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月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
浅谈川蜀妇科名家诊治月经过少的学术思想

150《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5期•中医中药*率〔76.47%(26/34)〕,P<0.05o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每个月头痛发作的次数少于比较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1]姚钰宁,周波,曹克刚.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9,14(11):2930-2934.[2]刘燕,李春胜,赵永烈,等.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组方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1):46-49.[3]曹铭晨,任炜,汪川,等.桃红四物方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10):88-93.[4]王长德,游毅,程潇,等.通经活络方改善发作期偏头痛及对血浆ET、CGRP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9):1543-1546.浅谈川蜀妇科名家诊治月经过少的学术思想郭茜凤,谢梦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月经过少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然不同中医妇科流派对其辨证施治的方法皆有不同侧重。
笔者主要从川蜀中医流派入手,以川蜀中医妇科代表人物唐宗海、卓雨农、王渭川、刘敏如、杨家林等人为例,详述当代川蜀妇科名家诊治月经过少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
[关键词]月经过少;川蜀妇科;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少于正常经量的二分之一或经量不足30ml,或经行持续时间仅1~2天、甚至点滴即净,以上症状持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或2个月经周期以上可称为月经过少。
在临床上,月经过少十分常见,且常伴随月经后期出现。
现代主流观点[1]认为月经过少的病机有虚实两端,虚者主要为肾虚、血虚,实者主要为血瘀及痰湿。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疗思路

产 生 以肾为主 导 。而 经血 的按期 而泻 ,又与肝 藏血 ,主
*国 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重 点学 科 建 设 项 目 NO:国 中 医 药 (2009年 ) 疏 泄 ,司 冲 任 ;脾 运 化 ,气 血 生 化 之 源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
1 月 经 过 少 的 发 病 因 素 中 医 认 为 月 经 量 少 的 发病有 虚有 实 ,虚 者 多 因亏 少 ,冲 任血 海 亏 虚 ,经 血 乏 源 ;实 者多 因气滞 血瘀 ,或痰湿 阻滞 ,冲任 壅塞 ,血行 不 畅而月 经过 少 。临床 多表现本 虚标 实 ,虚 实夹 杂 ,以肾 虚 、血 虚 、气 滞 、血 瘀 、痰 湿为 多见 。
手 术 所 致 多 见 育 龄 期 官 腔 手 术 操 作 直 接 作 用 于 胞 宫 ,妇 女包括 堕胎 、小 产 后 清 官手 术 ,或 无 痛 人流 及 药 物流产 等手 术 ,均 可直接 损伤 胞络 ,致 肾一天癸一冲任一 胞 宫轴失 调 ,瘀 血 内停 ,新 血不 生 ,冲任 、胞 宫失 于滋养 且 瘀血 内阻 ,经脉不 畅 ,冲任 阻滞 ,发 为月经 过少 。 ’ 2 月 经过少 的发病 机理 中医认为 肾主藏 精 ,既 藏先 天之精 ,又藏后 天之 精 ,精 血 同 源 ,肾精 所 化 之 肾 气 主 宰 着 天 癸 的 至 竭 及 月 经 的 潮 止 ,肾气 盛 则 先 天 之 精化 生 的天 癸在 后天 水 谷 之精 的充 养下 最 后 成熟 ,通 过 冲 任 胞 脉 而 达 于 子 宫 ,促 成 月 经 的 出 现 ,因此 月 经 的
减少 ,或 行经 时 间不 足 2d,甚 至 点滴 即净 者 ,并 连续 出 气 为用 ,盖肝 乃血 之府库 ,肝 即受病 ,经候衍 期 ,或多或
朱颖治疗月经失调不孕症经验

朱颖治疗月经失调不孕症经验刘桑君 朱 颖关键词:朱颖;不孕症;调经助孕;补肾调周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1-0005-03作者简介:刘桑君,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朱颖,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朱颖,E-mail:朱颖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多年,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认为不孕症当从肾论,兼调肝脾,自拟补肾调周系列方,提倡以调经为本,调经与助孕同时进行,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并且取得满意疗效。
笔者有幸跟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1 审证求因吾师认为肾精不足则易导致卵泡生长发育不佳,致精卵结合率低;或造成子宫内膜容受性低而难以着床;亦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卵泡黄素化,排卵功能障碍而影响受孕。
可见,肾对生殖起主导作用,其功能失调可致多方面异常而引起不孕。
其次,肝、脾不调也可影响受孕。
《济阴纲目·求子门》 云:“女性多气多郁……经脉不行,诸病交作,生育之道遂阻矣。
”肝主藏血,肝郁则疏泄失常,气滞则血行不畅。
吾师指出现代女性在工作、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压力影响下,情志尤易焦虑,若肝气郁结,冲任不通,则易致精卵相遇受阻;或致胞宫瘀滞,着床率低,难以成孕。
此外,部分患者饮食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表现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症。
《丹溪心法》 载:“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
”首次提出了痰湿不孕及燥湿祛痰法。
吾师认为此类患者以脾肾阳虚型多见,阳虚无以化水,水湿内聚成痰,痰湿壅塞,易阻碍精卵相遇,或阻碍胚胎着床。
可见,肝、脾、肾三脏功能正常,对受孕尤为重要。
2 补肾调周助孕朱颖教授认为对于临床表现月经失调伴发不孕症患者的治疗,当以调经为先,经调则子嗣。
故首辨其有无正常排卵,基础体温 (BBT) 及卵泡监测可作为判断依据;其次辨其经水量、色、质是否正常。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 现明显不适症状,或在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统称为月经病。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 发病。
