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规定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规定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1、特殊病原体感染手术前,必须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科派专人全程参与手术的监督指导工作。

2、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3、手术在负压手术间或普通隔离手术间进行。

室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并挂“隔离”标记。

4、参加手术人员要有明确分工,避免混乱。

手术器具,如手术衣、帽、口罩、鞋套、注射用品及输液装置等,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

术中需要室外物品时,应用专线电话通知,并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

手术完毕后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

5、运送患者的平车应铺一条大单,将患者整个包裹起来。

设专用感染卡,以提示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方法。

术后应尽快将其送回隔离病房或恢复室。

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用过的大单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扎紧(或注明特殊感染标记)后运送洗衣房消毒、清洗,必要时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6、谢绝参观及实习,减少传播和扩散机会。

7、手术后的处理:⑴对手术间的环境和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⑵凡手术患者接触过和用过的器具、台面均用高效消毒剂洗刷、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⑶对重复使用的物品,在手术室内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并注明标志,加封后按双袋法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或送消毒供应中心先灭菌再清洗、包装灭菌。

经二次灭菌后作细菌监测,无致病菌方可再使用。

⑷所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集中放于黄色医疗废物袋,加封后用双袋法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点经高压灭菌后交医废处理中心。

⑸手术台、推车、仪器等设备均应在手术间内,用1:20“84”消毒液擦拭消毒。

(6)手术中使用的器具、手套等用高效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干净,包裹灭菌。

⑺参与手术人员应在手术室内脱去手术衣、鞋套并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经淋浴、更衣后方可离去。

⑻一次性锐利器具、针头、刀片等应装入防水耐刺的容器中,密封后再送到医疗废物暂存点。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一、气性坏疽,朊毒体、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手术,必须在负压手术间内实施,并禁止参观。

二、气性坏疽,朊毒体、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人手术前,将负压手术间内所不需要的物品一律移至室外,接送病人使用专用推车。

三、室内、外人员及用物不能相混,短缺物品由室外专人供应,以免交叉感染。

室内工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面罩,穿防护服和鞋,戴双层手套,皮肤破损者不得参加手术。

四、对手术间及手术间内物品进行终末处理
(一)气性坏疽手术后的处理
1、手术器械在手术间内用 5000-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至少60min,标注“感染器械”,密闭交供应中心处理。

2、医务人员的拖鞋在手术间内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2000mg/L 浸泡30-45min 后在指定地点清洗。

3、手术间内所有物表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1000-2000mg/L 严格擦拭,擦拭后的抹布装入医用垃圾袋焚烧,其他洁具随手术间消毒。

(二)朊毒体手术后的处理
使用后的器械或物品在手术间内用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内浸泡
60min,手术器械标注“感染器械”,密闭交供应中心处理。

(三)手术中使用过的敷料、车套、被套垃圾等均用医用垃圾袋两层密封,加以注明“感染”,交总务科焚烧。

(四)空气消毒:手术间密闭消毒 6-12 小时后通风,细菌培养合格后方可开放使用。

五、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六、发现特殊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汇报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科。

手术室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术中消毒隔离:注意自身防护,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穿隔离鞋, 凡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血液的操作均应该戴手套(手破损时,戴双层手套),操作结束应立即脱 去手套,并用免洗手消液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物飞溅操作时,应提前佩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及时用浸有含氯消毒液的布类清除地面、物体表面血迹,保持台面、地面整洁。
(4)器械的处理:要将器械关节打开,擦去血迹,有序排放于器械盘,单包布包裏并装入黄色拉 圾袋,扎紧袋口,放入转运箱,外贴感染标志并注明感染病菌,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
(5)手术室仪器设备、物体表面:清洁人员按相应隔离标准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拭各种 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再用相应浓度的消毒液擦拭和 拖地,保留30分钟后再应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出视作感染手术),并将感染标识夹入患者病历,提醒手术间护士。 4.手术间护士:按照不同感染手术标识正确处理手术环境、器械、医疗废物等,做好标准预防,防
止医院内感染。 5.手术质控护士:做好规范处理的指导监督,提供符合要求的各类工具与含氯消毒剂。 6.一般感染性物品:指被乙肝、丙肝、HIV、破伤风、狂犬病以及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
10.术后处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一次性物品及敷料使用后及时装入黄色垃圾袋,垃圾袋装载量不超过3/4,扎紧袋口,外贴感 染标志并注明感染病菌,然后放入污染区黄色医疗废品转运箱,盖紧箱盖(送去焚烧无害化处理)。
(2)布类放入布袋内并密闭,注明感染病菌,送洗衣房清洗。
(3)吸引器瓶内根据污液量按比例吸入含氯消液,各100Omg/L。作用30分钟后再作常规处理。
9.术前准备
(1)手术间暂不用物品尽量移至室外,尽量使用一次性手术包和手术衣,术前备齐所需物品。

