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古代三大化学工业: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古代化学成就:商代—青铜春秋—冶铁战国—炼钢

4、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其内容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5、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6、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也使化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

8、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9、蛋壳、贝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

10、孔雀石又叫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受热分解为: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11、水H2O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形状、状态、大小改变。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毒性、酸碱性等。

6、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酒精(乙醇)可作燃料,石墨可作铅笔芯。

8、胆矾又叫蓝矾:CuSO4.5H2O蓝色固体

硫酸铜:CuSO4 白色固体,遇水变为蓝色固体,用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分。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用于加热,焰心温度最低。

3、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可点燃。

4、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发现有黑色物质则是蜡烛没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炭黑。

5、空气中有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6、验证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7、验证空气中有水蒸气:将冷的饮料瓶放在空气中,瓶上有水珠产生。饼干放在空气中会

变软也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8、验证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多:对着冷玻璃片哈气,玻璃上会有水雾产生。

9、验证人体吸入的氧气多而呼出的氧气少: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很快熄灭。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1、试管:

①、加热时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需预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

②、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玻璃棒的作用:搅拌、过滤、转移药品。

4、胶头滴管:

①、使用时垂直悬空正上方。

②、取液体后不能平放或倒放。

③、胶头滴管使用后应用水冲洗干净后才能取其他药品。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在滴瓶上。

5、烧杯:①、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②、不能加热固体。

6、量筒:

①、不能用于加热或反应容器。

②、读数时视线对齐凹液面最低处。

③、课精确到0.1ml

7、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用后用坩埚钳取下放在石棉网上。

8、使用药品的“三不”原则: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③、更不得偿药品的味道。

9、使用药品“节约”原则:没说明用量时,液体1—2ml,固体覆盖试管底部。

10、用剩药品“三不一要”原则:

①、不能放回原瓶。

②、不能随意丢弃。

③、不能带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容器。

11、药品的存放:固体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存放在细口瓶或滴瓶中。

12、取用块状、颗粒状固体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立。

13、取用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14、酒精灯:

①、添加酒精时用漏斗,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得少于四分之一。②、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③、酒精洒落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④三个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⑤、酒精灯不用时也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15、加热:

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16、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7、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对准手心,管口紧挨,缓慢倒入。

18、天平的使用:天平精确到0.1g,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两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放入玻璃器皿中称量,左物右码。

19、仪器的加热:

①、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②、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③、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空气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将天平运用到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红磷过量的原因: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被消耗,否则结果偏低。

②、打开止水夹需等装置温度完全冷却的原因:温度高,压强较大,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减少,测定结果偏低。

③、装置气密性需良好的原因:漏气会造成结果偏低。

④、导气管先加水的原因:防止水停留在导气管内,导致结果偏低。

⑤、集气瓶先加少量水的原因: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集气瓶底。

⑥、不用碳、硫、铁代替磷的原因:碳和硫会产生气体,对结果产生影响;铁在空气中无法燃烧。

⑦、实验应在通风厨中进行,防止中毒。

3、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4、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干净的空气、液态空气、干净的水、海水、铁锈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氮气、氧气、液氧、二氧化碳、水、冰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水等。

6、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7、造成大气污染的三大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气;飞机、汽车尾气。

8、大气污染引起的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酸雨——土壤酸化,建筑物被破坏;臭氧层空洞——紫外线伤害人和动物。

9、污染物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10、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消除污染源。

③、植树造林。

11、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没有二氧化碳。

12、氮气、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课题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氧气为淡蓝色,工业上氧气储存在天蓝色的钢瓶中。

2、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硫燃烧的现象:

①、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②、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木炭燃烧的现象:

①、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②、在氧气发白光。

③、发出热量。

④、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①、剧烈燃烧。

②、火星四射。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6、磷燃烧的现象:

①、在空气中产生黄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③、产生大量的白烟,可用作烟幕弹和指令枪。

7、镁燃烧的现象:

①、剧烈燃烧。

②、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⑤、有白烟产生。

8、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①、剧烈燃烧。

②、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白色固体。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集气瓶底铺少量水或沙子的原因: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集

气瓶底。

10、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

1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1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3、氧化反应包括: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但共同点都会放出热量。

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燃烧、爆炸等。缓慢氧化包括: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酒、醋的酿造;铁的生锈;农家肥腐熟等。

14、硫——淡黄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碳——黑色固体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铜——红色固体氧化镁——白色固体二氧化硫——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

课题三氧气的制取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①、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②、催化剂参与反应,但不是反应物。

③、催化剂不会导致生成物增加。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特点:一变多。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①、过氧化氢===水+ 氧气

加热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

③、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的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③、气泡均匀冒出才收集氧气的原因:刚产生气泡时,混有大量的空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④、停止加热,先把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⑤、试管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的原因:使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⑥、玻璃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的原因:便于气体导出。

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⑧、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的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5、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体空气和膜分离技术。分离液体空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复燃,说明已满。

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化学是篇二: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2+3++3+2+4+-C Cu、Fe、Ag、FeD Fe、Fe、Sn、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D)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aq)==3 Fe(aq)

