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拓展知识14
中国旅游知识大全

中国旅游知识大全中国旅游主要对中国建筑.文化艺术.物华食美和交通等方面介绍.以下内容由小编整理.提供给您参考.中国旅游知识大全中国旅游的好地方游山玩水除了能愉悦心情,锻练体魄外,还能增加见识,陶冶情操。
在你旅游出行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能学到许多知识和学问。
旅游知识大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全,只是在每个人游历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见识,逐步发现新大陆,逐步走向大全。
一.锦绣山河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四大佛山: 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四大道山:鹤鸣山龙虎山武当山齐云山四大名泉:北京玉泉济南趵突泉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五岳: 东岳泰山(鲁) 西岳华山(陕) 中岳嵩山(豫) 北岳恒山(晋)-(河北大茂山) 南岳衡山(湘)-(安徽天柱山)五大镇山:沂山(鲁) 吴山(陕) 天柱山(徽)会稽山(浙) 医巫闾山(辽)五大名山: 黄山庐山青城山武陵山武夷山五大名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一,世界文化遗产(21处):1,北京故宫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3,长城4,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5,敦煌莫高窟6,曲阜孔庙7,孔林、8,孔府9,武当山古建筑群10,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1,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2,丽江古城平遥古城 13,苏州古典园林 14,北京颐和园15,北京天坛大足石刻16,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17,清皇家陵寝(东陵,西陵) 18,青城山——都江堰19,洛阳龙门石窟20,大同云冈石窟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二,世界自然遗产(4处):1,四川九寨沟 2,四川黄山 3,湖南武陵源 4,云南三江并流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1,山东泰山 2,安徽黄山 3,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4,福建武夷山四,文化景观(1处):1,江西庐山五,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2处): 1,昆曲 2,古琴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24座北京, 承德, 大同, 南京, 苏州, 扬州, 杭州, 绍兴, 泉州,曲阜, 洛阳, 开封, 江陵,长沙, 广州, 桂林, 成都, 遵义,昆明, 大理, 拉萨, 西安, 延安, 景德镇.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38座天津, 保定, 平遥, 济南, 镇江, 常熟, 徐州, 淮安, 歙县, 寿县, 毫州, 上海, 宁波,南昌, 福州, 漳州, 潮州, 武汉, 襄樊, 安阳, 南阳, 商丘, 重庆, 自贡, 宜宾, 阆中,镇远, 丽江, 韩城, 榆林, 武威, 张掖, 敦煌, 银川, 喀什, 沈阳, 日喀则, 呼和浩特,历朝古都:商-殷(河南安阳小屯村) 西周-镐京(陕西西安西南) 东周-洛邑(河南洛阳)秦-咸阳(陕西咸阳) 西汉-长安(西安) 东汉-洛阳(洛阳)三国魏-洛阳(洛阳) 三国蜀-成都(成都) 三国吴-建业(南京)西晋-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建康(南京) 隋-大兴(陕西西安)唐-长安(西安) 北宋-东京(河南开封) 辽-上京(辽宁巴林左旗南波罗城)金-中都(北京.开封等地) 元-大都(北京) 明-北京(北京) 清-北京(北京)二.建筑天地: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大名桥: 河北赵州安济桥(隋) 广东潮州广济桥(南宋) 福建泉州洛阳桥(北宋)三石头城:南京石头城辽阳石头城新疆石头城三大古建:明清故宫泰山岱庙曲阜孔庙三大名楼:滕王阁(江西南昌) 黄鹤楼(湖北武汉) 岳阳楼(湖南岳阳) 三大名殿:太和殿(北京故宫) 大成殿(曲阜孔庙) 天贶殿(泰安岱庙) 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麓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四大名亭:醉翁亭湖心亭陶然亭爱晚亭四大名阁: 天一阁(宁波) 文汇阁(扬州) 文宗阁(镇江) 文澜阁(杭州) 清廷四阁: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四大从林: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四大碑林:西安碑林曲阜碑林高雄碑林西昌碑林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塔尔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拉卜楞寺扎什伦布寺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七大名都:钨都(江西赣南) 锑都(湖南冷水江) 盐都(四川自贡)陶都(江苏宜兴) 瓷都(江西景德镇) 钢都(辽宁鞍山) 镍都(甘肃金川) 九大名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武胜关友谊关三.园林生态四大名园: 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承德避暑山庄赏樱四园: 青岛中山公园无锡鼋头渚公园昆明圆通山公园北京玉渊公园三大名马:三河马河曲马伊犁马三大梅园: 无锡梅园苏州邓尉山杭州放鹤亭四.文化艺术文化名城: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古遗址:周口店遗址丁村遗址仰韶村遗址半坡遗址城子崖遗址郑州商代遗址殷墟丰镐遗址临淄齐国故城楚纪南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侯马晋国遗址郑韩故城赵邯郸故燕下都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交河故城大明宫遗址太和城遗址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古格王国遗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汉宫秋月胡笳十八拍阳春白雪十大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精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十大喜剧: 救风尘西厢记看钱奴中山狼绿牡丹墙头马上幽闺记玉簪记风筝误李逵负荆十大兵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宋迪"八景图":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山市睛岚江天暮雪烟寺晚钟渔村夕照五.物华食美陶瓷产地:景德镇醴陵唐山淄博广州宜兴(陶都)四大名绣: 湘绣苏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砚: 端砚(肇庆) 歙砚(歙县) 洮砚(洮河) 澄泥砚(新绛)文房四宝:端砚湖笔宣纸徽墨三大名扇:杭州扇苏州扇岳州扇传统工艺: 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六.交通纵横四大古桥: 安济桥(河北赵县) 万安桥(福建泉州) 安平桥(福建泉州) 卢沟桥(北京丰台)长联之最:临江楼联(四川江津-1612字) 湘妃祠联(湖南-400字) 天师洞联(四川青城山-394字) 黄鹤楼联(湖北武昌-350字) 莫愁湖联(江苏南京-256字) 望江楼联(四川成都-212字) 洪椿坪联(四川峨眉山-200字) 爱晚亭联(湖南岳麓山-192字) 大观楼联(云南昆明-180字)。
中国旅游文化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总论之间相互碰撞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文化的层次结构:文化有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3、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题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5、细碎知识点:①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di ku)、尧、舜为五帝②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③姓氏的作用: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起源于母系氏族氏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起源于父系氏族④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前三名称谓状元、榜眼、探花)⑤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称干支,可配为六十对,所以六十年一个甲子⑥帝王的号:谥号: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扬性的称号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⑦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注:其他的如名、字、号、十二生肖等内容看书,以上内容结合书学习第三章中国建筑文化6、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拥有完整的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协调7、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表现在:1、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突出的特点之一, 