医院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感染手术必须在负压手术间或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因空气传播或污染器械的再使用导致交叉感染。

感染手术的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的不同分四类:(一)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1.术中所用一次性物品及敷料,置于双层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密闭包装,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

3.手术结束必须进行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彻底消毒和清洁。

(二)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等)1.术前应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手术用品准备齐全,以免术中多次外出而引起交叉感染。

2.术中所用的一次性物品及敷料,置于双层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密闭包装,做好标识,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3.手术结束必须进行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彻底消毒和清洁。

(三)特殊感染手术(如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1.配备两名巡回护士,室内外各一名。

2.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术中尽量少用布类(使用一次性),含有脓血的物品应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3.术中用过的医疗用品(除贵重器械外)、敷料等全部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重复使用的特殊器械、器具、物品应密封包装,由消毒供应室单独回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后,再清洗、消毒/灭菌。

5.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应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签后,进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

6.手术结束后,可采用3%复方过氧化氢干雾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室内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擦拭消毒。

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阮毒等特殊病原体所致感染,属引流物一分泌物隔离,对高温、干燥、消毒剂都有强大抵抗力。

手术室患者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绝对保护其它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一、特殊病原体感染手术前,必须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科派专人全程参与手术的监督指导工作。

二、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三、手术室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并挂“隔离”标记。

四、参加手术人员要有明确分工,避免混乱。

手术器具,如手术衣、帽、口罩、鞋套、注射用品及输液装置等,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

术中需要室外物品时,应用专线电话通知,并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

手术完毕后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

五、运送患者的平车应铺一条大单,将患者整个包裹起来。

设专用感染卡,以提示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方法。

术后应尽快将其送回隔离病房或恢复室。

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用过的大单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扎紧(或注明特殊感染标记)后运送洗衣房消毒、清洗,必要时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六、谢绝参观及实习,减少传播和扩散机会。

七、手术后的处理:1、对手术间的环境和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方法: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手术间清洁整理。

手术间通风换气,彻底清扫,再用静电吸附式消毒机或紫外线照射消毒2小时并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凡手术患者接触过和用过的器具、台面均用高效消毒剂洗刷、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3、对重复使用的物品,在手术室内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并注明标志,加封后按双袋法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或送消毒供应中心先灭菌再清洗、包装灭菌。

经二次灭菌后作细菌监测,无致病菌方可再使用。

4、所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集中放于黄色医疗废物袋,加封后用双袋法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点经高压灭菌后交医废处理中心。

5、手术台、推车、仪器等设备均应在手术间内,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手术部(室)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

手术部(室)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

手术部(室)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1)特殊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破伤风、气性坏疽是厌氧杆菌引起的,该类细菌的芽胞对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抵抗力强,采用一般方法很难达到灭菌的目的,故对此类细菌感染的手术,必须认真、严格地执行隔离技术。

1)将此类手术安排在独立、负压手术间内,术前将手术间内不必要的家具及用物移出手术间外,以免污染。

2)安排室内和室外两组护士。

室外护士向室内传递补充物品,负责备好术后房间处理需用的含氯消毒液,并为室内人员备好术后更换的清洁衣服及鞋。

室内人员负责手术配合,术后室内用物与物体表面的处理,手术中途室内人员不能外出。

3)参加手术人员应穿隔离衣。

自身有外伤未愈者,不能参加此类手术。

除手术器械外,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物。

术中手术组人员管理好手术用物,小心投放医用垃圾,切勿造成地面或其他区域的污染。

4)禁止参观,一旦整个手术部(室)被污染,必须全面进行消毒处理。

5)手术后处理①器械处理: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应将所有器械关节打开,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于专用容器内2小时,在指定的清洗槽内清洗,连续3次高压灭菌,每次做培养,待培养结果阴性后方可使用。

②其他手术用物处理:所有一次性用物、一次性敷料装人医用垃圾袋内并封口,外贴“特殊感染垃圾”标志。

由专人送焚化炉焚化。

③物体表面处理:手术床、家具、墙壁、地面、接送患者的推车等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④手术间空气处理:术后手术间擦拭后持续净化负压2小时后空气培养,物品表面采集培养后关闭洁净和负压,0,消毒2小时,此过程每日1次,连续3天待培养结果阴性后,方可开放使用。

