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1.王叔叔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想提前1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

2.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98千米,这辆小汽车往返甲地到乙地一次要6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这辆汽车就可以到达乙地?

4.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255千米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他们几小时后相遇?

5.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乙车6小时达到,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8千米,因此比乙车迟到一小时达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6 .小强有一本书要给小刚,他们约好同时从家出发迎面而行.已知两家之间的路程是960米,小强的速度是80米/分,小刚的速度是70米/分,经过几分两人相遇?相遇地点距小刚家多少米?

7.甲乙两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75米,乙每分钟行的是甲的,经过1小时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8.上海至天津铁路长1375千米.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当行了总路程的时,接到通知要求火车提速到每小时行110千米,再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天津?

9.甲、乙两站相距620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5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客车从甲站先开出2小时,货车从乙站开出后,经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1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相距90千米的南北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12.慢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快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两车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多少千米?

13.A、B二人从相距900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而行,A的速度是60米/秒,B的速度是90米/秒,请问两人多长时间相遇?(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14.小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地相距是12千米,他去时每小时行6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来回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8.小强有一本书要给小刚,他们约好同时从家出发迎面而行.已知两家之间的路程是960米,小强的速度是80米/分,小刚的速度是70米/分,经过几分两人相遇?相遇地点距小刚家多少米?(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专项练习(行程问题)精讲及练习

行程问题 一、方法思维 行船问题是指在流水中的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它也有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它比一般行程问题多了一个水速。在静水中行船,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船速,逆水的速度叫逆水速度, 顺水下行的速度叫顺水速度。船在水中漂流,不借助其他外力只顺水 而行,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水流速度,简称水速。 行船问题与一般行程问题相比, 除了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外,还有如下的特殊数量关系: 顺水速度二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二船速-水速 船速二(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二(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 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8千米处相遇。东 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由条件"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可知货、客车的速度和是48 + 42=90千米。由于货车比客车速度 快,当货车过中点18千米时,客车距中点还有18千米,因此货车比客车多行18X2=36千米。因为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48- 42=6千 米,这样货车多行36千米需要36*6=6小时,即两车相遇的时间。 所以,两地相距90X6=540千米。 练习1 : 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20千米, 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 千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6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快车和慢车同时从南北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经过3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早晨,张老师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去上班,用0.4小时到达学校。中午下班,因逆风,张老师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沿原路回家,需多少小时到家? 举一反三1 1、小明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80米,用了12分钟;中午放学沿原路回家,每分钟走100米,多少分钟到家?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快10千米,返回时用了几个小时? 3、货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沿原路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慢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出发1.5小时后,超过中点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举一反三2 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出发1.2小时后,超过中点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达到B地? 2、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1.8小时,行了72千米,距离中点还有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东站开往西站,1.5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东站到西站共需多长时间? 典型例题3

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25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3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全部行程需要多少小时? 举一反三3 1、小红上学时坐车,回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36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1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需要多少分钟? 2、张师傅上班坐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5小时。如果往返都步行,在路上一共需要2.5小时。问张师傅往返都坐车,在路上需要多少分钟? 3、李师傅上班骑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2小时,已知他骑车的速度是步行的4倍。问李师傅往返骑车只需多少时间? 典型例题4 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前6分钟到校,如果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距学校多远? 举一反三4 1、解放军某部开往边境,原计划需行军18天,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12千米,结果提前3天到达。这次共行军多少千米? 2、小强和小红是邻居,且在一个学校上学。小红上学要走10分钟,小强每分钟比小红多走30米,因此比小红少用2分钟。问:他们家距学校多远? 3、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走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5 甲、乙两地相距56千米,汽车行完全程需1.4小时,骑车要4小时。王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1.5小时后改乘汽车,又用了几个小时到达乙地?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

小学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练习题

小学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练习题 1.小黑上山用2小时,每小时2千米,下山用1小时,求小黑下山的速度. 2.小白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15千米,用时2小时,回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时间?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是54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53千米/时,经5小时相遇,A、B两城间距离多少千米? 【例2】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O千米,5小时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例3】团团和圆圆同时从甲、乙两个书店相对出发,团团每分钟走150米,圆圆每分钟走200米.3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个书店相隔是多少米? 【例4】胖胖和瘦瘦两家相距255千米,两人同时骑车从家出发相对而行,胖胖每小时行45千米,瘦瘦每小时行40千米.两人相遇时,胖胖和瘦瘦各行了多少千米?

