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编范文】201X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版《春日忆李白》阅读与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精编范文】201X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版《春日忆李白》阅读与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精编范文】201X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版《春日忆李白》阅读与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版《春日忆李白》阅读与
答案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李白诗歌高考题汇编与答案

李白诗歌高考题汇编与答案

李白诗歌高考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2022新高考2卷)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题。

(共 12 分)(2020北京卷)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杜甫《春日忆李白》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杜甫《春日忆李白》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翻译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

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第一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的超出一般人。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第二联是说,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

借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

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都是对李白的热烈赞美。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的钦仰。

这不仅表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诚挚的友谊。

【精编范文】春日忆李白赏析与答案-word范文 (3页)

【精编范文】春日忆李白赏析与答案-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春日忆李白赏析与答案春日忆李白唐代杜甫五言律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相关介绍: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

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

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

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注释①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上四称白诗才,下乃春日有怀。

才兼庾、鲍,则思不群而当世无敌矣。

杯酒论文,望其竿头更进也。

公居渭北,白在江东,春树春云,即景寓情,不言怀而怀在其中。

王嗣奭《杜臆》曰:公怀太白,欲与论文也。

公与白同行同卧,论文旧矣。

然于别后另有悟人。

因忆向所与言,犹粗而未精,思重与论之。

此公之笃于交谊也。

)作品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俗话说的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

杜甫《春日忆李白》注解

杜甫《春日忆李白》注解

杜甫《春日忆李白》注解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讲】
①春日忆李白:时为天宝六年(747年),杜甫初到长安。

②白:李白。

③庾开府:庾信,在北周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鲍参军:鲍照,刘宋时曾为前军参军。

庾信和鲍照都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甫这一联是赞叹李白的诗风兼具庾信之清新与鲍照之俊逸。

④渭北:渭水之北,指杜甫当时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
当时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

这一联历来受诗家称道,清代沈德潜称其“写景而离情自见”,最切中肯綮。

⑤论(lún)文:探讨诗文。

【名句】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日忆李白》阅读附答案

《春日忆李白》阅读附答案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1),俊逸鲍参军。

渭北(2)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3)。

注:(1)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2)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3)论文:此处指论诗。

17.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4分)18.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5分)参考答案17.(1)成就(高)、地位(无敌);气质、个性(卓然不群);风格(清新俊逸)(2)18、(1)长安的树木枝桠吐绿,春意盎然,诗人看着眼前春景,想象着此时江东也许正值日落时分暮云纷纷,而身处江东的李白,不知一切是否如意。

2分(2)表达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担忧和真诚的牵挂。

2分(4)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1分)3、这首诗的开头两联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4、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3、成就(高)、地位(无敌);气质、个性(卓然不群);风格(清新俊逸)4、(1)长安的树木枝桠吐绿,春意盎然,诗人看着眼前春景,想象着此时江东也许正值日落时分暮云纷纷,而身处江东的李白,不知一切是否如意。

2分(2)表达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担忧和真诚的牵挂。

2分(4)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1分)(3)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4)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七)》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秦州杂诗(十二)》阅读答案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漫成一首》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阅读答案附赏析《绝句两首(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绝句二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登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杜甫《有叹》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曲江对酒》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唐才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江汉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放船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后游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去蜀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旅宿(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阅读答案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杜甫)佳人(杜甫)梦李白·其一(杜甫)杜甫:梦李白·其二阅读练习二:(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春日忆李白》全诗注释及翻译和赏析

《春日忆李白》全诗注释及翻译和赏析

《春日忆李白》全诗注释及翻译和赏析【题解】诗篇名。

唐代杜甫作。

天宝三载四月,李、杜初识于洛阳。

秋,相约同游梁宋。

天宝四载秋,二人相别于兖州,白去江东漫游,甫赴长安求仕。

天宝五载春,杜甫在长江怀念李白而作此诗。

诗中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渭北借指长安一带,江东泛指苏南、浙北。

元代赵汸云:“此言彼我所寓所见,写相望之情,不明言忆而忆在其中矣。

”此联即写李、杜二人两地相望相忆之情。

此诗为五言律诗,上四句盛赞李白诗才,下四句抒写怀念李白之深情。

原诗如下:“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全诗】《春日忆李白》.[唐].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释】1.也: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呀”。

