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B期终试卷A卷及答案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A 卷一、 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
(每空5分,共15分)1、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4分)2、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3、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
二、 分别用节点法、网孔法和戴维南定理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 图5 图6三、 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10分)四、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6,V U S 00100∠=•,求负载R 上电压有效值U 。
(10分)五、求图7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15分)图7六、电路如图8所示,开关K 闭合前电路已稳定,用三要素法求K 闭合后的u c (t)。
(10分)七、(10分)电路如图9所示。
已知:U=8V,Z1=Ω,Z2=1+j1Ω,Z3=3-j1Ω。
(1) 求输入阻抗Zi; (2) 求•1I。
图8 图9B卷一、选择题(单选):(20分)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
A、7AB、6AC、5AD、4A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A、u=ωLiB、u=LiC、u=jωLiD、u=Ldi/dt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eq =L1+L2+2M B、Leq=L1+L2-2M C、Leq=L1L2-M2 D、 Leq=L1L2-M2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Z=R+jX,当X<0时,单口网络呈( )A、电阻性质B、电感性质C、电容性质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1、图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2、图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Ω,则电流I为。
3、已知i=10cos(100t-30。
)A,u=5sin(100t-60。
)A,则 i、u的相位差为且i u。
4、为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对容性负载,应并接元件。
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集(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集(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欧几里得几何的原理?- A. 同一性公理- B. 全等公理- C. 并行公理- D. 相等公理- 答案:D2. 骑自行车过程中,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A. 空气阻力- B. 摩擦力- C. 弹力- D. 重力- 答案:B3. 下图中标记的是哪一种动物的骨架?- A. 鱼类- B. 鸟类- C. 哺乳类- D. 两栖类- 答案:B...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用电流表可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流表可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2. 苹果树通过传粉的方式进行繁殖。
传粉的方式进行繁殖。
3. 动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
...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的三态及其转换过程。
- 答案: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时,分子排列紧密;液态时,分子间有较多的间隙;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隙达到最大。
物质的三态之间可以通过升温和降温来相互转换。
2. 举例说明重力的影响。
- 答案:重力的影响有很多,比如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时被地球的重力所吸引;人站立时身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而不会飞走。
...第四部分:应用题(共40分)请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回答以下问题:实验步骤:1. 将一个蜡烛点燃。
2. 将一个空玻璃瓶套在蜡烛上,使蜡烛完全封闭在瓶内。
3. 观察一段时间后,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改变。
问题:1. 实验中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什么改变?- 答案:玻璃瓶内的气体氧气被蜡烛燃烧消耗掉,导致瓶内的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2.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 答案:蜡烛在燃烧时需要氧气,而瓶内的氧气被蜡烛燃烧消耗掉,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的气体组成发生改变。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集的部分题目和答案。
如需完整试卷集,请参考相关教材或向学校老师咨询。
祝您顺利完成考试!。
电工电子试卷及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任一瞬间,任一回路沿某一方向绕行一周,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这一定律称为( )A、叠加原理B、基尔霍夫电压定律C、基尔霍夫电流定律D、诺顿定律2.正弦量变化一周所用的时间称为()A、频率B、有效值C、周期D、相位3.在三相四线制中中线()A、一定要安装熔断器B、不可安装熔断器C、可以安装熔断器D、必须接开关4.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条件是()A、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B、集电结正偏、发射结正偏C、集电结反偏,发射结反偏D、集电结正偏、发射结反偏5.多级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的耦合方式是()A、电感耦合B、变压器耦合C、直接耦合D、阻容耦合6.在画交流等效电路时,电容相当于()A、断路B、开路C、短路D、断开7.具有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的电路是()A、固定偏置共发放大电路B、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C、射极输出器D、共集电极放大电路8.三角形连接的三相对称负载,接于三相对称电源上,线电压与相电压之比为()A 、 B、 C 、1 D、29.在直流稳压电源中将交流转换成单向脉动直流的电路是()A、稳压电路B、整流电路C、滤波电路D、稳压电路10.在基本的逻辑关系中,能够实现乘逻辑的逻辑关系成为()A、与逻辑B、或逻辑C、非逻辑D、或与逻辑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两电阻串联后其阻值等于两电阻阻值之和。