2、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3、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8、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3、前寝后殿9、宫殿外陈设:1、华表;2、石狮,有辟邪的作用,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鸟中之王凤凰和花中之王牡丹);3、日晷;4、嘉量;5、吉祥缸、6、鼎式香炉;7、铜龟铜鹤10、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最基本的四合院是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11、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的表现:1)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结构为特色;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点,并辅以砖瓦12、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1)螭吻(chi wen),龙的九子之一;2)仙人走兽(走兽指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等;3)四灵(龙、凤、麒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东南西北);5)石人石马(主要是起仪仗、驱魔、保卫的作用)6)吉祥寓意图案13、古代房顶的类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演攒尖顶、单檐庑殿顶~~~第四章中国园林文化14、中国园林的定义: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第三章“中国饮食文化”。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以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培养对中国美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教材、《中国旅游文化》学习指导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运用PPT讲解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节庆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4.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同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美食的魅力。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餐厅或家庭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传统节庆习俗:起源、发展、文化内涵。
2.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分类、代表菜肴。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你最喜欢的传统节庆习俗,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传统节庆习俗是春节。
因为春节期间,我可以和家人团聚,品尝美食,还能收到压岁钱。
2. 请列举三种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代表菜肴,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案示例:红烧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
这些菜肴具有鲜美的口感、独特的风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品尝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主要涵盖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和第二章“各地区旅游文化”两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二章分别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包括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使学生熟悉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提高对旅游文化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2. 教学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例,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分别讲解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重点突出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分享给其他小组;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旅游文化一、基本概念1. 定义2. 分类二、发展历程1. 古代旅游2. 近现代旅游3. 当代旅游三、特点1. 地域性2. 多样性3.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本地旅游景点,深入了解旅游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学生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旅游文化知识:怀旧之旅——走进中国上个世纪的生活场景

旅游文化知识:怀旧之旅——走进中国上个世纪的生活场景怀旧之旅——走进中国上个世纪的生活场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同时也越来越便利。
然而,我们也会时常感觉到一些缺失,渴望回到过去的时光,去领略那些被岁月冲刷的独特魅力。
而旅游,是这个回到过去的绝佳方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怀旧之旅,走进中国上个世纪的生活场景。
上个世纪的中国,虽然生活条件差强人意,但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和文化。
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则可以去参观一些博物馆和纪念馆。
比如北京的“中国农民运动纪念馆”和“中国工人运动纪念馆”,它们分别展览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历史,让你更好地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
此外,南京的“中华门啤酒博物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不仅有各种精美的啤酒瓶和景点模型,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图书和文献。
如果你更喜欢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活,那么可以去一些保留完好的老街区和城市,感受一下那里特有的风土人情。
比如上海的老城隍庙和外滩,可以带你穿越时空,感受到魔都的辉煌和繁荣;又如杭州的河坊街和南京的秦淮路,可以将你带回之前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你感受到古老街道的热闹与商业气息。
当然,怀旧之旅还可以通过一些娱乐活动实现。
如果你喜欢音乐和舞蹈,可以去一些老式影剧院和舞厅,参加一些复古的音乐会和跳舞活动。
比如北京的“女人街音乐酒吧”,这里不仅有着宽敞明亮的场地和舒适的沙发,还有着布置别致的复古装饰和老式唱片机,让你感受到纯正的老式音乐风格。
如果你更喜欢体育活动,则可以去一些传统的球场和体育馆,参加一些传统的运动会。
比如北京的“工人体育场”,这里不仅有着宽广的跑道和足球场,还有着各种传统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你感受到中国老式体育文化的魅力。
在怀旧之旅中,你可以重新认识和感受那个时代的人们、文化和风景,让你领略到又一种独特的魅力和美好。
因此,无论你是想纪念老时光,还是想领略不同的人文风景,怀旧之旅都是你的不二选择。
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

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这些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外游客争相游览的景点。
皇家园林汲取自大自然的灵感,以人工构造的方式营造出了优美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沉醉其中。
一、颐和园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中国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风景最优美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曾是清朝皇帝乾隆时期的行宫,占地达290公顷,其中湖泊占了四分之三。
