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教案中国特色小吃

大班教案中国特色小吃

大班教案中国特色小吃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

2.掌握几种中国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吃制作的任务。

4.培养学生对美食的热爱,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和特点2.几种中国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3.小组合作制作中国特色小吃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介绍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和几种小吃的制作方法。

2.材料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好制作中国特色小吃的食材和器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简短介绍,引起学生对中国特色小吃的兴趣。

2. 介绍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使用PowerPoint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包括其起源、发展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

3. 介绍几种中国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20分钟)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小吃,例如饺子、汤圆和春卷,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制作方法。

与学生一起讨论食材和器具的准备工作,并演示制作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 小组合作制作中国特色小吃(5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特色小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制作。

老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完成任务。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中国特色小吃,并向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制作经验和心得。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梳理和整理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制作中国特色小吃,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 (2)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4)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 (7)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 (9)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 (11)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 (13)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 (16)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 (18)第三章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第一节中国饮食风味流派概述 (20)第二节地方风味流派简介 (22)第三节少数民族风味流派选介 (24)第四节其他风味流派 (26)第四章中国茶酒文化第一节中国酒文化 (28)第二节中国茶文化 (31)第五章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第一节中国的食制第二节中国的食礼 (35)第三节中国的食俗 (39)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第一节中国饮食审美的原则 (44)第二节中国饮食审美 (46)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一节中国的饮食养生 (49)第二节饮食与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52)第三节饮食著述 (55)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绪论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教学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一、导入1、请一位同学读课本第31面的引例,其他同学思考:在美国餐饮专家眼里,中国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切入知识点、初步探究:教师提问:中国的烹饪工具有哪些?根据这些烹饪工具在烹饪中的不同作用,烹饪工具可以分为哪几类?三、深入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1.中国菜肴的制作技术主要有哪些方面?2.中国的面点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过程:(1)小组合作探究(2)将自己提取的观点进行组内交流。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中文进行饮食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教学难点: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和餐桌礼仪。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模拟法: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美食的印象。

提问:“你们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讲解中国各大菜系的基本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社交功能。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巧。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情境模拟:模拟中国餐桌场景,让学生实践中国的餐桌礼仪。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中国饮食教案

中国饮食教案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中国饮食文化》教案教学过程: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华饮食文化教案

中华饮食文化教案

中华饮食文化教案《中华饮食文化》教学目标: 1.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中华饮食的内涵和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了解中华饮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学生了解有关吃的俗语、各地名吃、传说、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了解中国人的饮食观1、说说你都爱吃什么?2、谁能说说你知道的与吃饭有关的俗语。

3、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事明明和吃无关,但这个词里面却有吃这个字。

比如说:下棋叫吃了你一个子。

你还知道的这样的词语有哪些?那么,这种饮食文化是怎么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好吗?板书:中华饮食文化二、畅聊家乡味孩子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襄阳的特色美食,现在就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4、小组交流生交流板书:精美出示课件覆盖后的地图师小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物产和风俗存在差异,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饮食习俗和不同风味的饮食流派,从这美食的口味和种类上看,中华美食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交流板书:丰富5、关于各地特色小吃孩子们你们还吃过或者听说过哪里的特色小吃?生交流板书:融合四、食之有情1、在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天人们都要吃什么食品啊?包粽子这项活动在我们学校也深受同学们喜欢。

板书:礼仪七、食之有别那么中国和外国的饮食文化在就餐方式、食物种类等方面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出示一张图片)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八、总结小结:从茹毛饮血到煎炒烹炸,从食不裹腹到美味佳肴,我们中华饮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如今,享受美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健康养生”也成为我们对饮食的更高追求。

(播放厨艺大师)在这些厨艺大师的手里,中国的味道,舌尖上的文化,正在进一步传承与创新。

这真是中华食文化,美食传天下。

横批食在中华。

请大家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将这种饮食文化传遍天下。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起源。

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掌握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色、香、味、形。

解释每个特点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对中国饮食的特点产生兴趣。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中国菜肴为例,分析其色、香、味、形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及其意义。

第三章: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举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具体菜肴和习俗。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为例,介绍其饮食文化和相关菜肴。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授课教案-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了解,掌握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

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难点:记忆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记忆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第一节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如素蒸声音部、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一些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四、教学难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学生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菜肴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2.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中国的餐馆或食品市场,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直观认识。

2. 邀请厨师或饮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评估是否合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县
德宏傣族景
颇族自治州
潞西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
2县级市
3县
丽江市
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华坪县
1市辖区
4县
怒江傈僳族
自治州
泸水县福贡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4县
迪庆藏族
自治州
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3县
临沧市
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
讲授、互动
课程内容
一、自我介绍
二、了解学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同时要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以及制作方法。每介绍一个,点评一个。
三、作业:写一个自己家乡美食的制作方法。
昆明市
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呈贡县晋宁县安宁市
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Βιβλιοθήκη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县级市
5市辖区
8县
曲靖市
麒麟区宣威市沾益县马龙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
会泽县
1县级市
1市辖区
7县
玉溪市
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1市辖区
8县
昭通市
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
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
1市辖区
10县
楚雄彝族
自治州
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
武定县禄丰县
1县级市
9县
红河哈尼族
彝族自治州
蒙自县个旧市开远市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县泸西县
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2县级市
11县
文山壮族苗
族自治州
文山县砚山县西畴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麻栗坡县
8县
思茅市
翠云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元彝族哈尼族祜族自治县
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1市辖区
9县
西双版纳傣
族自治州
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1县级市
2县
大理白族
自治州
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
鹤庆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
1县级市
11县
保山市
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1市辖区
云南省旅游学校课时教案
第8周第1次课班级:烹饪5班日期2007年10月22日
章节:云南的吃
教具:教案
目的要求:
1、了解烹饪5班基本情况。
2、在了解的基础上讲解云南的地方饮食文化,从而能够借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重点难点:
能够在此次教学中建立与学生沟通的基础
本次课主要教学法:(各部分的教学法和时间分配可写在各部分标题后)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1市辖区
7县
全省合计
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