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气候与农业

合集下载

河北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河北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河北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河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平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方。

河北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冬季严寒。

在河北的气候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人们最关注的两个指标,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河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特点和变化。

河北的夏季通常是炎热的,最高温度常常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河北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七月和八月份,常常超过40摄氏度。

例如,2012年7月25日,河北保定市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7.8摄氏度,成为了河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

这种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对农民来说,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河北的高温天气对于农业和人们的健康都是一个挑战。

与此同时,河北的冬季也是相当寒冷的,最低温度常常能够达到零下甚至更低的水平。

根据气候统计数据,河北省的最低温度常常出现在一月份和二月份,一般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

例如,2010年1月5日,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的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3.8摄氏度,这是河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

这样严寒的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对水资源、能源和农牧业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河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几十年来,河北的最高温度逐渐上升,而最低温度则有所下降。

这种变化可能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例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城市化的加速等。

这种变化不仅对河北的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气象预警系统、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同时,人们也需要增强自身的气候适应能力,采取科学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

总之,河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式及方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气候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式及方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维普资讯
第 l 8卷
第 4期
地 理 学 与 国 土 研 究
Ge ga h n ri r lRee rh o r p ya dTert i sac oa
Vo. 8 No. 11 4
No en e 0 2 v  ̄ b r2 0
20 0 2年 l 月 1




显著偏低 ( ) 少 异常偏低 ( ) 少
般” 。气 候 具 有 较 为 明显 的 年 际 变 化 , 地 气 候 某

因河北省降水量不 服从正态分 布 , 际应 用 中 实 “ ” 好 的气 候 ; 之 , 反 当某 年 ( ) 气候 远 离 正 常 状 态 需 要 对其 进 行 正 态化 处理 。 季 的 1 2 早 涝等 级 标 准— — 降水 量序 列的正 态 化处 理 . 时 , 可 以认 为该 年 气 候 不 正 常 , 即“ ” 就 亦 差 的气 候 。 因此 , 候 条 件 ( 景 ) 气 年 的评 价 就 是 要 求 出气 候 的 正 国 内外 有 很 多 旱 涝 等 级 标 准 。本 文 选 用 Z变 即将 服从皮尔逊 Ⅲ型分 布的原 降水 量序列进 常状 态及 某 年 ( ) 候 与 正 常 状 态 的偏 离程 度 。气 换… , 季 气 温和降水是最 重要 的两个气候要素 , 日照时数直 行 z变换 , 而 获得 服从正态分 布的标 准化序列。其方 接 地反 映 了地 面 所 接 收 到 太 阳辐 射 的情 况 。 因 此 , 法如 下 。 本文把气 温 、 降水和 日照时数作 为气候条件 ( 年景 )
摘要 : 该文论 述气候对农 业影 响的定量评价模 式 和预评 方法 。利用 WMO推荐 的 气候异 常度 指标 , 定 了气候 条 确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地区。

由于地处内陆,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明显,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干燥少雨,温差大和季风影响。

首先,石家庄的气候区分明显,四季分明。

春季(3月至5月)气温逐渐升高,午后阳光明媚,温暖宜人,但夜晚气温较低。

夏季(6月至8月)石家庄天气炎热,最高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酷热难耐,但夜间气温会有所下降。

秋季(9月至11月)石家庄气温凉爽,适宜晨练,渐渐转凉。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寒冷干燥,寒气逼人,尤其是夜间气温可以降至零下10摄氏度甚至更低。

这四个季节各有不同的特点,石家庄居民可以根据季节变化来适应气候。

其次,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

石家庄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湿气逐渐蒸发,空气湿度较低,雨水稀少。

全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大部分降雨集中在夏季。

石家庄夏季时长且炎热,常常伴随着雷雨天气,尤其是7月至8月的汛期,降水量明显增加。

而冬季则相对较干燥,降雪也较少。

石家庄的干燥少雨气候也使得该地区的土壤干燥,耕地和农作物需得到适度的灌溉。

第三,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是温差大。

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周围无山环绕,地势较为平坦,缺乏屏障阻挡寒潮侵袭,使得气温的变化较为明显。

