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带分析及意义

合集下载

价格带分析的四种技巧

价格带分析的四种技巧

价格带分析的四种技巧很多零售企业(或门店)在做“价格市调”时,一般都习惯关注同一品牌商品的价格比对,却往往忽略价格带的分析。

实际上,价格带的分析对我们进行经营策略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什么叫“价格带”?价格带是指在一个类别(通常指一个小类)中,众多商品的价格区间。

比如,某一个小类的商品,最低的售价是5元,最高的售价是48元,那么,这个小类的价格带就是5-48元。

每一个零售企业(或门店)都有各自的经营定位,即根据商圈特性确定的经营范畴(经营档次)。

所以,即使同属于一个公司,地处高档生活小区和位于普通居住区域的两家门店,在定位上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所经营的商品范围也会不一样,价格带也有一定的区别。

开设在高档生活小区的门店通常有很多属于高档次的商品,不仅商品价格偏高,而且基本上只有高收入、高消费的人群才会购买。

如果将这些商品放到低档次的门店,即使价格降到很低很低,由于生活习性不同,购买此商品的顾客还是极少,甚至是零销售,进而会使一般顾客望而却步,不敢再次光临。

同样,将档次很低的商品搁在高档次的门店货架上,高消费人群非但不会购买,还可能因此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觉:该门店的档次在降低,符合需求的商品在减少,如此一来,以后他们也许就不会再光顾这家门店了(如果有同样档次的门店可供选择的话),这样,门店也许就失去这一部分高端消费群体了。

定位高与低,不仅反映在价格上,还会体现在价格带上。

比如位于普通居住区域的门店,某一商品小类的价格带是5-48元,而地处高档生活小区的门店同样小类的价格带可能就是35-80元。

价格带是呈“橄榄”状的,即两头尖、中间大。

中间最大的一块是常态价格,即价格带的实质部分;两端往往只有一两个SKU,低端就是该品类的促销惊爆价,高端则是体现门店形象的“推荐商品”。

千万不要误将两个端点视同常态价格带。

价格带不追求“宽度”,只要符合商圈的消费需求即可,过宽的价格带反而会给顾客一个“定位不明确”的表象,而使顾客选购时无所适从。

价格带分析

价格带分析

全释价格带通过价格带我们能知道 1.商场是目标客层是?2.目标客层所需要的商品选项构成是怎样的?3.价格带的研究是一个辅助工具,在超市的经营定位确定之后,通过价格带的研究可以清楚目前的商品是否符合商场的定位。

什么是价格带?价格带是指一种同类商品中的最低和最高价格的差别,比如说麦片类商品最低价格是6.8元一袋,最高价格是26.5元一袋,那么该门店麦片类商品的价格带就是6.8-26.5元。

价格带的宽度决定了门店所面对的消费者的受众层次和数量。

如何进行价格带分析?1.首先选择分析对象:比如红酒,酱油等2.展开商品品类中的单品信息,(比如酱油)罗列其价格点下面我们看一下A超市的酱油类商品的单品价格表。

酱油价格带分析价格区数量1.8-3元 6 3.0-5.0元30 5.0-7.0元38 7.0-10.0元 6 10.5-13元11 13-15元 5 16-20.5元10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酱油各单品的销售数额,销售价格等。

1.A超市中酱油类商品最低价格是1.8元一袋,最高价格是20.5元一瓶,那么该门店酱油类商品的价格带就是1.8-20.5元。

2.判断其价格区,A超市酱油类商品的价格点主要集中在几个区间:3-5元,5.0-7.0元,10.5-13元,,16-20.5元3.确定商品品类的PP点,PP点是指对于该门店而言,最容易被顾客接受的价格,确定PP点以后备齐该PP点价位左右的商品,就会给顾造成商品丰富,价格便宜的印象。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A门店酱油品类的PP点为3.-5.0,及5.0-7.0元。

