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实验傅立叶变换光谱实验
实验二用FFT做谱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二用FFT做谱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谱分析是信号处理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可以得到信号的频率、幅度等信息。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常用的谱分析方法,通过将信号变换到频域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信号的频谱信息。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高效的计算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可以大幅减少计算复杂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FFT算法实现对信号的谱分析,并进一步了解信号的频谱特性。
二、实验目的1.理解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和谱分析的方法;2.学习使用FFT算法对信号进行谱分析;3.通过实验掌握信号的频谱特性的分析方法。
三、实验原理傅里叶变换是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的一种数学变换方法,可以将一个非周期性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叠加。
FFT是一种计算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出信号的频谱。
在进行FFT谱分析时,首先需要对信号进行采样,然后利用FFT算法将采样后的信号转换到频域得到信号的频谱。
频谱可以用幅度谱和相位谱表示,其中幅度谱表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相位谱表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相位。
四、实验装置和材料1.计算机;2.信号发生器;3.数字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1.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周期为1s的正弦信号,并将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进行显示;2.利用示波器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信号;3.利用FFT算法对采样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信号的频谱图。
六、实验结果[插入频谱图]从频谱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其中,频率为2Hz的分量的幅度最大,频率为5Hz的分量的幅度次之。
七、实验分析通过对信号的频谱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信号的频率分量和其对应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通过分析频谱图,我们可以得到信号中各个频率分量的相对强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频率为2Hz的分量的幅度最大,频率为5Hz的分量的幅度次之。
这说明信号中存在2Hz和5Hz的周期性成分,且2Hz的成分更为明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仅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了解FTIR的工作原理以及仪器的操作。
2.通过对多孔硅的测试,初步学会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FTIR光谱仪由3部分组成:红外光学台(光学系统)、计算机和打印机。
而红外光学台是红外光谱仪的最主要部分。
红外光学台由红外光源、光阑、干涉仪、样品室、检测器以及各种红外反射镜、氦氖激光器、控制电路和电源组成。
下图所示为红外光学台基本光路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将迈克尔逊干涉仪动镜扫描时采集的数据点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的。
动镜在移动过程中,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在大小有限,距离相等的位置采集数据,由这些数据点组成干涉图,然后对它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一定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图。
每一个数据点由两个数组成,对应于X轴和Y轴。
对应同一个数据点,X值和Y值决定于光谱图的表示方式。
因此,在采集数据之前,需要设定光谱的横纵坐标单位。
红外光谱图的横坐标单位有两种表示法:波数和波长。
通常以波数为单位。
而对于纵坐标,对于采用透射法测定样品的透射光谱,光谱图的纵坐标只有两种表示方法,即透射率T 和吸光度A。
透射率T是由红外光透过样品的光强I和红外光透过背景(通常是空光路)的光强I0的比值,通常采用百分数(%)表示。
吸光度A是透射率T倒数的对数。
透射率光谱图虽然能直观地看出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情况,但是透射率光谱的透射率与样品的质量不成正比关系,即透射率光谱不能用于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
而吸光度光谱的吸光度值A在一定范围内与样品的厚度和样品的浓度成正比关系,所以大都以吸光度表示红外光谱图。
本实验运用的仪器是Nicolet 380 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2.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主要特点:⑴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在整个光谱范围内分辨能力达到0.1cm-1。
⑵具有极高的波数准确度,波数准确度可以达到0.01cm-1。
⑶杂散光的影响度低,通常在全光谱范围杂散光影响低于0.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样品测试实验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样品测试实验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2、实验目的和意义红外及拉曼光谱都是分子振动光谱。