D. Fe(aq)+3e== Fe(s)

3+2+3-424-3、已知Φ°(Fe/ Fe)=0.771V,K稳(Fe(CN)6)=1.0×10,K稳(Fe(CN)6)=1.0

353-4-×10,则Φ°Fe(CN)6/ Fe(CN)6)=(A )。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

的条

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B)。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

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B )。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B)。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D )。

A、反应不定量

B、I2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

D、I- 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

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A )。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A )。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 CrO4

液中的溶解度(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

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

成(B )。

A、吸留形成

B、混晶形成

C、包藏形成

D、后形成

16、将黄铁矿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以BaSO4的量换算黄铁矿中FeS2的铁量,

则换算因素为(C )。

A、2M(FeS2)/M(BaSO4)

B、M(FeS2)/M(BaSO4)

C、M(FeS2)/2M(BaSO4)

1 3+2+3+

17、重量分析中的沉淀形式应当符合(A、B、C、D )。

A、溶解度小

B、沉淀反应完全

C、相对分子量尽量大

D、沉淀纯净含杂质少

18、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两电对的有关,二者的K值

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19、能在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点附近还原滴定指示剂,它包括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和专用指示剂三种类型。

20、在常用三酸中,高锰酸钾法所采用的强酸通常是酸一般则不宜使用。

21、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0

In?0.059n ,变色点的电位是?0

In。

22、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时,应该使其范围内,且尽量接

近化学计量点。

23、高锰酸钾法是以KMnO 作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该法通常是在酸性性下,

以KMnO

24、影响沉淀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是待测物质与沉淀物的Ksp。

25、溶液中同时含有氯离子和铬酸根离子,c(Cl-)=0.010 mol·L-1,c(CrO42-)=0.010 mol·L-1,当逐

滴加入硝酸银溶液时,首先生成的是AgCl 沉淀。

26、从化合物AgCl、AgI、Ag2S、AgBr中选择一种适宜的进行填空。(1)AgCl不

溶于硝酸;(2)不溶于过量氨水的有AgBr ;(3)AgI不溶于硫代硫酸钠溶液,但

可溶于KCN溶液;(4)不溶于KCN溶液的有Ag2S 。

27、常温下,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 1.05×10-5 mol·L-1,BaSO4的溶度积为1.1×10-10 。

28、想浓度均为0.010 mol·L-1的KBr、KCl、KCr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硝

酸银水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Br , AgCl , AgCrO4 。

29、下列反应属于何种类型的反应(填A、B、C、D)

(1)金属锌与EDTA的反应B A、酸碱反应

(2)K2Cr2O7与I2C B、配位反应

(3)Na2CO3与HCl A C、氧化还原反应

(4)NaCl与AgNO3 D D、沉淀反应

30、HPO42-是PO43- 的共轭酸,是H2PO4- 的共轭碱。

31、NH3分子的中心原子是采用SP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2、某酸碱指示剂的Ka=1.0×10-5,其变色点PH为5.0 ,理论变色范围为 4.0~6.0 。

33、下列现象各是什么反应(填A、B、C、D)

(1)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被加快D

(2)MnO4滴定C2O4时,速度由慢到快B

(3)Ag+存在时,Mn2+氧化成MnO4- A

(4)PbSO4沉淀随H2SO4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加C 。

(A)催化反应(B)自动催化反应(C)副反应(D)诱导反应

34、配制SnCl2溶液时加入盐酸和锡粒的目的是防止水解和氧化。

35、H2O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36、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氧化态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位剂;若要

2 -2-

增加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还原态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位剂。

37、由NH3—NH4Cl体系组成的缓冲溶液(PKb=4.74),其缓冲范围为8.26~10.26 。

38、由于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

39、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其表达式lgk?n1n2(?1??2)

0.05900。

40、加热能生成少量氯气的一组物质是(D )。

A、NaCl和H2SO4

B、浓HCl和固体KMnO4

C、HCl和Br2

D、NaCl和MnO2

41、稀有气体氙能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

A、钠

B、氦

C、溴

D、氟

42、人们非常重视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因为(A )

A、能吸收紫外线

B、有消毒作用

C、有毒性

D、有漂白作用

43、元素硒与下列那种元素的性质相似?(C )

A、氧

B、氮

C、硫

D、硅

44、在PH=6.0的土壤里,下列物质中浓度最大的为(B )。

A、H3PO4

B、H2PO4-

C、HPO42-

D、PO43-

45、在HNO3介质中,欲使Mn2+氧化成MnO4-,可加那种氧化剂/(D)

A、K ClO3

B、H2O2

C、王水

D、(NH4)2S2O8

46、要使氨气干燥,应将其通过下列那种干燥剂?(D)

A、浓H2SO4

B、CaCl2

C、P2O5

D、NaOH

47、向含有Ag、Pb 、Al、Cu、Sr、Cd的混合溶液中加稀HCl后可以被沉淀的离子是(C )。

A、Ag

B、Cd

C、Ag、和Pb

D、Pb和Sr

48、性质相似的两个元素是(B )。

A、Mg和Al

B、Zr和Hf

C、Ag 和Au

D、Fe 和Co

49、在下列氢氧化物中,那一种既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又能溶于氨水中?(B )