4.将商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做成曲线图或柱形图,通常会得到两个到三个波峰,通常在波峰周围就是销售相对较好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一个低位波峰和一个高位波峰。

低位波峰是针对于收入较低顾客实现的销售,高位波峰是高收入消费群为你创造的。

通过图表我们就可以知道应该配备什么价位的商品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的分析我们就清楚地知道在安排每个价格线上商品品目(Item)或种类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业态或商号的最恰当价格卖点(Price Point),尽量增加在该PP点的商品品目或品种数目。

超市物价研究报告的背景和意义

超市物价研究报告的背景和意义

超市物价研究报告1. 背景超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的重要场所,物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超市物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超市物价的背景分析、综合分析和建议等部分,全面了解超市物价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超市物价合理化、稳定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分析2.1 超市物价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超市物价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上涨趋势。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商品领域,存在价格不透明、垄断行为、价格虚高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负担。

2.2 超市物价问题2.2.1 不透明价格:部分超市存在价格不明码标示、变动频繁等问题,导致消费者难以准确了解商品价格。

2.2.2 垄断行为:个别超市通过垄断市场、操纵供应链等手段,抬高商品价格,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

2.2.3 价格虚高:部分商品存在价格虚高现象,消费者购买同样的商品需要支付较高的价格。

2.3 超市物价发展趋势2.3.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超市数量的增加和经营模式的多样化,超市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物价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2.3.2 消费者权益保护:政府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加,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监管超市物价,维护消费者权益。

3. 结果通过对超市物价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超市物价存在不透明、垄断和虚高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负担。

3.2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增强,超市物价有望趋于合理、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4.1 加强价格监管:政府应加强对超市物价的监管,建立健全的价格监测和反垄断机制,严厉打击价格不透明、垄断行为和价格虚高等违法行为。

4.2 提高消费者知情权:超市应在显眼位置标示商品价格,提供明码标价,并定期公示商品价格调整情况,增加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4.3 增加市场竞争:政府鼓励多样化的经营模式进入超市行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度,促进物价合理化发展。

近年来的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分析及启示

近年来的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分析及启示
2008年2月底、3月初的国内市场食用油价
格大幅波动,也是在美国农业部1、2月连续发布全球大豆减产、库存大幅下降及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发生的。3月3日,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由2月1日的473.3美元/吨涨到527.6美元/吨,涨幅为11.5%,豆油价格则由1193.3美元/吨涨到1491.7美元/吨,涨幅为25%。大豆、豆油价格分别达到历史高点。此后,在美国农业部3月份预测报告调增巴西大豆产量和南美大豆即将上市的预期影响下,3月底,国际市场大豆、豆油期货价格又迅速回落到440美元/吨和1135美元/吨的水平上,国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也相应出现回落。
而2007年以来的猪肉价格上涨,则是由于前两年猪肉价格偏低(2006年6月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价格每500克降至7.29元,当年5月生猪收购价格降至3.24元,均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农民养猪积极性受到挫伤,加之上年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猪蓝耳病导致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使供求严重失衡所致。2006年底的全国生猪存栏4.9亿头,同比下降2.6%;母猪存栏4700万头,同比下降3.6%;到2007年6月底,母猪存栏数比年初又下降7%。
同年10月中下旬,国内市场食用油价格又出现大幅上涨,个别地区出现集中购买、抢购现象。10月中旬,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豆油首先涨价,价格分别比上旬上涨30.00%、25.00%、21.21%、12.07%。到10月下旬,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城市迅速增多,36个大中城市散装豆油、桶装花生油价格分别比上旬上涨19.89%、7.81%;其中,兰州、成都、重庆花生油价格分别比上旬上涨48.37%、34.23%、33.98%,南宁、厦门、长沙、宁波豆油价格分别比上旬上涨40.63%、29.41%、28.57%、27.27%。进入11月后,价格方趋稳定。

