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制取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本章重点1.油料的主要结构;2.油料的主要成份;3.主要的油料特征。
一、油料定义: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种子称为油料。
二、油料分类:(一)按来源分类1.动物油料(Animal oilseeds)A、陆地动物;猪、牛、羊等;B、海洋动物;鲸、鲨等。
2.植物油料(Vegetable oilseeds )A、草本油料(一年生长的植物种子)eg:大豆(soybean)B、木本油料、多年生长的乔或灌树(Ligneous fibreoilseeds)C、谷物油料(Grain oilseeds)a、种皮类油料(玉米皮油、乌柏籽皮油、米糠油)b.种胚类油料(玉米胚芽油、小麦胚芽油等)D、野生油料(Wild oilseeds):沙棘果、黑加仓籽、月觅草籽、野山茶、香果、松香桃、山核桃等。
我国有八百余种。
(二)按含油量高低分类1.低含油料:(10s30%)大豆(Soyhean)米糠(Ricebran)棉籽(cottonseed)2.中含油料:(30s45%)菜籽(Rapesead)3.高含油料:(40%以上)芝麻(Sesame)花生(peanut)葵花籽(Sunflowerseed)一、油料种子的形态和基本结构(一)种皮种皮在种子最外层。
种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物质且较坚硬,可以抵抗外界的共188页不良影响,对内部的胚和胚乳起到保护作用。
1.种孔:发芽孔,当种子发芽时,水分进入孔。
2.种脐: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分叫脐或种脐。
3.脐带:脐带是从胚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4.内脐:内脐即脐带的终点部位,也称合点。
大豆种子形态(二)胚胚是种子最生命的部分。
1.胚芽:又称幼芽或上胚轴。
2.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子叶与胚根的过渡部分。
3.胚根:又称幼根,位于胚轴下面,为植物未发育的初生根。
4.子叶:即胚的幼叶,具一片或两片。
(三)胚乳胚乳是种子发育中的特殊营养组织,含有脂肪、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大部分油料作物的种子属于无胚乳双子叶种子,例如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及葵花籽等。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摘要:大多数植物油料的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工序和设备型式的不同,但个别油料也采用一些特殊的油脂生产工艺。
本章对大宗油料的通用生产工艺和个别油料的典型生产工艺作出阐述。
大多数植物油料的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工序和设备型式的不同,但个别油料也采用一些特殊的油脂生产工艺。
本章对大宗油料的通用生产工艺和个别油料的典型生产工艺作出阐述。
第一节油脂制取工艺流程的选择油脂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与油料品种、产品质量、副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技术条件、环境保护等要求都有关。
虽然工业应用的油脂制取和精炼工艺仅有几种,然而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配合和工艺条件却千变万化。
为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油料加工技术的共性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提高油脂生产效果。
一、根据不同油料品种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植物油料种类繁多,不同油料的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状有差别。