通过谱图解析可以获取分子结构的信息。
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均可进行红外光谱测定,这是其它仪器分析方法难以做到的。
由于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尤其是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因此红外光谱法是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红外光谱仪,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扫描速度快,可以在1s内测得多张红外谱图;二是光通量大,可以检测透射较低的样品,可以检测气体、固体、液体、薄膜和金属镀层等不样品;三是分辨率高,便于观察气态分子的精细结构;四是测定光谱范围宽,只要改变光源、分束器和检测器的配置,就可以得到整个红外区的光谱。
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催化、石油、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
通过学习红外光谱仪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及其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
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3、实验原理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进行测定。
(1)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分子振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分子中原子心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做周期性的振动。
这种振动的模型可以用经典的方法来模拟。
如图1所示,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小球的质量,即两个原子的质量,弹簧的长度就是化学键的长度。
这个体系的振动频率取决于弹簧的强度,即化学键的强度和小球的质量。
其振动是在连接两个小球的键轴方向发生的。
图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模型用经典力学的方法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μπνk 21=或 μπνk c 21= 可简化为: μνk 1304≈ 式中,ν是频率,Hz ;ν是波数,cm -1;k 是化学键的力常数,g/s 2;c 是光速(3×1010cm/s);μ是原子的折合质量(μ=m1m2/(m1+m2)。
傅里叶光学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傅里叶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通过实验验证傅里叶变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3. 掌握光学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空间滤波和图像重建。
4. 理解透镜的成像过程及其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傅里叶光学是利用傅里叶变换来描述和分析光学系统的一种方法。
根据傅里叶变换原理,任何光场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平面波。
透镜可以将这些平面波聚焦成一个点,从而实现成像。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傅里叶变换:将空间域中的函数转换为频域中的函数。
2. 光学系统:利用透镜实现傅里叶变换。
3. 空间滤波:在频域中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4. 图像重建:根据傅里叶变换的结果恢复原始图像。
三、实验仪器1. 光具座2. 氦氖激光器3. 白色像屏4. 一维、二维光栅5. 傅里叶透镜6. 小透镜四、实验内容1. 测量小透镜的焦距实验步骤:(1)打开氦氖激光器,调整光路使激光束成为平行光。
(2)将小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光斑的会聚情况。
(3)当屏上亮斑达到最小时,即屏处于小透镜的焦点位置,测量出此时屏与小透镜的距离,即为小透镜的焦距。
2. 利用夫琅和费衍射测光栅的光栅常数实验步骤:(1)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光栅后形成衍射图样。
(2)测量衍射图样的间距,根据dsinθ = kλ 的关系式,计算出光栅常数 d。
3. 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实验实验步骤:(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光栅。
(2)在光栅后放置傅里叶透镜,将光栅的频谱图像投影到屏幕上。
(3)在傅里叶透镜后放置小透镜,将频谱图像聚焦成一个点。
(4)观察频谱图像的变化,分析透镜的成像过程。
4. 空间滤波实验实验步骤:(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光栅。
(2)在傅里叶透镜后放置空间滤波器,选择不同的滤波器进行实验。
(3)观察滤波后的频谱图像,分析滤波器对图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测量小透镜的焦距,验证了透镜的成像原理。
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实验报告

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实验报告————————————————————————————————作者: ————————————————————————————————日期:实验10 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实验时间: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一、 实验目的1. 了解透镜对入射波前的相位调制原理。
2. 加深对透镜复振幅、传递函数、透过率等参量的物理意义的认识。
3. 观察透镜的傅氏变换力图像,观察4f 系统的反傅氏变换的图像,并进行比较。
4. 在4f 系统的变换平面插入各种空间滤波器,观察各种试件相应的频谱处理图像。
二、 实验原理1. 透镜的F T性质及常用函数与图形的关学频谱分析 透镜由于本身厚度的不同,使得入射光在通过透镜时,各处走过的光程差不同,即所受时间延迟不同,因而具有相位调制能力。