特别是春季与秋季过渡时期,气温波动幅度较大,早晚温差大,白天炎热而夜晚寒冷。

石家庄多次出现早春腊月、迟春暖腊的现象,使得居民生活及农作物种植带来一定困扰。

同时,由于石家庄夏季气温高,酷热难耐,冬季气温低,寒冷严寒,居民需要根据温差变化来进行适当的衣物搭配。

最后,石家庄的气候还受到季风的影响。

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距离渤海较近,受到东北季风的直接影响。

春季至夏季,季风会带来暖湿气流,使得气温升高,天气炎热,降水增多。

与此相反,秋季至冬季,季风变为干燥的北风,带来寒冷和干燥的天气。

这种季风的影响使得石家庄的气候特点更加突出,且居民需要根据季风变化来进行适应和调节。

总之,石家庄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干燥少雨,温差大和季风影响。

衡水市地理环境

衡水市地理环境

衡水市地理环境
衡水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赋
予了衡水独特的魅力。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的过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
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衡水市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

气候环境
衡水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
季炎热多雨,春秋温和。

由于地处过渡地带,衡水市的气候变化较为明显,一年四季
各有特点。

这样的气候环境为衡水市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使得衡水
成为了旅游胜地。

自然资源
衡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川、湖泊、田园交相辉映,景色优美。

衡水的土
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此外,衡水还拥有
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
衡水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良好条件。

衡水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旅游,探寻
这座古城的美丽与神奇。

河北省农业概况

河北省农业概况

河北省农业概况地理位置: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简称冀。

地跨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

东临渤海;环抱北京和天津两市;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河南、山东接壤;西隔太行山与山西省相邻;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接。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地形地貌:全省地貌多样,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洼淀等。

北部坝上高原,海拔1200-1500米,面积2434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7%,为丰农丰牧区;连绵于西部的太行山地和北部的燕山山地,面积共7019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7.4%;两山丘陵区面积906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3%,适宜林果生产;盆地面积2270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1%,为山区农业生产基地;平原面积5722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全省的主要农产区;另外我省还有部分湖泊洼淀,占全省总面积的2.21%;大陆海岸线487公里,适宜发展渔盐业,海上运输和出口贸易。

气候:河北省跨越中温带和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拨高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

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候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

光照充足,全省范围均属日照条件较好的地区。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大部分地区平均昼夜温差多在摄氏10度以上,坝上及山区约为13?6度,沿海地区10--11度。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350--815毫米,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

大于摄氏0度以上积温,冀东、冀中平原为3000--4800度,二年三熟,冀南平原4200?800度,一年二熟,北部山区2000?000度,一年一熟。

行政区划:全省现设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11个省辖市,市下辖173个县(市、区),其中23个县级市,115个县(包括6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利弊共存,但不利影响较有利影响更为显著。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全球高温、干旱、暴雨洪涝、风雹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作物的生育期、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尤其是洪水和干旱的发生频率提高也将损害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更为极端的气温加上降雨量减少可导致作物根本无法生长。

其次,农业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中的约三分之二(约亿人)提供生计,因此,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冲击直接波及本就脆弱的农村人口,对其粮食安全造成深远影响。

然而,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能有利于世界某些地区一些作物的生长。

但是,如果气温超过了作物的适宜温度,或者缺少充足的水和养分,就可能导致减产。

此外,农业部门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部门,因此在促进世界气候稳定方面具有独特潜能,可通过改善作物、土地和家畜管理来减少排放,提高植物生物质与土壤的固碳水平。

总之,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的抗逆性和可持续性,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张家口气候变化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

张家口气候变化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
维普资讯
第3 5卷第 2期 20 0 7年 4月