因此,油脂生产工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油料品种。
1、根据不同油料的共性将其分类,这样就有可能选择几种典型方法来实现生产要求。
例如,对绝大多数油料都可以采用压榨法取油;对高含油料采用预榨浸出;对低含油料采用直接浸出;对带壳油料采用剥壳后的取油;对高酸价毛油采用物理精炼等等。
2、为保留某些油料所含油脂的特殊风味,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
不少油脂或油料蛋白具有消费者喜爱的独特风味,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应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和条件品。
例如,芝麻油、浓香花生油、可可脂等油脂的生产,大多不能采用溶剂浸出取油,而需要采取高温炒籽和压榨法取油,采用低温油脂精炼、避免高温水蒸气蒸馏等。
而橄榄油的最佳取油方法是鲜果冷榨法。
3、某些油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特殊成分,在选择油脂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时,必须考虑去除这些成分以改善其产品质量。
例如,大豆中所含胰蛋白酶抑制素、尿素酶、凝血素等抗营养因子,在油脂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湿热处理将其钝化,其饼粕才能饲用。
压榨法取油(油脂制取技术课件)

理论总压缩比指在充满系数为1,榨料没有随轴旋 转及回料的情况下,第一节榨螺和最后一节榨螺 的体积输送能力之比值。
实际压缩比是指进入榨油机的熟坯体积与由榨机 排出的物料体积之比值。实际压缩比曲线是指在 对应于每一节榨螺的空余体积中的榨料实际压缩 值变化曲线。
在诸多的榨料结构性质中,榨料的机械性质特别是 可塑性对压榨取油效果的影响最大。
榨料在含油、含壳及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其可塑性主要受水分、温度以及蛋白质变性的影响。 水分
水分↑→塑性↑(塑性过好→“挤出”现象) 水分↓→塑性↓(塑性过差→不利于出油) “临界水分” →较狭窄的“最优水分范围” 一般来说,随着榨料水分含量的增加,其可塑性也逐 渐增加。当水分达到某一点时,压榨出油情况最佳, 这时的水分含量称之为“最优水分”或临界水分。对 于某一种榨料,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个较狭窄的最 优水分范围。 最优水分范围同时与其他因素,首先是温度、蛋白质 变性程度密切相关。
(2)理论压缩比与实际压缩比的关系
实际上,所有的螺旋榨油机,其ε值都远大于εn值,一般ε/ εn=1.5-4.5,甚至更高(7.5)。
榨料实际压缩过程
① 榨料实际压缩状态
温度 温度↑→塑性↑(温度太高→产生焦化) 温度↓→塑性↓(饼块松散不易成型) 榨料温度不仅影响其可塑性和出油效果,还影响油和饼的质量。因此,
温度也存在最优范围。 蛋白质变性程度
蛋白质变性程度↑→“挤出”压力↑ 蛋白质变性程度↓→饼中残油↑ 压榨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联合作用,会使蛋白质继续变性,如压榨前蛋 白质变性程度约为74.4-77.03%,经过压榨可达到91.75-93%。总之, 蛋白质变性程度适当才能保证好的压榨取油效果。
浸出法取油(油脂制取技术课件)

浸出法较压榨法增产的百分率(%)
大豆 低
18.6 12.4 69.0
15.0 3.6 4.8 9.0 80.6
18.0 0.6 0.84 9.0 96.7 3.0 20.0
棉仁 中等
32.5 7.5 60.0
29.8 2.7 4.1 5.0 91.7
32.0 0.5 0.80 5.0 98.5 2.2 7.4
M = -DF (dc/dx) τ
(5-1)
M—扩散物质的数量;
F—扩散面积;
dc/dx—该截面垂直方向上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
τ—扩散的时间;
D—扩散系数,它是指当浓度梯度等于1时,物质 (在这里主要指油脂)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
的数量;