假设任意点入射光线在透镜中的传播距离等于改点沿光轴方向透镜的厚度,并忽略光强损失,即通过透镜的光波振幅分布不变,仅产生位相的变化,且其大小正比于透镜在该点的厚度。
设原复振幅分布为(,)L U x y 的光通过透镜后,其复振幅分布受到透镜的位相调制后变为(,)L U x y ':(,)(,)exp[(,)]L L U x y U x y j x y ϕ'= (1)若对于任意一点(x,y)透镜的厚度为(,)D x y ,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D 。
光线由该点通过透镜时在透镜中的距离为(,)D x y ,空气空的距离为0(,)D D x y -,透镜折射率为n,则该点的位相延迟因子(,)t x y 为:0(,)exp()exp[(1)(,)]t x y jkD jk n D x y =- (2)由此可见只要知道透镜的厚度函数(,)D x y 就可得出其相位调制。
在球面镜傍轴区域,用抛物面近似球面,并引入焦距f,有: 22012111(,)()()2D x y D x y R R =-+- (3)12111(1)()n f R R =-- (4) 220(,)exp()exp[()]2kt x y jknD jx y f=-+ (5) 第一项位相因子0exp()jknD 仅表示入射光波的常量位相延迟,不影响位相的空间分布,即波面形状,所以在运算过程中可以略去。
实验4-2 傅里叶变换光谱实验

二、实验装置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装置图
6 9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13
7
4
3 2
12
单 片 机
8 1
3
11
高精度ADC 高精度ADC 电机反馈控制
四、实验方案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 1.首先调整的到干涉条纹,找到光程差减小的方向,利用白光条纹找到
光程差为零的位置 2.在透镜前面放一个白屏,打开激光,调整干涉仪的两面镜子,使屏 上两个光点重合。此时有光亮度变化。 3.激光器与反射镜间加入扩束镜,屏上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4.转动细调手轮和镜子M1下面的细调螺旋,调出圆环形或弧形的等倾 干涉条纹。找到条纹向中心收缩的方向即为光程差减小的方向。 5.再次调整M1下面的细调螺旋,使条纹变成竖直方向的等厚干涉条纹, 将白屏换到光电倍增管前面。 6.被测光源1位置放上白光光源,沿刚才找到的光程差减小的方向,小 心转动细调滑轮,注意观察屏上光斑,等产生彩色干涉条纹时,撤掉 白屏。调整微螺旋使干涉条纹与探测器狭缝平行。每个条纹2-3mm宽。 7.细心逆时针调节细调手轮,使白光条纹全部位于视野外。再顺时针 旋转手轮,使白光条纹恰能在光斑边缘出现。
单色光的干涉图函数包含一个直流分量和一个余弦函数分
量。经过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余弦函数分量的周期就是单 色光的波长。
一、实验原理
若光源发出的不是单色光,而是含有多种光谱成分的混合
光,光强随波长的分布是I(σ),在光谱间隔d σ内光强是I(σ) d σ 。将此光源发出的光分成强度相同的两束,相互干涉 后光强是 在整个光谱范围内的干涉总光强为
目录
一、实验原理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专题实验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专题实验实验一、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及基本操作(老师讲解)实验二、薄膜样品的层数定量分析二、实验准备准备好某种塑料薄膜,分别制成1、2、3、4层样品。
三、实验步骤1)开机步骤a.开启计算机b.打开仪器c.打开Perkinelmer Spectrum软件2)测定步骤a.设置合适的各参数(扫描范围在4000-400)b.背景扫描c.用强磁力样品架,依次扫描准备好的样品d.对图谱进行数据处理并保存至文件夹四、注意事项a.所制薄膜样品不可太厚或太薄。
过薄或浓度过低常使弱的甚至中等强度的吸收谱带显示不出来;如果样品过厚或过浓会使许多主要吸收谱带彼此连成一片(或峰过宽),看不出准确的波数位置和其精细结构。
b.样品中不应有游离水c.样品表面反射回引起能量损失,造成普带变形。
并产生干涉条纹,可使样品表面粗糙些来消除。
d.样品扫描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舱盖五、数据处理图11、对图谱进行基线校正,并标出个谱峰的位置对照红外波谱数据解析,了解所标普带表示的化学键2、分析所实验样品得结果并与标准样品对照,考察其匹配程度。
分析:由上图1红外光谱对照红外数据推知约3600处的吸收为自由,峰尖很大可能是材料表面有水分所导致。
重点是该材料在400~4000的特征吸收主要有3组,分别为峰为2912(与2849是一组)、1466和722四处峰,其中2912对应于反对称伸缩振动,2849对称伸缩振动(并由图可知材料中基团浓度较高,该组振动强度很大);1466对应弯曲振动;722处的峰是()亚甲基平面摇摆振动。
据此可初步判断该材料为聚乙烯。
3、薄膜层数计算由origin软件经积分处理得到薄膜层数与特征吸收峰高度和薄膜层数与特征吸收面积数据表(未转换成吸收光谱):层数特征吸收峰高特征吸收峰面积1 89.85 283072.2852 80.64 238567.813 73.26 200488.654 66.55 168540.35x 55.24 127166.7薄膜层数与特征吸收峰高度和薄膜层数与特征吸收面积标准工作曲线如下图2:图2Lambert-beer定律式中::光度;:透射率;b:厚度;c:表示浓度;:摩尔吸光系数,单位;据此建立吸光度-厚度d的标准工作曲线,得到未知薄膜的厚度.不同层数塑料薄膜在722处特征峰的吸光度值如下表:1 0.483462 0.957033 1.360514 1.68825用Origin软件处理得到塑料薄膜层数与特征峰吸光度的标准工作曲线如图3图3用Origin拟合得n-A线性关系为:n=-0.27505+2.47261A.相关度R=0.99672,显著性概率P=0.00328.由此可见该拟合结果的线性相关性很强,相关度为99.672%。
傅里叶变换光谱实验原理

傅里叶变换光谱实验原理中括号主题:傅里叶变换光谱实验原理傅里叶变换光谱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将时间域中的信号转换成频域中的频谱信息,从而得到样品的光谱信息。
本文将以中括号为主题,分为以下步骤详细介绍傅里叶变换光谱实验的原理。
[步骤一:介绍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数学方法,能够将一个函数表示成若干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和。
它的原理是根据函数的周期性,通过积分运算将函数分解成多个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叠加,从而解析函数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以及光谱分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步骤二: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目标物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强变化,从而获得目标物质的光谱信息。
