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合集下载

15.2.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5.2.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三种统计图的功能及其特点;
从各种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作出判断.
50个学生进行调查.20(人).
等级所占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
50
=144°.
.如图,根据条形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步行的人数最少,只有30人
B.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50%
C.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
D.步行和骑自行车人数的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少
4.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从八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要求每人只选取一种喜好的书籍,如果没有喜好的书籍,则作“其它”类统计.图(1)与图(2)是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C)
A.由这两个统计图可知喜好“科普常识”的学生有90人
B.若该年级共有1200名学生,则由这两个统计图可估计喜爱“科普常识”的学生约有360人
C.这两个统计图不能确定喜好“小说”的人数
D.在扇形统计图中,“漫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72°
六、课后作业 巩固新知
见学生用书.。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上《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祝露露]【县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上《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祝露露]【县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2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1、知识导向:本节课是上堂课的延续,是在学习画统计图表后的后续,在本节中,我们侧重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认识到什么是最应该懂的。

活动2【讲授】活动二二、新课讲解:统计图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非常简明的传达信息,而且还能帮助我们从中获取信息甚至直观的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问题3”表1982~2002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单位:%)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上表中被圈起来的“单位:%”表示什么含义?上表中被圈起来的“22.9”表示什么含义?通过对上表的观察,你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0~14岁人口比例有什么变化特点?你还能从上表中获取什么其它信息?该表反映出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分析读统计图表首先要读图表的总标题,因为它高度概括了图表的主题,看清总标题我们就能抓住图表作者关注的焦点。

表5.2.4的总标题告诉我们,作者关注的是1982~2002年之间我国老人和少儿分别在总人口中占多大比例。

当全表只有一种计量单位时,可以把它写在表的右上方,就像上表那样。

所以第一行数据其实就依次是33.6%、4.9%、14.6%。

然后要读图表中的小标题,这里,小标题有“年份”、老人和少儿的“人口比例”、“老少比”(老少比指每100名0~14岁少年儿童对应着多少名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表中老少比使用老人和少儿人口数的原始数据计算的,所以与用表中数据计算的值略有误差)。

显然,作者是想用调查数据来指出我国越来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人口学指标,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为老龄社会。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如上海,早在1979年这个比例就已达到7.2%,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一个城市。

整个社会的人口构成中,如果老年人占的比例在增大而少儿占的比例在减少,那么他的老龄化问题就必须引起关注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5章15.2课题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5章15.2课题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解:(1)被圈起来的“22.9”表示2000年我国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2.9%. (2)随着时间的推移0~14岁人口比例逐渐减小. (3)65岁人口比例在逐渐增加,我国人口将步入老龄 化.
知识模块二 统计图的应用
范例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梦,也是 一个中小学生的梦,各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无疑是“中国梦”教育这一宏大乐章里的响亮音符, 学校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对全校学生用A、B、C、 D四个等级进行评价,现从中抽取若干个学生进行 调查,绘制出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 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360°×2500=144°.
图1 图2
仿例 近日从省家电下乡联席办获悉,自2009年2月20 日我省家电下乡全面启动以来,最受农户热捧的四种 家电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空调,其销售量比为 5∶4∶2∶1,其中空调已销售了15万台.根据上述销 售情况绘制了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问题: (1例 2006~2014年淮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如下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人均 收入
1634
2302 2709
2948
3185
3345
3510 3701 4012
(1)通过上表数据信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什么变化? (2)上表中2010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自学互研
知识模块一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阅读教材P139~P142,完成下面的内容: 归纳:
(1)常用的统计图有:__扇__形__统__计__图__、__条__形__统__计__图___ 和折线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在 总数量中所占份额的_大__小____;_条__形____统计图能直观 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_折__线____统计图能直观地 反映出数量随时间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统计图表的相关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熟悉小学统计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及表达方法。

3.掌握通过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各种统计图表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倡导数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策略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2.教师导学优先;3.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统计图表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统计图表的相关概念及其绘制方法2.通过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的方法2. 教学难点1.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与技巧2.通过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的思维方式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学生上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教材、教具、课件等。

2.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统计图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从早上起床开始,向学生举出数据相关的例子,如:起床时间、洗脸时间、刷牙时间等,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与表达的必要性。

第二步:概念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统计数据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教师讲解常见的几种统计图表的表达方式,如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步:操作1.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绘制统计图表的步骤与技巧;2.学生通过书本与电子课件共同操作,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绘制和解读。

第四步:交流1.小组内部自行交流对自己绘制的图表的分析和解读,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2.各小组互相对比,发现各组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分组进行展示。