负号是表示物质的转移,是按照浓度下降的方向进
行的 。
上述方程式针对油脂浸出过程的某一瞬时。 具体对油脂进出来说,为了使油脂更好更多 地被溶剂从油料中进出出来,就必须尽量增 大油脂和溶剂的接触面积,不断提高它们两 边的浓度之差,同时保证足够的浸出时间。
植物油属于分子极性很小的液体。 大多数油脂在常温下的介电常数为3.0~3.2。蓖麻油例 外,它的介电常数为4.6~4.7,这是因为在它的甘油三 酸酯中存在有大量的含有极性羟基的蓖麻酸。大多数的 植物油都能充分地溶解在介电常数与之相当的非极性溶
剂中。溶常剂 用有机植溶物油剂的介蓖电麻常油 数见表水5-2。
二、封闭(或混合)绞龙
封闭(或混合)绞龙是料胚或预榨饼在进入浸 出器之前,用混合油预先进行喷淋(或浸泡) 的密封的螺旋输送机。此外,也要求其起到有 效的封闭作用,以防止浸出器聂溶剂气体从进 料口逸出。
混合油的处理
混合油的基本组分
油脂的制取名词解释

油脂的制取名词解释油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重要物质。
它们是由植物或动物的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具有高能量含量和多种功能。
在本文中,将对油脂的制取过程和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
1. 槽漂法槽漂法是油脂制取中一种常用的工艺。
它主要通过在聚乙烯酸钠等碱性条件下,油脂与碱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去除其中的杂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从动物脂肪中提取植物油,如从鸡脂中提取鸡油。
槽漂法能有效地去除油脂中的蛋白质、糖类和其他杂质,提高油脂的纯度和质量。
2. 冷榨法冷榨法是油脂制取的一种传统方法。
它以低温榨取的方式进行,通常在温度低于6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
冷榨法适用于一些高温易氧化的油脂,如亚麻籽油、花生油等。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但榨取率相对较低。
3. 热榨法热榨法是一种高温榨取的方式。
它使用高温和压力来加速油脂的分离和提取过程。
热榨法适用于一些较硬的油脂原料,如大豆、花生、葵花籽等。
通过高温和压力的处理,热榨法能够提高油脂的榨取率,但同时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营养成分的损失。
4.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油脂制取的一种主要方法。
它通过将油脂与一种有机溶剂(如己烷、石油醚等)进行混合来使油脂中的脂肪酸、甘油和其他成分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再通过蒸发或蒸馏的方式将溶剂去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含油量较低的原料,如花生渣、棉籽等。
溶剂提取法能够高效地提取油脂,并使得提取后的油脂中的残余溶剂含量较低。
5. 脱酸法脱酸法是对油脂中存在的游离脂肪酸进行去酸处理的方法。
它通过酸碱的反应来将游离脂肪酸与碱中和,从而减少油脂中的酸价和游离酸含量。
脱酸法能够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延长其保存期限。
总结油脂的制取过程多样,涉及不同的方法和工艺。
从槽漂法、冷榨法、热榨法、溶剂提取法到脱酸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油脂类型和特点。
了解这些制取方法和相关名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油脂的制取过程,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和生产工艺,提高油脂的质量和效益。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
一、前置处理
(一)清洗
首先将原料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和污垢,保持原料的洁净度。
(二)干燥