【例5】孙悟空在花果山,猪八戒在高老庄,花果山和高老庄中间有条流沙河,一天,他们约好在流沙河见面,孙悟空的速度是200千米/小时.猪八戒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他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还相距500千米,则花果山和高老庄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6】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O千米,5小时后还相距15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例7】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4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6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例8】南辕与北辙两位先生对于自己的目的地S城的方向各执一词,于是两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驾车分别往南和往北驶去,二人的速度分别为50千米/时,60千米/时,那么出发5小时他们相距多少千米? 1.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6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专题训练

行程问题(追及问题)专题训练 知识梳理: 1、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相撞的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 2、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3、“追及路程”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运动物体速度快的比速度慢的多行的路程;“追及时间”是指速度快的物体从出发到追上速度慢的物体所经历的时间。 例题精讲: 1、哥哥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回家,12分钟后弟弟从学校出来骑车追哥哥,结果在距学校800米处追上哥哥。求弟弟骑车的速度。 分析:当弟弟追上哥哥时,距学校800米。这800米是哥哥两次所行路程的和,一次是12分钟内行的路程,另一次是弟弟从出发到追上哥哥所用时间内(追及时间)哥哥行的路程。 解:解答:弟弟追上哥哥的时间(追及时间) (800-12×50)÷50 =(800-600)÷50 =200÷50 =4(分) 弟弟的速度 800÷4=200(米) 答:弟弟骑车每分钟行200米 2、两辆汽车从甲地运送货物到乙地。大货车以每小时行36千米的速度先出发2小时后,小货车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追赶。当小货车追上大货车时,大货车已开出多远? 分析:求大货车开出多远必须先求出追及时间,再乘上小货车的速度就求出大货车开出的路程。 解:追及时间为:(36×2)÷(48-36)=6(小时); 大货车开出的路程为:48×6=288(千米)。 3、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前进,一辆客车在它的后面1500米处,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同向行驶,客车在超过货车前2分钟,两车相距多少米? 分析:客车超过货车的一瞬间,也就是客车追上货车,这时两车所行的路程是相等的。客车超过货车前2分钟两车相距的路程即客车与货车2分钟内的路程差。 解:解答:客车与货车1小时的路程差 80-65=15(千米) 客车与货车2分钟的路程差

事业单位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事业单位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无论在国考省考还是事业单位考试中,都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考试中,属于必考专题,所以大家要想把理科答好,行程问题是我们学习的关键,也是我们拿高分的关键,所以怎么样学好行程问题,如何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拿高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下事业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一、行程问题常见题型 1.相遇问题 【例题1】一列火车于中午12时离开A地驶往B地,另一列火车则于40分钟后离开B 地驶往A地。若两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在同一路线上行驶,全程需要3个半小时。问两列火车何时相遇?( ) A.13∶55 B.14∶00 C.14∶05 D.14∶10 【答案】C。解析:一列火车行驶40分钟,相当于两列火车相向行驶20分钟;若两列火车同时12时出发,需要1小时45分钟相遇,所以现在两列火车应该在12时之后的1小时45分钟+20分钟=2小时5分钟相遇,即在14:05相遇。 2.追及问题 【例题2】小张同学坐在路边,手里拿着一个测速仪,小张先测得一辆车,以5米每秒的速度通过,5分钟之后,又有一辆车,以10米每秒的速度通过,问第二辆车要( )分钟可以追上第一辆车? A.4 B.5 C.7 D.10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程-追及问题,其中追及的距离为小张先跑的5分钟的路程为5300=1500米,则追及时间=1500(10-5)=300秒,为5分钟。 二、行程问题常见解题方法 1.比例法 【例题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汽车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相遇时,甲车已行驶了全路程的2/3少20公里,相遇后甲车再行9/8个小时到达B汽车站,乙车再行2个小时到达A汽车站,则AB两汽车站相距( )公里

