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
医院麻醉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麻醉科建设管理规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不断要求提升,医院麻醉科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保障医疗质量,医院麻醉科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室设置和设备要求1. 麻醉科应设置在医院手术中心附近,以便麻醉医师能及时赶到手术室。
2. 科室内应设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包括麻醉监护仪、呼吸机、氧气供应设备等,并配备麻醉科专用药物。
3. 麻醉科应有独立的药品存储区,专门存放麻醉用药和麻醉设备,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和设备的完好。
二、人员配置和培训要求1. 医院麻醉科应配备足够的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以满足患者手术的需求。
2.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应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并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3. 麻醉科应有专门的医疗卫生员负责临床环境的卫生管理和器械消毒,确保手术室的洁净程度。
三、手术安全和质量管理1. 麻醉科应制定严格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的职责和权限。
2. 麻醉医师在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等,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的疑虑和担心。
3. 手术室应具备灭菌消毒设施,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器械的灭菌。
麻醉设备、药品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并对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严密监测,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四、患者信息管理1. 麻醉科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手术记录等。
2. 科室应确保患者的信息安全,并定期备份和保护患者的医疗记录。
3. 麻醉医师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时,应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以供术后评估和跟踪。
五、术后病情观察和处理1. 麻醉科应有专门的病房或观察区域,用于术后患者的监护和病情观察。
2.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应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与相关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3.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应掌握术后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妥善处理患者的各类并发症和突发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
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2.09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
•【施行日期】2019.12.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
南(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加强麻醉学科建设,推动麻醉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委组织制定了《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各医疗机构加强麻醉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时使用。
附件: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2月9日。
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

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麻醉科医疗服务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服务,它涉及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
因此,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
一、麻醉科医疗服务的组织管理麻醉科医疗服务的组织管理是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麻醉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明确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机制,加强麻醉科医疗服务的监督和评估。
二、麻醉科医疗服务的人员培训麻醉科医疗服务的人员培训是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医院应该加强麻醉科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麻醉科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加强麻醉科医疗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设备和设施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设备和设施是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医院应该配备先进的麻醉设备和设施,确保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医院应该加强麻醉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麻醉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四、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是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医院应该建立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机制,加强麻醉科医疗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麻醉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麻醉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五、麻醉科医疗服务的安全管理麻醉科医疗服务的安全管理是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医院应该建立麻醉科医疗服务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麻醉科医疗服务的安全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麻醉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麻醉科医疗服务的安全水平。
