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学

合集下载

舞蹈美学教学大纲

舞蹈美学教学大纲

舞蹈美学教学大纲舞蹈美学是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舞蹈美学不仅仅教授学生舞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份舞蹈美学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培养其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提高其舞蹈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舞蹈艺术历史概述:介绍舞蹈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使学生了解舞蹈的历史背景;2. 舞蹈表演艺术:教授学生基本的舞蹈技巧,如舞姿、舞步、肢体语言等,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3. 舞蹈美学基础知识:讲解舞蹈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节奏、动作、形式、姿态等,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能力;4. 舞蹈风格与流派:介绍不同的舞蹈风格和流派,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5. 舞蹈剧目欣赏:选取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6. 舞蹈创作与编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舞蹈编排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支舞蹈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舞蹈的相关知识;2. 欣赏法:通过播放视频、观看舞蹈演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赏舞蹈作品,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3. 实践法:通过分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亲自体验舞蹈表演和创作的过程;4. 分析法:通过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判断能力;5. 演示法:通过学生展示舞蹈作品、举办舞蹈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舞蹈美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作业评价:布置舞蹈欣赏、作品分析等作业,评价学生对舞蹈的欣赏和分析能力;3. 实践评价:评价学生的舞蹈表演和创作成果,包括个人作品和集体合作作品的评选和展示。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摘要】现代舞蹈艺术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美学特征体现在形式多样化、情感表达、舞蹈动作、舞蹈音乐和舞蹈空间等方面。

现代舞蹈通过对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呈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情感表达方面,现代舞蹈突破传统的限制,允许舞者深度表达内心世界。

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独特性使得现代舞蹈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舞蹈更加生动和动人。

现代舞蹈对舞蹈表演空间的创新利用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现代舞蹈的美学特征丰富多彩,在当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望未来,现代舞蹈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继续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现代舞蹈艺术、美学特征、形式多样化、情感表达、舞蹈动作、舞蹈音乐、舞蹈空间、当代文化、未来发展、创新利用、内心世界、技巧、重要性、丰富多彩。

1. 引言1.1 介绍现代舞蹈艺术现代舞蹈艺术是一种源自20世纪初的舞蹈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舞蹈规范和限制,展现出更加自由、多样化的舞蹈风格。

现代舞蹈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思想。

与古典舞相比,现代舞蹈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在世界的揭示,更加注重舞者的个性和自由发挥。

现代舞蹈的发展受到了艺术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探讨美学在现代舞蹈中的意义现代舞蹈艺术是一种融合了传统舞蹈元素和现代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

在探讨美学在现代舞蹈中的意义时,我们不仅仅可以从舞蹈的形式、技巧和表现功底来审视,更重要的是要从美学角度深入剖析舞蹈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美学在现代舞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对舞蹈形式的审美评价,更是对舞蹈意义和内涵的挖掘和探讨。

现代舞蹈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不断引领着舞蹈的审美趋势和发展方向。

美学在现代舞蹈中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引导观众进入舞蹈的精神世界,感受和体味舞蹈所传递的美的力量和情感渗透。

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探讨

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探讨

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探讨舞蹈是一门艺术,它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表达情感、展示美感。

在舞蹈表演中,美学观点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

本文将探讨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舞蹈作品的美学特点。

首先,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与人体美有着密切关系。

人体是舞蹈表演的主要媒介,舞者通过肢体的运动和姿态展现出身体的美感。

在舞蹈中,舞者的身体线条、肌肉的张力、舞姿的优美都是表达美的重要元素。

例如,芭蕾舞中的优雅舞姿、现代舞中的肢体表达、街舞中的动感节奏,都是通过舞者的身体美展现出来的。

舞蹈表演中的人体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美,更是内在的情感和灵魂美的体现。

其次,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与音乐美有着紧密的联系。

音乐是舞蹈表演的重要伴奏,舞者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将音乐转化为身体的动作和节奏。

