大动作能力来说,这一时期也是很关键的。
特点:1.宝宝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喜欢注视亮色和高对比度的物体。
2.宝宝开始逐渐掌握抬头和支撑头部的能力。
3.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开始发展,能够将手指伸向感兴趣的物体。
培养策略:1.提供高对比度的玩具,如黑白图案的摆饰,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与宝宝进行眼神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语言和表情来激发宝宝的兴趣。
3.使用适合宝宝年龄的软垫或枕头,帮助宝宝练习抬头和支撑头部的能力。
4-6个月: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并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动作技巧。
特点:1.宝宝开始能够翻身,并试图探索周围的环境。
2.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抓握物体并将其放入口中。
3.宝宝开始用双手探索物体,并试图将物体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
培养策略:1.给宝宝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翻身和探索周围的物体。
2.为宝宝提供各种易于抓握的玩具,帮助他们锻炼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鼓励宝宝自主探索环境,但要保持监督,确保他们的安全。
4.和宝宝一起玩耍,鼓励宝宝进行双手协调动作,如将玩具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
7-9个月: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大动作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学习坐立和爬行。
特点:1.宝宝开始能够坐立,但可能还需要支撑。
2.宝宝可以通过扶着家具或爬行的方式移动,开始探索更广阔的环境。
3.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掌握更小的物体并将其放入容器中。
培养策略:1.给宝宝提供坐垫或软垫,帮助他们练习坐立姿势,促进背部肌肉的发展。
2.为宝宝提供可抓握的玩具,鼓励他们通过扶着家具或爬行的方式进行移动和探索。
3.使用适当大小的容器和玩具,帮助宝宝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并进行放入和取出动作的训练。
10-12个月: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大动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
婴幼儿的大动作发展与运动技能

婴幼儿的大动作发展与运动技能婴幼儿的大动作发展和运动技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运动,婴幼儿能够发展和巩固他们的运动技能,提高协调性和肌肉力量,以及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社交能力。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的大动作发展和运动技能的不同阶段,以及如何促进他们的运动发展。
一、躯干控制的发展婴幼儿的躯干控制是他们运动发展的基础。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婴幼儿会逐渐学会抬头和翻身,这是他们发展头部和脖子肌肉力量的重要里程碑。
接着,他们会学会坐起来,并且能够保持平衡,这对于练习手的运动技能非常重要。
最后,他们会学会爬行和站立,通过这些活动来发展他们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为了促进躯干控制的发展,父母可以给予婴幼儿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机会。
在安全的环境下,放置软垫或毯子来支撑婴幼儿的身体,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探索和运动。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和体操操练来帮助孩子加强躯干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二、手眼协调的发展手眼协调是婴幼儿发展运动技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出生后的早期,婴幼儿会学会对视并追踪移动的物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开始尝试抓取物体和把玩玩具。
到了6个月左右,婴幼儿能够用手探索物体,并试图将物体放入口中。
接着,他们会学会掌握和拿起物体,并开始模仿简单的手势和动作。
为了促进手眼协调的发展,父母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触感和抓握玩具,鼓励婴幼儿使用手来探索和抓取物体。
同时,父母还可以与婴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例如拍掌和对弹,以帮助他们发展手的灵敏度和协调性。
三、社交互动和运动技能的发展社交互动对于婴幼儿的运动技能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父母和其他孩子的互动,婴幼儿能够学习协调行动、与人交流和分享乐趣。
社交互动还可以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各种运动和探索活动。
为了促进社交互动和运动技能的发展,父母可以与婴幼儿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互动。
例如,通过摇摆、跳跃和拥抱等身体接触来刺激婴幼儿的运动感知和肌肉发展。
同时,父母还可以与婴幼儿进行游戏和唱歌等活动,以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并享受互动的乐趣。
0-12月宝宝运动发育国际标准及训练方法

0-12月宝宝运动发育国际标准及训练方法宝宝从出生到12个月,动作发育正处于活跃阶段。