六、麻醉科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麻醉科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是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医院应该建立麻醉科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麻醉科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提高麻醉科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
麻醉前患者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患者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依据《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及我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为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尽可能地降低围术期治疗时间和费用,制定此制度。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者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及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访视病人一般在手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的病例或新开展手术可在麻醉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诊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行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估,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三、麻醉前评估的重点:麻醉ASA分级、麻醉风险评估、是否饱食。
四、内容:访视的内容包括了解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手术风险评估、评估麻醉前准备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1.负责麻醉的医师应亲自去详细了解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临床诊断、拟施手术方式及步骤、术前准备情况等,从而对病情作出评估。
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麻醉科医师应向主管医师提出建议,完善术前准备和商讨手术时机。
必要时应延期手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2.根据患者资料、病理生理情况、具体病情特点,进行病情评估,评估以ASA 分级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向上级麻醉医师汇报;科主任或上级麻醉医师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手术科室手术医师沟通协商,确定是否进行麻醉前病例讨论或呈报医务科。
3.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计划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根据病情评估的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麻醉中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流程、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镇痛方法等,并在《麻醉前会诊记录单》中记录。
麻醉科医疗能力建设指南

English Answer:The Guidelines for Enhancing the Medical Capacity of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s primarily focus on several key are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nesthetic care.Firstly,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nel alloc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The ratio of anesthesiologists to surgical department doctors should gradually approach 1:3 in tertiary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while secondary and lower-level hospitals should determine their ratios based on their clinical needs, but not lower than 1:5. Addition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ized anesthesia nursing team is advocated, with a recommended ratio of at least 0.5 anesthesia nurses to every anesthesiologist involved in perioperative care.Secondly, the Guideline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establish outpatient clinics, such as pediatric sedation centers and pain outpatient clinics. These clinics can leverage anesthesiology techniques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conditions like sleep disorders, immune diseases, and drug dependence. Pain clinics can extend their services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through medical consortia and remo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loring new models such as home-based pain management. Thirdly, the Guidelines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ers for painles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centrally manage patients undergoing anesthesia outside the operating room,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and ensuring patient safety.