音乐的旋律、节拍、情感都会对舞者的表演产生影响。

例如,快节奏的音乐会让舞者的动作更加活跃、激情四溢,而慢节奏的音乐则会使舞者的动作更加柔和、细腻。

舞蹈表演中的音乐美与舞蹈美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此外,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还与舞台美有着密切关系。

舞台是舞蹈表演的重要背景,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都会对舞蹈作品的美感产生影响。

舞台的设计与舞蹈的主题相呼应,能够加强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一片幽暗的舞台可以营造出神秘、悲伤的氛围;而明亮的舞台则能够给人带来活力、欢快的感觉。

舞台美的设计要与舞蹈表演的内容相协调,共同展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此外,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还与情感美有着紧密的联系。

舞蹈是情感的表达,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传递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舞蹈表演中,情感的真实和深度是决定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

舞者需要通过对角色和情境的理解,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内心的起伏和变化。

舞蹈表演中的情感美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引发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舞蹈表演中的美学观点涉及人体美、音乐美、舞台美和情感美等方面。

浅析舞剧《孔雀》中的舞蹈美学

浅析舞剧《孔雀》中的舞蹈美学

浅析舞剧《孔雀》中的舞蹈美学舞剧《孔雀》是中国著名舞蹈家李寿全先生的代表作,该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素材,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了《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部舞剧中,舞蹈美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与呈现上,更体现在作品整体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

本文将对舞剧《孔雀》中的舞蹈美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探讨。

舞蹈美学在《孔雀》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与呈现上。

李寿全先生擅长运用中国古典舞蹈和现代舞蹈相结合的形式,将传统与时尚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舞蹈语言。

在《孔雀》中,他以中国古典舞蹈为基础,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的设计精妙而富有内涵,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更能够深刻地理解舞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舞蹈美学还体现在《孔雀》中作品整体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

舞剧《孔雀》通过舞蹈的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爱恨情仇、荣辱得失等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舞蹈家们以独特的舞蹈美感和表现力,将作品中的情感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出来,令人为之动容。

舞剧《孔雀》在舞美设计和音乐配搭上也力求完美,使得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高贵、华丽的艺术气质,彰显出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魅力。

《孔雀》中的舞蹈美学还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

李寿全先生在创作《孔雀》时,充分利用了中国古典舞蹈的传统技法和表现手段,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舞蹈的艺术特色,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舞蹈动作和编排上,他充分发挥了中国古典舞蹈的优势,创造出一系列华美细腻的舞蹈动作,同时通过现代化的手法,为传统舞蹈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观赏价值,也为中国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舞蹈美学在《孔雀》中的体现还表现在对人物性格与情感的描绘上。

舞剧《孔雀》中塑造了一系列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通过舞蹈的形式,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舞蹈美学教案设计模板

舞蹈美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舞蹈美学授课对象:舞蹈专业学生或对舞蹈艺术有兴趣的爱好者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地点:舞蹈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舞蹈美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 掌握舞蹈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 理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和价值。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 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 增强学生的舞蹈美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

-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舞蹈美学的概念与发展- 介绍舞蹈美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 分析舞蹈美学与其他艺术美学的关系。

2. 舞蹈美学的基本原理- 阐述舞蹈美学的核心观点,如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等。

- 分析舞蹈美学的审美标准,如和谐、对比、对称等。

3. 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探讨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如动作、造型、构图等。

- 分析舞蹈艺术的内容美,如情感、思想、主题等。

- 研究舞蹈艺术的意境美,如氛围、情感、象征等。

第二课时1. 舞蹈作品的审美鉴赏- 以具体的舞蹈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

- 分析作品的舞蹈美学特征,如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等。

2. 舞蹈艺术的表现与创新能力- 讲解如何运用舞蹈美学原理进行舞蹈创作。

- 介绍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法,如动作、造型、音乐、灯光等。

3. 舞蹈美学素养的提升- 鼓励学生参与舞蹈实践活动,提升舞蹈美学素养。

-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美学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舞蹈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征。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舞蹈美学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舞蹈作品为例,分析舞蹈美学特征。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舞蹈实践活动,提升舞蹈美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舞蹈艺术的美。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现代舞蹈艺术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突破了传统舞蹈的束缚,以自由、个性化的方式展现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由与个性化现代舞蹈艺术强调舞者的个人表达和自由创作,舞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独立的方式进行舞蹈创作。