价格带分析

价格带分析

全释价格带通过价格带我们能知道 1.商场是目标客层是?2.目标客层所需要的商品选项构成是怎样的?3.价格带的研究是一个辅助工具,在超市的经营定位确定之后,通过价格带的研究可以清楚目前的商品是否符合商场的定位。

什么是价格带?价格带是指一种同类商品中的最低和最高价格的差别,比如说麦片类商品最低价格是3.50元一袋,最高价格是9.90元一袋,那么该门店麦片类商品的价格带就是3.50-9.90元。

价格带的宽度决定了门店所面对的消费者的受众层次和数量。

如何进行价格带分析?1.首先选择分析对象:比如红酒,纸巾等2.展开商品品类中的单品信息,(比如纸巾)罗列其价格点下面我们看一下A超市的纸巾类商品的单品价格表。

纸巾价格带分析价格区数量3.50-4.0元 64.0-5.0元305.0-6.0元386.0-7.0元 67.0-8.0元11 9.0-9.9元 5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纸巾各单品的销售数额,销售价格等。

1.A超市中纸巾类商品最低价格是3.5元一袋,最高价格是9.9元一瓶,那么该门店纸巾类商品的价格带就是3.5-9.9元。

2.判断其价格区,A超市纸巾类商品的价格点主要集中在几个区间:4.0-5.0元,5.0-6.0元。

3.确定商品品类的PP点,PP点是指对于该门店而言,最容易被顾客接受的价格,确定PP点以后备齐该PP点价位左右的商品,就会给顾造成商品丰富,价格便宜的印象。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A门店纸巾品类的PP点为3.50-4.0元、6.0-7.0元4.将商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做成曲线图或柱形图,通常会得到两个到三个波峰,通常在波峰周围就是销售相对较好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一个低位波峰和一个高位波峰。

低位波峰是针对于收入较低顾客实现的销售,高位波峰是高收入消费群为你创造的。

通过图表我们就可以知道应该配备什么价位的商品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的分析我们就清楚地知道在安排每个价格线上商品品目(Item)或种类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业态或商号的最恰当价格卖点(Price Point),尽量增加在该PP点的商品品目或品种数目。

价格分析报告

价格分析报告

价格分析报告近期,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价格波动较为频繁,消费者对价格走势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将对不同行业的价格进行分析报告,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和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1. 农产品价格分析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

由于受气候、季节以及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以蔬菜为例,最近几个月,由于气候异常和疾病影响,部分蔬菜价格上涨明显。

例如,绿叶蔬菜如青菜、菠菜等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而辣椒等热带蔬菜则上涨了40%以上。

此外,传统农产品如大米、小麦等的价格相对较稳定,波动幅度较小。

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食品消费计划,选择性购买价格较低的农产品,以降低个人开支。

2. 房地产价格分析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其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供应减少,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房价已经逼近了人们的购买力底线。

然而,在二线及三线城市,房价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对于计划购买房产的人来说,可以考虑在发展潜力大的城市购买房产,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3. 能源价格分析能源价格一直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价格有所下降,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逐渐降低。

这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根据不同能源的价格趋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能源类型,以减少个人能源开支,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4. 工业品价格分析工业品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产品。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供需关系的变化,工业品价格也会有所变动。

例如,钢铁和铝等金属材料的价格受全球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的影响较大。

近期,随着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金属材料价格出现了相对稳定的趋势。

而家电产品如电视、洗衣机等的价格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影响,逐渐下降。

超市商品的价格带分析

超市商品的价格带分析

超市商品的价格带分析商品的价格带是指同一类商品的最低价和最高价之间的区域,例如超市的方便面最低价为3 元,最高的是15 元,则价格带就是3-15 元。

与价格带相关的几个概念是价格带三度(宽度、广度、深度)、价格线、价格点和价格区。

一、价格带宽度价格带宽度就是价格带的差值,上例方便面的宽度就是12 元,价格带的宽度决定了该类别商品满足消费者的层次和数量的多少。

两个超市方便面的价格带宽度都是12 元,但是A 超市的价格带是3-15 元,B超市是2-14元,说明B超市满足的消费层次会低一些。

二、价格带广度价格带广度体现在价格带中的品牌数,宽度同为12 元的方便面,在A 超市可选择的品牌数有10 个,在B 超市却有15 个,说明B 超市的方便面品牌选择余地更大。