清洗过的原料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和大气流使原料表
面水分和内部水分得到充分挥发,确保原料干燥后不会发生变质或腐烂。
二、制取过程
(一)压榨
将干燥后的原料放入压榨机中,采用压榨工艺来制取出油脂。
该工艺是利用物理压榨
的方式,经过过滤和其他处理技术,制成纯净的油脂。
(二)萃取
萃取是一种化学制取油脂的方法,利用化学萃取剂进入原料中,帮助分离油脂成分。
萃取过程需要根据原料的不同特点来选择萃取剂,以确保提取的油脂成分纯净无杂质。
(三)分离
在萃取后,需要将萃取到的油脂与其他材料分离出来。
这一步可以通过离心、溶剂萃
取等方式来实现。
(四)精制
精制是为了使得油脂成分更加纯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油脂进行去酸、去色、去
异物等处理,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调整其酸值、色度等特性的参数。
三、包装
在制取完成后,需要对油脂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查。
油脂的包装可以采用塑料桶、铁桶、罐装等形式来进行,以便于运输和储存。
四、储存
油脂是一种易氧化、易变质的物品,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在
储存油脂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确保油脂的质量和储存环境的卫生状况。
总之,油脂制取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操作,以制取出纯净、健康的油脂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原材料的质量、生产的卫生状况以及检测油脂的质量,确保符合相关的生产标准。
植物油脂制取技术

生坯的挤压膨化
蒸炒可使油料细胞结构彻底破坏,分散的游离态油脂聚集;蛋白质凝固变性,结合态油脂暴露;磷脂吸水膨胀;油脂黏度、表面张力降低。因此,蒸炒促进了油脂的凝聚,有利于油脂流动,为提高出油率提供了保证。
蒸炒可使油料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其可塑性、弹性得到适当的调整,这一点对压榨制油至关重要。油料的组织结构特性直接影响到制油操作和效果。
油饼的形成过程:在压榨取油过程中,油饼的形成是在压力作用下,料坯粒子问随着油脂的排出而不断挤紧,由粒子问的直接接触、相互间产生压力而造成某粒子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将会相互结成一体。榨料已不再是松散体而开始形成一种完整的可塑体,称为油饼。油饼的成型是压榨制油过程中建立排油压力的前提,更是压榨制油过程中排油的必要条件。
01
软化操作应视油料的种类和含水量,正确地掌握水分调节、温度及时间的控制。一般原料含水量少,软化时可多加些水,原料含水量高,则少加水;软化温度与原料含水量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软化效果。一般水分含量高时,软化温度应低一些;反之软化温度应高一些。软化时间应保证油料吃透水气,温度达到均匀一致。要求软化后的油料碎粒具有适宜的弹性和可塑性及均匀性。
液压式榨油机是利用液体传送压力的原理,使油料在饼圈内受到挤压,将油脂取出的一种间隙式压榨设备。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消耗小,油饼质量好,能够加工多种油料,适用于油料品种多、数量又不大地区的小型油厂,进行零星分散油料的加工。但其劳动强度大,工艺条件严格,已逐渐被连续式压榨设备所取代。
螺旋榨油机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较先进的连续式榨油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旋转着的螺旋轴在榨膛内的推进作用,使榨料连续地向前推进,同时由于榨料螺旋导程的缩短或根圆直径增大,使榨膛空间体积不断缩小而产生压力,把榨料压缩,并把料坯中的油分挤压出来,油分从榨笼缝隙中流出。同时将残渣压成饼块,从榨轴末端不断排出。
第4章 油脂取制与加工

16-20
40-50 35-45
14-25
50-58 45-54
13-22
35-56
14-16