舞蹈作品注重舞者身体的自由运动,以及丰富多样的舞蹈技巧和动作表现形式。

舞者可以通过身体的表达来传递自己独特的形象和情感。

二、舞蹈技巧的多样性现代舞蹈艺术不拘泥于特定的舞蹈技巧和形式,而是倡导舞者使用多种技巧和动作,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舞蹈语言。

现代舞蹈涉及的技巧包括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的掌握,以及肢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力量传递等等。

这种多样性的技巧应用,丰富了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舞蹈与音乐的关系现代舞蹈艺术强调舞蹈与音乐之间的互动关系,舞者在创作和表演舞蹈作品时,通常会选择适合的音乐来配合舞蹈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音乐不仅起到了节奏控制的作用,还能够与舞蹈的动作和情感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舞蹈作品的音乐选择可以来自传统音乐,也可以是现代音乐,或者是舞蹈中专门创作的音乐。

四、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现代舞蹈艺术更关注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舞蹈的动作和形象建立情感共鸣。

舞者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欢乐、痛苦、恐惧、希望等情感,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现代舞蹈的主题和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涉及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关注社会和时代的问题。

五、舞蹈的实验性和反传统性现代舞蹈艺术在形式上对传统舞蹈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强调实验性和反传统性。

舞蹈作品不再受到传统舞蹈的限制,可以在舞蹈形式、舞蹈技巧和舞蹈主题等方面进行自由的创新和探索。

现代舞蹈作品常常带有一定的冲击力和独特性,使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新鲜感和惊喜。

现代舞蹈艺术以其自由、个性化的特点和丰富多样的舞蹈语言,展现出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艺术和人生的思考。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现代舞蹈艺术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它不同于传统
舞蹈的约束和规范,强调个性表达和情感交流。

现代舞蹈以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形式,在舞蹈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舞蹈主题的多样性
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是舞蹈主题的多样性。

传统舞蹈往往围绕着宫廷、宗教、民间传说等主题展开,而现代舞蹈则能够涵盖更广泛的主题。

现代舞蹈可以表现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情感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主题,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现代舞蹈
的多样性主题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也使得现代舞蹈艺术具有更加广泛的观
赏群体。

二、舞蹈形式的多样性
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二是舞蹈形式的多样性。

现代舞蹈不受传统舞蹈的限制,
可以融合多种舞蹈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

它可以融合现代舞、古典舞、民族舞等多种舞蹈
形式,可以融合音乐、舞台美术以及多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舞蹈形式
不仅能够丰富现代舞蹈的艺术表现,还能够为观众呈现更加多元化、丰富多彩的舞蹈世
界。

三、身体表现的多样性
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三是身体表现的多样性。

现代舞蹈不拘泥于传统的舞蹈姿
势和技巧,而是更加注重身体的自由表达和情感交流。

现代舞蹈舞者可以在舞台上展现出
各种自由、舒展、抽象的身体动作和表情,从而能够更好地传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现代舞蹈的身体表现多样性不仅能够激发舞者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还能够给观众带来更
加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舞蹈美学---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舞蹈美学---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舞蹈美学---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一、舞蹈美:舞蹈作品所具备的审美属性,是一种具体可感的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动态艺术美,是舞蹈的内容美和舞蹈形式美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

二、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从美学角度看,舞蹈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作品的形式则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内在形式是舞蹈作品精神内容的形象显现,即作品的结构方式、事件的发展方式;外在形式则是指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即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语言。

三、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舞蹈美的构成也是舞蹈内容美和舞蹈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

内容美真实性是唯物主义美学对舞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舞蹈表演家必须情动于衷---注情入舞---以舞传情,求得情与舞合、神与形合。