在这里表示提顿,兼与下句“飘然”的“然”对偶。

思(音si):指诗歌的思想情趣。

不群:不同于一般人,不平凡。

2.庾开府:庾信,字子山,南北朝诗人。

北周时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他早期的作品绮丽清新。

鲍参军:鲍照,字明远,南北朝诗人。

刘宋时曾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擅乐府歌行,风格俊逸豪放。

3.渭北:渭水之北。

泛指渭水之滨的长安、咸阳一带。

时杜甫在这里。

江东: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即今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

时李白正在这一带漫游。

4.樽(音zun):古代酒器。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译】李白的诗没人可以并比,李白其人飘然若仙卓尔不群。

像诗风清新的北周庾信,像那俊逸豪迈的南朝鲍照参军。

渭北那春天的树呵,江东日暮时分的云!何时共饮一杯酒,我与你重在一起细细地品诗论文?【评】怀人之作,多易以物感兴。

此诗起首,直抒胸臆,却又有李白之形象飘逸其间。

“飘然思不群”五字,是堪为白画像写照。

再以古之大诗人庾信与鲍照比肩,以“清新”、“俊逸”两风格揭橥李白诗风之源流与诗之品格,从而深化坐实“白也诗无敌”的题旨。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春日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注释、赏析,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原文:[唐]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1、飘然,高超之意。

思(sì),指才思。

不群,不同于一般人。

谓白才思超群。

二句对仗工巧。

“白也”对“飘然”,白是人名,飘是风名,自可对偶。

又连用也、然、无、不四个虚词,摇曳生姿,遂使“诗仙”李白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清新,自然新鲜,力避陈腐。

俊逸,飘逸洒脱,不同凡俗。

庾开府,即庾信,字子山。

南朝梁代著名诗人,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开府”。

鲍参军,即鲍照,字明远。

南朝刘宋时著名诗人,曾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故称“鲍参军”。

二句以兼擅庾、鲍之长盛赞李白之诗。

3、渭北,渭水之北,借指长安一带,为杜甫所在地。

江东,泛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一带,为李白当时所在地。

二句互文见义,寓情于景,写二人天各一方,彼此都深相怀念之情。

4、樽,酒器。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有所谓文笔之分,而通谓诗为文。

李杜同游齐鲁时,曾互相讨论作诗的甘苦心得,今别后追思,倍加神往。

一个“重”字,隐含以前已相与论过;一个“细”字,暗示别后另有所悟,亟思重与论之。

赏析:天宝四载(745)秋,杜甫与李白相别于山东兖州。

不久,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赴长安求仕。

这首诗是天宝五载春,杜甫在长安怀念李白而作。

上四句,盛赞李白诗才;下四句,抒发对李白的深切怀念。

结构谨严,情深意挚,全诗始终贯穿一个“忆”字。

把对李白其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李白其诗的倾慕赞扬,水乳交融在一起。

而对李白其人的怀念,又突出了一个“诗”字。

由盛赞其诗始,以渴望“重与细论文”终,承接紧密,前后呼应,转折自然,情景相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春日忆李白》阅读及答案
阅读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一诗,完成第7题。

(6分)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瘐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7.⑴杜甫在诗中高度评价李白诗歌风格的句子是▲,▲。

(2分)
⑵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2分)

⑶“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根据有关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此联所展现的画面。

(2分)

参考答案:
7.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分)
⑵赞美李白的诗歌(1分),思念李白(渴望相见)(1分)。

⑶示例: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2分表述连贯,突出主要内容即可)。

附:【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诗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
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

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