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历史论述题集合
中国近代史自考论述题要点集合

第一章1.★★(P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占有很少的土地;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取最大利益,农民生活极度困苦。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维护“家天下”统治。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还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P5)试述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答:(1)军事侵略。
①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
③外国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了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则使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随时可以以武力要挟中国封建政权。
这些都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
④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
战争赔款,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进行的公开掠夺。
⑤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D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战国时期的变法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A. 淝水之战B. 巨鹿之战C. 楚汉战争D. 官渡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由______建立的。
【答案】嬴政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3. 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______。
【答案】刘邦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机器等。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答案】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太学,选拔人才,推广儒学,统一思想;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流;征服南越、东胡、朝鲜等,拓展疆域。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是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是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教训,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历史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历史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试题1:1. 请简要描述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
2. 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古代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答案1:1. 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制度的出现、法老统治、神权统治、河流的重要性、宗教以及建筑艺术的繁荣等。
2. 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社会制度和科技水平等。
3. 古代文明的发展给现代社会提供了许多启示,如尊重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有效的社会制度以及发展科技等。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试题2:1.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如何运行的?3.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2: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后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了农业、手工业、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等方面的进步。
2.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君主通过分封诸侯的方式来管理国家。
封建制度中的各级官员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形成了严密的等级制度。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对全球的科学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章: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试题3:1. 请简要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如何运作的?3.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答案3:1.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相似之处包括:对艺术、哲学和文学的重视、奴隶制度的存在、城邦制度的运行等。
差异之处在于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和领土等方面。
2.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通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实现的。
公民在集会上讨论并表决议案,通过多数决定来决定政策。
3.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如罗马法的发展为现代法律提供了基础,同时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也对现代法治观念产生了影响。
第四章:印度古代文明试题4:1. 请简要介绍印度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
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论述题整理 课件(18张ppt)

观点1:建设经济特区有利于中国的繁荣 富强。
观点2:深圳特区的发展证明建立经济特 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论述:①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 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 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 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②1992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比经济特区建 立前的1979年增长了144倍,从改革开放前 的边陲农业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观点:国内情况和世界形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依据。(2分)
论证:国内情况是旧中国的重工业非常落后门类 残缺不全,严重制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 分)国际上,新中国成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 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 事威胁。(2分)
结论:新中国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义和影响,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 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 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 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 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 来,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 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 物质文明来。
八下论述题复习
1、(开国大典)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 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 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 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 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
观点: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论述题汇总

观点: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论述: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 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 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 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 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 着运河的方向前进的。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促进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 结论:综上所述,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观点: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 的体现。 论述: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 开凿的,它的开通贯穿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 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是我国朝劳动 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战国时期,李冰在总结前人的经 验,并听取当地人们的建议,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发挥防 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集 体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杰作。
七年级历史下册论述题汇总
观点: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秦 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大增,公元前221年灭亡六国,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 历史上的又一次大分裂时期,杨坚581年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陈朝再次实现了全国统一。 结论:综上所述,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可阻 完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论述: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料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吉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 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天力发展科举制 度,创立殿试制度,不拘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科 举制促进了隋唐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结论: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是中国古代选宫制度的一大变革,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八下期中考试历史小论文观点论述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解析版)

八下期中考试历史小论文+观点论述题(解题指导+专项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解题指导+专项练习解题指导观点论述题1.问题设计用语:提出一个论题(启示…)加以论述(说明…)2.解决方法思路:步骤一看问题首先看这个题目的具体要求。
步骤二读材料:读材料要做到读二遍材料,即分为泛读和精读二步(1)泛读:泛读要达到目标: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注意材料的出处。
(2)精读:把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步骤三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字数要求约20-30字;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字数要求约150字左右;第三段:总结部分,字数要求约20-30字;因此总字数为150--200字区间。
第一段:观点部分阅读材料基础之上,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
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六点:(1)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2)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3)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4)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5)部分同学存在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
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6)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从2--4则史料来论证观点,并且做到一则史料一论证,而不是堆积史料,然后下一个总结论。
初三历史论述题目大全

初三历史论述题目大全
下面是一些初三历史论述题目的例子: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是怎样的?
2. 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3. 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4. 辨析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5. 请阐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6. 解释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它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7. 请比较汉唐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8. 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在农业、造纸和火药
方面的成就。
9. 请解释一下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0. 请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
贡献。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内容选择一
个你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我会从多个角度给出全面的回答。
世界历史论述题下册

1、新航路开辟社会历史背景①地理大发现是在西欧需求黄金的狂潮下出现的,占有黄金占有一切,西欧黄金开采量较少,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②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受阻,迫使欧洲人急于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以便与东方进行直接贸易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地理知识的丰富,托勒密的地心说,地圆学说,航海造船技术的成熟④西班牙、葡萄牙对远洋航行的大力支持,两国在15世纪末完成政治统一,经历收复失地运动,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事贵族,热衷于军事战争和掠夺活动,两国造船业、航海业的发达。
商业的发达,具有雄厚的物质力量。
⑤传播基督教的宗教扩张因素⑥人文主义兴起和传播史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动力2、30年战争对近代欧洲国际局势产生怎样影响?如何评价《威斯特发利亚合约》在世界近代史的作用和地位?30年战争影响:沉重打击欧洲天主教和封建势力,欧洲各国发生重大变化。
德国衰落,分裂加剧。
西班牙丧失欧洲霸权。
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
瑞典称霸北欧。
俄国向波罗的海扩张,形成俄瑞争霸局面,最终俄国取得胜利。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革命胜利提供有利国际环境。
荷兰、瑞士独立得到国际社会承认。
战后签订《威斯特发利亚合约》,标志威斯特发利亚体系形成。
以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及英法西葡瑞等大国间平衡为内涵,以欧洲主宰世界为外延的国际关系格局,实质是以欧洲多级结构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特征是由几个大国统治欧洲,由欧洲统治世界。
体现国际关系平不平等性质。
随各国均势打破及维也纳体系形成,威斯特发利亚体系最终解体。
《威斯特发利亚合约》内容:法国、瑞典获得德国大片领土,巩固德国政治分裂割据局面。
宗教上维持“教随国定”原则,承认瑞士、荷兰独立。
合约对近代初期政治格局形成欧洲走向整体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宣告三十年战争结束,大体划定欧洲大陆各国国界,奠定近代欧洲的国际格局。
是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对教皇权威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沉重打击罗马教皇,其政治权威从此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集合
主题:中央集权
观点: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论述:①明朝: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②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结论:中央集权的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观点:中国的科技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发展。
主题:思想控制
观点:明清统治者加强人们的思想控制。
论述:①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②清朝时期的文字狱,造成社会社会恐怖,禁锢思想,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但是逐渐使中国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主题:科技发明
观点:中国的科技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发展。
论述:
①印刷术促进了人类的文明;
②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如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推动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③火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结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题:对外交往
观点:唐宋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论证:①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②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③印刷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结论: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