真实地表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表现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构成舞蹈内容美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一部舞蹈作品美学价值高低的重要依据。

形式美舞蹈的形式美:是一种直观可感的舞蹈动态美,是按照舞蹈艺术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发展所创造出来能够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人体动作舞蹈语言的美。

舞蹈形式美的三个主要方面:物质材料舞蹈形式美的基础和创造形式美的物质材料是人体。

造型手段以人体动作、姿态造型和技巧为主,以音乐、服装、道具、灯光、布景为辅。

基本规律具备了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在运动中再通过各种线条、色彩、形状、节律的配合和变化,就创造了舞蹈的形式。

而形式美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对比变化、新颖特异、多样统一。

四、舞蹈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结合舞蹈作品中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是密不可分的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形成一个整体。

舞蹈作品里的内容美和形式美通常表现为如下关系:美的内容同美的本质相联系,是美的存在的基本方面,所以处于主导地位。

美的形式是美的具体相对感性形象,构成舞蹈美外在特征,它极大地影响美的内容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从两汉至唐代
我国舞蹈史上出现的美学思想
试论从两汉至唐代我国舞蹈史上出现的美学思想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动态性的形象艺术,对它的文化探索,自然应该在动态中、典型环境中运用各种文化知识进行研究。

舞蹈是身体的哲学。

舞蹈是具有象征意义并自成体系的情感符号,它承载着宇宙的生命内涵,是直接体现生命的艺术,中国舞蹈,契合了中国哲学中的不言之美,以其『不言」舞出『至言」、『大美」,表现生命的『生』与『在」。

本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运用哲学思辨和美学方法,对历代的舞蹈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审美命题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理论总结,科学地构建起中国舞蹈美学的基奉框架,堪称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一>两汉舞蹈美学思想
汉代人将“乐”视为天地精神的象征,对礼乐与天地相合的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阐发。

(1)“乐”的三境界与美感三层次
乐人、乐治、乐天地的三种乐舞境界,作为汉代乐舞美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既体现为乐舞本身的境界,也显示为中国艺术的境界,同时还映证着中华民族人生的境界,这就是合一《乐记》谓“乐观其深矣”的道理。

(2)“四赋”的“丽靡烂漫”与“体迅轻鸿”
分别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观舞赋》、傅毅的《舞赋》、边让的《章华赋》。

(3)“显志”与“瑰姿”的美学理念
1.“修仪操以显志”------舞蹈的目标定位
2.“舞无常态,鼓无定节”-------艺术贵在创新
3.“瑰姿掘起”、“绰约闲靡”--------创造丰富的动态视觉意象
4.“抗修袖以翳面兮,展清声而长歌”---------保持多元美感。

5.“繁手超于《北里》,妙舞丽于《阳阿》”----------标立审美参照
6.“阴淫案衍,鄢郢缤纷”-------“恶郑声之乱雅”的颠覆
(4)影响深远的“轶态横出”、“不可为象”
主要体现在傅毅的《舞赋》中,他是一片可读性很强的舞蹈美文,其描述细致而不铺张,富于文采而不堆彻,不仅详细记录了舞蹈的表演过程,包括演员、动态、表情、服饰、技巧、舞艺这些属于舞蹈的本体的重要内容,而且涉及乐舞一些形而上的理念,提出了诸多的重要的理论命题,体现了他对舞蹈的独到见解。

可以说,傅毅的《舞赋》中的乐舞命题和乐舞美学思想,为古代形成独立的舞蹈审美意识奠定基础,对整个中国的舞蹈美学思想及舞蹈意象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的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
一定影响.
魏晋南北朝舞蹈美学思想
1.“歌以叙志,舞以宣情”
这个观点是由三国魏国的文学家、哲学家嵇康在其“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乐舞美学命题。

这一命题,一语中的地指出了乐舞作为人类心灵肖像的艺术功能。

2.“礼与变俱,乐与时化”
这个观点是阮籍《乐论》中提出的思想命题,意思是说,“礼”根据时代的更换而变革,“乐”随着社会的风尚而衍变,这一命题揭示了乐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规律。