30-45 25-35 24-30 16-26 15-25 30.4 12-17 17-28 28-38
1.5-3.0 0.5
0.5-0.6 1.2-1.8
----0.5-1.0 ----------------
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
甘油三酸酯。其中脂肪酸相对分子质量占90%,甘
油仅占10%,脂肪酸性质及结合形式决定了油脂的
物理状态和性质。
CH2OOC(CH2)16CH3
CH3(CH2)7CH CH(CH2)7COOCH
1-硬脂酸酯-2-油酸酯-3肉豆蔻酸酯
CH2OOC(CH2)12CH3
预处理–轧胚
预处理–轧胚
目的:通过轧辊的碾压和油料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破 坏油料细胞壁,料坯成片状,缩短油脂排出路程,提高 制油时出油速度和出油率。 要求:料坯厚薄均匀,大小适度,不露油,粉末度低 (过20目筛物质不超过3%)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生坯厚度要求(小于):大豆为0.3 mm,棉仁0.4 mm, 菜子0.35 mm,花生仁0.5mm。
碘价<80为不干性油; 碘价80~130为半干性油; 碘价>130为干性油。 植物油脂大部分为半干性油。
油脂制取–化学成分
油料未完全成熟及加工、储存不当时,常引起油 脂的分解而产生游离脂肪酸,常用酸价反映油脂中游 离脂肪酸的含量。
酸价为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用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油脂制取–化学成分
预处理–蒸炒
蒸炒方法按制油方法和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种: 1、湿润蒸炒 :生坯先经湿润,水分达到要求,然后 进行蒸坯、炒坯。 一般湿润蒸炒料坯水分≤ 13%~14%,适用于浸 出法制油以及压榨法制油;高水分蒸炒料坯水分高达 16%,仅适用于压榨法制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11、油料种子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种皮、胚、胚乳。
2、油料种子细胞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3、油料种子的主要化学组分有哪些?油脂、蛋白质、糖类、类脂物、水分及矿物质、其他成分4、主要大宗油料有哪几种?其含油和蛋白在什么范围?油料油脂含量蛋白含量大豆(Soybean) 14-21 30∽50葵花籽(Sunflowerseed)35-45菜籽(Rapeseed)30-42 15∽20棉籽(Cottonseed)14-18 25∽30花生(Peanut)38-52 25∽30芝麻(sesame)50-56 21∽23Chapter21、油料的物理性质对油料储藏的意义有哪些?a. 油籽散落性使用a.确定输送设备,设计计算流管和设备布置b.确定贮藏的形式:散落性好的油籽包装c.仓库的设计计算d.检查贮藏效果,油料发霉,水份升高,被虫害造成散落性差。
b. 自动分级意义a.检查油料质量b.使筛选效率增高c.使抽样化验不准d.造成局部霉变发热e.造成生产工艺的不均匀性c. 空隙度和密度意义a.制定贮藏的空气量和贮藏形式b.计算仓库量和料堆的合理高度吸附性质(平衡水分、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意义a.水分的自调节作用,物料含水一致。
b.确定湿润或干燥的工艺c.确定长期贮藏的条件、温度和湿度d.根据吸附性能,进行气体贮藏d. 导热性意义:a.采用长时间低温贮藏b.油籽的发热不易散发,导致发热2、什么叫平衡水分,临界水分,它在贮藏中有什么运用?油籽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吸附和解释的水量不会使含水量变化时的含水量称作平衡水分。
运用:a 确定湿润或干燥的工艺b.确定长期贮藏的条件、温度和湿度c.根据吸附性能,进行气体贮藏油籽呼吸强度急剧增加时油籽的含水量称为临界水分。