A、Ni(OH)2

B、Zn(OH)2

C、Fe (OH)3

D、Al (OH)3

50、+3价铬在过量强碱溶液中存在的形式是(B)。

A、Cr(OH)3

B、CrO2-

C、Cr3+

D、CrO42-

51、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D )。

A、H3PO4

B、HClO4

C、H3AsO4

D、H3AsO3

52、下列物质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D )。

A、Mg(HCO3)2

B、MgCO3

C、H2CO3

D、SrCO3

53、下列物质中,难溶于Na2S2O3溶液,而易溶于KCN溶液的是(B )。

A、AgCl

B、AgI

C、AgBr

D、Ag2S

54、下列物质中,离子极化作用最强的是(C)。

A、MgCl2

B、NaCl

C、AlCl3

D、SiCl4

55、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与下列那种因素有关?(C )

A、比色皿厚度

B、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浓度

C、入射光的波长

D、有色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56、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B)+2++2+2+2++2+3+22+2+

3

A、1

T=A B、lg1

T=AC、lgT=A D、T= lg1

A

5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 )

A、当溶液浓度变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变长

B、在一定波长下,当溶液浓度变小时其吸光度变小

C、吸收皿的厚度扩大一倍,其摩尔吸光系数缩小一倍

D、若改变入射波长,则摩尔吸光系数也改变

58、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能量最低的是(B )

A、(3,1,1,1/2)

B、(2,0,0,1/2)

C、(2,1,1,1/2)

D、(3,2,-2,-1/2)

59、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60、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0.1030 mol·L-1( 4 )[H+]=0.0236 mol·L-1( 3 )

PH=10.23 ( 2 )4200.0 5

61、某碱样为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体积为V1,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体积为V2,V1与V2的关系是(D)

A、V1=V2

B、V1=2V2

C、2 V1=V2

D、V1>V2

62、用洗涤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沉淀纯度的是( B )

A、混晶共沉淀

B、吸附共沉淀

C、包藏共沉淀

D、后沉淀

63、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D )

A、t检验

B、u检验

C、F检验

D、Q检验

64、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朗伯-比耳定律,用公式表示为A=εbc ,式中各项符号分别表示b液层厚度,ε 吸光系数,A 吸光度和c溶液浓度;其中吸光系数可表示为ε 和a,其单位各为L?mol-1?cm-1和L?g-1?cm-1。

65、气态时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Cs,最活泼的气态非金属元素是 F ,地壳中丰度最大的元素是O,大气中丰度最大的元素是N 。在所有气体中,最轻的元素是H ,最重的元素是Rn,最难液化的元素是He,

常态为液态金属和液态非金属的元素是Hg 和Br 。

66、周期系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Cs。能与氢直接化合成离子型氢化物的元素有ⅠA, Ca, Ba ,不能与氢形成氢化物的元素有稀有气体,可以形成氢键的共价型氢化物有HF, NH3, H2O 。

67、在EDTA配合滴定中,为了使滴定突跃增大,一般讲,PH值应较大。但也不能太大,还要同时考虑到待测金属离子的水解和辅助配位剂的配合作用。所以在配合滴定中要有一个合适的PH值范围。

68、用EDTA法测定白云石中Ca2+、Mg2+含量时,先将试样溶解,然后调节溶液PH 值为

5.5~

6.5,并进行过滤,其目的是除去Fe,Al。

67、能用配合滴定法直接测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是lgcK’≥6 。

68、硼酸是一元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3BO3== H+ H2BO3。

69、写出标定下列物质的最佳基准物质

标定NaOH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HClNa2CO3标定Na2S2O3 K2Cr2O7 标定AgNO3 NaCl 4 +-3+3+

70、加氨水于Hg2Cl2上,容易生成的是HgNH2Cl+Hg 。

71、在硅酸盐样品分析中,Fe3+、Al3+、Ca2+、Mg2+混合溶液,若用EDTA滴定Fe3+、

Al3+,要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单的方法是控制酸度,若用EDTA滴定Ca2+、Mg2+

3+3+要消除Fe、Al的干扰,应采用的方法是三乙醇胺掩蔽

72、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CaO含量,经六次平行测定后,得到CaO的平均含量为54.50%,若其真实含量为54.30%,则54.50%—54.30%=0.20%为(C )。

A.绝对偏差

B.相对偏差

C. 绝对误差

D. .相对误差E标准偏差

73、定量分析工作中,对定量测定结果的误差的要求是(E )。

A. 误差越小越好

B. 误差等于零

C.对误差没有要求

D. 误差可略大于允许误差

E. 误差应处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74、在滴定分析中,通常借助指示剂的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D )。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分析

C.滴定

D.滴定终点

E.滴定误差

75、作为基准物质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那几条?(A、B、C、D、E )

A.稳定

B.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C.易溶解

D.必须有足够的纯度

E.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76.某弱酸HA的Ka=1.0×10,则1.0mol·L该酸的水溶液pH值为(C )。

A.4.00

B.3.00

C.2.00

D.6.00

77、某弱酸HB的Ka=1.0×10-9,CB=0.1mol·L-1的水溶液pH值为(D)。

A.3.0

B.5.0

C.9.0

D.11.0

78、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10倍时,(1)其中pH值变化最小的是那一种?(D )(2)其中pH值变化最大的是那一种?(C )