行程问题练习题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四个半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西站31.5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两人骑自行车沿着900米长的环形跑道行驶,他们从同一地点反向而行,那么经过18分钟后就相遇一次,若他们同向而行,那经过180分钟后快车追上慢车一次,求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 4、兄妹两人同时离家去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多远? 5、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6、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货车速度每小时60千米,客车每小时40千米,货车到达乙地后停留0.5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地,问从甲地出发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7两地间的路程有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8 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行82米,乙每分钟行83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9. 甲、乙两港的航程有480千米,上午10点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点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与货船相遇。已知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两地相距380千米。有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原计划甲汽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但开车时甲汽车改变了速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出,问在相遇时,乙汽车比原计划少行了多少千米? 11、“八一”节那天,某少先队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往相距17千米的解放军营房去慰问,出发0.5小时后,解放军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少先队员快2千米,再过几小时,他们在途中相遇? 12、甲、乙两站相距440千米,一辆大车和一辆小车从两站相对开出,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小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大车同时出发,向小车飞去,遇到小车后又折回向大车飞去,遇到大车又往回飞向小车,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能相遇? 13、两地的距离是1120千米,有两列火车同时相向开出。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48千米。在第二列火车出发时,从里面飞出一只鸽子,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向第一列火车飞去,在鸽子碰到第一列火车时,第二列火车距目的地多远? 14、两辆汽车上午8点整分别从相距21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第一辆在途中修车停了45分钟,第二辆因加油停了半小时,结果在当天上午11点整相遇。如果第一辆汽车以每小时行40千米,那么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小刚和小勇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小刚跑完全程的5/8时与小勇相遇。小勇继续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前进,用2.5小时跑完余下的路程,求小刚的速度? 16、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钟.若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70分钟.求往返都骑车需要多少时间. 17、某人要到60千米外的农场去,开始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后来有辆速度为18千米/时的拖拉机把他送到了农场,总共用了5.5时.问:他步行了多远? 18、已知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

行程问题练习题

行程问题练习题 (一)、行程(时刻)问题类 1、一个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走10千米,下午1点才能到达;如果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点就能到达。要在中午12点到达乙地,他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到东村去,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二)、行程(参数法)问题类。 3、小明从甲地去乙地,骑自行车走完全程的一半时,自行车坏了,又无法修理,

只好推车步行到乙地,骑车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步行时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4、一个人原计划骑自行车由甲地去乙地,后来改为前一半路乘汽车,后一半路步行,汽车速度是自行车2倍,步行速度是自行车一半,自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求行这段路的平均速度。 5、学校组织秋游,同学们下午1点出发,走了一段平坦的路,爬了一座山,然后按原路返回,下午7点回到学校,已知他们步行速度:平地4千米,上山3千米,下山6千米,他们一共走了多少路?

(三)、相遇问题类 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相遇后甲车继续行驶3小时到达B地,乙车每小时行24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52千米和40千米,它们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去,出发后6小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小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求这辆卡车的速度。 8、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若甲先出发2小时,则在乙动身 2.5小时后两人相遇;若乙先出发2小时,则甲动身后两人相遇,求甲、乙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

一、相遇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另一个速度=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二人第一次相遇后,都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两地后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 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6、、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7、、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8、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对面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多行了20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9、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两个人在距离中点千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10、两地相距37.5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相遇时甲、乙二人各走了多少千米 11、东、西两车站相距564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经6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2千米。相遇时这两列火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12、在一次战役中,敌我双方原来相距62.75千米。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向我处前进了11千米。我军随即出发迎击,每小时前进6.5千米,敌人每小时前进5千米。我军出发几小时后与敌人相遇 13、在复线铁路上,快车和慢车分别从两个车站开出,相向而行。快车车身长是180米,速度为每秒钟9米;慢车车身长210米,车速为每秒钟6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的尾部离开,需要几秒钟 14、甲、乙两个车站相距55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由两站相向开出,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九大题型: 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 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 、五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 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四、怎样才能学好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已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课堂理解。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 第二种:能够解题。就是说学生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 第三种:能够讲题。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奥数都只停留在第一种境界(有的甚至还达不到),能够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学生考取重点中学实验班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而要想在行程上一点问题没有,则要求学生达到第四种境界。即系统学习,还要能深刻理解,刻苦钻研。而这四种境界则是学习行程的四个阶段,或者说是好的方法。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练习题

行程问题练习题 1、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的是甲车每小时行的1.5倍,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2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还相距2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6、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时哪辆车行的路程多?多多少? 7、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乙车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8、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而行,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从相距172.5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31.5千米,求汽车、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10、两地相距27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2、A、B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米,乙每分钟走83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 13、姐妹俩同时从家里到少年宫,路程全长77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行60米,姐姐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60米的速度到达少年宫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这时妹妹走了几分钟? 1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行程问题练习大全.