V0 , 5 No 2 】3 . ,
Ap .2 0 r 07
M[TE E OROLOGI AL S ENC AND CHNOLOGY C CI E TE
张家 1气候变化及其对种植业 的影响 3
收稿 日期 :0 5年 1 20 1月 2 4日; 定稿 日期 :0 6年 3月 1 20 2日
维普资讯
第2 期
刘爱梅等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 口气候 变化及其对种植业 的影 响
27 3
2 2 降水 量变 化 幅度大 , 波动 中减 少 . 在
1 . d最近 4 比 2 世纪 6 年代增加 2 . , 11 , 年 0 0 12d 平
刘 爱梅 李景 宇 杨 晓武
( 河北省张家 口市气 象局 , 张家 口 0 5 0 ) 7 00
摘要
根据张家 口 1 个气象站点 16 - 04 4 90 20 年的降水 、 、 照 、 霜期等气 象资料和粮 食 、 菜 、 济作物 的 气温 日 无 蔬 经
播种面积 、 产量 、 农业总产值及农业气象灾害等资料 , 析了 4 年来张家 口 分 5 气候 变化 的特 征以及对 种植业 的影 响。
与前 1 0年差 / ℃
4 1 ~ 0月 积 温 / ℃ ・ ) ( d 4 0月积温距 平 /℃ ・) -1 ( d
与前 1 0年差 /℃ ・ ) ( d
图 1给 出 了 16 -2 0 90 04年张 家 口气 温 变 化 趋
作者简介 : 刘爱梅 , ,9 5 女 15 年生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农业 气象 和应用 气象工 作, m i ql @t cm E a: a lx m o 0 m.

张家口气候变化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

张家口气候变化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

图 5 1960~ 2004 年农业总播种面积和粮 食、蔬菜、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表 3 沽 源年平均无霜期、大于等于 10 e 积温、大于等于 10 e 天数与全市蔬菜面积变化
无霜期/ d \10 e 积温/ ( e #d) \10 e 天数/ d 蔬菜面积/ 万 hm 2
1960~ 1969
91 1568
3. 2 粮食产量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减少 粮食产量的高低受气候、土壤、生产力、农业技
术、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20 世纪 60 到 90 年 代, 年代间产量波动大多是受政治形势、生产力水平 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时期年际间的差异多数是受气 候条件的影响, 张家口自然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 粮食产量的高低。降水多的年份粮食丰收, 降水少
3. 1 蔬菜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气候变暖, 对某些作物的北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坝上地区丰富了种植业种类, 蔬菜和经济作物播种 面积显著增加。1960~ 2004 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均呈
2 38
气象科技
第 35 卷
下降趋势, 但蔬菜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明显增加 ( 图 5) 。其原因和水浇地面积增加等生产条件的改 善有关, 但在比较寒冷的坝上地区蔬菜播种面积的 增加, 气候变暖的贡献是不可否定的。沽源是张家 口气温最低的县, 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 10 e 的天 数, 由 20 世纪 60 年代不足 100 d 到 20 世纪末 21 世 纪初增加到近 120 d, 大于等于 10 e 积温由 1600 e #d 增加到 2000 e #d。一般蔬菜从移栽定植到成熟 需 60~ 100 d, 生长期适宜的临界温度是 10~ 25 e , 需大于等于 10 e 积温 1200~ 1800 e #d。由此可 见, 该地区的热量资源是能够满足蔬菜和经济作物 需求的。另外, 张家口在农作物生长期还具有光资 源丰富、高温阴雨日数少、气候冷凉干爽等得天独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气候与农业【摘要】:河北省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大平原的北部,界于北纬36°01'至42°37',东经113°04'至119°53'之间。

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具有冬寒夏热,南北温差悬殊;降水集中,地域分布不均;降水变率高,雨量年际变化大;光能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气象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繁等特点。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河北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列举河北主要的气象灾害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河北农业,光能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灾害1河北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我省地处中纬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少雪。

1.1 光能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热量主要源泉,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

所以,光能资源对作物的生育及产量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光量河北省光能资源丰富,全省年总辐射量为4854—5981兆焦/平方米,其分布趋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

各地月总辐射量为205—730兆焦/平方米,以5、6月份最大,12月最小。

作为生长季节的光合有效辐射,主要是指以冬小麦为主的越冬作物的生长季节(10月—翌年5月),春播作物(5月—10月),和夏播作物玉米、花生、大豆的生长季节(6月—9月)。