让不同学生的作品相互激发。

第五步:练习1.给学生进行一组表格数据,让他们选择恰当的图表进行绘制,并结合图表进行分析;2.分享分析结果,互相检验答案。

3. 评价与反思1.根据授课效果和学生反馈,评价整个教学过程;2.整理教学反思及优化建议,为后续授课改进提供参考。

四、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显著事件、数据样本,绘制不同图表,通过相互交流得到自我提高,在拓展统计图表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全面提高。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一. 教材分析《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的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图表来展示数据,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初步知识,对统计图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图表的制作方法和如何通过图表传递信息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的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图表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图表来展示数据,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图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天气预报、商品销售情况等,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统计图表有哪些优点?”让学生思考统计图表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如何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15章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15章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1.能正确解读统计图表,从中获取必要、准确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决策;(重点、难点)2.正确认识与处理生活中常见的不规范统计图带来的错误信息,提高对统计图表的认识能力.一、情境导入据称,某商场的总经理办公室内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张占据整个墙面的温度曲线图,总经理通过此图查看天气情况,以便调整商场的经营策略.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获取怎样的信息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统计图的合理选择【类型一】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新区四月份第一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为:118,96,60,82,56,69,86.则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哪种统计图描述(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以上都不对解析: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得: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此题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类型二】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图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举行植物标本制作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活动小组共有学生多少人?(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根据统计表制作一个形象的统计图.解析:(1)把表中的人数加起来即可;(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占百分比=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小组总人数×100%;(3)由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即可.解:(1)该组共有学生1+2+4+3+2=12(人);(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百分比:(4+3+2)÷12×100%=75%;(3)根据题意可知,此类情况最适合条形统计图表示(如下图).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小明、小聪参加了100m跑的5期集训,每期集训结束时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集训时间和测试成绩绘制成如图两个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有如下四个推断:①这五期集训共有56天;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时间)超过11.6秒;③这5次测试成绩中,有3次小聪比小明好;④从五期集训来看,集训时间越长,所测试出的成绩就越好.其中合理推断的序号为()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求得这5期的集训共有多少天和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根据图中的信心和题意,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解析:①这5期的集训共有:5+7+10+14+20=56(天);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83+11.72+11.52+11.58+11.65)÷5=11.66(秒);③这5次测试成绩中,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小聪比小明差,有两次小聪比小明好;④从集训时间看,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劳累,导致成绩下滑;其中合理推断的序号为①②.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某城市对市民开展了有关雾霾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你认为哪种措施治理雾霾最有效”,有以下四个选项:A.绿化造林;B.汽车限行;C.拆除燃煤小锅炉;D.使用清洁能源.调查过程随机抽取了部分市民进行调查,要求市民只允许选择其中的一项,并将调查结果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被调查的市民共有多少人?(2)请你将统计图①补充完整.(3)求图②中D项目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4)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有效治理雾霾提几点建议(至少写一条)图①图②解析:(1)从两个统计图可得,“A组”的有20人,占调查人数的10%,可求出调查人数;(2)用总人数减去其它项目的人数求出“C组”的人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3)用360°乘以D项目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4)从减少尾气排放、增加植树造林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即可.解:(1)20÷10%=200(人),答:本次调查的人数为200人;(2)C项目的人数有:200-20-80-40=6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答:图②中D项目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72°;(4)①建议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减少开车的次数,②加强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率,还绿水青山. 故答案为:①建议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减少开车的次数,②加强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率,还绿水青山.三、板书设计1.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41数据表示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41数据表示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学校名称教师姓名一、教材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统计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来表示你所收集到的数据,并能识别它们各自有的优点。

