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网络系统

合集下载

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在河北高速公路的应用

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在河北高速公路的应用

路所 在大 范 围雾 日年 平均 可 达3 天 ,持续 雾 日最 长达 l天 。而 团 2 3 雾 是诱 发交 通事 故最 多 的灾 害性 天气 ,以 京沪 为例 ,2 0 - 20 06 08 年6 月其 出现 18 雾 日,8天 对 应有 封 路或 交通 事 故 ,其 中 团雾 0个 J 造成 的 事故 和封 路多 达 3 次 ,给 高速公 路 的安 全运 营 带来 了极 大 s
信息整合与服务项 目
—曩 僻 啪 j 粕 ㈠ ■● m 譬 隧 鳃 嘲 - m 。 m
检 测 器 设 备 要 素
安 装 的气象 检测 器有 8 要素 、7 素和 单要 素三 种 ,各设 备主 要
要功 t :I : I1  ̄下 :
8 素气 象 检测 器 :能够 对 能 见度 、风 速 、风 向 、雨 量 、温 要 度 、湿 度 、气压 、路面 状 况等 气象 要 素进 行 全天 候检 测 ,此 检测
技 术 < CNL Y T HOO E G
气 象监 测服 务 系统 在河 北 高 速公 路 的应 用
文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挥调度 中心 张树杰 李泽洪
河 北省 受地 理位 置和 地貌 的 影响 ,天 气复 杂 ,夏 季多 雷雨 、 暴雨 、高 温 等天 气 ,秋冬 季雾 日频 发 。根 据 17 年至 2 。 年 3 年 9 6 0O 5 O
地 区代 表性 气候 特 点的 地点 。
原 则三 :在 灾害 性天 气 频发 路 段 适 当加 密布 设 检 测站 。兼顾 供 电 、防护 、维 修 等 因素 。有 配 电点 的 位 置以 交 流供 电 ,无 配 电
点 的地 点选 用太 阳能 供 电。
结束语
目前 ,该 系 统只 是 河 北省 交 通气 象 监测 及 信息 服 务系 统 的一 期 工程 ,2 1 ,我省 进 一 步加 大 了 交通 气 象 监 测 网络 建 设 ,在 0 1 年

气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气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气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气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气象系统的安全风险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气象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1. 系统网络风险: 气象系统的运行依赖于各种网络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等。

这些设备可能受到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风险。

为减少网络风险,可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如设置防火墙、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等。

2. 数据传输风险: 气象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其中包括天气数据、气象预测等。

这些数据可能会面临窃取、篡改等风险。

为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采用加密技术、身份验证等手段,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3. 单点故障风险: 如果气象系统的某个关键节点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降低单点故障风险,可以采用冗余系统、备份数据等措施,确保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和强的容错能力。

4. 自然灾害风险: 气象系统常常面临自然灾害的考验,如雷电、台风等。

这些灾害可能导致设备受损、数据丢失等风险。

为减少自然灾害风险,可加强设备防护措施,如设置防雷装置、备份数据等。

5. 人为因素风险: 人为因素可能导致气象系统的安全问题,如误操作、不当使用等。

为减少人为因素风险,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气象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系统网络风险、数据传输风险、单点故障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人为因素风险。

为降低这些风险,需加强网络安全措施、采用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等手段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性,同时采用冗余系统、备份数据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设备防护措施、培训员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只有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才能保障气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南四湖湖面大风预警系统与应用

南四湖湖面大风预警系统与应用

南四湖湖面大风预警系统的应用马进山郭红艳(山东省济宁市气象局 272037)摘要为弥补过去采用传统预报方法经常漏报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南四湖湖面大风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湖面大风所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充分利用南四湖周围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简称:区域站)和常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十分钟加密观测资料,采用资料实时提取分析、绘制彩色等值线图、图像发布到网站、满足大风预设条件时声音报警等方法,实现对南四湖周围大风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湖面大风精细化预报预警准确率。

试用表明,该系统人机界面好,移植性强,运行稳定,漏报率低,特别在短时临近大风预警预报中发挥较大作用。

关键词:湖面大风 预警系统 应用引言南四湖为串联一起的南阳、独山、昭阳和微山四湖的总称,地处鲁中南沂蒙山脉西侧山麓堆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接合部的隐伏断裂带上,是中国十大湖泊之一,因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以南故名。

南四湖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5.6~30公里,湖区面积1266平方公里,总库容63.7亿立方米,湖底平坦,水质肥沃,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南四湖是京航运河必经之道,是当地水产资源生产基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通道。