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异常子宫出血、闭经、多囊 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经 前期综合征及绝经综合征等。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因素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异常, 及靶器官子宫或下生殖道等生殖系统异常或其他内分泌 系统腺体功能的紊乱。治疗的重点则是找出根本病因从 而调节性腺轴的整体功能。
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 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前后诸证、经断前 后诸证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劳倦或房劳所伤,或禀赋不足,可使脏腑功 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损伤,从而发生月经 病。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 治本,即消除病因;调经,即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
冲任等。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
肾为主导。
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 秘,精血俱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摄之功。扶脾在于 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升阳止血以调经。
国际上针对与异常子宫出血相关的医学术语和定义长期混淆,缺乏 一致的命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病因分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于2005年建立了月经异常工作组(FMDG),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 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 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
前者是指近6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不需要紧急临床 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急性AUB指需要立即 处理的严重的大出血,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 者。
西医综合复习资料:月经病题目的解题思路

跨考独家整理最全医学考研知识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医学考研真题和知识点等内容,加入我们的医学考研交流群还可以获得西医老师每晚免费答疑服务,帮你度过这最困难的一年。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医学考研一对一咨询进行解答。
西医综合复习资料:月经病题目的解题思路关于西医综合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漫长,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在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了相关的西医综合复习资料——月经周期受到几种激素的调节:1. 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亦称为促卵泡激素,是一种由脑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属于糖基化蛋白质激素,因最早发现其对女性卵泡成熟的刺激作用而得名。
后来的研究表明,卵泡刺激素在男女两性体内都是很重要的激素之一,调控着发育、生长、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过程。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化激素在生殖相关的生理过程中协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体生成素又称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在有卵泡刺激素存在下,与其协同作用,刺激卵巢雌激素分泌,使卵泡成熟与排卵,或使破裂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并促进其分泌睾酮,故又称间质细胞促进素。
2. 雌激素与孕激素雌激素(estrogen)女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以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
孕激素又称黄体酮。
是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分泌,以孕酮为主。
在肝脏中灭活成孕二醇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尿排出体外。
孕激素往往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产生效用。
孕激素(yunjisu)和雌激素合称“女性激素”。
孕激素是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分泌,以孕酮(黄体酮)为主。
在肝脏中灭活成孕二醇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尿排出体外。
是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胡文金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

胡文金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月经病指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1]。
常表现有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后期,月经过多、过少,闭经,经间期出血,痛经等等。
胡文金老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荆州市知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名老中医刘云鹏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4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为刘云鹏老先生嫡传弟子,胡文金老师在传承刘氏妇科基础上不断创新。
笔者有幸拜师胡文金老师,在跟师学习中,不断观察老师临证经验,现将其治疗月经病经验总结如下:临证经验胡老师在临证辨证时注重患者体质虚实辨证,结合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将体质辨证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三类。