三、价格带深度(价格线)价格带深度体现在价格带中的不重复销售价格的数量,每个不重复价格叫着一条价格线。

还是以方便面来举例,宽度同为12 元,广度同为10 个品牌的两个超市,A 超市的价格带深度为12 条价格线,而B 超市的深度只有6 条价格线,说明B 超市有很多品牌的方便面销售价格是重叠的,对消费者来说A 超市的价格选择余地更大。

四、价格点价格点指在价格带中最容易被顾客接受的某一个价格,确定了某个类别商品的价格点后,在此价格附近准备多些商品并且陈列丰满一些,这就会给消费者造成商品丰富、价格便宜的感觉。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技巧,很多人认为商品越多就代表商品越丰富,其实顾客看到的并不是卖场该品类所有商品的多少,他们看见的只是目标价格即价格点附近商品的多少,所以感觉丰富比实际商品丰富重要得多。

五、价格区价格区是价格带中在卖场陈列量比较多且价格线比较集中的区域,一个卖场可能不止一个价格区,好的卖场会有一个主价格点和1-2 个次价格点,每个价格点对应一个价格区是最优的方案。

如果卖场的价格点和价格区没有重合,这说明该卖场的陈列、产品引进等是失败的。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区并不同于价格段,价格带是由几个连续的价格段组成,而价格区是特指主或次价格点附近的价格段。

产品价格带分析

产品价格带分析
第三步,归纳该品类中单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进而确定品类目前的价格带(Price Zone:该小类商 品销售价格的上限与下限之范围)分布情况;
第四步,判断其价格区(Price Range:价格带中陈列量比较多且价格线比较集中的区域);
第五步,确定商品品类的价格点(Price Point:简称PP点,即价格点是对于该门店或业态的某类商品而言,
品类PP点的反校方法如下: 1.首先从信息系统中查询出该品类商品的销售数据,包括销售金额、销售数量等数据,然后计算该品类商 品的平均销售单价。
2.对比实际商品价格与品类计划的PP点的差距,对离价格带较近的商品进行单品分析观察,寻找真正的顾 客购买力较强的商品,对卖场的促销、陈列等相关方面进行调整;
3.同理,按购物者年龄层进行分析汇总得出主要购物客层,根据客层的定位,客层价格带的定位,来调整 卖场的主力商品结构,进而可以调整主客层适合的商品和品项。
不同的业,不同的门店通常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商品构成计划,通过分析价格带和价格线,就可以把握目 标品类的价格点,然后围绕最恰当价格点开发附近的商品,增加关联价位商品,即俗称的多峰处理。
价格带分析范例 根据关于商品价格带分析的方式,举例说明,下面是某门店的酱油品类的销售和陈列情况:
(1)根据上面的数据,绘制商品构成图:横轴为商品价格,纵轴为陈列排面。针对商品构成图,可以发 现图中整体印象是左高右低平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从目前的品类所涉及的品牌来看,共有8个品牌(巧媳妇、天浩园、德馨斋、恒顺、水塔、海天、灯塔、 珍极),这8个品牌中既有全国性的大品牌海天、恒顺、水塔,又有一些地方品牌巧媳妇,但是由于品牌过多, 分散了各个品牌做大做强的机会。一个零售商品类包括了国际、国内、区域、地方各种层次的品牌是比较正常 的,应当注意各种品牌的开发引入比例和品种选择。在本案例中共有14个单品,其中巧媳妇占有5个,天浩园 和珍极各有2个,剩余的5个品牌各有一个规格。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该零售商主要的顾客群体比较喜欢本地产 品,外来的品牌销售不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价格带分析及意义各不同业态的商家通常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商品构成台帐(或计划),通过分析价格带和价格线,牢牢把握锁定住对自己店铺(业态)中商品(根据用途超市一般五分类:部门-品群-品种-分类-单品)的价格点或最恰当卖点(PP:Price Point),并且围绕最恰当价格点开发PP附近的商品,增加关联价位(PL:Price Line价格线)商品(俗称多峰处理)。