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inpatient services such as pain wards, anesthesia treatment wards, day surgery centers, and palliative care wards is encouraged. For hospitals without a dedic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can be tasked with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intensive care beds. Lastly,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s emphasized, encompassing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recovery,post-anesthesia care, and acute pain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is comprehensive approach ensures that patients receive seamless and high-quality anesthetic care throughout their surgical journey.中文回答:麻醉科医疗能力建设指南主要侧重于提高麻醉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几个关键领域。
麻醉专科护士模拟练习 二

1.下列麻醉学不涉及到的范畴是() [单选题] *A. 门诊评估B.大健康管理(正确答案)C.术后镇痛D.院前急救复苏2.麻醉护士最早起源于美国的() [单选题] *A.1764 年B.1861 年(正确答案)C.1962 年D.1992 年3.我国麻醉护士最早起源于() [单选题] *A.1992 年B.1993 年(正确答案)C.1996 年D.1999 年4.第一部麻醉护理系列教材出版于() [单选题]*A.1993 年B.1999 年C.2001 年D.2004 年(正确答案)5.第一届中华护理学会麻醉专科护士培训班开办的地点() [单选题] *A.北京(正确答案)B.上海C.徐州D.泰山6.首家麻醉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在成立地点() [单选题] *A.北京B.徐州C. 四川(正确答案)D.泰山7.第一届麻醉护理本科招收的学校() [单选题]*A.泰山医学院B.徐州医学院(正确答案)C.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D.北京大学8.第一届中华护理学会麻醉专科护士培训班开办的时间() [单选题] *A.2022 年B.2022 年C.2022 年(正确答案)D.2022 年9.当下我国麻醉护理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问题中,下列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统一工作制度B. 明确岗位职责C.专科资格认证D. 明确职业规划(正确答案)10.与美国CRNAs 相比,我国麻醉护士不具有的工作权限是( ) [单选题] *A.术前访视B.参预麻醉门诊C.处方权和决策权(正确答案)D.术中监护11.向新入职麻醉护士介绍岗位内容时,以下不包括的是() [单选题]*A.药品管理B.院感管理C.仪器设备管理D.标本管理(正确答案)12.2022 年12 月16 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在《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中,哪项界定是错误的() [单选题] *A. 医疗服务领域B. 人力资源配置C. 操作培训(正确答案)D. 绩效指标13.恢复室床位情况根据医院手术间配置,建议恢复室床位与手术间比例为() [单选题] *A.1:1B.1:1-1.5C.1:1.5-2D.1:1-2(正确答案)14.下列麻醉护士能单独从事的有创操作是() 。
麻醉前准备制度

麻醉前准备制度
依据《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的要求,结合我院麻醉科实际情况,制定此制度。
一、根据麻醉方案,负责麻醉的医师应进行全面的麻醉前准备,除术前用药外,麻醉科医师应就麻醉器械、麻醉药品、必要的监测仪器和急救设备等方面进行准备。
手术当天还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做到思想上、技术上、物品上均有充分的准备。
二、麻醉药品、器械等由麻醉准备室统一管理。
三、麻醉准备室的具体任务:负责麻醉药品和器械的准备、清理、消毒、管理、请领与维修。
四、每日下午准备室应根据次日麻醉工作安排,按常规准备器械和药品。
五、对于特殊需要的药品和器械,麻醉科医师可在麻醉前访视后或麻醉前讨论后或科内讨论后或请示报告后向准备室提出。
六、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向准备室登记和领取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七、麻醉结束后,麻醉者应将所用器械或物品清洗整理干净后交还准备室。
药品开出处方,消耗性物品列出清单。
八、准备室仔细核对查收,发现问题及时向麻醉者提出。
如所用器械未清理干净,有权要求使用者重新清理。
九、准备室对所用物品进一步清理、包装和消毒等。
十、任何人不得到准备室擅自拿取器械和药品。
十一、麻醉药品由麻醉室工作人员进行登记、记账和领取。
麻醉科学科建设规划

麻醉科学科建设规划标题:麻醉科学科建设规划引言概述:麻醉科学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其建设规划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员配置、设备投入、科研实力、教学资源和临床服务等方面,详细探讨麻醉科学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人员配置1.1 麻醉科医生:麻醉科医生是麻醉科学科的核心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各种麻醉设备。
1.2 护士团队:麻醉科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和对患者的关怀。
1.3 辅助人员:麻醉科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麻醉技师、麻醉助手等辅助人员,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二、设备投入2.1 麻醉设备更新:麻醉科学科需要不断更新麻醉设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2 麻醉药品储备:麻醉科需要建立完善的麻醉药品储备体系,确保手术过程中药品的供应充足。
2.3 麻醉监测设备:麻醉科还需要配备先进的麻醉监测设备,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
三、科研实力3.1 科研团队建设:麻醉科学科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开展前沿的麻醉科研究,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3.2 科研项目支持:医院需要给予麻醉科足够的科研项目支持,鼓励医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3.3 科研成果转化:麻醉科的科研成果需要及时转化为临床实践,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四、教学资源4.1 教学团队建设:麻醉科学科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培养优秀的麻醉科医生和护士。
4.2 临床教学基地: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学基地,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4.3 教学科研结合:麻醉科的教学需要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麻醉科医生和护士。