1.从实辨证在刘云鹏学术经验中以调肝为主,疏肝为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脏功能正常,调和通达,则气顺血和,经孕产乳无恙,若肝脏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他脏,则变证百出。
妇科肝病又以实者居多,虚者为少,然治病之法,重在祛邪,邪祛则正安。
胡文金老师认为妇女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就会引起肝郁的病症。
肝气不调、气血不畅则疾病缠身。
认为“调经先治肝,疏肝经自调”。
而肝病郁久化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经行乳房胀痛等疾病。
根据胡老师辨证论治,肝郁化火,治宜疏肝解郁,凉血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组成:丹皮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随诊加减。
某女,43岁,已婚,2017年5月26日初诊。
主诉:月经提前十天半年。
患者12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28天一行,7天净,量中,色深红,半年来月经周期20天一行,经期7天,色红,经前十天乳房胀痛,无痛经。
末次月经:2017年5月 12日。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pptx

三、月經病的治療方略
2、常用調經治法與方藥
補腎調經——滋養腎陰、溫補腎陽、平補腎氣 補腎健脾、交通心腎
疏肝調經——疏肝解鬱、清瀉肝火、疏肝補腎健脾 健脾益氣調經——升陽益氣、健脾固腎 溫經散寒——溫經補虛、溫經活血 清熱涼血——養陰清熱、涼血清熱 活血調經——祛瘀止血、涼血活血、行氣活血 祛痰調經——健脾化痰,活血調經
腎—— 主導作用。 主藏精,爲先天之本,元陰、元陽之宅,沖任之本 促使天癸成熟
天癸—促進生長、發育和生殖,月經産生的動力。 隨腎氣的盛衰而“至”或“竭” 通過調節沖任而司生殖
沖任—沖爲血海,任主胞胎 在天癸作用下,任脈所司之陰精充沛 沖脈聚臟腑之血,並下注于胞宮
子宮—主月經與孕育,藏瀉有期 受肝腎、沖任督脈的調節,帶脈的約束,定期藏泄。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月經的産生,是腎氣、天癸、沖任、氣血 作用於子宮,並在其他臟腑、經絡的協同作用 下,使子宮定期藏瀉的生理現象。
腎-天癸-沖任-子宮是女性生殖調節的 軸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腎-天癸-沖任-子宮軸
肝 心
带脉
肾
天癸 冲脉 任脉
脾 肺
督脉
子宫
一、月經的産生與調節機理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2、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病症
痛經——原發性:功能性,初潮後2-3年即出現 繼發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腺肌病等病症所致
經前期綜合征(經行乳房脹痛、頭痛、口糜、 浮腫、泄瀉等)
經行吐衄(倒經)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二、月經病的主要特點 及其對女性生殖的影響
黄体功能不全性月经失调中医临证思路探析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月经周期中有排卵,但黄体发育不全,黄体期分泌孕激素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引起的月经失调和生育功能障碍综合征。
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月经失调,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1]。
中医学无黄体功能不全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月经不调”“不孕”“胎漏”等范畴[2]。
现代中医学对黄体功能不全的病因病机已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认为由肾虚导致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3];另外肝郁、血瘀、痰湿、脾虚等亦可引起本病[4-5]。
而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虽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肾虚,但多以肾阳虚为主。
肾阳虚的演变,多由肾阴不足,癸水不充,不能涵养精卵,影响精卵发育,以致精卵不成熟,肾阴癸水无法达到较高水平,故在排卵期排出的精卵不健全,以致重阴转阳阶段阳长运动迟缓,出现阳虚,阳虚则阴浊化湿不利,且无法固护、温养胞宫,导致行经期经血排泄不畅。
笔者从“肾阳虚”的角度出发,以补肾调周为基础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月经失调,现将临证思路探析如下。
1 调复阴阳,兼佐活血经间排卵期是月经周期中整体阴阳转化平衡的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经后期阴长运动的不断发展,阴长水平趋高,至经后末期,阴长基本已达近重水平,重阴必阳,此时经间期由阴转阳,开始阳的萌芽活动。
而经间期阳长不足,重阴转阳转化不利,阴阳失衡,黄体期阳长运动迟缓,无法达到高水平的重阳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治疗上多着重于经间期,促使阴阳顺利转化,阳长及时,才能使黄体期达到高水平的重阳阶段。
临证用药时须于经间期滋阴过程中加入温肾助阳之品,并注重调气活血,如此才能达到阴阳双补之效[6]。
方以加减归芍地黄汤为基础加入补肾助阳之品,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白芍、茯苓、党参等滋阴养血,川断、菟丝子、紫河车、鹿角片助阳,并予调气活血之品丹参、当归、桃仁、红花等以防滋阴过于滋腻。
2 序贯调周,辨证施治心(脑)-肾-子宫生殖轴学说是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所创,我们以此为理论依据,并以补肾调周为基本之法,遵循月经周期分期序贯调治本病[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快速止血治标,继用中药治本。 对流血量多的患者,已婚者应行刮宫术,未婚者可用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2mL(长效黄 体酮,每支1mL,含己酸孕酮250mg和戊酸雌二醇5mg),肌注,6--一24dx时内可止血。以后, 按复方己酸孕酮2mL,每周1次作为维持量,连用4周停药。血止或血量减少后,可根据临床 表现,辨证施治。血热者宜清热固冲,气虚者当健脾益气固冲,肾虚者可补肾固冲,血瘀者 用祛瘀调经之法,澄源固本。这种方法采用了西医治疗止血迅速、中医药疗效稳固持久的各 自优势,在出血这一标证缓解的同时,给中药治本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这种中西医结 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了中西医的长处,近期、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 (2)益气固冲止血药与抗纤溶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血。 