()2.稳压二极管在使用时应正向接入电路中。
()3.锗材料的死区电压是0。
7V。
( )4.在使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时,除去的电压源相当于短路. ()5.任一意时刻的输出状态只与该时刻的输入状态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样的电路称为时序逻辑电路。
()6.把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定义为电压. ()7.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五价元素磷所形成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
( )8.在对电路中元器件的电压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仪表应和被测元件相串联。
(完整版)《电路原理》试卷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一、填空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题图一(1)的电路中,C1=1μF,C2=2μF,电路的总电容为,C1上的电压。
2、将图一(2)中的诺顿电路等效为戴维宁电路,其中R1=10Ω .电源的电动势Us= ,电阻R= 。
3、图一(3)中,L1=1H,L2=2H, 电路ab端口的总电感为。
4、电感量为2mH电感中流有2A的稳定电流,该电感的储能为焦耳。
5、电感具有阻碍电流的作用。
6、图一(6)所示电路,C=100μF,R=5kΩ.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10V. 当开关K合上后,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7、非库仑电场移动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到正极所做的功定义为。
8、图一(8)所示电桥平衡的条件为。
9、若某电路网络中有n个节点,则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只能写出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10、纯电感元件两端电压的相位超前其电流相位 。
11、某纯电容的容抗为Xc ,其两端的交流电压为U ,则该电容的有功功率为 , 无功功率为 。
12、如图一(12)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U=25V ,R 1=70Ω,R 2=30Ω,则U 1= , U 2= .13、若A=5∠53.13o,B=5∠-143.13o,则 .=BA 14、1000μF 的电容两端加了100V 的电压,电容极板上的电量为 库仑。
15、频率相同的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o), 210sin(+=t U u m ωo), 则u 超前i 。
60sin(-=t I i m ω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或不选均无分)1、电容的定义式为:( ).A . B. C. D. Uq C =q U C =Uq C =C=IU 2、图二(2)电路中,R 1=6Ω,R 2=7Ω,R 3=6Ω,R 4=10Ω,则a 、b 两端的电阻R ab 阻值为( )。
电路原理试卷及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A 卷一、 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
(每空5分,共15分) 1、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4分) 2、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3、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
二、 分别用节点法、网法和戴维南定理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 图5 图6 三、 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10分)四、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6,V U S 00100∠=•,求负载R 上电压有效值U 。
(10分) 五、求图7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15分)图7六、电路如图8所示,开关K 闭合前电路已稳定,用三要素法求K 闭合后的u c (t)。
(10分)七、(10分)电路如图9所示。
已知:U=8V,Z1=1-j0.5Ω,Z2=1+j1Ω,Z3=3-j1Ω。
(1) 求输入阻抗Zi;(2) 求•1 I。
图8 图9《电路原理》试题B卷一、选择题(单选):(20分)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
A、7AB、6AC、5AD、4A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A、u=ωLiB、u=LiC、u=jωLiD、u=Ldi/dt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 eq=L1+L2+2MB、L eq=L1+L2-2MC、L eq=L1L2-M2D、L eq=L1L2-M2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Z=R+jX,当X<0时,单口网络呈( )A、电阻性质B、电感性质C、电容性质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1、图1.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2、图1.2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Ω,则电流I为。
3、已知i=10cos(100t-30。
)A,u=5sin(100t-60。
)A,则i、u的相位差为且i u。
4、为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对容性负载,应并接元件。
5、三相对称电路,当负载为星形接法时,相电压与线电压的关系为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为。
四川大学电路考试试卷及答案

( ) 3、(15 分)电路如图 3-3 所示,已知 i = 2 cos 103 t + 30o A
,
C1 = 100 μ F
试求 R、L、C2 之值。
2H i
0.5Ω
iS
1F 1Ω
图 3-3
图 3-4
4、(15 分)电路如图 3-4 所示,t=0 时电路无初始储能, iS = 2δ (t) + 3ε (t) A ,求电流 i (t ≥0)。
R=10Ω
5分
当ω
=
3 × 103
rad
s 时:
1
j
ω
L
−
1 ωC1
+
jωC2
=0
C = 12 ⋅5μF
5分
4、(15
分)解: H (s)
=
I (s) IS (s)
=
s2
+
0.5 2.5s
+ 1.5
(可用分流关系做)
6分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图 3-1
图 3-2