全省越冬作物生长季节的光合有效辐射>1390兆焦/平方米,占全年光合有效辐射的58%—60%。

丰富的光合有效辐射资源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形成高产优质的产品,并为发展日照温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全省春播作物的生长季节的有效辐射>1430兆焦/平方米,占全年的60%—61%。

与同期的水、热量资源配合有利于发展玉米、棉花生产。

全省夏播作物的生长季节的光合有效辐射>960兆焦/平方米,占全年的40%—42%,这几月是本省光热水最集中的时期,可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有利气候条件,配合好适合的作物和品种,发展夏播作物,与越冬作物搭配好,发展两熟种植。

[1](二)光时河北省年均日照时数在2400—3077小时之间,全省范围均属日照条件较好地区。

我省日照时数季节分配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本省适合长日照作物生长。

全省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为2500—3060小时。

自北向南逐渐减少。

月日照时数各地均以5—6月最多为250—300小时,冬季(11月—翌年2月)最少为180—200小时。

3—5月为750小时,比南方要多300—400小时。

即使多多雨的6—8月,日照时数也在700小时以上,比南方多100—200小时。

3—5月光照条件好,气温回升快,湿度低,使麦类光合效率高,病害少。

6—8月光、热、水同季,可充分发挥光资源的作用,作物增产潜力大。

9月雨日少,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浆和棉花吐絮成熟。

1.2我省热量资源较丰富热量条件与农作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任何作物生长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

只有当热量适宜时,作物才能正常生育,并取得较高的产量。

河北省由于纬度跨度较大,所以南北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北高原为河北省热量最低地区,年平均气温-0.3—4摄氏度,滹沱河以南及太行山南部低山丘陵地区,为河北省热量条件最好地区,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以上。

河北最冷月(1月)全省平均气温-2.2—-21.5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4—27.3摄氏度,其温差达19.6—48.8摄氏度。

河北省春季升温快,冬小麦返青早,生长快,在灌溉条件下的小麦产量较高,春播作物棉花玉米等不会因光温条件而延迟播种,相对增加了生长期。

[2]但春季热量变化很大,给早春农事安排带来了困难,容易遭受低温冻害。

河北省热量资源集中于夏季(6—9月),这期间的热量资源占全年热量的60%充分利用这一段的热量资源是农业生产中值得重视的资源。

常用≥20℃期间的积温来表征喜温作物生长季节的热量。

全省6—9月≥20℃的积温占全年≥20℃期间的积温的90%以上,集中的热量条件为一年两熟夏播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省秋季降温迅速,使秋季作物籽粒成熟阶段经常受到低温威胁,尤其是秋凉年份对作物威胁更大。

同时由于秋季降温快,使夏播、秋收作物的生长季节不宽裕,若遇到旱灾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夏播时,两熟种植热量就显得紧张,北部地区尤甚。

越冬作物能否种植,并取得较高的产量,取决于能否抗御冬季的低温条件安全越冬。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来表征本省越冬期间的热量条件。

冀南在-4摄氏度以上,冀中冀东-8—-15摄氏度,冀北高原在-15摄氏度以下,南北相差20度。

冀中南的广大地区越冬期间热量条件较好,冬小麦可安全越冬,为一年两熟制提供令人基础。

1.3 降水集中,地域分布不均,且降水变率高,雨量年际变化大从下表可以看出,河北降水集中于夏季,占全省年降水总量的65-75%;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的2%左右;秋季稍多于春季,分别占15%和10%左右。

河北降水不够丰沛,而且降水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

冀北高原,是河北省最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而燕山南麓,年降水量达700—770毫米。

河北省各地四季及生长季节降水量(毫米)[3]河北省是全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之一,多雨年和少雨年降水量有时相差15—20倍之多,一般也有4—5倍,致使境内经常出现旱涝灾害。

不论是年降水量还是季降水量,其年际变化都很大,幅度大者达1000毫米以上。

由于冬、春降水少,每年入春后,随温度上升,地面蒸发量大,春旱现象严重。

例如,黑龙港地区,陆面蒸发路为750—950毫米,是灾情严重的地区。

夏季是作物生长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雨水也丰沛,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但是,由于雨量来临过早或过于集中,降水强度太大,常在农业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4]1.4 气象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繁河北省自古以来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旱、涝、大风、冰雹、暴雨、连阴雨、高温、干热风、霜冻、低温冻害及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以上气象灾害每年均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出现,其中以旱涝为甚。

