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教案
大班教案中国特色小吃

大班教案中国特色小吃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
2.掌握几种中国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吃制作的任务。
4.培养学生对美食的热爱,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和特点2.几种中国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3.小组合作制作中国特色小吃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介绍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和几种小吃的制作方法。
2.材料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好制作中国特色小吃的食材和器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简短介绍,引起学生对中国特色小吃的兴趣。
2. 介绍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使用PowerPoint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特色小吃的概念,包括其起源、发展和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
3. 介绍几种中国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20分钟)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小吃,例如饺子、汤圆和春卷,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制作方法。
与学生一起讨论食材和器具的准备工作,并演示制作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 小组合作制作中国特色小吃(5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特色小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制作。
老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完成任务。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中国特色小吃,并向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制作经验和心得。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梳理和整理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制作中国特色小吃,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课文《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课文《中国美食》教学设计课文《中国美食》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课文《中国美食》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中国美食》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1种中国美食,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同时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拓宽眼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二、学情分析:民以食为天,学生接触这一课时,应该都特别兴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爱吃美味的食物。
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只需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就可以了。
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同时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类美食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引导他们识字、读词;图文对照,总结汉字规律,从而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3、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从中认识生字。
4、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汉字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四、教为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认识中国美食,能说出美食的名称,能说出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
难点1、能从汉字中发现规律。
2、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厨师帽。
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 (2)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4)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 (7)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 (9)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 (11)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 (13)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 (16)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 (18)第三章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第一节中国饮食风味流派概述 (20)第二节地方风味流派简介 (22)第三节少数民族风味流派选介 (24)第四节其他风味流派 (26)第四章中国茶酒文化第一节中国酒文化 (28)第二节中国茶文化 (31)第五章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第一节中国的食制第二节中国的食礼 (35)第三节中国的食俗 (39)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第一节中国饮食审美的原则 (44)第二节中国饮食审美 (46)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一节中国的饮食养生 (49)第二节饮食与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52)第三节饮食著述 (55)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绪论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教学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一、导入1、请一位同学读课本第31面的引例,其他同学思考:在美国餐饮专家眼里,中国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切入知识点、初步探究:教师提问:中国的烹饪工具有哪些?根据这些烹饪工具在烹饪中的不同作用,烹饪工具可以分为哪几类?三、深入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1.中国菜肴的制作技术主要有哪些方面?2.中国的面点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过程:(1)小组合作探究(2)将自己提取的观点进行组内交流。
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教案

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教案章节一:引言1.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习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饮食习俗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
章节二:中国传统主食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主食的种类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包子等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三:中国传统菜肴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菜肴的种类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菜肴如红烧肉、宫保鸡丁、清蒸鱼等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四:中国传统饮品4.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品的种类和特点。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饮品如茶、白酒、米酒、豆浆等的特点和饮用习俗。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五: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5.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的种类和特点。
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饮食习俗和特色食品。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章节六:中国传统地方特色美食6.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地方特色美食的种类和特点。
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地方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上海小笼包、四川火锅等的地域特色和制作方法。
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可以邀请当地特色美食代表进行现场演示。
章节七:中国传统饮食习惯7.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基本原则。
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如早餐、午餐、晚餐的饮食规律,以及饮食搭配的原则。
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可以邀请营养师进行讲座。
章节八:中国传统饮食文化8.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全套配套完整版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全套配套完整版电子教
案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绚丽篇章。
本教案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传统习俗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文化底蕴。
受地域、民族、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各地饮食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从北方的面食文化到南方的米饭文化,从东部的海鲜文化到西部的羊肉文化,每种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 色香味俱全: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追求菜品的色彩丰富、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造出美味诱人的视觉盛宴。
2. 讲究季节:中国饮食文化十分注重季节性食材的选择和。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起源。
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掌握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色、香、味、形。
解释每个特点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对中国饮食的特点产生兴趣。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中国菜肴为例,分析其色、香、味、形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饮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饮食的四大特点及其意义。
第三章: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举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具体菜肴和习俗。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和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为例,介绍其饮食文化和相关菜肴。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