AH=1.0mol·L-1的氨水溶液B. CHAC=1.0mol·L-1的醋酸溶液

C.CHCl =1.0mol·L-1的盐酸溶液

D. 1.0mol·L-1HAc+1.0mol·L-1NaAc

79、用CHCl =0.10mol·L-1的盐酸滴定C NaOH=0.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pH值突跃范围是9.7~4.3。用CHCl =0.010mol·L-1的盐酸滴定C NaOH=0.0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pH值突跃范围是(D )。

A. 9.7~4.3

B. 9.7~5.3

C. 8.7~4.3

D. 8.7~5.3

80、某碱溶液25.00mL,以CHCl =0.1000mol·L-1标准盐酸滴定至酚酞褪色,用去

20.00mL,再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变色,有消耗了6.50 mL,此碱液的组成是(B )。

A.NaOH

B. NaOH+NaCO3

C.NaHCO3+ NaCO3

D. NaCO3

81、氢氧化钠溶液的标签浓度为0.300 mol·L-1,该溶液从空气中吸收了少量的CO2,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标定,标定结果比标签浓度(B )。

A.高

B.低

C.不变

82、在配合物[Co(NH3)5Cl](NO3)2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是(C )。

A.+1

B.+2

C.+3

D.无法确定

83、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C )。

A. Mg2+含量

B. Ca2+含量

C. Ca2+和Mg2+总量

D. Fe3+和Al3+总量

E. Ca2+、Mg2+、Fe3+、Al3+总量

84、在EDTA配合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B.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5 -4-1

基础化学是篇三:医学基础化学考试重点。

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它们均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根据依数性,可求出溶质的相对分子量,已知一种依数性,可推算其他几种依数性。

稀溶液bB ≈ cB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mmol·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度差存在。

测定小分子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点降低法)

测定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

常见等渗溶液: 50 g·L-1 葡萄糖溶液, 0.9 g·L-1 NaCl溶液, 12.5 g·L-1 NaHCO3溶液等。

渗透浓度cos(mmol·L-1):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电解质溶液

计算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校正因子i 与解离度的关系: α = i -1(适用于1-1AB型)

离子强度是溶液中所有离子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 I=

298K时I 与γ±的关系:lg γ± = –0.509 |z+ z–|

(适用于I < 0.01mol ? kg–1 12Σbi z i2 的极稀水溶液)

活度与理论浓度的关系 a = γ? cc?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共轭关系、反应实质、酸碱的强度。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的判断;共轭酸碱对。

H2PO4的共轭酸:H3PO4 H2PO4的共轭碱:HPO4

[Fe(H2O)6]的共轭碱:[Fe(OH)(H2O)5]3+2+ ---2-

酸解离常数Ka、碱解离常数Kb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浓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部分解离;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解离度α的影响因素:本性、温度、浓度。

同离子效应的定性判断、定量计算。

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重点)一元酸碱: 近似式、最简式及使用条件。

多元酸碱: 按一元酸碱计算。

两性物质

二元弱酸的酸根阴离子浓度近似等于Ka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和换算

溶度积规则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Ip = Ksp饱和溶液平衡状态

Ip < Ksp 不饱和溶液沉淀溶解

Ip > Ksp 过饱和溶液沉淀析出

开始沉淀:Ip = Ksp

沉淀完全:剩余离子浓度c ≤1.0×10 mol·L

Ksp的表达式以及Ksp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有同离子效应存在时溶解度的计算.

掌握AB型、A2B或AB2型和A3B或AB3型的计算公式。-5-1

胶体分散系

胶体的分散相粒子大小为1~100 nm

溶胶的基本性质光学性质:Tyndall效应

动力学性质:Brown运动

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胶团结构:胶粒(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Fe(OH)3]m?nFeO??(n?x)Cl?}x??xCl?

溶胶的稳定性因素:胶粒带电、胶粒表面水合膜的保护作用及Brown运动

溶胶的聚沉: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溶胶的相互聚沉、高分子物质的敏化作用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

缓冲作用机制:抗酸、抗碱成分通过平衡移动,达到保持溶液pH值基本不变。

pH值的计算(重点)共三种表示形式

pH = pKa+ lg共轭碱共轭酸

与溶液的离子强度及共轭酸的电荷数有关。公式的校正:用活度表示浓度校正因子lgγ- B/γHB

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温度、缓冲比、稀释等。

[HB][B?]缓冲容量(重点) :β = 2.303× c总

当缓冲比为1时,β极大= 0.576 c总

c总: 总浓度较大,缓冲容量较大。

缓冲比: 越趋近1,缓冲容量越大。

缓冲范围:pH = pKa ± 1

缓冲比在1:10 至10 :1之间变化时,才具有一定缓冲作用,所对应的pH值为缓冲有效区间。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计算。

人体血液正常pH范围:7.35 ~ 7.45

血液中重要的无机盐缓冲系:H2CO3 – HCO3 -

滴定分析

基本概念及常用术语:滴定、标准溶液、试样、计量点及确定、滴定终点、滴定误差。

酸碱指示剂:(重点)

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选择原则。

一元强酸、弱酸的滴定:酸、碱浓度>10 mol?L ;c = 0.1 mol?L,Ka≥10 。

pH值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特点、突跃范围。

标定盐酸:碳酸钠或硼砂(Na2B4O7·10H2O )