旱灾以春旱最多,有“十年九旱”之说,且范围广、影响大、灾情重,局地旱情严重时人畜饮水亦困难。

由于频繁的气象灾害,给我省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2河北种植业概况2.1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播种面积大河北省位于华北,黄河下游以北。

面积190739平方千米(折合28610.85万亩)。

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

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两年三熟,但各地耕作制差异很大。

粮食作物是我省农作物生产中最主要的部门,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2.2作物种类繁多(一)粮食作物。

河北省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甘薯、豆类(包括大豆、红小豆、绿豆等),其次是春小麦、大麦、莜麦、马铃薯、糜黍等。

冬小麦,播种面积居各种作物首位,一般年份在3500万亩上下,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5%左右;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主要分布在内长城以南广大平原、丘陵地区,以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市为多。

玉米,是主要秋粮作物,播种面积3000万亩左右,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5%左右。

玉米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两类。

春玉米产区主要在燕山山麓平原、燕山丘陵和冀西北间山盆地。

夏玉米主要在冀中、南广大平原地区种植,以京广铁路两侧最为集中。

谷子,为主要秋粮作物之一,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以上;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以上。

各地均有种植,以山地丘陵区为主产区。

(二)油料作物。

河北省的油料主要有花生、胡麻、芝麻、向日葵、油菜籽和蓖麻等,一般播种面积七、八百万亩,总产量10亿斤左右。

其中,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油料作物的50%和70%左右,胡麻种植面积和产量一般占油料作物的20%和15%。

[5](三)棉花作物。

河北省早就是全国主要产棉区之一,河北省广大平原地区适于棉花生产,曾被誉为“中国产棉第一省份”,最高种植年份到1720多万亩。

在全省11个省辖市中,有七个市大面积种植棉花,石家庄市以南最为集中,素有南棉海之称。

(四)其他经济作物,包括麻类、甜菜、烟叶、蔬菜等。

2.3粮食生产基本上供需平衡,丰年有余河北省粮食生产自1983年实现基本供需平衡以来,虽然一些年份受自然条件及政策影响,但总体上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1993年以后,受粮食市场与价格全面开放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总产提高,使粮食供需状况进入供大于求的相对过剩时期。

3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在前面已经介绍了河北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频繁发生,给我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我省在应对气候灾害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下面就简单介绍我省的旱涝灾害、小麦的干热风、霜冻、倒春寒等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3.1 旱涝灾害旱涝灾害是河北省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地损失。

河北省历史上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旱涝灾害频繁。

建国以后,50、60年代由于几次特大洪水,洪涝灾害相当严重,而70年代和80年代洪涝灾害危害程度相对减轻。

旱灾是河北省危害较大的一种自然灾害, 且具有加剧发展的趋势。

河北省历史旱涝灾害具有季节性、持续性、阶段性、地区性的时空分布规律。

旱灾以春旱为主,洪涝灾发生在夏季的机遇最大。

沧州和廊坊一带为重涝区。

旱灾较普遍, 以张家口、承德地区最为严重。

[6] 应对措施:①发展农业灌溉应对干旱问题,使农田在遭受干旱灾害时,有充分的水分供给;②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旱作农业;③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防洪能力,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④发展节水农业。

3.2 小麦干热风干热风是小麦灌浆到成熟期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出现的一种高低温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气候。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的重要气象灾害。

小麦处在灌浆、乳熟时,遇到气温或水分条件突变和持续的高温、低湿天气,致使小麦植株蒸腾强度骤然加大,根系活力减退,造成水分平衡失调,生理机能加速衰老和死亡。

预防措施:①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

根据干热风出现的规律,培育和选用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并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强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②适时合理灌溉,通过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可以达到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③改革耕作、栽培技术。

通过改变作物布局、调整播种期,改进耕作和栽培技术,也能取得防避干热风的效果。

[7]3.3 霜冻霜冻是春未秋初,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度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