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练习一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都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树? 练习三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原路返回,在离家350千米处遇到小红。小红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四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东、西两村相距36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东西两村相向出发,3小时后,丙骑车从东村出发去追甲,结果三人同时在某地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求丙的速度。 3,两队同学同时从相距3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出发,一只鸽子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两队同学之间不断往返送信。如果鸽子从同学们出发到相遇共飞行了30千米,而甲队同学比乙队同学每小时多走 0.4千米,求两队同学的行走速度。

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 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 y \ 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流水行船问题;四、过桥问题。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贝u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 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二(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相遇时间=速度和X相遇时间\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X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 C 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 D 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相遇问题的核心 是“速度和”问题。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基本公式有:追及(或领先)的路程宁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X追及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 追及(或领先)的路程十追及时间=速度差 要正确解答有关“行程问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相背、同向),出发的时间(同时、不同时),出发的地点(同地、不同地)、运动的路线(封闭、不封闭),运动的结果(相遇、相距多少、追及)。 三、流水行船问题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问题通常称为流水问题,流水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仍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各种速度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已知船的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求船的静水速度及水流速度。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掌握下面几个数量关系: 船速:在静水中的速度 水速:河流中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船速:船在顺水航行时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在逆水航行时的速度 船速+ 水速=顺水船速 船速-水速=逆水船速 (顺水船速+ 逆水船速)* 2=船速 (顺水船速—逆水船速)* 2二水速 顺水船速=船速+水速=逆水船速+ 水速X 2

(完整版)最全的走停行程问题总结

走走停停的行程问题 1、骑车人沿公共汽车路线前进,他每分行300米,当他离始发站3000米时,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出发,公共汽车每分行700米,并且每行3分到达 一站停车1分。问:公共汽车多长时间追上骑车人? 方法一:11分。提示:列表计算: 方法二: 3*(700-300)=1200(米)即当人车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200米时,汽车与人的速度差是700-300=400(米/分);当人车的距离大于1200米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0×3/4=525(米/分)这时汽车与人的速度差是 525-300=225(米/分)因为:3000>1200 3000-225*4=2100>1200; 3000-225*8=1200(米); 1200/400=3(分钟) 8+3=11(分钟)公共汽车11分钟追上骑车人。 方法三: 假设汽车不停, 那么汽车追上骑车人至少需要: 3000/(700-300)=7.5(分钟) 所以可以知道在此时间内汽车至少要停两次,花费8分钟. 汽车8分钟行驶距离: 700*(8-2)=4200(米),骑车人8分钟行驶距离: 300*8=2400(米) , 8分钟后 人车相距: 3000+2400-4200=1200(米),1200米小于汽车三分钟行驶距离, 因此, 汽车追上骑车人还需要: 1200/(700-300)=3(分钟) 结论: 汽车追上骑车人需要: 8+3=11(分钟) 方法四: 700-300=400(m) (400+400+400-300)+(400+400+400-300)+(400+400+400)=3000(m)

4 + 4 + 3 =11(分)答:公共汽车11分追上骑车人。

2018小学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项练习(有答案)

行程问题专项练习210题(有答案) 1.王叔叔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想提前1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 2.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98千米,这辆小汽车往返甲地到乙地一次要6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0千米,乙每小时行50千米,出发2小时后乙车行了全程的,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这辆汽车就可以到达乙地? 5.快车和慢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4小时后两车相遇,快车每小时行53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6.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255千米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他们几小时后相遇? 7.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乙车6小时达到,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8千米,因此比乙车迟到一小时达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8.甲乙两港相距12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用了5.5小时,返回时因为顺水比去时少用了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第1页共1 页