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各种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等。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
[步骤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主要由光源、样品室、光路系统、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源发出连续谱或单色光,经过样品室与待测样品相互作用后,经过光路系统将光束引入探测器,再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将光谱信息转换为频谱信息。
[步骤四:光纤和光栅的作用]光纤是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中重要的光路系统组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样品室中接收到的光束引导到探测器进行信号测量。
光纤的选择要考虑其传输效率和波长范围等因素。
光栅是光谱仪中另一个关键的光学元件,其作用是将光束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并将不同波长的光线按一定规律进行衍射。
光栅的特点是高色散性,能够将不同波长的光分离出来,实现波长的选择和测量。
[步骤五: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在傅里叶变换光谱实验中,探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转换成电信号并传入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中的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等组件可以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消除噪声并增加信号的质量。
随后,经过模数转换器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3 傅立叶变换光谱实验
实验简介: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得到干涉图,经过傅立叶变换,在频域中得到光谱,这种方法得到的光谱称为傅立叶变换光谱,所用的仪器称为傅立叶光谱仪。
它的优点是:
1. 它以大的圆形入射孔径代替普通光谱仪的窄的入射狭缝,在获得同样分辨本领条件下,它能从较大的立体角接受光源辐射。
2. 在一般分光光度计中,每一瞬间只能测量一个光谱元,而傅立叶光谱仪能在整个工作时间内,同时记录所有待测光谱元,这又进一步使接收器获得更多的辐射能量,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所以,它特别适合于光源较弱的红外光谱区,目前它已作为一种新型红外光谱仪广泛应用于红外光谱工作中。
实验目的:
利用傅立叶变换光谱仪,测量常用光源的光谱分布。
实验原理
傅立叶光谱方法利用干涉图和光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测量干涉图和对干涉图进行傅立叶积分变换的方法来测定和研究光谱图。
和传统的色散性光谱仪相比较,傅立叶光谱仪可以理解为以某种数学方式对光谱信息进行编码的摄谱仪,它能同时测量、记录所有谱元的信号,并以更高的效率采集来自光源的辐射能量,从而使它具有比传统光谱仪高得多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它的数字化的光谱数据,也便于计算机处理和演绎。
正是这些基本优点,使得傅立叶光谱方法发展为目前红外和远红外波段中最有力的光谱工具。
它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经形成了光谱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傅立叶光谱学,或称干涉光谱学。
傅立叶的变换过程实际上就是调制与解调的过程,通过调制我们将待测光的高频率调制成我们可以掌控、接收的频率。
然后将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送到调制器中进行分解,得出待测光中的频率成分及各频率对应的强度值。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待测光的光谱图。
调制和解调方程:
调制方程:
I( ) B( )cos(2 )d
解调方程:
B( ) I( )cos(2 )d
1( 5 )――随光程变化的干涉图
v ——表示最小波数
B(v) ――复原光谱图强度分布
实验内容
1.利用激光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调出光的干涉条纹
2.利用钨丝灯调出白光的干涉条纹,目的是找出光程差为零的位置
3.去掉白光灯,放入被测光源,调整干涉条纹的方向和宽度
4.调整参考激光光路,尽量减少两光路之间的相互影响
5.调整电机转速,连接计算机,开始采集数据
6.进行数据处理和傅里叶变换,输出光谱
附录一:仪器原理
基本结构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的傅立叶光谱仪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作为干涉装置, 立叶变换的核心部件。
光路部分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比较典型的干涉仪,它虽出现在100多年前,但当今仍有许多应用, 而且许多现代的干涉仪,其核心结构仍是迈克尔逊干涉仪。
在本傅立叶变换实验装置的设计 中,光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分成两束后产生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仪将光调制成干涉光,是傅 立叶光谱仪中的核心光学器件。
典型的迈克尔逊光路设计,采用光的干涉原理通过傅立叶变换的数学处理
来获得光谱图。
傅立叶变换法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
采用干涉方法的分辨率由 测量时间来决定的,米集的时间越长分辨率就越咼。
光谱仪的光源有单色光源和复合光源,严格意义上说单色光源也是具有极 窄的谱带
的。
复合光源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时, 每一种单色光都发生干涉,产生 干涉光。
光源的干涉图就是由这无数个无限窄的单色干涉光组成的, 也可以说干
涉图是由多色干涉光组成的。
机械设计部分
光路采用的是迈克尔逊干涉装置,其对动镜的移动精度要求较高,要实现 较高的干涉条纹精度,首先要确保动镜的移动精度及移动的直线度。
而且干涉仪是傅
宦 11 ...