通过参考宝宝运动发育的国际标准,有利于做好0-12个月宝宝的动作训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0-12个月宝宝运动发育的国际标准及训练方法,分享给大家!0-12个月宝宝运动发育的国际标准1个月微微抬头并能转动2个月可以抬头45度3个月头和肩膀能够完全抬起5个月可翻身,手可以摸到脚6个月可匍匐爬行7个月可坐起来了8个月可自由爬行9个月借助外力可站了11个月可慢慢开始走路了12个月可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模仿大人的动作,走路越来越厉害0-12个月宝宝的动作训练1~3个月婴儿的动作发育发展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
1~3个月的宝宝可以着重训练俯卧、抬头、抬胸的动作。
在两次喂哺间或排便后让婴儿趴下,小拳头靠着胸口,为了自身保护,宝宝就会支撑双臂努力抬头。
这样的运动可以锻炼颈、臂及胸部的肌肉。
3个月后,宝宝就不用靠小拳头支撑胸口抬头了,而是在胸前伸直双臂,然后直接抬起头来。
4~6个月1.俯卧支撑练习2.翻身练习3.坐的练习4.手部动作练习伸手够物抓握训练发展玩法5.蹬腿练习6~8个月6~7个月婴儿的运动训练主要是爬行练习。
有些父母常常不愿意让孩子学爬或忽略了让孩子学爬的过程。
爬行能促进脑、眼、手、脚的神经协调,促使技巧和躯体感觉的发育。
宝宝撑起身体跃跃欲试时,妈妈可用手掌顶住婴儿的脚掌,帮助他用脚蹬着成人的手向前爬,进行爬行练习。
训练时可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摆放在前面,吸引他向前爬过去抓取。
宝宝8个月时双脚更加有力,宝宝9个月时可以自己抓住栏杆、扶手站起来。
宝宝10个月后扶站可以很稳定了。
9~12个月9~10个月时婴儿应该能独自站立。
爸爸妈妈应抓住婴儿运动发育的这段最佳时机,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扶住婴儿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
在站立比较稳定后,可让宝宝扶着床栏站立。
专家提醒:10个月后,宝宝可以扶着栏杆横步走。
爸爸妈妈在刚开始训练时只让宝宝走1~2步即可,让宝宝得到成功的喜悦,并给予鼓励,才能保证宝宝每天练习走路的兴趣0-12个月宝宝的体格锻炼方法(1)户外活动:一年四季都可以抱宝宝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在不受凉的前提下,尽量多暴露皮肤在空气中,可以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
不同月龄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及锻炼方法

不同月龄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及锻炼方法宝宝的运动发育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宝宝发展身体协调性、增强肌肉力量并提升运动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不同月龄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及相应的锻炼方法。
1. 0-3个月:促进基本动作发展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中,他们的身体骨骼和肌肉处于初期发育阶段。
因此,运动锻炼应以促进基本动作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帮助宝宝锻炼:- 仰卧和侧卧:宝宝在仰卧或侧卧的姿势中可以锻炼他们的颈部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
可以通过放置玩具在宝宝面前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尝试翻身。
- 抓握:宝宝会逐渐掌握抓握玩具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提供简单易抓握的玩具,让宝宝练习抓握和放松手部肌肉。
2. 3-6个月:促进爬行和坐立在这个月龄段,宝宝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环境。
以下是适用于3-6个月宝宝的运动锻炼方法:- 爬行:宝宝趴在地板上,父母可以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让宝宝尝试匍匐前进。
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手臂和腿部肌肉,提高爬行能力。
- 坐立:宝宝在这个阶段逐渐能够坐立,但他们的平衡能力还不稳定。
父母可以在宝宝的身后放置支撑物,如抱枕或垫子,以保证宝宝的安全。
通过坐立,宝宝可以锻炼核心肌肉群。
3. 6-9个月:促进站立和探索在这个月龄段,宝宝的肌肉力量继续增强,他们逐渐掌握站立和探索周围环境的能力。
以下是适用于6-9个月宝宝的运动锻炼方法:- 站立:父母可以在家中提供一些稳固的支撑物,如婴儿床边缘或儿童家具,供宝宝站立和保持平衡。
这有助于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
- 爬行和爬坡:宝宝可以通过玩具或枕头的放置位置来鼓励他们爬行和爬坡。
这可以进一步增强宝宝的手臂和腿部肌肉力量。
4. 9-12个月:促进行走和精细动作在这个月龄段,宝宝的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迈向行走的阶段。
以下是适用于9-12个月宝宝的运动锻炼方法:- 行走:父母可以用两只手握住宝宝的手,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
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

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阶段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发展分为以下阶段:头部控制期、躯干控制期、四肢控制期和全面协调期。
1.头部控制期:出生后0-4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学会抬头、扭头,以及控制头部的姿势,为后续的运动发展打下基础。
2.躯干控制期:4个月-12个月。
宝宝逐渐开始学会坐起来、爬行、俯卧撑等动作。
他们的肌肉发展得很快,同时也在逐渐掌握重心平衡。
3.四肢控制期:12个月-18个月。
宝宝的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可以向上爬、爬楼梯、走路、奔跑等。
4.全面协调期:18个月以上。
宝宝开始掌握复杂的动作,比如跑步、跳跃、投掷等,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方法1.每日体育锻炼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体育锻炼是锻炼粗大动作的最好方式之一。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室内或室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比如跳跃、旋转、悬挂、绕圈等。
