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综合应用开发大作业

合集下载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大作业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班级: 021061学号: 02106020姓名:赖贤军电子邮件: 92065436@日期: 2013 年 06 月成绩:指导教师:姜文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精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observable technology)。

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法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以及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

1.隐身技术及其历史背景现代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战争中的搜索、跟踪目标的能力,传统的作战武器所受到的威胁愈来愈严重。

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以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隐身技术(又称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打击的技术。

它是针对探测技术而言的,在兵器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

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

当前电磁波隐身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

由于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的最可靠手段,因此隐身技术研究以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控制为重点,同时展开红外、声、视频等其它特征信号控制的研究工作,最后向多功能、高性能的隐身方向发展。

2.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隐身技术的主要就是反雷达探测。

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他位置的装置。

雷达的问世使人类的探测技术和能力跨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向反探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管理信息系统参考作业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参考作业答案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管理信息系统(40学时)》期末考试大作业一、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其中系统开发阶段的三个主要任务及其内容是什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支持等几个阶段。

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起始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规模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

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程度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并进行系统的初步调查和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对系统进行组织结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处理功能分析,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需要进行的工作有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及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等。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和计算机系统方案的选择等。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主要工作有应用程序编制或软件包的购置、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的购置,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测试、新旧系统的转换及评估等。

系统运行与支持,每个系统开发项目完成后即投入应用,进入正常运行和支持阶段。

在此阶段,开发者和用户一道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一般说来,这是系统生命周期中历时最久的阶段,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功能、发挥其效益的阶段。

分为4个阶段:产生、开发、运行、消亡1—产生阶段:即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产生过程(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想法)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ﻫﻫ2- 开发阶段:ﻫ总体规划阶段: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其基础是需求分析,指明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配置并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规划过程规范企业的业务课程。

综合课程设计大作业

综合课程设计大作业

综合课程设计大作业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综合课程设计的要素、步骤与方法。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本年级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在实际综合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识别综合课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综合课程设计的步骤,独立完成一份具有创意的课程设计大作业。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展示课程设计成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并改进自己的课程设计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综合课程设计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和积极创新的意识。

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树立合作、尊重、负责的态度,增强自信心。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学习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综合课程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创新性和合作性,引导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概念: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义、意义及其在本学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综合课程设计概述- 内容:综合课程设计的内涵、类型与价值。

2. 课程设计要素与步骤:- 教材章节: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步骤- 内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设计、实施与评价。

3. 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实践操作- 内容:小组合作进行课程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思维与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创新思维与课程设计- 内容: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5.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 教材章节:第五章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 内容:分析优秀课程设计案例,学会评价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数据库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数据库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浅析《数据库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摘要:在分析《数据库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不足及授课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中。

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68-03一、引言随着国家及军队信息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必须培养出既熟悉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又具有军事指挥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数据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系统中的核心与基础,已经成为信息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

目前很多高校已将数据库技术作为电子与信息学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对于军事指挥类的学生而言,其信息技术起点及个性均存在差异。

如何用50学时的课程,充分发掘学生潜力,掌握数据库技术基本理论原理,掌握一种商用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的基本操作及二次开发方法,面临不小的挑战。

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些思路。

二、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根本。

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乐于钻研,乐于与教师交流、沟通,乐于与同学探讨,学习效果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那么,该如何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并保持其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呢?1.由浅入深,引导并激发学生兴趣。

早在第一堂课上,我们就举出了丰富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包括航空订票系统、铁路订票系统、银行金融信息系统、学校学籍管理系统、食堂就餐刷卡系统等。

让学生了解到数据库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管理信息系统参考作业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参考作业答案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管理信息系统(40学时)》期末考试大作业一、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其中系统开发阶段的三个主要任务及其内容是什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支持等几个阶段。

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起始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规模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

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程度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并进行系统的初步调查和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对系统进行组织结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处理功能分析,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需要进行的工作有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及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等。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和计算机系统方案的选择等。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主要工作有应用程序编制或软件包的购置、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的购置,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测试、新旧系统的转换及评估等。

系统运行与支持,每个系统开发项目完成后即投入应用,进入正常运行和支持阶段。

在此阶段,开发者和用户一道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般说来,这是系统生命周期中历时最久的阶段,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功能、发挥其效益的阶段。

分为4个阶段:产生、开发、运行、消亡1- 产生阶段:即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产生过程(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想法)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2- 开发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其基础是需求分析,指明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配置并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规划过程规范企业的业务课程。

ArcGIS应用大作业报告

ArcGIS应用大作业报告

ArcGIS应⽤⼤作业报告GIS软件应⽤⼤作业报告(2019 ——2020 学年第2学期)课程:GIS软件应⽤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实验项⽬列表实验报告撰写及批改说明1.实验报告格式要求统⼀采⽤实验报告⽤纸。