2、(15 分)求图 3-2 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本题 4 页,本页为第 3 页 教务处试题编号: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B 卷)
学号:
姓名
[ ( ) ( )] uS = 10 2 cos 103 t + 30o + 8 cos 3 × 103 t + 45o V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电路期中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上 海 海 事 大 学 试 卷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电 路 原 理 》班级 学号 姓名 总分注意:本试题题目均为计算题,答卷中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一、图示电路中,U ab =5V ,求R=?(5分)二、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5分)三、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并判断是吸收还是发出。
(5分)题 目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得 分 阅卷人--------------------------------------------------------------------------------------装 订 线------------------------------------------------------------------------------------第 2 页 共 4 页四、求图示一端口的输入电阻R in 。
(7分)五、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画出图示电路的对外等效电路。
(8分)六、图示电路中,已知:I = 3 A ,I S = 1 A ,R 1 = 4 Ω,R 2 = 3 Ω,R 3 = 2 Ω,U S1 = 1 V , U S2 = 5 V 。
求 U S3 = ?(10分)U 2S 2-七、电路如图所示,列出结点电压方程和网孔电流方程。
(20分)八、图示电路中,已知:R1 = 6 Ω,R2 = 10 Ω,R3 = R4 = 12 Ω,R5 = 12 Ω,U S = 36 V,I S = 3 A。
用叠加原理求开路电压U AB。
(10分)AB第 3 页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九、图示电路中,已知:U S1 = 1.2 V ,U S2 = 12 V ,R 2 = 4 Ω,R 3 = 6 Ω,R 4 = 8 Ω, R 5 = 10 Ω,R 6 = 9 Ω。
求当I = 0时,电阻R 1等于多少?(15分)十、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阻R L 取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此最大功率。
电路原理考试及答案

电路原理考试及答案————————————————————————————————作者:————————————————————————————————日期:A 卷一、 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
(每空5分,共15分) 1、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4分) 2、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3、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
二、 分别用节点法、网孔法和戴维南定理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 图5 图6 三、 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10分)四、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6,V U S 00100∠=•,求负载R 上电压有效值U 。
(10分) 五、求图7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15分)图7六、电路如图8所示,开关K 闭合前电路已稳定,用三要素法求K 闭合后的u c (t)。
(10分)七、(10分)电路如图9所示。
已知:U=8V,Z1=1-j0.5Ω,Z2=1+j1Ω,Z3=3-j1Ω。
(1) 求输入阻抗Zi;(2) 求•I。
1图8 图9B卷一、选择题(单选):(20分)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
A、7AB、6AC、5AD、4A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A、u=ωLiB、u=LiC、u=jωLiD、u=Ldi/dt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 eq=L1+L2+2MB、L eq=L1+L2-2MC、L eq=L1L2-M2D、L eq=L1L2-M2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Z=R+jX,当X<0时,单口网络呈( )A、电阻性质B、电感性质C、电容性质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1、图1.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2、图1.2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Ω,则电流I为。
3、已知i=10cos(100t-30。
)A,u=5sin(100t-60。
)A,则i、u的相位差为且i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业大学期终考试命题稿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命题注意事项:一、命题稿请用A4纸电脑打印,或用教务处印刷的命题纸,并用黑墨水书写,保持字迹清晰,页码完整。
二、两份试题必须同等要求,卷面上不要注明A、B字样,由教务处抽定A、B卷。
三、命题稿必须经学院审核,并在考试前两周交教务处。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A卷课程电路原理 B姓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命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1、设R Y 为对称Y 形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则与其等效的形电路中的每个电阻等于R = 3R Y 。
2、图1-2所示电路中的运放是理想的,则输出电压u 0= -(R 2/R 1) u s 。
3、图1-3所示电路,回路2的回路电流方程为 (R 2+R 3)i 2-R 2i 1 = – u s 。
4、图1-4所示电路,二端网络N S 中含独立源、电阻和受控源,当R = 0时,i = 3A ,当R = 2时,i = 1.5A 。
当R = 1时,i = 2A 。
5、图1-5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Z i = Z L /4 。
6、图1-6所示耦合电感电路中,已知L 1 = 120mH ,L 2= 100mH ,M = 50mH 。
则a ,b 端的等效电感L = 95 mH 。
7、某一感性负载,接在电压为220V ,频率为50Hz 的电源上,该负载的功率为264W ,电流为2A 。