而在自己店铺(商号)内该小分类商品的最高价格线与最低价格线所圈定的价位范围,即为价格带(PZ:Price Zone)。

同类商品各家公司或不同业态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定位,对其所圈定的PZ范围以及锁定的PP和筛选的PL 均有所不同。

大家可以比较家乐福,沃尔玛和伊藤洋货堂以及北京的CRC,能发现同样样品的各自PL和PZ不同(美国的DS牛奶往往就一个PL,在一个PL上做不同的SKU)。

各家公司都在极力确保各自的PP点。

必要时甚至将商品化整为零(如小分装等拆零处理)。

因为PP 点锁定的恰当与否,不仅影响盈利(毛利)走向,而且会左右顾客的购买和对商家的品牌认知度(乃至忠诚度)。

在安排商品计划时,对同等用途的商品亦可投放高价位区特色品或超前半步乃至非日常性商品,借此来增加顾客对该类商品的吸引力,既满足或开发熟客的新需求,同时也可创造毛利增加该类商品的卖场跃动感和魅力(达到效益和艺术的最佳组合)。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如何理解商品丰富的概念。

我们常说的商品丰富,指的是我要买的某价格带区的具有同样使用用途的商品的多寡,而并非在该处所陈列商品单纯叠加得越多越好之意思。

比如:作为40岁所有的白领在购买每天上下班自己带的领带时,如果选择去大卖场(HM)购买的话,自己心目中的价格带大概在10元-100元(PZ),其中最希望买的是价位在50元(PP)左右的领带。

如果该店铺在50元一条的领带商品品种和种类很多(备齐度好)的话,我会认为该HM的领带商品很丰富。

至于1000元(高档百货店)一条的领带和5元(地摊上)一条的领带,对我来讲则没有吸引力。

大家不妨试着先对外资店铺(如加乐福和沃尔玛)某小类商品进行比较。

做超市尤其是经营商品与销售,一定要养成依据数目说话和分析的职业病才行。

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水面下的部分,掌握了“看门道”的技法,才会使“打得赢”成为可能。

谁能告知两家在“酱油”类商品上的PZ,PL,PP 以及各自的品目数(Item)为多少呢?比如:酱油(下属为虚拟价格)家乐福沃尔玛PL4价位3价位PZ 1.50元-16.50元 1.00元-18.00元PP 3.00 2.50且各自PL.PP点的品目数。

不知道商家在自己所供应品类上的价格带,你就不知道你应该向对方推介(提供)什么样(价格带)的商品,对你的顾客(零售商)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商品部做商品开发和调整时多围绕该类商品的价格带(PZ)、价格线(PP)和最佳价格卖点(PP)着手,一切按照既定方针办(公司商品战略),不许破了规矩(相对)。

各商家都知道自己的店铺(业态)该卖什么,不该卖什么。

时刻维护着自己的商号,商号的价值决定他们的生存价值,结果是培养了自己的品牌度和忠诚顾客。

供货商多掌握各自服务对象(各路商家)的商品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给商家符合其既定路线的不同内容的商品或超前半步的商品。