3.“周旋有度,俯仰不惑”
这个观点是阮籍《乐论》中的舞蹈命题,之舞蹈在表演中的规律和原则。

该命题的关键在于“有度”和“不惑”。

4.“心戚者则形为之动”
这个观点是出自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的一个命题,一脉相承于《乐论》“感物而动”的观点。

嵇康强调了声、形本身的生理客观性和形式美特征,强调了声、形在传递和接收这两段所必然依赖的主体意志。

四、隋唐五代舞蹈美学思想
1.“行礼乐之情者王,行礼乐之饰者亡”
这是白居易在其《沿革礼乐》中提出的乐舞理论命题。

白居易之处:历代帝王都以礼乐治国,但历代对乐舞的使用和效果是不同的,有沿袭后使理通事顺的,有改革了却导致混乱的,有减损了反而兴盛
的,又增加了却最终衰失的。

只有抓住了礼乐之“本”,才可能变“失”为“得”,真正发挥礼乐的治国功效。

2.“悲悦在人心”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一个十分有影响的乐舞美学命题。

这段话的意思是,太常少卿祖孝孙向唐太宗奏请所制定的新乐,唐太宗说:圣人创制礼乐原本应天地万物之理而设立教化,以节制人情。

至于执政的好坏,岂是礼乐所能决定的。

3.“乐所以美盛德形容”
这是唐代一个十分明确的乐舞观念,它直接沿袭于前代“乐以章德”的美学思想,并有所发展。

这句话出自《新唐书。

礼乐志》,此命题是唐太宗君臣论及《七德舞》时提出的。

这个命题,强调一个“美”字———美饰。

并且,不仅要美饰“圣德”,还要美饰“形容”————美饰外在的形、貌、象。

也即是说“乐”是要通过美得“形容”来美誉“圣德”的,这就是使其形式美意识凸现出来,此命题已经显示出唐代对于形式美的理性关注。

4.“闲其邪,正其颓”
这是杜佑提出的美学思想,这一命题是对于周初兴乐后,历经秦汉至唐的乐舞流变而引发的观点。

杜佑的此番言论,主要针对当时胡乐胡舞盛行,以致影响了中原乐舞的本风而发的。

唐代的艺术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式对外开放、广采博收,兼容并包、勇于创新的结果。

在乐舞方面,唐舞洋洋大观,号称“高峰”,无论在创作、表演、品种、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乐舞以九、十部伎,坐、立部乐,健舞、软舞,歌舞戏、大曲法曲为主体,其中《十部伎》有八部属于外来乐舞。

而且被称为“胡乐”的龟兹乐,在唐代被运用的非常的广泛。

5.“舞者所以激扬其气”
这句话出自唐人平冽的《舞赋》,气对舞蹈而言,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

6.“乐之容,舞为则”
隋唐时代,是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

宫廷内设有专门管理收集乐舞的乐府、太常寺、梨园等机构,训练和培养宫廷乐舞演员和乐员。

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

东方国家如印度、日本、朝鲜等,同样也有专供皇室享用的乐舞和舞伎。

这句话出自张存则。

此命题,将“乐”提供的视觉审美意象的决定性因素明确为“舞蹈”。

“则”在此处乃“原则”、“法则”、“准则”之谓。

“乐之容,舞为则”意即乐的整体面貌是通过舞蹈的可视形态来体现的。

换言之,舞蹈是“乐”能否提供视觉形式、体现其意蕴、能否感染人的关键所在。

张存则的这一命题意即唐代其他的舞蹈言论,把舞蹈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这是继先秦、汉魏以来乐舞美学思想上的一个新的理念。

以上是自两汉至唐代的我国舞蹈美学思想。

这学期通过对舞蹈美学的学习,了解了各代的舞蹈美学思想,更深的感受了舞蹈的魅力以及舞蹈的历史悠久,对我的舞蹈实践课中有非常多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