如果在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容,使功率因数cos φ=1,此时电源端的电流为 1.2 A 。
8、图1-8所示电路为对称的Y –Y 三相电路,电源相电压为220V ,负载阻抗Z =(30 + j 20)Ω,则电流表的读数为 6.1 A ,三相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3350 W 。
i S+ u SR 1R 3R 2 图1-3i 1 i 2+u I - +R 1R 2图1-2R LR 3+u SiN S图1-4R12图1-5LZ iZ ZNA B CZA图1-8RC 2C 1 L图1-9M图1-6aL 1L 2L 1L 2图1-10i 2+u 2i 1u 19、图1-8所示电路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现增添一个如虚线所示的电容C 2,其结果将使电路成为 过阻尼 。
(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10、图1-10所示电路中,1211()di di u t L M dt dt =-, u 2(t )= 212di diL M dt dt-+ 。
二、简单计算题(每题6分,共30分)1、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o 。
解:原电路图可等效为图2-1au o =4V/2=2V2、图2-2所示电路,R 1 = 3Ω,R 2 = R 3 = 5Ω, 求电流I 1和电压U 2,4V图2-14Vb图2-1aU 2图2-2+ 16V …………………2分 …………………2分…………………2分解:对左边网孔列KVL 方程: -5+(I 1+1)R 2+I 1R 1-16=0代入数据:-5+5 I 1+5+3 I 1-16=0解得:I 1=2AU 2=-5+(I 1+1)R 2+1R 3=-5+35+15=15V3、用叠加原理求图2-3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解:(1) 当10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电路如图2-3a 所示,4//410V=4V 6//64//4AB U '=⨯+;(2)当电压源U S 单独作用时,电路如图2-3b 所示,0.584AB U V V ''=-⨯=-; (3)当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时:0AB AB AB U U U '''=+=+ 6Ω图2-36Ω4Ω4Ω 8VB+10V6Ω图2-3a6Ω4Ω4Ω BA6Ω图2-3b6Ω4Ω4Ω U SAB …………………2分…………………2分…………………2分…………………2分…………………2分…………………2分4、求图2-4所示电路的谐振频率。
解:图2-4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为13323()()C C CR L CC CCI R I j L I U U U j CZ j I I I ωωω++++==+&&&&&&&&&13()R j L Cωω=+-当031=-CL ωω,即LC31=ω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
5、图2-5所示电路为测电感线圈参数的实验方法之一,若已知 = 200rad/s ,并由实验测得电压表读数(有效值)200V ,电流表读数(有效值)2A ,功率表读数(平均功率)240W ,求线圈的等效电阻R 、等效电感L 和线路的功率因数cos。
解:因为:22240602P R I ===Ω,2001002||U Z I ===Ω 所以: 22221006080||L X Z R =-=-=Ω8004200.LX L H ω===ARL图2-5WV…………………2分…………………3分…………………3分…………………2分1jωC +I C+ - U C U L 2 jωLI C图2-4Z(jω)+ - U R Rcos=P/S=240/(200×2)=…………………2分三、计算题(10分)图3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0=t 时将S 闭合,试用三要素法求全响应i L (t )和i (t )。
解:初始值: i L (0+)= i L (0-)=8 A稳态值: i L ()=16*(10/16)=10 A 等效电阻:R eq =16 时间常数: =L /R =三要素公式:1000102()()[()()]tL L L L t i t i i i e e τ--=∞++-∞=-1001662()()L ti t i t e-=-=+4图3 10616A S ( t = 0) i (t )L (t…………………2分…………………2分 …………………2分…………………2分…………………2分四、计算题(8分)图4所示电路中,已知A 30/6︒=S I &,Ω+=501001j Z ,Ω+=862j Z 。
求负载Z L 为何值时处于最佳匹配,并求此时的功率。
解:263068630105313608313()..oc sU I Z j V ==∠︒⨯+=∠︒⨯∠︒=∠︒&& Z eq =Ω+=862j Z当68*L eq Z Z j ==-Ω时为最佳匹配,Z L 的功率为:2260150446maxoc eq U P W R ===⨯图4 图4…………………2分…………………2分 …………………2分…………………2分图5所示电路中,已知L = 250 mH ,R = 5 ,C = 4 μF ,101021000cos s u t =+(V)。
试求(1)电源端电压的有效值U S ;(2)电源电流i 和电容C 上的电流i C ; (3)电源发出的平均功率P 。
解:(1)电源端电压的有效值:22101010021414.S U V =+==(2) U S 0=10VI 0=U 0/R =2A , I C0=0 P 0=U 0I 0=20 W(3) 111021000100cos (),()S S u t V U V ==∠& =1000 rad/s1000025250.L Z j L j j ω==⨯=Ω, 1250C Z j j Cω==- 电路发生并联谐振,所以:01I =&,即:i 1(t )=0 11004090250C1S C U I mA Z j ∠︒===∠︒-&&402100090C1)i t mA =+︒P 1=U S1I 1cos φ1=0(4) 叠加012()()i t I i t A =+=01402100090C ()())C c i t I i t t mA =+=+︒电源发出的功率:P=P 0+P 1=20 W图5Ri+uLi …………………1分 …………………1分 …………………1分…………………1分…………………2分…………………1分…………………1分…………………1分…………………1分…………………1分图6所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电容中无初始储能。
在t =0时合上开关S ,用运算法求t>0时的电流i 1(t )。
解:运算电路如图6a 所示212221RCS Z S S ⨯==++, 222242212222()S S S Z S S S S +++=+==+++ 121121221020102212111()()()()()K K K S S S I S Z S S S S S+⨯++===+++++22102211021102121()()()S S S K S =⨯++⨯⨯===+⨯ 1111022110115221()()()()S S S K S =-⨯++⨯⨯-===⨯-212112111022125210225111010102()()[]()S S S S d S S d S S K ds S ds S d S ds S S =-=-=-=-⨯++++==⨯=⨯++=⨯-=所以:125101()()I S S S=++1510()t i t te -=+1+10V图61(S图6a+10— S …………………1分 …………………2分…………………1分…………………1分…………………1分…………………1分…………………2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