标定氢氧化钠:草酸或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 )

计量点的pH值计算与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4–1–1–71a n(A) = 1b n(B)

准确度和精密度: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有效数字的概念、位数的确定、运算规则、修约规则。

修约:当实验测定值和计算值的有效位数确定之后,要对它后面的多余的数字进行取舍,这一过程称为修约(rounding),通常按“四舍六入五留双”规则进行处理。

当约去数为4时舍弃,为6时则进位;当约去数为5而后面无其它数字时,若保留数是偶数(包括0) 则舍去,是奇数则进位, 使修约后的最后一位数字为偶数。

加减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运算各数字中精度最低,即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例如0.5362 + 0.25,和为0.79。乘除运算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以参加运算

各数字中相对误差最大, 即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例如0.0121 × 25.64, 积为0.310。

可见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微量及痕量组分的测定。

标准曲线法:配制一个溶液作吸收曲线获得λmax;

配制一系列溶液作标准工作曲线;

测定未知溶液Ax获得Cx 。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吸收光谱中产生最大吸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λmax。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浓度无关。

透光率T与吸光度A:

Lambert – Beer 定律

A = εbc 或A = abρ

摩尔吸光系数ε或质量吸光系数a的大小与被测物质本性、入射光波长、溶剂及温度有关。

吸光系数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⑴测定时调整c 或b,使T 在20~65%之间(A:0.2~0.7)

⑵选择适当的显色剂⑶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

⑷空白溶液的选择⑸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A??lgT??lgItI0

化学反应速率

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元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反应机理、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半衰期、催化剂、酶等。

碰撞理论认为,在气体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不断发生碰撞,在无数次的碰撞中,只有少数或极少数分子才能发生反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effective collision)。大部分不发生反应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elastic collision)。

具有较高能量,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activated molecule)。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活化能密切相关。当温度一定时,活化能越小,其活化分子数越大,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反之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数越小,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少,反应速率越慢。

碰撞理论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在具体处理时,把分子当成刚性球体,忽略了分子的内部结构,因此,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反应,常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反应进度表示。(与选何种物质表示无关,与方程式写法有关)

用指定物质表示:平均速率???c(反应物)??c(生成物)

?t?t

瞬时速率v= ?t?0

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时,数值不同,其速率数值比就等于反应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

化学反应进行时所经历的途径或具体步骤称为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am)。

由反应物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或自由基)直接碰撞一步生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由若干个元反应生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复合反应(complex reaction)。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元反应还是复合反应需经过反应机理的研究才能确定。

质量作用定律(mass action law):当温度一定时,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的浓度

幂之积成正比。

参加元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molecularity of reaction)。对于复合反应而言,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根据反应分子数的不同,可以把元反应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反应级数(order of reaction)是指在具有反应物浓度幂乘积形式的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幂中的指数。所有反应物的级数之和,则为该反应的总级数。

若aA+bB=gG+dD为元反应则:v=kc(A)·c(B)n=a+b

a、b分别称为该反应对A、B的反应级数,反应的总级数为n。

若aA+bB=gG+dD为非元反应则:v=kcα

βlimab van’t Hoff kT2 近似公式k T?10n?γ = nkT1kT

Arrhenius 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氧化值(不一定为整数)。

氧化还原电对(redox electric couple):氧化值较高的状态为氧化态Ox ,氧化值较低的称为还原态Red 。

盐桥的作用:离子通道,离子库。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构成一个电极(electrode),流出电子的的电极称为负极(anode),接受电子的电极称为正极(cathode)。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池书写方式:负在左,正在右。离子在中间,导体在外侧。固液有界面(│),液液有盐桥(║)。浓度压力要注明。电极电势:双电层理论。

金属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性质,并受温度、压力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金属越活泼,溶解趋势越大,电势越低;越不活泼,溶解趋势越小,电势越高。在同一种金属电极中,金属离子浓度越大,电势越高;浓度越小,电势越低。

感谢您的阅读!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期末复习语文学霸提分笔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字词识记与测试.docx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期末复习语文学霸提分笔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字词识记与测试精品学习资料总目录 期末复习语文学霸提分笔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字词 【知识清单】 《邓稼先》。 1.汉字注音。 元勋(xūn)鲜为人知(xiǎn)孕育(yùn)谣言(yáo) 昼夜(zhòu)鞠躬尽瘁(cuì)罗布泊(pō)曛(xūn) 选聘(pìn)至死不懈(xiè)邓稼先(jià)铤(tǐng) 殷红(yān)妇孺皆知(rú)无垠(yíng)萦带(yíng)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 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说和做》

1.汉字注音。 典籍(jí)赫然(hè)仰之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 慷慨(kǎi)淋漓(lí)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wù) 无暇(xiá)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迥乎不同(jiǒng) 2.多音字读音。 校订(jiào)弹壳(ké)宝藏(zànɡ)行列(hánɡ) 校壳藏行 校规(xiào)地壳(qiào)躲藏(cánɡ)行动(xínɡ) 3.解释词语。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形容专埋头读书。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回忆鲁迅先生》 1.汉字注音。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_高一学霸的化学笔记内容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_高一学霸的化学笔记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如何整理化学知识点呢?下面给大家带来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3.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三、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放肆吧 https://www.360docs.net/doc/2814697830.html,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学霸经验)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学霸经验)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