安全水分在达到临界水分时不安全3、油料贮藏时期有哪些生命活性,对油籽产生什么影响?油籽的后熟作用:(1)简单分子物质合成高分子物质(2)油籽含水量降低(3)发芽率:成熟达80%以上(4)呼吸强度减弱,新陈代谢减缓(5)酶处于结合状态,催化作用降低油籽的呼吸作用:高分子物质被消耗4、油料贮藏发热、发霉的原因是什么?发热的原因:a生物活性的作用:油籽本身的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b.物理学性质因素:油料堆的自动分级现象,造成相同物料的聚集,引发不良现象的集中。
c、油料自身的组份:油料水份含量及水分均匀性、杂质含量、破碎粒含量、新油料的生理活性等。
d、仓库的性能:仓房情况有仓房的防水性能、防潮性能、密封性能等e、储藏技术条件:料堆高度、通风密闭情况等发霉的原因:a、劣变霉变:因为油料质量差而易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b、结露霉变:因为料堆结露有利于微生物侵害而发生的霉变。
大多在料堆局部发生。
c、吸湿生霉:因外界湿度大而使油料吸湿,受微生物感染发生的霉变。
d、水浸霉变:因为油料直接浸水或受雨,使微生物得以侵害而引起的霉变5、微生物对油籽的破坏表现在哪几方面?A.微生物的催化作用:霉菌分泌各种酶,将油籽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贮藏物质分解成低分子物质,供自己生长繁殖B.微生物的异化作用:霉菌不断分解自身的储备物质,分泌出代谢产物,放出CO2、水蒸气及热能(即微生物的呼吸作用)6、油籽贮藏方法有哪几种,各自原理是什么?A.干燥储藏技术:水决定着:呼吸(Respiration)、微生物活性(microbe active)、生热(heat),因此控制水分,可控制上述造成油料变质的主要因素。
B.通风储藏技术:借助干燥介质,使油籽产生后熟,减缓呼吸,减小微生物及发热的影响。
干燥介质控制温度、湿度。
C.低温储藏技术:一切有机物在低温下的活性受到抑制。
D.密闭储藏技术:减少外界空气和虫害对油籽的影响,使CO2升高,控制呼吸和微生物。
E.气调储藏技术:在密闭料堆或气密库中,采用生物降氧或人工气调的方法改变正常大气中的N2、CO2、O2的比例,使仓库或料堆中产生一种对储粮害虫致死的气体,抑制霉菌繁殖,降低油料呼吸作用的生理代谢。
F.化学储藏技术:用药物抑制微生物的活动Chapter31、油籽为什么除杂?油料中杂质在油籽加工过程中产生哪些不良效果?(1)利于贮藏和运输:有机杂质发霉,占仓库体积,阻塞设备,污染环境;(2)减少油份损失:提高出油率;(3)提高油脂和饼粕质量;(4)增加设备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磨损;(5)避免生产事故,防止污染环境;(6)提高加工工艺效果2、除杂有何要求?A.除杂率要高:B.设备组合要少,工艺简短;C.清选后油籽含杂要低:≯0.5%;D.清除杂质中含油籽要少:≯1.5%3、油料中有哪些杂质,这些杂质有哪些性质?(1)有机杂质:根、茎、叶、皮、壳等(这类杂质体积大);(2)无机杂质:泥土、砂料、石子等(这类杂质体积小);(3)含油杂质:病虫害粒、瘪粒及异种等;(4)金属杂质:铁钉、螺栓等4、除杂的方法有几种,各自原理是什么?A.筛选原理1.利用油籽和杂质线性尺寸的大小差异;2.制定适合的筛孔筛面;3.借助运动的筛面,油籽反复和筛孔接触B.比重去石利用油籽和杂质的比重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C. 风选利用油籽和杂质气体动力学性质差异进行分离D.并肩泥利用油籽和杂质机械强度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E. 磁选利用油籽和杂质的导磁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F.水选利用油籽和杂质的吸水性能不同和油籽和杂质比重不同所受浮力大小的差别5、筛孔如何选择,筛面组合的原则是什么?筛孔大小的确定:a.理想情况下:d>d1除小杂,d<d2除大杂 B.筛孔形状的确定:a.圆形,正方形,六角形,适宜于油籽和杂质在直径和长度上差异较大的油料;b.长圆形和长方形:适宜于油籽和杂质在宽度和厚度上差异较大的油籽。
长圆形的孔长为物料长的两倍。
筛面组合:A.组合筛的筛面数:筛分产物减一;B.振动筛筛面排列顺序:随物料流向筛孔由大到小;其规律为d1>d2>d3(d为筛孔直径);同一筛面上筛孔大小一样;C.旋转筛筛面排列顺序,随物料流向筛孔由小到大;其规律为:d1<d2<d3。
6、油料为什么要剥壳后制油?(1)提高油脂和饼粕的质量;(2)提高出油率,降低油份损失;(3)提高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磨损;(4)皮壳便于综合利用(5)为达到最佳工艺效果。