由于南四湖水面宽广无遮挡,湖面大风时有发生。

经常产生由湖面大风引起的翻船、船只失控撞坏养鱼网箱、船体相撞等事故。

1995年11月7日,南四湖最大瞬时风速达到27m/s,造成翻、沉船2747只,死亡49人。

随着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不断发展,如何对湖面大风进行监控和预报预警凸显重要。

利用传统预报方法因为天气形势尺度大、观测资料时间跨度大,不能有效预报尺度较小的南四湖湖面大风[1],特别针对中小尺度短时大风预报更显困难。

国内对湖面大风已有研究[2,3],江苏淮阴市气象局大风预报协作组曾于1986年研究出基于PC-1500微型计算机上的洪泽湖春季大风预报专家系统[4];王雷等利用海岛自动测风站网的风力资料分析了舟山海域风力的分布特征, 提出了以分海区大风预报代替舟山沿海海面风力预报的设想和预报技术思路[5];李永果等对南四湖周围气象站风速近20年的变化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6]等。

气象网络安全

气象网络安全

气象网络安全气象网络安全,这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随着气象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气象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黑客和恶意行为者可能利用气象系统的漏洞来破坏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干扰甚至破坏气象预报和监测系统。

这对于国家和地区的气象服务和相关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气象网络安全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象系统通常由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包括传感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等。

这些组件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漏洞和隐患,给恶意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气象系统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包括实时气象数据、模拟预报数据、卫星图像等。

这些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容易被窃取、篡改和销毁,给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来风险。

再次,气象系统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了恶意攻击的目标。

黑客和其他恶意行为者可能试图入侵气象系统,以获取珍贵的气象数据或干扰气象服务。

这种攻击可能直接威胁到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安全,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气象网络安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气象系统的安全设计和实施。

这包括对组件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及时修补系统的漏洞和弱点,确保气象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其次,需要加强对气象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保护。

这包括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数据丢失和破坏的情况。

此外,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演练,以确保系统的持续安全性。

安全审计可以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而安全演练可以在实际攻击模拟中检验系统的安全响应能力,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保障气象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气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和地区共同努力。

加强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能够有效增强气象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总之,保障气象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气象监测网络建设与数据共享

气象监测网络建设与数据共享

气象监测网络建设与数据共享气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准确的气象预报、及时的灾害预警以及科学的气候研究都离不开高效的气象监测网络和畅通的数据共享机制。

气象监测网络是获取气象数据的基础。

它由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种气象观测设备组成,包括气象站、雷达、卫星等。

这些设备如同我们观察天气的“眼睛”,通过收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众多气象要素的数据,为气象研究和预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气象监测网络建设中,观测站点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

城市、乡村、山区、海洋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气象条件的反应各不相同。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观测站点,以确保获取全面、准确的气象数据。

例如,在容易发生气象灾害的山区,需要加密气象站的布局,以便更及时地监测到暴雨、泥石流等灾害的前兆;而在广阔的海洋上,浮标式气象观测站和卫星遥感技术则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海上航行、渔业生产等提供关键的气象信息。

观测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也是影响气象监测效果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观测设备日益先进,从传统的人工观测仪器到自动化、智能化的观测设备,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高精度的传感器、先进的通信技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我们能够获取更加精细、可靠的气象数据。

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气象监测网络的软件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的软件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稳定、安全的性能。

数据采集系统要能够实时、准确地收集来自各个观测站点的数据;数据传输系统要保证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避免数据丢失或延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则要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仅有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还不够,数据共享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环节。

数据共享能够打破信息孤岛,让不同的部门、机构和研究人员都能够获取到所需的气象数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数据共享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密 自动 气象 站 3万余 套 , 在 山 洪 泥石 流多 发 地 带 将
新 一代 天气 雷达 全 网监 控 系 统[ 1 1 - 1 3 ] , 综 合 气 象 观测
系 统运行 监 控平 台 ( 简称 AS O M) E 2 , 1 4 3 , 全 国风 能资
源 专业 观测 网运行 监 控 系 统 、 运 行 监控 综 合评 估 技 术 的研究 等[ 4 , 1 5 - 1 7 ] 。运行 监 控业 务 的 开展 确 实在 很 大程 度上 提 高 了观 测 设 备 的稳 定 可 靠 运行 能 力 , 然
摘 要 区 域 自动 气 象 站 运 行 监 控 系统 是 保 障观 测 网稳 定 、 可 靠 运 行 的 实 时 业 务 系 统 。 系统 基 于 多 线 程 分 布 式 数 据
处理技术 , 采 用 两 级部 署 、 多级应用 、 多方共享的模式 , 有 效 利 用 互 联 网 和 中 国气 象 局 局 域 网 的 优 势 , 实 现 了 对 我 国 区域 自动 气 象 站 、 加 密 自动 气象 站 及 暴 雨 监 测 站 运 行 状 态 、 探测数据质量状况 、 设 备 维 护 维 修 状 况 以及 观 测 站 网 的
h t t p : / / w ww. q x k j . n e t . c n气 象 科 技
建成 暴雨 监 测站 约 6万 套 , 以 满足 局 地 气 象 服 务 的 需求 。大 量 观测站 的建 立将 给设 备 的维 护保 障工 作
家 级监控 系 统 , 并 且开 展 了相 应关键 技术 的研究 , 如
目前 , 中 国气 象 局 已经 建成 了 总 数 达 3 3 0 0 0余 套 的省 级 台站 区域 自动气 象 站 观 测 网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要进 一步 加大 区域 自动站 的建设 力度 和建 设 的针 对性 , 计 划在 未来 3 ~5年 内将 再增 建 乡镇及 以下 加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19•【字号】冀政字〔2022〕37号•【施行日期】2022.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我国科技前沿,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开放协同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基本建成覆盖京津冀的立体精密智能气象监测网、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和普惠精细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监测、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国内领先,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发展重点(一)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智能观测和数据融合分析、数值预报模式应用、灾害性天气预报、智慧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纳入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予以重点支持。

