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摘要:中国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引擎,是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市场和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力量。
浙江民营企业逐步进入结构合理、发展效率更高的可持续发展经济阶段。
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将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融入世界经济主体的实现产生影响。
本文分析了浙江民营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民营经济在浙江举足轻重,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开始起步到迅速发展的过程,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为推动浙江由一个经济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十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份作为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打造了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民营经济成为浙江“重要窗口”的金名片。
浙江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2.6%的出口、87.5%的就业和92.5%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如今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
一、“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1、规模越来越大浙江历来对民营经济厚爱三分,率先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首次以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为题开展省级地方性立法,从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到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推动和激励广大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新时代浙商精神在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民营经济增加值不断扩大。
2012年到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2万亿元提高到4.9万亿元(预计数),总量翻了一番多,平均增幅快于现价GDP增幅0.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63.8%提高到2021年的67.0%(预计数),重要性愈发凸显。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与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摘要:民营经济占据浙江经济半壁以上江山,其发展水平决定着浙江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浙江长期占领全国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因素。
当前,浙江民营经济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浙江应从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再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体制转型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00.75万户,同比增长9.51%,其中企业119.51万户,同比增长16.35%;私营企业104.89万户,同比增长19.07%;个体工商户274.67万户,同比增长6.77%。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是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主要特点是:1.1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显示,浙江139家高居第一,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
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五六七八”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1.2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新的时期,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落实政府提出的经济转型发展策略,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方面,走在了前面,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环境变化中快速反应,企业竞争力逐渐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稳步提升。
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
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19%左右;2013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9%。
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济发展

浙江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优质创新资源集聚。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浙江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完善,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03
02
01
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
03
杭州湾经济区概述
杭州湾经济区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黄金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生产性服务业
浙江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消费性服务业
浙江积极发展旅游、文化、教育等消费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服务业创新发展
浙江鼓励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浙江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04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02
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出口市场多元化
03
浙江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市场覆盖全球,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较快。
对外投资规模扩大
随着浙江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浙江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浙江对外投资的主体既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外投资区域广泛
浙江对外投资区域覆盖全球各地,尤其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有较大投资规模,对外投资成为浙江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民营上市公司
浙江拥有大量的民营上市公司,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A股上 市公司7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
占到80%以上。
行业分布与结构
传统产业
浙江的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鞋业 、玩具等。这些传统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浙江的支 柱产业,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这些产业面临着转型 升级的压力。
发展趋势
未来,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新兴产业将继续成为推动 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法规的调整 ,浙江的民营经济也将继续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03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融资难与融资贵
融资难
浙江民营经济在融资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许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加强政府服务
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 ,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咨 询、信息共享等服务支持 。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浙江民营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对浙江省的GDP和就业做出了重大 贡献。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融资难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不足等。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政策、市场、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 手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研究展望
未来几年,浙江民营经济有望继续保 持稳定发展,但增速可能会放缓。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 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 平,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 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浙江民营经济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 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 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几年,浙江民营经济将面临更多 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把握好发展方向 和战略机遇,加强企业管理和创新,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浙江民营经济[1]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阶段。
以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起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显著特色(一)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全省创造强其中杭州的私人控股企业占全省的22.5%,宁波占19.9%,温州占12.6%,三个地区合计占全省一半以上。
二、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市场准入问题。
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浙江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国有资本依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政企不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存在排斥和限制竞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
由于部门、行业、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很难进入,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交通、通信、能源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长期稳定收益的领域,这些领域基本由国有资本所控制,形成垄断行业。
尽管中央先后在2005年和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三十六条”),政府部门对开放的行业准入规范化管理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多数行业缺少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资源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制约逐渐成为影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浅析【摘要】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之一,但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从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和政府支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等问题的也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仍然凸显,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改变,浙江民营企业将继续朝着更加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政府支持、发展措施、凸显问题、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稳定器。
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和实践界一直存在着诸多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形势,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立足于研究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探讨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也将重点关注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还能为其他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掌握其所处环境和面临挑战,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揭示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与浙江精神讲义