实验报告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符号应符合国家的规定。

2.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实验项⽬名称;2)实验组号;3)组内其他成员姓名;4)⽬的要求;5)仪器⽤具: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如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具名称;6)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即要写出依据原理的公式名称、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公式成⽴的条件等;7)实验内容:具体内容因课程由各指导⽼师具体规定。

设计性实验由学⽣⾃主提出实验步骤或⽅案、结论等;8)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9)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步的想法等进⾏讨论。

3.学⽣按实验项⽬撰写实验报告,所有实验项⽬完成后,填写实验项⽬列表,并装订成册,由实验室保存。

4.指导教师按实验项⽬批改,填写成绩及教师评阅意见,并在实验项⽬列表中填写成绩,课程实验全部完成后,填写课程实验总成绩。

作业1:专题地图制图⼀、实验的⽬的与要求:掌握空间数据分级设⾊定量符号化⽅法。

及专题地图的注记,设置和出图。

⼆、实验内容:1.根据xls经纬度,建⽴臭氧站点变化趋势和臭氧显著性检验的定量分级设⾊符号化专题地图。

2.根据省会,河流,公路,铁路,⾏政区界5个数据要素类,制作华东地区专题图。

3.根据省会,河流,公路,铁路,⾏政区界5个数据要素类进⾏符号化和注记以及导出专题地图4.省会必须注记名称和名称拼⾳,河流必须注记名称,铁路必须注记名称,⾏政区界必须注记名称,同时考虑操作避免压盖问题,公路不⽤注记。

5.河流符号化为蓝⾊,省会⽤8号圆点表⽰,铁路使⽤铁路专⽤符号,公路使⽤公路专⽤符号,⾏政区界颜⾊不限,但应该便于识别图中⽂字和符号。

大作业要求

大作业要求

本课程以课程设计(大作业)方式考核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课堂讲解、课后自学和交流讨论,掌握一种常用工具软件的主要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2.在完成Delphi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后,通过后续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指导和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Delphi这类面向对象开发工具以及相关技术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增强自学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4.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掌握使用Delphi进行系统开发的一般步骤、方法和技巧;5.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答辩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大作业)包括:常用工具软件学习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两部分;2.常用工具软件由学生自己选择,最后每人上交一份学习总结;3.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具体题目为“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原则上以2人为单位分组,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完毕后,每组必须上交软件设计相关资料;4.课程设计结束后必须上交的资料包括:1)纸质文档。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第 1 页共4 页三、1.每人学习一种常用工具软件,并独立完成一份学习总结;2.每组必须设计并实现一个功能较完整的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界面自行设计,要求美观友好,主要功能包括:1)用户管理功能:用户登录验证、权限设置、用户密码设置、增删用户等;2)数据维护功能:完成相关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a)部门信息维护b)教工基本信息维护c)教工就职信息维护d)教工离职信息维护e)教工退休信息维护f)教工工资信息维护g)绩效考核信息维护3)查询功能:能够按照特定条件和综合查询方式进行查询等;a)教工基本信息查询b)教工就职信息查询c)教工工资信息查询d)绩效考核信息查询4)报表功能及统计功能:功能将查询结果以报表形式进行打印预览、打印等;通过图形方式显示数据的统计结果(此项作为可选功能,不要求必须实现);3.建议使用目前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如:Access、MS SQL Server等)。

软件工程大作业简版范文

软件工程大作业简版范文

软件工程大作业软件工程大作业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软件工程大作业的相关背景和要求,并提供一个实施计划,以便顺利完成该作业。

本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涵盖项目规划、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部署等各个阶段。

1. 背景软件工程是开发高质量软件的一门学科,涵盖了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维护。

软件工程大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团队环境中体验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2. 作业要求软件工程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

作业要求如下:每个小组由3-5名成员组成,每个小组自行确定项目主题。

小组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包括项目目标、范围和进度计划等等。

小组需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小组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

小组需要进行编码和单元,并进行代码评审。

小组需要进行系统集成,确保各个模块正确集成。

小组需要进行系统验收,并准备系统发布的相关文档。

,小组需要进行项目和经验分享。

3.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完成软件工程大作业,下面是一个建议的实施计划:阶段一:项目规划(1周)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应该共同确定项目主题,并进行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进度计划等,以便在后续阶段进行参考。

阶段二:需求分析(2周)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可以采用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用户需求,并将其进行整理和归类。

阶段三:系统设计(2周)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可以采用UML工具绘制系统的结构图、类图等,确保系统的设计满足需求。

阶段四:编码和(3周)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需要进行编码和单元,并进行代码评审。

编码过程中要遵循代码规范,确保代码质量。

进行单元,及时发现和修复代码缺陷。

阶段五:系统集成和(2周)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需要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集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系统综合应用开发》大作业课题名称:Hadoop集群搭建及MapReduce应用班级:13级软工数据库1班学号:123456姓名:123456成绩:2016年10月一、Hadoop集群的搭建与配置1、节点准备此部分主要描述节点的规划,包括IP的分配,NameNode和DataNode的配置。