开展强对流天气、人工影响天气、太行山—燕山暴雨等大气科学试验,加强气象灾害机理研究。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建设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建设

目前 , 全 国各 地 已建 成 2 4 0 0余 套 国家 级地 面 自 动 气 象 观 测 站 及 3万 余 套 省 级 区 域 自动 气 象 观 测 站 。为 满 足局地 气象 服务 需求 , 按 照 国务 院《 关 于切 实 加强 中小 河流 治 理和 山洪 地质 灾害 防治 的若 干 意 见》 ( 困发 [ 2 0 1 0 1 3 1 号) 文 件要 求 , 未来 3 ~ 5年 内 , 将
分析 应用 系 统 ” 等 近 年来 , 随着 运 行 监控技 术 的 日益 成熟 , 运 行监
区域 自动 气 象 站 运 行 监 控 省 级 系统 是 针 对 我
国 现 有 3万余 套 区 域 自动 气 象 站 和将 要 建 设 加 密
自动 气 象站 、 暴 雨 监测 站 而 建设 的监 控 保 障业 务应 用 系统 。 系统 采用 B / S架 构 , 为省 级和 r f 丁 ( 县) 级 保 障
4 2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8 6 5 6 ( 2 0 1 3 ) 0 2 — 0 0 4 2 — 0 3
内 蒙 古 气 象
2 0 1 3年第 2 期
区域 自动气 象站运行 监控省 级 系统建设
郭海平 , 陈亚军 , 张平贵 , 陈士 英 , 彭 少杰
( 内 蒙 古 大 气 探测 技 术 保 障 中 心 ,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1 0 0 5 1 )
如何 做 好 现代气 象 观测 系统气 象 技术 保 障工作 已成 为 我 国气 象现代 化进程 中一项 亟待解决 的 问题 为切 实提 高气 象装备 运 行保 障能 力 和观测 数据
质量 , 自2 0 0 6年 以来 , 全 国各 地 气 象 部 门陆 续 开 展 了气象 观 测运行 监控系统 研 发工 作 。作 为 自治 区级 气象 装备 保 障部 门 ,内蒙古 自治 区大 气探 测技 术 保 障 中心也 相继 开发 了一 些运 行监 控 系统 , 如“ 自动 土 壤水 分 观 测 站运 行 监 控 系统 ” 、 “ 探测设备 G P R S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2 5 期
20 0 7年 4月




V0 . 5. . 1 3 No 2
Ap .2 0 r 07
M_ ETEoRoL rI: H、(AL SCI EN CE AND TECHNoLoGY
河 北省加密 自动气 象监测 网络 系统
在 我 国辽 阔的地 域上 现有 的气象 地 面观测 站 点 的密度 远不 及美 、 等发 达 国家 , 也越 来 越不 适应 英 且 现代 气象 发展 的需 要 , 密 自动气 象 站建 设 也 正 是 加 对 我 国气 象 站 网获取 高 时空密 度气 象 资料 的必 要补 充, 是提高 中尺度 灾 害 性 天 气监 测 预警 系统 建 设 水 平 和服务 效益 的基 础 。 近两 年 来 , 国大 多 数 省 份 全
图 1 UD P数据报封装成一份 I P数据报 的格式
作 者简介 : 占江 , ,9 9年生 , 于 男 16 高级工程 师, 事短期 预报 与科研 开发 , ma :z wl iacm 从 E i yj c n .o l w @s 收稿 日期 :0 5年 9月 2 20 9日; 定稿 日期 :0 5年 1 月 1日 20 1
D U传输模块传人到 G R T P S网络中( 河北省采用的 是中国移动公司的移动网)雨量和温度传感器与数 ,
据采集 及 处理 模 块 相 连 , 据 采 集 及 处 理 模 块通 过 数
都在积极争取地方资金来建设加密 自动气象站 , 安 徽、 广东、 上海 、 贵州等省 ( 在加密 自动气 象站建 市) 设上进 展 比较 快 l 。为 了 提 高 河 北 省 灾 害 性 天 气 1 1
维普资讯