青春期功血患者,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断或伴有贫血,其他症状 均不明显。单用西药或中药疗效都不理想。青春期功血的流血特点,多为流血量多、淋漓不 断。由于大量或长期出血,气随血脱,治疗上宜益气固冲止血;另外,功血病人血清及月经 血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抑制了内膜螺旋动脉顶端闭合及凝血过程,造成出血量多,用 抗纤溶药物往往收效。故本病可采用益气固冲止血和抗纤溶药物联合治疗。益气固冲止血方 法以固冲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方药:白术209,黄芪359,龙骨309,牡蛎209,白芍259, 茜草159,海螵蛸159,棕榈炭259,地榆炭259,侧柏炭159,大蓟159,红鸡冠花409,续断 209。云南白药Jg,日3次用上药冲服;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注射液0.49JJI]入lO%葡萄糖液 40"--50mL,静脉注射。也可用肾上腺色腙注射液lOmg,N2次肌注,或肾上腺色腙片lOmg, 日3次口服。两种疗法同时应用疗效较好。 (3)扶正益气与支持疗法结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长期或大量出血并伴有贫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摄血无权,冲任不固,故表 现为流血不止,长期不愈。因此,要扶护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是治疗本病的基础, 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护正气:一般选用十全大补汤(丸)、 八珍场、人参养荣汤(丸)、归脾汤、人参归脾九;支持疗法:采用小剂量,间断输给新鲜
116
全血,每次100~200mL,每周1次,连用3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通过上述治疗,机体状 态可以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治疗,多半奏效。
I关键词1月经病;中西医结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经前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量、经色和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 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 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以及功能失调性子 宫出血、闭经、痛经、代偿性月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后出血和多 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月经异常等。我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模式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两个 基础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一个临床是指中西医结合临床即注重lf6j床上的结合。中西医结 合妇产科也是一门临床学科,其诊治月经病思路总结如下:
一、月经产生的机制的中西医结合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月经产生的机理主要在于肾一天癸一冲任之间机转的建立与平衡,同时亦 受全身脏腑、经络及气血活动的影响,这同现代医学认为月经的周期的建立,必须有正常的 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及正常的子宫内膜与生殖道,并与全身健康情况 有关是一致的。月经一般在14岁左右来潮(初潮),以后就有规律地每月1次,按期而来,持 续约30"-'35年,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女子“二七”,肾气已盛,进入了青春期,生长发育很 快,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生殖器官渐趋成熟,于是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开始分泌促性腺激 素释放激素即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并作用 到垂体,使之释放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天癸即至);卵 巢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周期性地出现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生成,并产生雌、孕 激素,作用到子宫内膜,使之发生周期性的增生和分泌期的变化(任通冲盛);黄体按时退 化,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因失去雌、孕激素的支持而萎缩、坏死、出血、剥脱, 月经来潮(月事以时下)。此外,在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月经的产生与调节,还与心肝脾三脏、督带二脉及全身的气血活动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 下丘脑、垂体与卵巢激素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调节着正常的月经周期,而其他内分 泌腺及前列腺素与月经周期的调节也密切相关,所有这些生理活动并非孤立的,而是受大脑
115
皮层神经中枢控制和调节的,因此神经系统在月经周期的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l】。 二、月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中西医结合用药是由于中药与西药本身的作用特点所决定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有缓急不同,又有排卵性与无应以西药或刮宫术治疗为主,结合中医辨证采用塞流、澄源、复旧等方法,先止 血以防失血性休克;病情较缓或稳定后,可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以调整月经周期、 促进排卵为主;排卵性功血以促进卵泡发育、促进黄体功能为主。即快速止血以治标,继用 中药以治本。
谈谈月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雷磊 (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象嘴路410007)
I摘要l目的:探讨月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方法:根据中西医妇科的基本理论, 结合月经病的中西医的特点,提出具体结合的模式;结果: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 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6种常见月经病的诊治模式进行 了详细描述;结论:对提高月经病的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