中国的饮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一些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3.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四、教学难点: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2. 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讲解中国常见菜肴的名称和特点。
3.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习惯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学生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调查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饮食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图片:中国菜肴的图片。
3. 视频: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2.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中国的餐馆或食品市场,增强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直观认识。
2. 邀请厨师或饮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评估是否合理等。
第八章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教案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课题:第八章中国饮食民俗文化(一)岁时节日食俗、人生礼仪食俗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俗饮食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岁时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2.过程与方法:由合适的图片和案例引起学生对该专业课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专业技能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专业课的严谨性,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岁时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教学难点:岁时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授课方法: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饮食文化参考书、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备注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汉族在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时,都要吃哪些特殊的食品呢?”新课讲授一、饮食民俗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饮食民俗,也称饮食风俗、食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2、意义:(1)发掘优秀文化遗产(2)传统教育(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5)饮食科学化二、岁时节日食俗(一)历代春节的食俗1、汉代:子孙给长辈敬“椒柏酒”2、南朝:按长幼顺序拜贺,吃胶牙糖、五辛盘,饮椒柏酒、屠苏酒3、宋代:开封一带吃元阳脔(大块肉)、丝饼、饮屠苏酒4、清代:北京人吃米糕、汤点,寓意一年顺利,与人无口角之争北方人:除夕包饺子,子时吃饺子,寓意“岁更交子”,元宝形的饺子象征团圆、发财吉利。
南方人:吃年糕,寓意“年年高”——来年更上一层楼(二)元宵节食俗1、汉代:元宵节定形,汉代人在这一夜吃“牢丸”2、唐代:有一种叫“面玺”的食品,即用面做成官印形状的馍,吃到以后以比官位大小取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中国饮食文化》教案教学过程: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中国菜的特征1.讲究选料菜肴加工烹调首先是选择原料,因此,精心选料是烹制佳肴的先决条件选料除要求质地新鲜外,还要按菜品的烹调要求,选用合适的品种、部位,做到选料精细,用料合理。
2.讲究切配中国菜肴的色和形,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原料的切配。
刀工既要适合菜肴的烹调要求,易熟入味,又要造型美观。
配菜除要营养、质地搭配合理,还要色泽鲜艳,互相衬托。
篇二: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教案2篇三:中国饮食文化教案授课教案-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了解,掌握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
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难点:记忆各地方风味的形成、特点、分支、名菜记忆掌握中国著名面点及风味小吃第一节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贡献:a造巢 b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
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如素蒸声音部、最代表唐代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二、吃的十种境界1、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
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2、境界二“饕餮”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
吃的是一个“爽”字。
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
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
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
3、境界三“聚会”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
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
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
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
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
这种吃讲究个热闹。
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
4、境界四“宴请”吃的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
多以招待为主。
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
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
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
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
5、境界五“养生”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
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
6、境界六“解馋”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
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
7、境界七“觅食”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
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
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
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
8、境界八“猎艳”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
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都在这一范畴。
“新”、“奇”、“特”是主要特征。
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
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
9、境界九“约会”10、境界十“独酌”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
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
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
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
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第二节地方风味一、菜系划分地方菜是相对于宫廷莱、官府莱和寺院菜而言,这是中国菜的主体,地方菜大都以地区和省份划分,旧有“四大菜系”之说,即鲁、川、粤、苏四个流派。
鲁菜主要指山东莱,亦称北菜,包括京、津和我国北方地区。
苏莱又称淮扬菜,含上海、江、浙菜系。
亦有“八大菜系”之说,即鲁、川、粤、苏、闽、浙、湘、院菜,或日“十大菜系”,即鲁、川、卑、闽、赣、徽、扬、京、沪、苏。
自然,这样的排列并非是没有争议的,有人去赣、徽而加入津、湘,或加入鄂(湖北菜)。
在上述菜系中,特色突出,影响深远,声誉远播的则是北京菜、四川莱、山东莱、广东菜和淮扬菜。
二、四大菜系(一)山东菜(二)四川菜(三)江苏菜(四)广东菜三、浙、闽、湘、皖风味(一)浙江菜.. (二)福建菜(三)湖南菜.(四)安徽菜四、京、沪、鄂、秦、豫风味第三节中国面点几风味小吃一、概况1、中国面点几风味小吃发展源流2、风味:(1)南味北味(2)京式广式苏式二、我国风味名点简介1、北京风味(1)都一处烧卖(2)艾窝窝(3)小窝头(4)豆面糕(5)豌豆黄2、天津风味 1)狗不理包子(2)桂发祥什锦麻花(3)耳朵眼炸糕3、山东风味(1)山东煎饼(2)临沂高桩馒头4、山西风味(1)刀削面(2)拨鱼儿5、陕西风味(1)臊子面(2)太后饼(3)牛羊肉泡馍适宜饭后吃的15食品很多人认为,吃零食不但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而且还无益健康。
但近期有报道称,有些零食无论男女都可以吃一些,特别是在正餐之后,这有利于身体健康。
1、葵瓜子,可以养颜。
葵瓜子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尤为丰富。
亚油酸有助于保持皮肤细嫩,防止皮肤乾燥和生成色1、葵瓜子,可以养颜。
葵瓜子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尤为丰富。
亚油酸有助于保持皮肤细嫩,防止皮肤乾燥和生成色斑。
2、花生,能防皮肤病。
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b2,能防治唇裂、眼睛发红发痒、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
3、核桃,可秀甲并滋养头发。
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生长素,能使指甲坚固不易开裂,同时核桃中富含植物蛋白,能促进指甲的生长,而其丰富的蛋白质也能滋养头发,防止头发开叉。
常吃核桃,有助于指甲和头发的秀韧。
4、大枣,预防坏血病。
枣中维生素c含量十分丰富,被营养学家称作“活维生素c丸”。
膳食中若缺乏维生素c,人就会感到疲劳倦怠,甚至产生坏血病。
5、奶酪,固齿。
奶酪是钙的“富矿”,可使牙齿坚固。
营养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150克奶酪,有助于达到人老牙不老的目标。
6、无花果,促进血液循环。
无花果中含有一种类似阿司匹林的化学物质。
可稀释血液,增加血液的流动,从而使大脑供血量充分。
7、南瓜子和开心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过氧化物以及□等物质,适当食用能保证大脑血流量,令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8、奶糖,含糖、钙,适当进食能补充大脑能量,令人神爽,皮肤润泽。
9、巧克力,有使人心情愉悦及美容作用,能产生如谈情说爱时一样的体内反应物质。
10、芝麻糊,有乌发、润发、养血之功,对症吃可防治白发、脱发,令人头发乌亮秀美。
11、葡萄乾,有益气、补血、悦颜之益。
但要注意卫生。
12、薄荷糖,能润喉咙、除口臭、散火气,令人神清喉爽。
13、柑桔、橙子、苹果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减慢或阻断黑色素的合成,增白皮肤,属碱性食品,能使血液保持中性或弱碱性,从而有健身、美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