第 3 卷 5
12 加密 自动气 象站 组 网的通信 传输 .
加密 自动气象站组网的数据传输采用 G R 进 PS
行 通信 , 而加 密 自动气 象站 的子 站 利 用 GP S移 动 R
R -3 S22串口发送 给 G R 无线终端 , PS 无线终端将数 据 发送 给 G R P S网络 中临 近 的基 站 , 据 进 入 中国 数

个 GP SDT 传 输 模 块 装 有 一 块 中 国移 动 的数 R U
据 SM 卡。G R T I P S U采用智能通信模块 , D 实现在 线 维护 、 据 传输 以及 用 户是 否 收到数 种 传 输 协 议 兼 容 的 模 式 。 U DP是 一个 简单 的 面 向数 据 报 的 运输 层 协议 进 2, 程 的每个 输 出操作 都 正好 产生 一个 U DP数 据报 , 并 组 装成 一 份待 发送 的 I 据报 ( 1 。 P数 图 )
北省气象部门 已经布成 的加密 自动气象站监测 网络 系统 , 加密 自 动气象 站子站构件 的组成部 分和 简要 的原 理。加
密 自动气象站监测 网络 系统是河北 省气象局新开展 的一 项对气 象要 素 ( 目前 只是温 度和 降水 ) 进行 加密监 测 的业
务系统 , 它弥补 了河北 省境 内监测站点疏稀 的不 足 , 了河 北省中尺度数值预报 模式预 报的准 确率 , 提高 系统采集 数
68 9 个两要素 的加 密 自动气象 站 , 这些站在天 气监
测 、 报及 服务 上发 挥着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 预
1 加 密 自动气 象站 网 系统 的构成
河北 省加 密 自动 气象 站 网基本 上可 以分 为 自动 气 象站 子站 、 自动 气 象站 中心 站 、 网络 通信 系统 和 软 件 系统 5部分 , 件 系 统 和通 信 系统 把 自动 气 象 站 软 的子站 和 中心站连 接在 一起 , 现 了数 据 的采集 、 实 传
输 和显示 。 1 1 加 密 自动气 象站 子站 .
l——一 + —— —
I 一 + —
I 首 部 P
I数 报 — — — — P据 ———
UP 据 D数 报 — —
U P首部 D
U P首部 D
2 个字 节 O
8个字节
子站 是 由 S 3 雨 量 传 感 器 、 8 2 数 字 温 L 型 L B 0型
据的实时性大大地提高 了对灾 害性 天气过程 的监测 、 预报和决策服务 的水平 。
关键 词
加密 自动气象站
数据传输
组 网 数据应用
引言
度 传感 器 、 据 采 集 及 处 理 模 块 、 P u( n 数 G RSDT Ge—
ea P c e R d evc t ,T a s  ̄i i rl ak t a i S ri Daa rn mi o Unt o e n )
的监测 预报 水平 , 补河 北 省 内监 测 站 点 疏 稀 的不 弥 足 , 高对 暴雨 等 突发性 、 害性 天气 监测 预 报预 警 提 灾 能力 ,0 5年 9月 底 已在 在 河 北 省 境 内布 设 了 近 20
R -2 S2 通信 口与 G R T 3 P SD U传输 模块相连接 , 每
于 占江 李建 明2 居 丽玲3
( 1河北省 承德 市气 象局 , 承德 0 7 0 ; 6 0 0 2河北省气象局 , 石家庄 0 0 2 ; 5 0 1 3河北省秦 皇岛市气象局 , 皇岛 0 6 0 ) 秦 6 0 0
摘要
从加密 自 动气象站监测 网络系统的组 网方式 、 通信传输方式 、 信息流量 以及 其运行 情况等 几个方 面 , 河 介绍
( 用 分组 无线 业务 ) 输模 块 以及 电源供 电 防雷 模 通 传
块等组成 , 雨量传感器 、 温度传感器 、 数据采集及处 理模块可以合称数据采集器 , 雨量和温度传感器通
过 探测 数据 采 集和 相 应 数 据 格 式 的 处 理 后 ( 即数 据 采集 和 处 理 模 块 ) 按 固 定 的 数 据 格 式 通 过 G RS ,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