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学不好的原因 被动学习: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听课、及时复习和独立作业,可以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学不得法:学习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不重视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是更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关键。 不会听讲:老师上课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所以一定作好课前准备:A物质准备B生理准备C心理准备D知识准备 缺乏自信:如果该生充满自信,在困难面前不气馁,经得起失败的打击和挫折,才能在学习中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doc

《当代教育学》读后感

教书育人是时代永恒的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形式、目的等等都发生了改变。 学校的教育渐渐发展成为根据计划性、目的性、条理性、全面性的,多种的教育形式,教育种类,相结合,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发展。比如现今教育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更是应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需求而衍生出了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等。中共领导提出“科教兴国”,而如现的教育的发展却已经无法离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追求知识及社会对教育程度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发展;国家的政策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提出都有利于教育的发展;经济文化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但在这之中也存在的发展上的不利因素,比如说:恶性竞争、教育舞弊等等,避免和解决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问题,是很值得去探索和思考的,也是正在极力解决当中的。 教育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等各不相同,但是教育作为一个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她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教育的规模、内涵不断的增长,体制结构不断的变化,在不断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育缺陷,如教育不平等,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非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等。这些发展变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都是需要不断发展更新的,古时的“六艺”,现在的“九门功课同步学”,还有兴趣班的“遍地开花”等等,无一不在印证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发展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教育不足的存在,大范围内的教育不平等、小范围内的恶性竞争,随新科技产生的考试舞弊……如何正确的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的。 教育渐渐的普及,普通民众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于是追求终身教育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之中。 做许多事,都会存在着目的,教育也不另外。 教育的目的在于需求,但随着社会渐渐的发展,更多的上升到了精神提升、知识丰富的领域。古时只有男子才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是较为富贵的男子,他们为了成为状元、为了做大官光耀门楣、为了成为大家敬仰的“文曲星”,他们努力学习四书五经,女子只能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因为女子不需做官,只需相夫教子;现实,男女均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现今每个人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会有不一样,但大多数,都是为了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河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个人的受教育目的的方向。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个体发展呈现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共同性与差异性等特征。个体发展既是现实地展开,又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遗传素质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均是与教育分不开的。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对种族遗传、对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其能动的实践,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经常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从广义看,个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性诸

部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4.《孙权劝学》学霸笔记

第4课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有《司马文正公集》。 2.字词(句)清单 (1)生难字 卿(q īng ) 岂(q ǐ) 涉猎(sh è) 孰(sh ú) 遂(su ì) 邪(y é) 更(g ēng ) (2)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的意思。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3)古今异义 ① 治经为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② 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3.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辞”的倒装,译文是: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是: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疑难探究 (1)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从劝解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首先要求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既表现 出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带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孙权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 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习中 所受的教益劝解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 行交谈。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 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谆谆教导。他具有王者 的风范。 (2)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 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变化,只要能 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 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 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做法,已非常明显地 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 已能突出学习的重要和功用。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 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 意合。 3.写法借鉴 (1)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 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 ,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 吕蒙借事务多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 ,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4.诗文翻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给新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建议

给新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建议 最初学习化学,你的脑中对化学基本一无所知,所以你的头脑需要化学内容的充实。 而九年级是化学奠基的阶段,主要学习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此时 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比如一些化学变化我们需要从原料和原理、实验装置、操作 方法、现象及结论等各方面掌握;比如一些物质我们需要从组成、性质与变化等多角度了解;还有构成物质的微粒及相互关系、相互区别等。 所以文心老师认为,学好化学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另外,在你掌握知识点时一定要细致踏实,不要觉得自己懂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就行了,要知道书本的概念与理论已是编书者经过反复推敲的精要,你再减少可能就会词不达意,甚至造成科学性错误,比如氧化物记成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置换反应就记一种单质和 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等等错误。还有老师要求表达的关键内容,而你因为怕记而“临场发挥”,也会造成一些你所谓的“粗心、失误”。比如把硫、磷等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一律都写成发光放热,但是燃烧时光能的释放有很多具体方式,比如火焰、火星、发光等。要吃透精髓后准确到位记忆,描述时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这些也正是很多同学认为自 己会了而总是考不好的一个很大原因,一定要踏实掌握,来不得含糊。 文心老师还要告诉你,记好不一定就能考好。因为化学是理科,化学考题往往不是知 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是会体现知识的灵活应用,还要运用逻辑推理、归纳分析等思维方法。所以你在一定要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知道使用的范围、条件与变换,并且加以练习,才能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所以做题练习是必要的。当你在思考时遇到问题,准备一 个笔记本记录下问题与错题,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这是提升你化学水平的最好契机。化学练习无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自己的课外补充除了求证自己掌握的情况,更是发现 问题、纠正错误的最好途径。所以练习与思考才能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的研究与学习离不开实验。如果你在学习 中能主动利用老师给予的实验机会,经常自己动手体验实验过程,进行操作与观察现象, 收获肯定也是大不一样的。 文心老师给你的化学学习建议是: 1.理解 2.记忆 3.反思提出、解决问题:复习与做作业时准备一个本子吧,及时记载所遇到的让你纠 结或者吃不准的问题,第二天问老师和同学,解决问题是提升化学水平的有效做法。 4.练习