2.提供合适的玩具合适的玩具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粗大动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锻炼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比如橡胶球、翻转卡片、积木等。
3.创造挑战性的环境挑战性的环境可以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推动他们发展各种技能。
比如搭建一个复杂的障碍赛道,让孩子鼓起勇气挑战自己。
4.提供帮助与鼓励对于正在学习新动作的宝宝来说,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很重要的。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宝宝,避免太多的压力和抱怨。
三、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玩耍,特别是在靠近电视和电脑的位置。
2.在宝宝进行锻炼时,家长要时刻监督,确保他们的安全。
3.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总之,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引导。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孩子。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概述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成长发育手册》中提到,“从出生到5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尤为重要。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也对教育者和医学专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动作的发展规律大动作,是指婴儿运动系统的整体协调、动作力度和速度等活动。
在婴幼儿期,大动作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基础动作的建立(0~3个月)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主要通过伸展、蜷曲、翻身等基本动作,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大动作基础。
这一阶段的动作发展是孩子体验外部世界和自我身体的重要途径。
2. 扶物站立与自由站立(4~12个月)随着大脑和肌肉的发展,宝宝开始尝试扶物站立,然后逐渐学会自由站立。
这一阶段的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建立自身平衡感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
3. 爬行、行走与奔跑(12~24个月)进入这一阶段,孩子的大动作水平开始迅速提升。
他们逐渐掌握了爬行、行走甚至奔跑等动作技能,这也标志着孩子的运动系统开始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4. 运动技能的完善(2~5岁)随着芳龄的增长,孩子的大动作技能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跑跳、投掷等动作,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更为复杂的动作任务。
二、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精细动作,是指婴幼儿手部和眼部协调的动作,包括抓握、转动、执置等细致的操作。
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说,精细动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1. 握抓动作的建立(0~6个月)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宝宝开始学会握抓动作,他们能够将手部伸向目标物,并试图用手掌抓取物品。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婴儿认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抓取与转动(7~12个月)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开始学会使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协调抓取物品,并尝试进行转动、摇晃等动作。
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孩子逐渐掌握使用手部进行精细操作的关键时期。
婴儿的身体协调与运动技巧

婴儿的身体协调与运动技巧婴儿的身体协调与运动技巧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适当的促进和培养,可以帮助婴儿建立健康的身体发展基础,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婴儿发展的不同阶段、身体协调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婴儿身体协调与运动技巧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婴儿的发展阶段1. 婴儿期(0-12个月):在婴儿期,婴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仍然很弱,不能控制和协调各个肌肉群,甚至连坐立、爬行等基本动作都不太熟练。
2.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婴儿的身体协调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可以自如地掌控自己的身体,如行走、跑跳等。
在这个阶段,他们也开始学习更复杂的动作,如捡拾物品、抛掷球等。
3.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婴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动作和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