6)用物放回原处,次日再启用手术间。

(2)确认传染性疾病:确认传染性疾病(乙肝、性病、艾滋病、伤寒、痢疾、白喉、结核、化脓性感染等)手术的术后处理。

1)此类手术应放在单独手术间内进行。

2)使用一次性物品、一次性敷料及一次性手术单。

3)凡患者用过的器械,在专用容器内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用清水刷洗,再进入常规清洗流程,烘干后高压灭菌。

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管理制度

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管理制度

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管理制度为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和医院性感染的发生,传染病病人或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都应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原则。

一、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一)霍乱、破伤风、结核、绿脓杆菌感染者的手术。

(二)艾滋病、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各类病毒性肝炎、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手术。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手术。

二、传染病或特异性感染手术的应急程序(一)传染病及特殊感染病人需手术时,需提前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准备专用手术间,搬出手术间内多余物品,备齐必备物品,室外挂“感染手术”警示牌。

(三)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

(四)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隔离衣、防护膜、护目镜、口罩、防护鞋或鞋套。

(五)室内、外各设一名巡回护士、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六)手术人员皮肤应无破损,参加手术人员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护目镜,门口放置充满消毒液的地垫。

(七)内巡回护士随病人进入手术室,平车留在手术间内。

(八)术中一切物品均室外护士供应、传递,室内人员不得随意外出。

(九)手术完毕,由外巡回护士将病人送至病房,平车仍放回手术间。

(十)手术人员脱去帽子、口罩、隔离衣、手套、护目镜,速干手消毒后更换拖鞋,离开手术室。

(十一)手术间空气、物品、手术器械、医疗废物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严格处理。

(十二)手术间空气净化消毒关闭,待空气、物表监测合格后开放手术间。

医院感染管理科年9月2日2013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处理流程会理县中医院手术室传染病或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处理流程。

手术室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组织管理1. 成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评估和改进工作。

2.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手术室等部门相关人员。

3.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

四、制度管理1. 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任务、职责和流程。

2. 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3. 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明确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消毒等。

4. 制定手术室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明确手术室医院感染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五、人员管理1. 医务人员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了解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2. 医务人员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

3. 医务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帽子、手套等。

4. 医务人员应遵守手术室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手术室医院感染情况。

六、环境管理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 手术器械应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3. 手术室应设置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明确各区之间的界限和流向。

4. 手术室应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七、监测与评估1.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

2.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阮毒等特殊病原体所致感染,属引流物一分泌物隔离,对高温,干燥,消毒剂都有强大抵抗力。

手术室病人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绝对保护其他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1、特殊病原体感染手术前,必须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科派专人全程参与手术的监督指导工作。

2、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3、手术在负压手术间或普通隔离手术间进行。

室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并挂“隔离”标记。

4、参与手术人员要有明确分工,避免混乱。

手术器具,如手术衣、帽、口罩、鞋套、注射用品及输液装置等,应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

术中需要室外物品时,应用专线电话通知,病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

手术完毕后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

5、运送患者的平车应铺一条大单,将患者整个包裹起来。

设专用感染卡,以提示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方法,术后应尽快将其送回隔离病房或恢复室。

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用过大单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扎紧(或注明特殊感染标记)后运送洗衣房消毒、清洗、必要时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6、谢绝参观及实习,减少传播和扩散机会。

7、手术后的处理:
(1)对手术间的环境和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2)凡手术患者接触过和用过的器具、台面均用高效消毒剂洗刷、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3)对重复使用的物品,在手术内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并注明标志,加封后按双袋法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或送消毒供应中心先灭菌在清洗、包装灭菌。

经二次灭菌后做细菌检测,无致病菌方可再使用。

(4)所有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应集中放于黄色医疗废物袋,加封后用双袋法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点经高压灭菌后交医废处理中心。

(5)手术台、推车、仪器等设备应在手术间内,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手术使用的器具、手套等用高效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干净,包裹灭菌。

(7)参与手术人员应在手术室脱去手术衣、鞋套并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经淋浴、更衣后方可离去
(8)一次性锐利器具、针头、刀片等应装入防水耐刺的利器盒内,密封后再送到医疗废物暂存点。

(9)若接受手术者为传染病患者,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严格按照职业暴露事件规定及处置流程进行局部处理和预防治疗等。

(10)手术器械用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标识清楚,通知消
毒供应室接收处理。

手术间空气2h后,彻底清扫,再次消毒2h并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8、朊毒体感染病人,手术使严格按照我院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措施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