高考语文140+学霸私密笔记分享

高考语文140+学霸私密笔记分享! 我整理了高考语文140+学霸的语文笔记,有很多阅读题和诗歌鉴赏的高分答题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篇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津 指津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 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是”“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

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指津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可采用如下方法: 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初三化学学霸笔记(上册)(1)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933314”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初一上学期语文笔记完整版

初一上学期语文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一上学期笔记 第一单元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题解“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你——青少年。门——比喻文学之门。表面意思是:为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青少年由此登堂入室,领略文学领域的无限风光。 这个题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设置了悬念,又非常醒目,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二.文章思路:议论大门——初始大门——打开大门 三.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由门谈起,引起话题。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 第二部分:(3、4段),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 第三段:由“无数”转到“一扇”,点明这一扇门是“文学”之门。 第四段: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第一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第二到四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第五到八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第九到十三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第三句:排比,比喻,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和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比喻和排比结合,具有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第五句:排比和反复结合,又大处到小处,从社会到自我,层层切近。 第七句:排比,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阐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十句: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所以,不读文学作品,即使他学历再高,他的文明程度和品德修养也不会高,他的感情世界也不会丰富,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第十二句:概述了文学对人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部分:(5),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收束全文。 四.文章写法 1.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 《繁星》 一.层次结构

2020初三数学学霸笔记(中考复习版)

少侠 欢迎走上学而思学霸之路

学而思培优介绍 一、学而思培优简介 学而思培优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小学综合性学科教育品牌。2010年10月,作为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NYSE:TAL)的前身,学而思培优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目前,学而思培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六十多个城市开设500余个服务中心,共有员工30000余名,培养优秀学子数百万人次。 成立十余年来,学而思培优始终秉承“激发动力、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以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采用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帮助他们收获身心健康、能力提升前提下的学习进步。 二、我们的特色 1.开放课堂——允许家长旁听,开放监督提升教学和服务质量; 2.随时退费——任何原因都可以随时退费,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3.优质教学——严格选拔教师,精心打磨教学方式,课上所有环节历经严格设计及演练; 4.优势教研——千人专职教研团队,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支撑本地化教学内容; 5.科技赋能——“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自主研发 ITS教学系统 、云学习系统等先进教育科技产品。 三、教育理念 激发动力,培养能力 激发动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展现学习乐趣,实现自驱学习。 培养能力:从“学会”到“会学”。借助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本质。 四、授课形式 1.面授课程 作为学而思最早采用的授课形式,面授课程能够让学生和家长深入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并与教师实时互动,利用线下场景的浓郁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2.在线课程 运用互联网直播技术,打破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或Pad进行测评、选课、预习、上课和练习。 3.双师课堂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讲名师线上高效授课、与学生实时互动,辅导老师线下指导答疑、跟进学生听课和学习情况。 五、高中学科产品 数学 物理 化学 语文 英语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古代三大化学工业: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古代化学成就:商代—青铜春秋—冶铁战国—炼钢 4、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其内容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5、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6、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也使化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 8、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9、蛋壳、贝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 10、孔雀石又叫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受热分解为: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11、水H2O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形状、状态、大小改变。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毒性、酸碱性等。 6、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酒精(乙醇)可作燃料,石墨可作铅笔芯。 8、胆矾又叫蓝矾:CuSO4.5H2O蓝色固体 硫酸铜:CuSO4 白色固体,遇水变为蓝色固体,用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分。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用于加热,焰心温度最低。 3、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可点燃。 4、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发现有黑色物质则是蜡烛没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炭黑。

2021年中考化学高分指南:初三学霸分享化学学习方法

初三化学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记好方程式和重要概念,这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和前提。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 要学会做笔记 初中化学学习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常复习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 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 联系实际 化学课程中有很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跟物理类似,很多化学知识对于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提高生活的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经常去搜集生活中的素材。 例如:饮食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及其含量和作用,就需要你多多观察生活中的食品包装,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阅读和研究----- 钢铁生锈、食盐成分等等。 2019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本质:有无其它物质生成 区别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误区辨析 1.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不一定。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火药爆炸;可燃性气体混有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的爆炸。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学霸经验之谈:学好初中语文有方法