7、油料的剥壳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是什么?(1)揉搓剥壳:借粗糙面的相对运动对物料产生揉搓使油籽破碎。
用于剥塑性强度大的油籽(2)撞击剥壳:借助壁面和打板的撞击作用使油籽破碎。
用于脆性大千粒重大强度低的油籽(3)挤压剥壳:借轧辊的挤压作用使油籽破碎,适宜于脆性大,强度大的油籽(4)剪切剥壳:借锐利刀面的剪切作用使油籽破碎,适宜于塑性大,粘结性大的油籽。
(5)磨擦剥壳:借高速气流的摩擦作用使油籽破碎,适宜于薄皮、脆性大的油籽(6)余压剥壳:(内外压力大小不一样):A.利用超声频率的电磁场,快速干燥油料,皮内汽化水化形成压力;B.利用压力的多次变化,使皮壳疲劳破坏;C.利用预先在油籽内建立压力,突然释放使壳内外产生压力差,使油料皮壳破碎8、主要油料的剥壳适用什么样的剥壳机?圆盘剥壳机:棉籽、桐籽、茶籽离心剥壳机:葵花籽、红花籽对辊破碎机:蓖麻籽、花生、茶籽、棉籽刀板式剥壳机:棉籽9、生产中常用的剥壳机有哪几种?圆盘剥壳机、离心剥壳机、轧辊剥壳机、锤击式剥壳机、刀板式剥壳机、胶辊砻谷机10、圆盘离心剥壳机的结构有哪几部分,各自的特点有哪些?1)磨盘:方格和斜纹两种用于破碎和剥壳2)喂料机构:调节物料流的均匀性3)调节机构:调节磨盘间距和自动排杂4)机架。
设备特点:A.剥壳率高:92∽98%;B.设备操作简单,工作稳定;C.一机多用:既能剥壳,又能破碎;D.粉末度大,仁壳分离困难;E.动耗大11、影响油料剥壳的因素有哪几种?a. 油料的性质:1)油料皮壳的强度2)油料壳仁的结构3)油料的含水份4)油料颗粒的均匀性5)油料流量的均匀性b. 剥壳方法和设备的性能:1)剥壳方法与油料的性能之间的关系2)设备应适宜油料的剥壳要求3)设备使用时间的长短;c. 剥壳设备的工作条件:1)设备喂料的均匀性2)设备工作部件的转速3)设备工作部件的间距4)设备的产量与实际产量12、油料剥壳的仁壳混合物用筛分离时,筛面组合的原则与筛用于清选时有何区别。
仁壳分离的原则:壳和仁在线性尺寸上存在大小和气体动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往往通过预分和细分两个过程13、仁壳分离工艺有哪几种,各适用于哪几种场合?筛选分离工艺:用于线性尺寸上存在大小的场合风选分离工艺:用于壳和仁的比重差距较大的场合14、试设计一个1000T/D棉籽的剥壳工艺,要求仁作直接浸出,预备作食用级蛋白的原料。
脱皮的意义(1)提高菜籽粕蛋白质含量;14%左右。
(2)有效地除去抗营养物质;(3)改善菜籽油的色泽、风味和质量15、轧坯目的和要求有哪些?轧坯的目的(1)破坏油籽内部的细胞结构:减少油料细胞对油脂的束缚力,提高出油效(2)减小物料厚度:增加油料的表面积,提高油脂流出面,缩短油流出的路径。
(3)使油籽达到最大的一致性轧坯的要求(1)生坯薄而均匀;(2)粉末度要小;(3)不露油;16、影响生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获得优质坯片?a.油籽含水量(moisture content)(1)油籽的弹性和塑性对轧坯的影响弹性大,抗外力大,受力不均匀,塑性大,对细胞破坏小。
(2)弹性和塑性取决于油籽含水:水分低,弹性大,水分高,塑性大(3)加工适宜水分b油籽的温度对轧坯影响:温度影响强度,温度高,强度低,塑性大,易出油。
c、油籽颗粒大小:粒大不被啮入,大小不均匀,坯片不均匀。
d、油籽含油:高含油塑性大,易出油,造成啮入困难。
17、轧坯机最佳啮入条件是什么?怎样实现?轧辊啮入物料的条件是油籽对轧辊的摩擦角大于油籽对轧辊的啮入角。
A.增加磨擦角、B.减小啮入角、C.增加轧辊间距18、轧坯过程油籽结构发生哪些变化?(1)细胞组织的变化A.油籽细胞破裂;破坏程度不一。
B.油籽细胞变形C.部分细胞没有受到影响:(2)形状的变化:A.表面积增加:有许多物质暴露于表面。
B.表面能增加:有利于水分和溶剂渗透有利19、轧坯机有哪几种,主要部件和功能是什么?(1)直列式轧坯机:A、三辊轧坯机;B、五辊轧坯机;(适宜于小颗粒油料)(2)对列轧坯机:A、单对辊轧坯机;B、双对辊轧坯机;(适宜于大颗粒油料)(3)斜列式轧坯机主要部件:(1)喂料机构:保持流量和分布均匀;(2)轧辊:主要工作部件;A、金属冷铸B、离心浇铸C、槽纹密度b/a=0.14 α=6~10 β=45°,槽纹线与轧辊轴线偏离50mm便于吃料;(3)轧距调节装置;弹簧式、杠杆式、液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