久而久之,便可真正从战略和技术上把握住商家,形成与商家的鱼水关系(互相不可分离),结果是共同富裕。

国外一般供货商对不同的客户都有不同的套路。

比如同类商品,此规格对A店铺(商号=业态),此类对B店铺(商号=业态) 等,在商品档次、价位、规格和特色上投其所好、按照规矩办事(符合各家店铺的商品战略)。

国外的供货商多比商家还精通商业,至少在该供货商的守备商品范围内的知识、经验和信息等,多绝对是行家。

不仅知道该类商品在不同业态、地区的市场终端零售价和市场走向(口味、流行性的),甚至对其源头的生产供应情况亦了如指掌。

尤其是生鲜商品,甚至连果树的树龄和栽种的坡面状况(朝阳的坡面还是背阴的坡面等)亦了如指掌。

比如苹果(假设该品牌的糖度和酸度一定),对朝阳面坡地栽培的适龄果树,首先选择果树外围层的个大且红润均匀的苹果,提供给百货店(价格带高);中间层的中等大的多提供给超市(价格带居中);个头小且不均匀又有些虫蛀的多甩给折扣店等...。

加工食品和非食品类亦如此。

由于各路商家紧紧围绕着自己价格带做该做和不该做的买卖。

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国内商家也开始逐渐悟出总是靠游击战法是无法壮大和真正发展起来的。

尤其是在培养自己的商号品牌上,迫切需要有一套正规战套路和商品战略。

而商品价格带分析则是其必备内容之一。

供货商唯有真正做强,懂得「道法」,才不会被零售业所抛弃。

毕竟懂该类商品「所以然」的唯有我供货商也(沃尔玛尤其知道供货商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讲,今后谁驾驭和培养了供货商,谁将取得零售之天下。

商品价格带不仅对供货商意义极大,对厂家亦如此。

不仅可以事半功倍,更且让你知道该如何生产什么;不该生产什么。

不仅更好地节约有限的资源,而且让你知道该如何赚钱,在哪里赚钱...。

卖场的管理目标是提升销售,促进顾客购物,我认为价格带的管理应该也是和顾客的销售分析有密切关联的,我的建议做法:1、首先先分析本店的客流量(来店发生购物的顾客数),客单价(每笔购物单的平均金额)和件单价(每件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得知卖场总的平均件单价情况,作为主价格带管理(平均件单价意为着该地区的消费能力)。

2、在上面数据的基础上按部门汇总,得知本部门的如上数据,对于本部门的商品的价格带进行分析,并对离价格带较近之商品进行单品分析观察,寻找真正的顾客购买力较强的A品,进行卖场的促销、陈列相关的调整。

3、同样的方式按购物年龄层进行分析汇总,来得知本店的主要购物客层,根据客层的定位,客层价格带的定位,来调整卖场的主力商品结构,多提供主客层适合的商品和品项。

总而言之,管理无定式,每一种方式都可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目的有下:1、新进入城市或地区,了解竞争对手及顾客消费习惯,制定价格带2、根据目前经营情况和周边消费者意见,结合竞争对手和自己的经营策略,调整商品结构,加强竞争力。

如果商品价格带分析要和商圈、顾客消费习性一起来分析确实很难,我们就需要从业者至少了解--卖场经营、商品知识和消费者研究。

我今天在这里说的只是一种偷懒的方法(了解竞争对手,满足自己的价格带和商品结构)价格带分析必要的组成要素:1、竞争者和自己的单品详细资料(包含品名、价格、单位及供应商资料)2、公司内部的商品组织分类表(只有根据大中小分类来分析才有效)3、分析报表(分类数量、分类均价、分类价格宽度和分类价格段)要注意的是:1、如果你要满足商品结构和挑选畅销品的话,请自行增加竞争对手,因为如果你只和一家竞争对手想比较的话根本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2、价格带分析最好要小分类来做。

商品的价格带,是指一种同类商品或一种商品类别中的商品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的差别。