2、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分类比较的思考方式,理解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对社会知识能力的应用!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图表所反映的信息.难点:根据已知数据来绘制统计图,能理解各自图表的特点并加以应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小明统计了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天能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的雪糕的数量,并绘制出下图.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问题3:在2012年第30届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获得多少枚奖牌?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2)从所获奖牌的总数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上面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给出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数据.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收集该届以及最近几届奥运会上各个代表团获得奖牌的数据.下表是第30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总数最多的四个代表团在最近两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统计表(表中数据来自/medals).先回答题(1).表中表明,中国体育健儿在第30届奥运会上共获得88枚奖牌,其中金牌38枚,约占该届奥运会总金牌数302枚的13%.根据表中各国第30届奥运会所获得金牌数,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很快画出下图,它们分别是美、中、俄、英等国在该届奥运会上所获得金牌数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很快画出这些统计图.你知道图中中国占13%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接下来回答题(2).可以先比较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七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再看这四个代表团在最近两届奥运会所获奖牌总数上的各自表现.3、思考:(1)在图中用一条折线将七届奥运会的数据连起来了,请问介于相邻两届之间的六条线段是否表示某种意思?连线是为了显示什么?画上连线只是为了便于观察图像所反映的变化而已,六条线段不表示什么意思.(2)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相比,我国代表团在这一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有所下降,你怎么解释这个结果呢?如下图传达的信息对你的分析有什么帮助吗?要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代表团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表现的确是很困难的,总奖牌数下降有多种原因.比如上一届是东道主,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届没能保住上一届在某些项目上的优势;其他代表团在某些项目上显著进步等等.有人认为只看金牌总数或奖牌总数都不够全面,建议比较金牌和银牌的总数等.你比较赞同怎样的方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吗?说说你理由.4、课堂练习:1.下表是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奖牌榜,请用合适的统计图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并说说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2.下表中列出了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项目,请你通过查询网站了解其他国家代表团(如美国)获得金牌的项目和中国代表团有什么差异,并用统计表把这些数据表示出来,然后就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的表现谈谈你的想法.(参考网站:/medals)5、课堂小结6、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课题) 问题3 思考 课堂练习1-2。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表示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表示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5.2.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根据图表提取信息,处理实际生活问题.重点会识别各种图表所提供的信息.难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三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得出有意思的结论.二、探究新知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为了帮助中国代表团分析夺牌形势,我们可以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美、中、俄、英等国家奖牌以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和我国自第24届——第30届总计奖牌数回眸.如何评价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呢?生1:“我看奖牌总数最好.”生2:“我以为金牌数最好.”生3:“我看将金银铜牌换成分数,比较总分最为合适.”明确: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综合评价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都绘制了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去读,看看都有哪些收获.”生1:“王华一直在进步,他的单元小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生2:“李明的成绩不够稳定,看他的成绩统计表就知道,忽高忽低.”师:“你们再看看,分别设计运用了哪些统计图表.”生:“统计表不大一样,可是大家几乎都选用了折线统计图.”师:“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生:“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成绩的变化.”明确: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合理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解决教材第141页“思考”中体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概括归纳得出:统计表可以清楚地将数据分门别类地列出来.当数据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通过增加子栏目继续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条形统计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低或长短来表示数据特征的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如果有两个研究对象,常常把这两个对象的相应数据并列表示在同一幅条形统计图中.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代表所研究的总体,用圆中各个扇形代表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大小反映出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在总数量中所占份额的大小.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表示数量变化规律的统计图,如果关注的是某种现象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常常以时间为水平放置的数轴,以折线的起伏直观地反映出数量随时间所发生的相应变化.三、练习巩固学期结束前,学校想知道学生对本期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特向全体学生(1000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反馈意见偏向满意反馈意见偏向不满意非常满意300 非常不满意50满意400 不满意100有一点满意100 有一点不满意50合计800 合计200(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出条形统计图;(2)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并作出扇形统计图;(3)你认为本次调查结果对校领导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有影响吗?为什么?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作业教材第146页习题15.2第3,4题.本节课是由学生参与、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表,结合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用所得的信息进行生活决策.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规范性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统计中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信息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指导、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2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学习目标】
会把统计数据分类整理用统计表表示,并绘制成相应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学会用表格整理调查数据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数据的表示以及怎样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得出有意思的结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为了帮助中国代表团分析夺牌形式,我们可以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美、中、俄、英等国家奖牌以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和我国自第24届——第30届总计奖牌数回眸.
如何评价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呢?
生1:“我看奖牌总数最好.”
生2:“我以为金牌数最好.”
生3:“我看将金银铜牌换成分数比较总分最为合适.”
明确: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综合评价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都绘制了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去读,看看都有哪些收获.”
生1:“王华一直在进步,他的单元小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
生2:“李明的成绩不够稳定,看他的成绩统计表就知道,忽高忽低.”
师:“你们再看看,分别设计运用了哪些统计图表.”
生:“统计表不大一样,可是大家几乎都选用了折线统计图.”
师:“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成绩的变化.”
明确: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合理的统计图表.
【教师归纳】
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见教材P142.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生活中很多矿泉水没有喝完便被扔掉,造成极大的浪费.为此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单位的某次会议所用矿泉水的浪费情况进行调查,为期半天的会议中,每人发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会后对所发矿泉水喝的情况进行统计,大致可
分为四种:A.全部喝完;B.喝剩约;C.喝剩约一半;D.开瓶但基本示喝.同学们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两个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多少人?图(2)中D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开瓶但基本未喝算全部浪费,试计算这次会议平均每人浪费的矿泉水约多少毫升?(计算结果请保留整数)
(3)据不完全统计,该单位每年约有此类会议60次,每次会议人数在40至60人之间,请用(2)中计算的结果,估计该单位一年中因此类会议浪费的矿泉水(500毫升/瓶)约有多少瓶?(可使用科学计算器)
【答案】
(1)根据所给扇形统计图可知,喝剩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0%,∴25÷50%=50(人),即参加这次会议的总人数为50人.
∵×360°=36°,
∴D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得平均每人浪费矿泉水量约为:(25×500×+10×500×+5×500)÷50=÷50≈183(毫升).
(3)该单位每年参加此类会议的总人数约为2400~3600人,则浪费矿泉水约为3000×183÷500=1098(瓶).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学期结束前,学校想知道学生对本期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特向全体学生(1000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出条形统计图.
(2)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所占总人数的比,并作出扇形统计图.
(3)你认为本次调查结果对校领导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有影响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
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制作,会对实际生活进行决策.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P
的第2题.
143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参与、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表,结合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用所得的信息进行生活决策.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规范性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统计中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信息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指导、鼓励,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