五、临床服务5.1 临床服务水平:麻醉科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服务,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5.2 术前术后护理:麻醉科需要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康复速度。
5.3 临床路径管理:麻醉科需要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一、麻醉科医疗服务领域麻醉科医疗服务酒盖临床麻醉、疼痛诊疗、监护治疗、急救复苏等门(急)诊和住院服务多个领域。
(一)门诊服务。
主要包括麻醉门诊、疼痛门诊以及其他利用麻醉相关技术开展的门诊诊疗服务。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整合资源设置门诊儿童镇静中心、无痛诊疗中心。
设置疼痛科的医院,也可以由疼痛科提供疼痛门诊服务。
1.麻醉门诊。
负责麻醉前评估、准备、预约和咨询,出院后麻醉相关情况随访,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诊疗。
2.疼痛门诊。
负责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诊疗。
可以利用医联体、远程诊疗等将疼痛诊疗服务向基层延伸,探索开展居家疼痛管理新模式。
3.麻醉治疗门诊。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设麻醉治疗门诊,利用麻醉学技术探索开展睡眠障碍、免疫性疾病、药物依赖等病症的治疗。
(二)手术操作相关麻醉。
主要包括手术室内麻醉、手术室外麻醉。
1.手术室内麻醉。
在手术室内为手术患者提供的麻醉医疗服务,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日间手术。
2.手术室外麻醉。
在手术室外为各类内镜、介入、组织活检等有创诊疗操作,以及自然分娩、康复治疗等疼痛程度较高的诊疗操作提供麻醉医疗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无痛诊疗中心,对手术室外麻醉患者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围手术期管理。
主要包括麻醉前评估与准备、术中麻醉、麻醉后恢复、麻醉后监护治疗及围手术期急性疼痛管理。
1.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麻醉前对手术麻醉患者进行评估与准备,制定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2.麻醉后恢复。
负责所有麻醉后患者的麻醉恢复,直至患者符合返回普通病房的标准,并对术后早期麻醉和域手术并发症进行诊疗。
3.麻醉后监护治疗。
为保障麻醉后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患者医疗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重点为手术后的高龄、存在术前严重合并症或术中严重并发症、大手术后需要继续进行重要脏器系统功能支持和管理的患者,提供预计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监护及治疗服务。
4.围手术期急性疼痛管理。
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因疾病及手术引起的急性疼痛诊疗服务。
(四)住院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疼痛病房、麻醉治疗病房、日间手术中心(日间手术病房)、临终关怀病房等麻醉相关的专科住院服务。
(五)急救复苏。
参与本医疗机构内门(急)诊和住院患者的急救复苏工作,承担院内和医联体内医务人员急救复苏技术的指导及培训。
(六)重症监护治疗。
没有单独设置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可以由麻醉科负责重症监护病床的集中管理。
二、人力资源配置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业务范畴和临床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麻醉科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和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充足的麻醉科医师、护士和医技人员,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和必要辅助人员。
(一)麻醉科医师。
麻醉科医师的岗位职责涵盖上述麻醉科医疗服务领域的相关内容。
为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和手术科室医师比例逐步达到1:3,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可根据诊疗情况合理确定比例,但不低于1:5。
专科医院以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为原则合理确定比例。
麻醉科门诊的医师应当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开设疼痛病房的医院,疼痛病房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0.3:1,且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开设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的人员配备要求见附件1。
(二)麻群科护士。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专科护理队伍,配合麻醉科医师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包括手术室内麻醉护理、手术室外麻醉护理、麻醉门诊护理、麻醉相关专科病房的护理等工作。
其中,配合开展围手术期工作的麻醉科护士与麻醉科医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0.5:1。
同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数量其他岗位的麻醉科护士,负责麻醉门诊、疼痛门诊、专科病房等护理工作。
麻醉专科护理具体要求见附件2。
(三)研究人员、医技人员和辅助人员。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科室规模及工作负荷相应配置科学研究、信息管理、仪器及物资管理维护等专业人员。
(四)手术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护理队伍建设与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等有关文件执行。
三、医疗服务内容麻醉科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掌握的麻醉相应关键技术见附件3。
(一)麻醉门诊医疗服务内容。
对拟实施麻醉的患者,在住院前或接受非住院麻醉前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系统功能评估,气道评估(尤其是肥胖或呼吸道梗阻等特殊患者的气道评估与准备),复杂手术或合并慢性疾病患者术前麻醉评估,严重过敏史患者麻醉前评估,围手术期用药指导等。
对存在麻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包括术后慢性疼痛、椎管内麻醉后头痛、椎管内麻醉或区域神经系统阻滞麻醉后神经并发症等的治疗。
(二)手术操作相关麻醉医疗服务内容。
为手术、有创诊疗、内镜诊疗、介入诊疗、辅助生殖、自然分娩等患者(产妇)提供麻醉、镇痛、镇静等服务,包括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麻及非气管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监测麻醉等不同麻醉方式。
依据麻醉对象及其所施行的手术操作不同,可以分为腹部手术麻醉、骨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头颈部手术麻醉、产科麻醉、儿科麻醉等亚专业,各亚专业高难度麻醉见附件4。