“浙江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缺陆域自然 资源、国家资金投入、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浙江人 民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善于“无中生 有”,敢于“小题大做”,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 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并向经 济强省迈进,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 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
浙江民营企业的“6789”
“浙江60%的税收和投资、70%的出 口、近70%的GDP及全社会捐赠的80% 来自民营企业,他们还解决了全省90%的 就业率。
浙江经济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成为浙江经济的“发动机”,并且浙江民营资本 已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股最引人瞩目的力量。 截止2009年底,全省有个体工商户187万家, 全省有私营企业68万家,户均注册资本达207万 元。在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 180家,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的席位。其中杭州 有87家。
675.67 207.78
45.4 7.4
26.8 10.3
3.7 6.4 205.08 118.28 6486
3790 9488 12704 3346 1997 9823 255276
行政区划
单位(个)(2009)
地区
市辖区
县及县级市
建制镇
乡
合计
32
58(36+22)
735
445
杭州市
8
5
99
31
浙江的大陆岸线北起平湖市金丝娘桥,南至苍南县 的虎头鼻,长达1889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形 同串珠,北自嵊泗花鸟山岛,南至苍南县七星岛,面 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有2878个,占全国40%, 居全国首位。其中舟山群岛占全省岛屿的45%以上。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一、引言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其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活力而闻名。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浙江民营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1. 资金难题尽管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通常都依靠家族资金和银行贷款来支持,但随着业务的扩张和发展,资金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由于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上相对不利,很多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
2. 市场竞争压力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一方面,这种竞争促使企业保持高度的创新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小型企业。
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品牌优势,这些企业往往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
3. 创新能力不足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凭借其创新优势获得了成功,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渐下降。
缺乏有效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限制了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
4. 人才流失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也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薪酬待遇的不平衡,一些优秀的人才选择了国有企业或者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这对浙江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或者资金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2.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加强研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提供研发补贴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同时,建立跨界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4. 发展人力资源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留住优秀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阶段:“大胆赚钱”
浙商从来没有说自己只干什么并且只能怎么干, 哪里的雨露和阳光多,就到哪里去发展。
别人没干的,浙商提前干了;别人在干的,浙 商尽可能干得更好; 别人也来干了,浙商又换别的 活干了。
无论做生意还是经营人生,浙商的行动力全国 一流。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商人群体,600万浙商在中国乃至 全球创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和人文现象。
“世界上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有浙商;世界上没有 灯光的地方,浙商也会让它亮起灯光”。
原来是“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现在是“有浙 商的地方就有市场”,以前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浙江 已经被誉为“老板之乡”。
浙江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和出口创汇额等已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中国500强民营 企业中,浙江占203席,总量居全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品 牌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3席;民营企业品牌最具竞争潜 力100家企业中,浙江占37个席位。
在打火机、服装、鞋袜、小家电、低压电气、眼镜、 纽扣这些市场上,浙江商人甚至能决定全世界的风向。
浙江已与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全 省进出口总额30年间增长超过2500倍;
浙江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离不开浙商这支主力部队。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经济气象
浙江发展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制度创新,优化环境,接轨国际。 浙江经济的特色: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 经济。 政府评价:民营经济发达是浙江的品牌和优势,民 营企业家是浙江的宝贵财富。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2020/11/25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 应邀出席2006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作《中国企业面临八项注意》专题学术演讲, 首次提出“企业气象学”理论;
□ 应邀出席2008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作《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突围十大 要素》专题学术演讲,提出“应对坐标”理论,接受人民政协报首席记者专访;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全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 (浙江部分制造企业)
万向集团公司(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企业,产品获世界名牌称号,现研 发零排放电动汽车)
飞跃集团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出口基地 ) 华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度表生产企业)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服装生产企业) 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最大洗涤用品企业) 星星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最大冷柜生产基地)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低压电器生产企业)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最大低压电器生产企业) 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西服生产销售企业) 浙江日月首饰集团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铂金首饰生产商)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
浙江民营经济特征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特征——块状经济
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占该省工业 总产值的50%以上。但是,块状经济长期发 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 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 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转型升级缓慢。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讲,本人对世界经济危机提出新的独立判断“警惕世界经济也许没有见底”。 □ 2011年,评论《角度第一,速度第二》《政策表情变脸与误读》《全球遭遇经济
模式大考》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第一言论”,对社会管理创新及经济发展在方法 论上提出重要的哲学思考。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序:浙江简介
浙江拥有土地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五千万,七山一水二分 田,既缺资源也缺能源。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人依 靠自己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精神,使民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 发展,连续九年,浙江的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第三阶段: “快速来钱”
发展于科技和文化力经济
科技型企业开始大量迅速浮出水面: 中国IT领域的知名人士,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的丁磊; 盛大的陈天桥;网盛的孙德良;分众传媒的江南春;金山 的求伯君等等,在美国或香港上市的IT企业,1/3是浙商。 新经济特征在浙江显山露水。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从出生的争议到今天,浙江民营经济与人的成长 一样经历了发育阶段。
相对来说,浙江的“成长成本”少一些,关键是 一句话起到的作用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第一部分
浙商解读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再造浙江”
今天的浙江,约有600万浙商在全国和 世界各地创业经商。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 与浙江每年的GDP相仿,相当于分别在省 外、国外再造一个浙江。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以上。在过去的近 30 年,浙江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从第12位上升到第4位, 人均GDP排名各省区第一位,从“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 为“经济大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浙江民营企业 不论是总户数、注册资本总额、销售额、总产值、社会零售 总额,还是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比重,都位列全国第 一。
浙商突出表现是 “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优 秀的生长基因是它的最大特点。 从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看,“不确定性”就是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确定性。 浙商是“变”出来的,穷则思变。善变是浙 商永远的不变——应时而变,应运而变,应变而 变。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绿色生产,品牌战略,社会责任…… 经济与文化的融合—— “品质浙商”成为他们的内在追求。
□ 2009年应邀赴新加坡“通商中国”论坛作个人专场学术报告,提出“国家恒力”理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经济版头条报道,亚洲电视新闻报道;
□ 应邀出席《中国民营经济60年》高层研讨会,成思危、吴敬琏等出席,本人作 《经济本来就姓 “民”》学术演讲,相关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 “人民论坛”第一言论; □ 应邀出席2010新加坡企业家大会,并作专题学术演讲,新加坡2200名企业家出席听
“一代勤劳人,画出浙商脸谱;两只万能手,垒起 半壁江山”。浙商在中国乃至全球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
第一阶段:“苦力挣钱”
30多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敏锐而大胆的浙 江人率先推开门缝,在公有制经济以外试探经商空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激活了浙 江人的经商意识。
初期的“浙商棉花,擦皮鞋,换鸡毛, 收破烂……为了谋生,他们往往干别人不愿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