学霸经验之谈语文篇:学好初中语文有方法 要问到学习语文的窍门,恐怕回答最多的就是——〓积累、总结〓,的确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与勤奋,但只有真正付出,才有收获,才能厚积薄发,真正走进语文的殿堂。 1.尽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既有自己本身的严谨厚重,又不乏轻松愉悦。这是因为语文包括的内容太广了,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社会百态到内心情感,无不有语文的身影。语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华,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语文的一份净土。先努力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慢慢读,细细品,或许一时还未培养出兴趣,但随着学习语文的深入,你会发现蕴藏在其中的乐趣,那时你的兴趣就建立了,语文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2.重视积累与归纳:语文学习,或许一时的努力发劲,成绩上来了,但下一次忽视了语文学习,成绩立即一落千丈,这说明语文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语文,而重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段时间来积累,重要的是坚持下去,滴水穿石,最终语文成绩会逐步稳定提高,不会有大起大落的现象。那么,积累什么呢? ⑴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3、4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平时老师讲课文时,都会提到作家、作品,这是留一下心,用心听一下或在书角上记一下,文学常识不至于会到贫乏的地步,也足以应付考试。 ⑵现代文阅读: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时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即在本子或纸片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下次做题就注意了,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方法总结,坚持下去,考试前不用多做题,只要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回顾一遍,考试时特别注意运用,现代文阅读扣分会很少。当然,广泛地课外泛读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初一数学学霸笔记(上册)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常见的几何体及其特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是四棱柱。 棱锥: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曲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底面是圆。 球:由一个面(曲面)围成的几何体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 棱柱有两个底面,n 个侧面,共(n+2)个面;3n 条棱,n 条侧棱;2n 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注意:①、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即截面边数最多的图形是六边形. ②、长方体、棱柱的截面与正方体的截面有相似之处. 三个方向看:从正面看,从左面(或右面)看,从上面看看到几何体的形状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学霸初中英语笔记大全(精华版)

学霸初中英语笔记大全(精华版) ● This is the key to the door .这是开门的钥匙。 ● ?? ? ??电话号码电话号码 at .sth .sb call call sb. = phone sb. = ring sb. up please give me a call .请打电话给我 ● family 指家庭时是单数,谓语动词用“is ”,family 指家人时是复数,谓语动词用“are ”。 ● of 表示无生命物体的所有格,s 表示有生命物体的所有格。有生命物体的所有格也可以用of ,但有生命物体后要加“s ”。 ● 以副词there 或here 开头的句子常要倒装,以示强调。 ● What’s your name, please? = 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 please? =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 Nice to meet you. = Glad to meet you. = Pleased to meet you. ● 写启示的方法: 1.启示的主题; 2.描述细节; 3.留下联系方式。 ● 表示惊讶、忧伤、微怒、失望等,可以用dear 作感叹词。 ● 名词如果有数量词修饰它,使用谓语动词适应看他的数量词,如: ??? keys of sets two are here keys of set a is here ● get to somewhere (get home 除外)到达…… ● ? ? ?)无生命物体的“有”( is there ) 有生命物体的“有”( have 有 ● 肯定:Let+宾语(人称代词的宾格或名词)+ V 原型+…… 否定:Don’t let +宾语+V 原型+……/Let + 宾语 + not + V 原型+…… ● have 表示“有”时才可以用来提问或写成否定“haven’t”。 ● ?? ?????? you will 问: ) 听话的人include 不(us Let ? we shall 问: )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include s Let' myself (我自己) yourself (你自己) himself (他自己) herself (她自己) itself

学霸分享笔记------自用版本

分享流程 一、操作流程 1.提前群内预热(人物+分数+提分事例) 2.分享内容 ①学习方法、习惯 ②学习态度的摆正 ③答题套路、知识点干货 ④如何时间分配合理 ⑤笔记 ⑥答题套路在题目中的运用 3.对懂语文内在逻辑的理解(推课) 4.一些注意事项 5.和学生互动、答疑 6.心理辅导 7.鼓励大家

【懂语文全项班优秀学员分享季】 优秀学员: 分享内容: 分享时间: 所在班级: 语文从80提到12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话术: 北冥有鱼,起名为鲲(锟)我叫,李睿锟,睿是睿智,锟是宝刀,睿智的宝刀,象征文武双全,我姓李,但是,离不开你们。 今天给大家分享以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习惯 ②学习态度的摆正 ③答题套路的运用、知识点干货 ④如何时间分配合理 ⑤笔记 ⑥自己对懂语文内在逻辑的理解 ⑦鼓励 一、学习方法、习惯 文本: 分享的经验与方法有一点多,所以提前准备的word ,希望大家认真看完,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的理解。因为,我之前跟一些同学一样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以下的分享,是自己十几年内的总结与反省,相信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以及引起共鸣。我走出来了,现在,是大家携手前进,摆脱学习不当之处的时候了,请大家、耐心、耐心,再耐心的翻阅,一个为了自己,一个请给我的辛苦给予以鼓励,不要让我付出的心血白费,在此,先谢谢大家耐心的翻阅。万分感激。 从初中开始语文成绩一直不是很高,都是80及格水平,在高中成绩一直保持着70不动摇·-·也算是不忘初心了。暑假听了一个月的课,开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成绩达到110分,之后坚持着自己这段时间的一贯做法,第二次成绩120分,在两个礼拜前的第三次月考,成绩提高了三分,123分成绩到现在,不到五个月时间,成绩提高很快,而且已经平稳。 首先说一下消沉时期的状态,还记得半年前的我,除了背诵古文之外完全不知道语文还能学些什么,技巧?模板?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看到同类型的语文题,仿佛大街上惊鸿一瞥的双胞胎,像吗?像!哪里像?说不上来! 我还记得第一次听董腾老师的公开课,“你知道语文应该学什么吗?”那正是我当时最不解的。于是,我做了我语文学习生涯中自认为最正确的一次选择:跟着董腾老师学语文,董腾老师教你懂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