价格带的宽度选择是一家门店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选择得。

比如同一类毛巾,它有高档的,有中档的,还有低档的,三种档次对应了三种不同的消费层次,如果你这家店没有高档消费层次,那么你准备的高档毛巾就是错误的。

如果有高档消费层次你没有准备高档商品,就会失掉这部分消费客层。

以此类推,其它商品也是如此。

商品的价格调查方法:一般我们到市场调查价格,大部分是用一种商品去对照,没有在价格带的宽度和深度去调查。

比如讲红葡萄酒,对方有5个规格,5种价格,分别是5元、10元、20元、30元、50元,我们也有5个规格的红葡萄酒,5种价格,分别是8元、10元、15元、20元、30元,相比较感觉如下;对方的价格带比我们宽,我们的价格带窄,对方的价格比我们便宜,我们价格贵。

如果我们增加4.5元和45元规格价格,那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感觉。

还有就是对同一种商品,当我们的价格高时,那就需要看这种商品在我们店的销售排名,如果销售一般那就放弃这个商品。

如果销售比较好,消费者又需要,那就可以把它作为牺牲商品对待。

对于不同类型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策略。

1、目标性商品(牺牲性商品):竞争性商品,售价具有代表性,代表超市的价格形象。

如顾客购买频率高,销售数量大,价格敏感,市场占有率大。

价格定位可采取0毛利或负毛利的定价策略。

但必须结合买场陈列,刺激销售。

树立价格平实的口碑;利用高频率的消费商品群吸引和巩固消费群体。

各门店目标性商品品项数约占总经营商品的10%左右(目标性商品;纸、部分饮品、油、生鲜食品)。

2、常规性商品:持续性的竞争定价,既创销售又创毛利。

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要,商品单价低,毛利高,销售量大的商品(休闲食品、毛巾类、袜子类、散、包装酱菜类)。

3、季节性商品:震荡性定价,较高毛利。

自有品牌商品:有竞争的商品低价走量,无竞争的商品高价走毛利。

商品价格带分析并不复杂。

只要按照小分类进行即可(正如david.sun所言)。

其实,可以拿自己店铺的某类商品,注意一定是在小分类上比较。

比较之前不要考虑复杂的商圈因素,先要找出What,即各自卖场上的商品陈列之现状=事实(我店和对方店铺),画出双方的商品构成图(PF)后,然后在分析为什么会这样(Why)。

推敲未必然和所以然。

依照济周的经验且不可上来先断Why?!先要认真地调查事实(许多失误多为我们还没有掌握事实的情况下,将事实与Why混为一体所致,结果哪个也没搞清)。

学会并掌握商品价格带分析技术,你会上瘾,而且养成你的慧眼意识,一看卖场就可断定对方的定位设想,并由此推测商家替该客层所准备的解决方案和技巧(=商家的经营秘密所在)以及对商圈的解析(过几天给大家介绍一些日本超市的通俗案例)。

就葡萄酒而言,由于商品较为特殊,不予过多的深入。

但对楼上学兄的观点有些地方觉得值得商榷。

比如讲红葡萄酒,对方有5个规格,5种价格,分别是5元、10元、20元、30元、50元,我们也有5个规格的红葡萄酒,5种价格,分别是8元、10元、15元、20元、30元,相比较感觉如下;对方的价格带比我们宽,我们的价格带窄,对方的价格比我们便宜,我们价格贵。

就价格带而言,不仅要列出价格线(如双方各为5条),还要确认双方在每个价格线上的陈列数目(严格讲为商品品种数)。

在安排每个价格线上商品品目(Item)或种类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业态或商号的最恰当价格卖点(Price Point),尽量增加在该PP点的商品品目或品种数目。

使PP点价为附近的商品种类最多和最厚,形成该小类上的高峰点(区)。

而顾客正是根据PP点来判断该店铺是贵还是便宜,是丰富还是贫瘠。

而与价格线的种类多少无关。

切忌:丰富与贵贱的含意与价格线(Price Line。

PL)的多少无关,通常是通过对PP点附近的商品种类的多少来判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