颐和园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点,以“山水秀丽、名胜古迹、怡情养性”为主题,营造出了诸如万寿山、昆明湖、乐寿堂等景观,做到了“如画、似诗”的美学效果。
颐和园的园林设计以重山、铺绿、结水、设亭、竖额、倒影、错落有致为特色,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园林美学的典范。
二、圆明园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与颐和园毗邻,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建于1709年,历经乾隆、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
圆明园以“中西合璧、奇趣盎然”为特点,巧妙地将中国园林和西式园林有机融合。
园中多处仿照欧洲宫殿建筑和雕塑,如罗马水柱、凯旋门等。
圆明园的三大特色是:一是造境独特,有如童话仙境;二是建筑雕塑精美,充满神秘幽默的艺术气息;三是丰富多彩的景观和花木,让游人目不暇接。
三、颐和园中国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它们无论在造园手法、园林点缀、庭院风貌、规划布局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
最著名的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山塘街等等。
留园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寓意“一生中要留下一块园林”,建成于明朝时期,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设计最为优美的园林之一。
留园采取的是“不露全貌,强调曲线”的建筑设计风格,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有独特的水槽、凉亭、假山和花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具体包括: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难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查阅资料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旅游民俗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以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为例,分析其代表性和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旅游民俗文化概念:……特点:……分类:……代表性实例:……作用:……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理解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当地的民俗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文化景点,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内容解析1. 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这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
其中,旅游民俗文化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季节性、表演性和商品性等特点。
2023年旅游文化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旅游文化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誉的名山是()。
A、黄山B、天柱山C、雁荡山D、武夷山参考答案:D2.甘肃“酒泉”的地名据说来源于()为激励士兵抗击匈奴,将汉武帝赏赐的酒倒在泉水里与士兵同饮的典故。
A、卫青B、李广C、霍去病D、赵充国参考答案:C3.上海小吃最受人们青睐的“三主件”是()。
A、生煎馒头、馄饨、蟹黄包B、汤包、百叶、油面筋C、蟹黄包、阳春面、海棠糕D、栗子糕、松饼、烧麦参考答案:B4.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的弹拔,吹奏和打击乐器,有数十种之多,以下所列属于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的是()。
A、伽耶琴B、达甫C、马头琴D、芦笙参考答案:B5.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
A、鄱阳湖B、洞庭湖C、太湖D、洪泽湖参考答案:A6.长城干白葡萄酒是选用优质()葡萄为原料制成的。
A、玫瑰香B、解百纳C、佳利酿D、龙眼参考答案:D7.号称“川菜第一肴”并有“过门香”之称的菜肴是()。
A、鱼香肉丝B、麻婆豆腐C、宫保鸡丁D、回锅肉参考答案:D8.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寄畅园C、北海公园D、承德避暑山庄参考答案:D9.芝麻香型白酒的代表是()。
A、西凤酒B、白云酒C、玉冰烧D、景芝特曲白干参考答案:D10.“色绿、形美、香郁、味醇”是()茶的品质特征。
A、信阳毛尖B、君山银针C、龙井D、奇兰参考答案:C11.()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其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A、挂钟馗像B、吃粽子C、赛龙舟D、插艾和菖蒲参考答案:D12.在元宵节之夜有放灯、观灯等娱乐活动。
元宵赏灯起源于()。
A、秦B、西汉C、东汉D、唐参考答案:C13.英国习俗中忌用山羊、大象、百合花和()图案。
A、秃鹰B、孔雀C、蝴蝶D、黑猫参考答案:D14.中国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指出:“长城是中国建筑之最,而()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
A、嘉峪关B、司马台C、八达岭D、山海关参考答案:B15.属于伊斯兰教的主要节庆活动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
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荣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它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体系完整、地域特色鲜明的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它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就其深层次内涵来看,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中国饮食文化包括食文化(鲁菜、苏菜、粤菜、川菜被称为我国的“四大菜系”)、酒文化、茶文化。
】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2012年5月22日,该片在播出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后完美收官。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本集着重
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本集导入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
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
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
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
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本集导入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
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金华火腿[1],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
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本集导入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
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
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
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本集导入中国饮食素有“味”是灵魂之说。
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
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中国人的精心烹饪制作,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
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
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
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本集导入作为最后一集,本集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
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为美食提供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优良和清洁。
这一集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