1、设置IP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文件:DEVICE=eth0 --网卡名称BOOTPROTO=static --获取静态IPHW ADDR=00:E0:4C:F8:3B:CE --机器MAC地址 IPADDR=10.8.3.240 --IPNETMASK=255.255.255.0 --子网掩码 NETWORK=10.8.3.254 --默认网关 ONBOOT=yes2、设置hostname在所有机器的/etc/hosts 文件下添加:10.8.3.240 namenode10.8.3.246 datanode110.8.3.239 datanode210.8.3.249 datanode310.8.3.238 datanode410.8.3.251 datanode5注:为了使机器辨别到hostname,必须重启机器。

2、Java环境安装1.进入安装目录cd /home/magic/gshare/linux下构造java开发环境我的文件夹目录为:2.赋予权限sudo chmod u+x jdk-6u13-linux-i586.bin3、执行安装sudo ./jdk-6u13-linux-i586.bin,进行编译。

接着一直按回车键,直到出现选项:输入yes,按回车键。

就可以完成安装了。

3、SSH配置hadoop控制脚本依赖ssh来执行针对整个集群的操作,因此为了支持无缝工作,此部分主要描述SSH的配置。

1、配置SSH(1)在namenode下执行ssh-keygen -t rsa (2)在namenode下执行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root@namenode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root@datan ode1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root@datanode2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root@ datanode3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root@datanode4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r oot@datanode5遇到输入提示时,,如果不是询问密码,可直接按回车进入下一步。

执行完成后,实际上在namenode节点的~/.ssh目录下生成了三个文件: authorized_keys 、 id_rsa 、 id_rsa.pub,在datanode节点下分别生成了authorized_keys 文件,作为密钥实现无密码通信 (2)判断是否安装成功在namenode节点执行 ssh datanode1,如果没有询问密码就进入datanode1的命令行界面,证明安装成功,其他节点类似。

2、安装JDK(1)进入jdk-6u34-linux-i586-rpm.bin文件所在目录,执行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jdk-6u34-linux-i586-rpm.bin(2)安装完成后在/etc/profile 文件下加入JDK环境变量:#config javaexport JA VA_HOME=/usr/java/jdk1.6.0_34export CLASSPA TH=.:$JA V A_HOME/lib/tools.jar:$JA V A_HOME/lib/dt.jar export PATH=$J A V A_HOME/bin:$PA TH(3)使设置生效source /etc/profile4、Hadoop配置1)配置hadoop-env.sh 该"hadoop-env.sh"文件位于"/usr/hadoop/etc/hadoop"目录下。

vim /usr/hadoop/etc/hadoop/hadoop-env.sh 在文件的末尾添加下面内容。

# set java environment export JA VA_HOME=/usr/java/jdk1.8.0_05 2)配置yarn-env.sh 修改JA V A_HOME值export JA VA_HOME=/usr/java/jdk1.8.0_05 / 3)配置slaves文件添加以下内容:(为数据节点服务器相应的IP地址)192.168.1.3 192.168.1.4 并将原有的localhost行去掉。

4)配置core-site.xml文件修改Hadoop核心配置文件core-site.xml,这里配置的是HDFS的地址和端口号。

文件修改后的内容如下:<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hadoop.tmp.dir</name> <value>/usr/hadoop/tmp</value> <description>A base for other temporary directories.</description> </property> <!--file system properties --> <property> <name>fs.defaultFS</name> <value>hdfs://192.168.1.2:9000</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备注:如没有配置hadoop.tmp.dir参数,此时系统默认的临时目录为:/tmp/hadoo-hadoop。

而这个目录在每次重启后都会被干掉,必须重新执行format 才行,否则会出错。

5)配置hdfs-site.xml文件文件修改后的内容如下:<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node.secondary.http-address</name> <value>192.168.1.2:900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ir</name><value>file:/usr/hadoop/dfs/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datanode.data.dir</name> <value>file:/usr/hadoop/dfs/data</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replication</name> <value>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webhdfs.enabl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6)配置mapred-site.xml文件将mapred-queues.xml.template复制成mapred-site.xml文件,修改Hadoop中MapReduce的配置文件,配置的是JobTracker的地址和端口。

修改后的mapred-site.xml文件内容如下:<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name> <value>yarn</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7)配置yarn-site.xml文件修改后该文件的内容如下:<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yarn.nodemanager.aux-services</name><value>mapreduce_shuffle</value> </property><property><name>yarn.nodemanager.aux-services.mapreduce.shuffle.class</name><value>ort.apache.hadoop.mapred.ShuffleHandler</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address</name> <value>192.168.1.2:8032</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scheduler.address</name><value>192.168.1.2:803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resource-tracker.address</name><value>192.168.1.2:803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admin.address</name><value>192.168.1.2:8033</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webapp.address</name><value>192.168.1.2:8088</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5、Hadoop测试此部分主要对Hadoop进行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