此外,他们还开始学习一些体育项目,如游泳、舞蹈等。
二、身体协调的重要性身体协调对婴儿的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有助于婴儿的日常生活。
比如,他们可以自如地掌控自己的身体,行走、跑跳等动作更为得心应手,不易遭受伤害。
其次,身体协调对于婴儿的智力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身体协调与大脑运动中心的发育密切相关,通过促进婴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可以促使他们智力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婴儿身体协调与运动技巧的方法1. 提供适宜的环境:给婴儿提供安全、宽敞的环境,以便他们进行自由活动。
在家中可以准备一些婴儿游戏器具,如爬行垫、玩具等,可以让他们自由爬行、躺卧、翻滚等,以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
2. 提供适宜的游戏和玩具:选择一些适合婴儿年龄的游戏和玩具,如摇铃、积木等,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鼓励运动的玩具,如小木马、滑滑梯等,可以促进婴儿的身体协调与运动技巧发展。
3. 进行合适的体育活动:带婴儿参与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体育活动,如婴儿游泳、亲子健身操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婴儿进行全身运动,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与运动技巧的发展。
婴儿的运动发展

婴儿的运动发展随着宝宝的出生,家长们都对宝宝的成长发展非常关注。
婴儿运动发展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大脑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婴儿运动发展以及如何促进宝宝运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0-3个月: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在0-3个月的初生婴儿阶段,宝宝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成分。
他们试图控制自己的头部运动,并开始学习如何扭动、翻身和触摸物体。
此时,家长们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宝宝自由运动,同时鼓励他们用手触摸玩具和其他感兴趣的物品。
这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触觉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4-6个月:掌握坐姿和翻身技能在宝宝4-6个月大的阶段,他们能够掌握坐姿和翻身的技能。
通过趴在自己的肚子上,宝宝可以锻炼颈部和背部的肌肉,为坐姿和爬行做准备。
家长们可以给予宝宝适度的支撑和帮助,在安全的环境下让他们翻身和尝试坐起来。
三、7-9个月:迈出第一步在7-9个月的阶段,宝宝开始站立和迈出第一步。
这是宝宝运动发展的关键时期。
家长们可以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稳固的家具,鼓励宝宝借助支撑尝试站立,并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支持。
此外,给宝宝提供一些易于抓握的玩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四、10-12个月:能够爬行和行走宝宝进入10-12个月大的阶段时,他们通常能够熟练地爬行和行走。
这是宝宝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家长们可以通过为宝宝提供一些帮助和引导,如扶着宝宝的手帮助他们行走,或在安全的环境下给宝宝创造行走的机会。
此外,为宝宝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环境,鼓励他们探索和移动,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
五、1-2岁:精细动作和跑跳技能在1-2岁的阶段,宝宝逐渐掌握了精细动作和跑跳的技能。
他们能够用手指捏取小物件,搭积木,拼图等。
此外,宝宝也开始学会跑和跳,通过这些动作来锻炼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家长们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适合年龄的玩具和活动,如画画、制作手工等,以促进宝宝的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技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到1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
教学目标
介绍0—1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训练要点
教学重点0~3岁宝宝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及训练要点
月龄精细动作发展标准
新生宝宝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物品。
1~3月龄开始注意自己的小手;会吮手指和玩自己的小手。
4~6月龄能有意识地握物,并将抓住的物品送入嘴中;会撕纸;会将盖在脸上的布扯掉。
7~9月龄能将物品从一只手转移至另一只手;会拿玩具互相敲击;会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捡取东西。
10~12月龄会把物品放入容器中或取出来;会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颗粒;涂鸦时,能留下笔道。
你知道吗,手指是宝宝的第二大脑哦!从刚刚出生时紧握的小拳头,到逐渐能抓握东西,再到能用食指和拇指捏起小饼干,每一次进步都预示着宝宝大脑发育的进程。
新生宝宝
动作特点会反射性抓住手中的物体
刚出生的宝宝紧紧攥着两只前头,一副好斗的小模样。
当您用手指去“骚扰”时,他立即产生抓握反射,这是与生俱来的本领,是不用老师教的。
此阶段他的小手通常呈握拳状,但是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他手中的物品,如当你用指尖触碰宝宝的掌心时,他会抓住你的手指,甚至可以让你把他提起来离开他躺着的地方。
这一时期的抓握反射是最强的。
培养对策让宝宝抓握摇铃
准备一个布制的婴儿摇铃让宝宝抓握,最好是黑白色或是其它对