医疗机构要重点提高以下高风险患者的麻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质量控制:1.重症患者:实质性器官功能受限,合并1种或多种中度到重度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控制较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态肥胖(体质指数≥40kg/m2)、活动性肝炎、酒精依赖或酗酒、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心脏射血分数中度下降、终末期肾病进行定期规律透析、早产儿孕后年龄<60周、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病史(>3月)。
2.危重患者: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危及生命安全。
如近3月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合并心肌缺血或严重心脏瓣膜功能异常、心脏射血分数重度减低、脓毒血症、弥漫性血管内疑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未接受定期规律透析。
3.死患者:如不手术则无生存可能。
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极严重创伤、颅内出血合并占位效应、缺血性肠坏死合并严重循环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围手术期相关医疗服务内容。
1.麻醉手术前评估与准备。
同麻醉门诊医疗服务内容的麻醉前评估部分,由麻醉科医师负责。
2.术中麻醉管理。
实施各类麻醉技术,并对手术患者的基本生命功能及体征进行监测、维护与调控。
3.麻醉后恢复。
对术后恢复期患者进行监护,对疼痛、谵妄、恶心呕吐、低体温等相关并发症进行处理。
4.麻醉后监护治疗。
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具体服务内容见附件1)。
5.围手术期急性疼痛管理。
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围手术期急性疼痛评估、诊疗和随访。
6.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评估和随访。
(四)急救复苏医疗服务内容。
主要包括参与院内外急救复苏和提供高级生命支持。
(五)疼痛治疗医疗服务内容。
有条件的医院,在门诊及专科病房内开展疼痛治疗服务。
(六)日间手术相关医疗服务内容。
负责日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麻醉及手术后并发症的诊疗,直至患者出院。
(七)麻醉治疗和(或)临终关怀相关医疗服务内容。
有条件的医院在麻醉治疗门诊或专科病房内开展麻醉治疗、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具体内容见下表:四、设备设施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医疗服务和管理需求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建设完善麻醉信息系统(具体见附件5)。
五、绩效指标医疗机构应当通过绩效指标衡量麻醉科的工作负荷、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调动麻醉科相关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服务效率。
(一)管理指标。
1.麻醉门诊评估占比。
2.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3.全身麻醉后麻醉恢复室转入率。
4.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床位使用率。
5.术后转人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患者占比。
6.椎管内分娩镇痛率。
7.单个手术间日平均开放时间。
(二)质量指标。
1.门诊病历质量合格率。
2.患者入室后麻醉取消率。
3.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4.非计划改变麻醉方式占比。
5.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6.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7.非计划二次插管率。
8.全麻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9.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10.麻醉死亡率。
11.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
12.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心搏骤停率。
13.非计划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率。
14.麻醉后饭复室入室低体温率。
15.麻醉后恢复室转出延迟率。
具体指标定义见附件6。
附:班级内发现体温异常学生处置流程在班级内一旦发现师生体温≥37.3℃或有咳嗽、腹泻等症状,由现场教师迅速安抚好教室内的学生,并交代班干部维持秩序,并迅速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并在旁陪护安抚,老师和学生确认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保持2米以上距离。
边走边电话报告老师。
现场老师送发热学生到隔离室交接完后,迅速回到教室安抚学生、为学生测量体温,讲解疾病防护知识,学校做好该班级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
发热人员班级其他人员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不得离校。
隔离室医务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并询问旅居史和接触史,了解相关症状,经医务人员判断后无异常的则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需要就诊的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需要120救护车接诊的,迅速报告老师联系将患者转运至区人民医院诊治,老师应迅速通知学生家长到医院协助处理。
二是可由家长自驾运送学生到区人民医院诊治。
学校安排老师做好个人防护后,随行到区人民医院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
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排除传染病的,学生应向医院要求开具诊断证明,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学校凭诊断证明同意学生返校。
若属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将按指*挥*部*要求开展工作。
2019-2020下学期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疫*情防*控和班级学习两不误,特制定如下规划:一、开学防*疫教育1.开学前这段时间可以先了解好每个学生的籍贯,有无和疫区相关人员接触,最近有无发热不舒服等情况,并做好登记,这些工作在开学后再做一次。
再做一次的目的一是核对是否属实情况,二是加深了解程度。
2.学生每天上课之前必须先在家测好体温,然后班长站在教室门口测量提问,必须有一个随堂老师在旁边监督,符合一个放一个进教室,不戴口罩连测量的资格都没有。
3.教室每天要进行消毒,这项工作可以由小值日轮流做,消毒的时间为每天上课前和放学后,小值日还要同时负责通风,通风的时机与次数跟消毒一样。
4.所有学生在校期间一律不得外出,下课或去厕所必须要求排队,人与人之间要保持1米以外,不准三五成群。
5.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