/
图表1
2-外置光源 3-光源转换镜
5-平面反射镜
7-动镜 8-干涉板 9-补偿板 10-定镜 11-平面反射镜
12-接收器(1)13-半透半反境
14-接收 器(2)15-平面反射镜16-激
光器
附录二 软件的使用及仪器操作
2.1.安放仪器
先将傅立叶变换实验装置摆放到平稳的工作台上,将电源线和 USB 连接总线连接到仪 器上。
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 这时可以看到仪器面板上的红色电源指示灯点亮, 表示仪器的 电源连接正常。
仪器面板如图表 23所示。
XFT-1型傅立叶变换光谱仪泮
I U E 此…
L1 1- r. ± 4
P 二I :■■■■■ ,宜 q /■■ ■
L 加一:
吠 it fh #1 A « S
图表1
2.2.打开光源
光源的电源打开,可以看到如图表23所示红色钨灯的指示灯点亮, 表示钨灯已经打开;
选择合适的光阑,一般建议选择 8挡位置,然后再将光源镜的旋钮旋转到钨灯位置如图表
24所示。
若用其它的外接光源则将光源镜的位置旋到其它光源上,且将外接光源的入口处 的端盖打开将光源
引入。
仪器原理设计如右图
1-溴钨灯 4-可变光阑
6-准直镜 i
注意:
打开光源后仪器要预热 30分钟,使测量数据准确;外接光源测试时间>
2.3.进入软件
以钨灯为例,将光源位置调整好后,进入软件界面如图表 者USB 连接有问题就会出现如图表 26所示的错误界面。
图表3
图表4
2.4.新建实验
进入软件界面点击新建实验出现如图表
27新建界面,点击参数设置出现如图表 28参数
设置画面。
图表2
1分钟。
25所示;如果仪器的电源或
,出现如图表29复位界面,复位完成后出现如下界面。
2.5.开始采集
图表5
需馬的冋口-i^i 珅
i
14 ] 1* 1
60
□显云爲光a 线
TftJ'E
fO+lB
0 期0
iM : 0
刪
800
booe
图表6
钨灯设置时间为一分钟后点击确定,然后回到如图表 27新建界面。
然后点击界面上的
采集数据按钮
■ ■■.3
*•1
■ ”U-
5看
图表7
在傅立叶变换后出现光谱图如图表 32所示。
pwrTtSiHwwiiS
■:r Iff r- MUi* Wil
H S
盒 *氓i .韶・方 也益 巧乂 注 岂
----- ------- *NA*'*1. fp
}!> 7
Im-/ (J 皿
I S*?
I 鬥
■艇
躬盂,出现界面如图表 31所示,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 需要加载
的窗体,其中包括矩形窗函数、三角窗函数、汉宁窗函数、海明窗函
数、布莱克曼 窗函数;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傅立叶变换的范围。
转St 设盍
请选誓
@7拒井嵋iW]
—
■■■ JI ■■■
■ ■■■--':■■■■ mil
<:二角魁函数 匚 泡十川函鮒
<7耀明0[ammine)®函数
C 布莱克虽El"心込)窗邀徴
图表9
2.7.光谱图
it
TUI
图表8
2.6.傅立叶变换
- ”■ _ -
'- -
=4 A _H TT 中— ■■ 斗
—— ■ I ■ , _ _ 击■■ ■ — '■
. »
点击工具栏的傅立叶变换按钮
■FS 圉口
72(10
[ 确定 —I
[ 吧消 ]
;m iT■展p-iw-R-FnU! ma・■・**1*・■■弟・a^・・T^ IT FT » M I I E
Tsc! r<r rti+fl:- 丘工
«u
1 云二A *AB*
*7-1 B-^X-l *1 ,VrtT " -p
图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