比较为强烈的颜色,这样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通过摇铃训练宝宝小手的抓握能力,从而增强手指的触觉,扩展手的活动范围。
1~3月龄的宝宝
动作特点小手半开会吮吸手指和玩自己的小手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小手掌大部分时间都是半开着,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呈握拳状,小手也慢慢从被动抓握发展到有意识地主动抓握,例如能握住拨浪鼓2~3秒不松手。
3月龄左右时,宝宝最显著的进步是开始玩自己的小手:他可能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或用左手抓住右手的一两根手指,有时还会将小手放进嘴里吮吸拳头和手指。
培养对策进一步锻炼手部的抓握能力
轻轻抚摸宝宝的手背,刺激宝宝手部的反射动作。
给宝宝准备一些方便抓握的玩具,让他练习抓、握、摇、捏等动作,继续训练小手的握持能力,并且引导宝宝观察和把玩自己的小手。
在第一个月里,你可以轻轻地抚摸他的手指,刺激他手部皮肤的感觉,以此开始训练计划。
到了2个月,宝宝的小手开始松开了,虽然有时也会伸展手指,但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
可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继续按摩宝宝的小手,从指尖到手腕,之后轻柔地屈伸每个手指。
还可以训练他的小手张开握住您的食指,抽出来再放进去,如此重复几次。
3到6月龄的宝宝
动作特点会主动抓物体、会撕纸
随着宝宝双眼视力的进步,由视觉引导的触碰技能逐步发展起
来,这使宝宝在抓握时比前一阶段更具方向感,能在眼睛的指引下主动张开小手来抓住物体。
不过这个阶段,大部分宝宝还无法很灵活地运用手指,对于想要的物品常常采取“五指并用一把抓”的形式,但也有些发展较快的宝宝会用双手撕纸,并有意识地将盖在自己脸上的丝巾拉开。
3--4个月时,宝宝的小手大有长进,喜欢抚摸一切摸得到的东西。
无论您把什么东西放在他的手边,他都要用手摸一摸,而且常饶有兴致地玩弄自己的一双小手。
起初只是一些无意的抚摸动作,眼睛并不看着手的动作,也不会主动伸手去拿看到的东西,这说明宝宝这时眼和手的动作还不能协调。
随着这些动作的实践,宝宝逐渐把看到的东西与手的运动联系起来,产生了有意的抓握动作,这就是他最简单的认识活动。
当然,这时的宝宝还没有掌握抓握的技巧,手常常伸过了要抓的物体,东西也常常拿不稳,还不能用指头活动,只会用整个手掌弯起来一把抓,动作十分笨拙。
这一时期,你应该准备一些简单的玩具,诱导宝宝伸手去拿,刺激他养成“见到东西就伸手”的进取精神。
进入5--6个月,宝宝眼和手的动作已基本协调,能随意抓取周围的东西,虽然还不是手指的动作,但毕竟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来抓。
这时您可以训练他有目的地抓取桌上的玩具,并摇晃、敲打。
也可以准备一些有弹性的橡皮玩具让他随意抓捏,喂水时,还可以训练他双手扶握奶瓶。
培养对策锻炼小手的灵活性
在宝宝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悬挂一些容易抓握、带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侧转或向前抓握玩具,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准确抓握的能力;引导宝宝将玩具从一只手转换到另一只手;也可以准备一些面巾纸让宝宝撕,以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7[到8月龄的宝宝
动作特点会拿玩具互相敲击
这一阶段宝宝的小手能从“一把抓”发展到“用手指捏住”物体,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捡取东西,拿到后,会换手后取另一样东西。
7--8个月的宝宝更加能干,能将手中的玩具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来回玩个不停,并且喜欢不厌其烦地用手里的玩具敲打桌面,很让父母头疼,还能同时拿两件东西。
过去,当他手里已经拿了一个玩具,再给他一个时,他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似地弃旧迎新。
现在则不同了,他能够用双手同时拿两个玩具。
在抓握技巧上,他已经初步掌握了人手的抓握特点,拇指能与其他四指相对,像把小钳子似的,并学会用指尖取物。
在这两个月中,您要因势利导,教宝宝学会撕纸、滚球、拍手、招手、握手以及用手指取小糖球等动作。
培养对策培养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备一些面包片、香蕉丁等大小软硬都适中的食物,让宝宝自己用手抓着吃,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和宝宝玩积木游戏:当他两手各
拿一块后,再放一块在他面前,引导他学习如何把抓住的东西放开;把积木放在宝宝刚好够不到的餐垫上,引导他通过拉近餐垫来取得积木;鼓励宝宝双手拿两个玩具对敲,培养手的灵活性。
9~12月龄的宝宝
动作特点会用拇指和食指将小颗粒捏起来
这个阶段的宝宝用手指捏取物品时,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已经相当熟练了,能把很小的颗粒物准确地捏起来;想要拿取其它物品时,会主动放弃手里现有的东西,还能有意识地将手里的物品放到桌子上。
待12月龄时,有些宝宝能五指并用地握住笔在白纸上涂鸦,还能翻开书本。
9--10个月时,宝宝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品,尤其喜欢将小的颗粒放入瓶子里,倒出,再放入。
这时应加强看护,防止宝宝将钮扣和一些豆类物品塞进鼻子或耳朵里。
宝宝还学会用手势代替语言,当问及:“妈妈在哪”一类问题时,他不仅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用手去指。
这时的宝宝更加淘气,并且学会了开抽屉,常常扰得您“家无宁日”。
根据这些物点,您可以引导宝宝学习剥糖纸,逐渐增强他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到了11-1-2个月,临近“结业”,宝宝的两只手活动自如。
他能同时做不同的动作,如一只手拿存钱罐,另一只手把硬币放进去。
其指尖的灵巧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能把盒盖打开,喜欢将手指伸入瓶子里探险,会用铅笑声到处乱画。
这时,可以训练宝宝搭积木、用蜡笔涂鸦“作画”、翻图画书等。
培养对策锻炼宝宝拇指和食指的协调性
让宝宝学习搭积木,套圈和串珠游戏;给宝宝买些婴儿绘本练习翻页并培养阅读的兴趣;练习用拇指和食指将瓶盖打开再合上的动作;把小积木放在布或者纸下,引导宝宝把它们掀开后取出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