9.甲乙两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75米,乙每分钟行的是甲的,经过1小时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10.上海至天津铁路长1375千米.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当行了总路程的时,接到通知要求火车提速到每小时行110千米,再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天津? 11.甲、乙两站相距620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5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方程解) 12.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客车从甲站先开出2小时,货车从乙站开出后,经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13.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相距90千米的南北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14.慢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快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两车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多少千米? 15.A、B二人从相距900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而行,A的速度是60米/秒,B的速度是90米/秒,请问两人多长时间相遇?(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16.小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地相距是12千米,他去时每小时行6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来回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7.小强有一本书要给小刚,他们约好同时从家出发迎面而行.已知两家之间的路程是960米,小强的速度是80米/分,小刚的速度是70米/分,经过几分两人相遇?相遇地点距小刚家多少米?(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第2页共2 页

行程问题专项训练

行程问题专项训练题一、填空题。 1.王华在一段路上练习长跑,如果每小时多跑0.5千米,时间就变成原来的4 5,原来的速度是每小时___ 千米。 2.A、B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从A城开往B城。早是8时出发,到中午12时,离A城有___千米。 3.骑车每小时行驶8千米,乘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已知同一段路骑车比乘车多用36分钟,这段路长___千米。 4.甲从A地去B地,去时每时行4千米,用了5小时,回来时每时行5千米,来回的平均速度是___。 二、应用题。 1.一支解放军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某地抗洪抢险,如果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 9,就可以在预定 的时间提前20分钟赶到;如果先按原速度行驶72千米,再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 3,就可以比预定的 时间提前30分钟赶到。这支解放军部队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离A地75千米处迎面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各自返回时在离A地3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明从家步行去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校,他决定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行驶到两地中点时,乙车离中点还有全程的1 6 的路程,相遇时甲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5.甲、乙两车由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已知甲车与乙车的速度比是2:3,甲走完全程需 要51 2小时,求两车出后后几小时相遇? 6.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 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后,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提早1小时到达,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学校组织同学们春游,小明从甲地上山越过山顶下山到乙地,共走23.5千米,用6.5小时。已知上山每小时走3千米,下山每小时走5千米。他从乙地经原路上山越过山顶返回甲地,要用多少时间? 8.龟兔赛跑,全程2000米,龟每分钟爬25米,兔每分钟跑320米,兔自以为速度快,在途中睡一觉,如果龟到终点时,兔离终点还有400米,兔在途中睡了多少分钟?

行程问题答案及详解

关于行程问题 一、为什么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学不好? 1、行程问题的题型多,综合变化多。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行程问题每一类型题的考察重点都不一样,往往将多种题型综合起来考察。比如遇到相遇问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和,追击问题则要抓住速度差,流水行船中的相遇追及问题要注意跟水速无关等等。 2、行程问题要求学生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奥数中静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学会。打个比方,比如数线段问题,学生掌握了方法,依葫芦画瓢就行。一般情况,静态的奥数知识,学生只要理解了,就能容易做出来。行程问题难就难在过程分析是动态的,甲乙两个人从开始就在运动,整个过程来回跑。学生对文字题描述的过程很难还原成对应的数学模型,不画图,习惯性的在脑海里分析运动过程。还有的学生会用手指,用橡皮模拟,转来转去往往把自己都兜晕了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个过程,更别说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了。 二、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九大题型: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 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 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⑹ 假设法:在速度发生变化、或提前(晚)出发等数值发生变化的的行程问题中,假设速度没变或时间统一,往往非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其有利于解决行程问题。 三、怎样才能学好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已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课堂理解。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第二种:能够解题。就是说学生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第三种:能够讲题。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奥数都只停留在第一种境界(有的甚至还达不到),能够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学生考取

六年级行程问题练习及答案

行程问题(1) 一、填空题 1.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 公里. 3.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 倍. 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 秒. 5.A 、B 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 城,丙从B 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 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 6.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 步. 7.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 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 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 公里. 10.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 出发,乙同时从B 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 边上. 二、解答题 11.动物园里有8米的大树.两只猴子进行爬树比赛,一只稍大的猴子爬上2米时,另一只猴子才爬了1.5米.稍大的猴子先爬到树顶,下来的速度比原来快了2倍.两只猴子距地面多高的地方相遇? 12.三个人自A 地到B 地,两地相距36千米,三个人只有一辆自行车,这辆车只能坐两人,自行车的速度比步行速度快两倍.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