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

合集下载

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应急演练方案

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小儿过敏性休克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背景模拟一名1-6岁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紧急情况,检验医务人员对过敏性休克的识别、处理及救治流程的掌握程度。

三、演练时间2023年11月(具体日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四、演练地点XX医院儿科病房及抢救室五、演练参与人员1. 指挥小组:由医院分管领导、儿科主任、护士长等组成。

2. 医疗救治小组:由儿科医生、护士、急诊科医生、护士等组成。

3. 后勤保障小组:由后勤保障部门、药剂科等组成。

4. 观摩小组:由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实习生等组成。

六、演练流程1. 情景设定:模拟一名1-6岁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紧急情况,表现为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

2. 报告与启动:发现异常情况的医务人员立即向值班医生报告,启动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3. 评估与处理:医疗救治小组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过敏原接触史等,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4. 紧急救治:医疗救治小组按照救治流程,对患者进行以下处理:a.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b.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c. 准备抢救用品及药品,如气管插管、呼吸机、急救药物等;d. 配合急诊科医生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e.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患者转归:经过救治,患者病情逐渐稳定,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6. 总结与评估:演练结束后,指挥小组组织参演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估,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演练过程中,要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救治流程的顺畅。

3. 演练结束后,对参演人员进行点评和总结,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 演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它可以由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昆虫叮咬(如蜜蜂、黄蜂等)或其他物质引起。

如果不及时治疗,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了解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至关重要。

一、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当发现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时,首要任务是立即停止患者与过敏原的进一步接触。

例如,如果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更换输液管道;如果是食物过敏,应避免患者继续进食可疑食物;如果是昆虫叮咬,应尽快将毒刺拔出(如果有的话),但避免挤压伤口,以免促进毒液的扩散。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从而影响呼吸。

因此,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应立即给予吸氧。

如果喉头水肿严重,影响呼吸,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三、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两条或以上的大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补液和给药。

通常选择上肢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如果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可以考虑中心静脉置管。

四、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立即肌肉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3 05mg(儿童 001mg/kg,最大剂量 03mg),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大腿外侧中部。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每隔 5 15 分钟可以重复注射,直到症状缓解。

对于重症患者,或者经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途径给药。

将 1mg 肾上腺素加入 10ml 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推注(至少 5 分钟),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五、补充液体快速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以纠正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

一般在最初的 5 10 分钟内输注 5 10ml/kg 的液体。

如果血压仍然没有恢复,可以继续快速补液,并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措施(2)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措施(2)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措施(2)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一、西医1、治疗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并按以下方法进行。

1、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毫克,小儿酌减,注意保暖。

2、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3、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复苏等抢救措施。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5、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

6、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过敏性休克西医治疗方法: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积极处理。

1、立即停止进入并移支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结扎注射或虫咬部位以上的肢体以减缓吸收,也可注射或受螫的局部以0.005%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2、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ml,紧接着作静脉穿刺注入0.1~0.2ml,继以5%葡萄糖液滴注,维持静脉给药畅通。

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

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

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病人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

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mg。

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

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400ml。

3、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由于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病人的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

故治疗本症用药切忌过多过滥。

今后应禁止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免疫血清或食用虾类等引发本病的药物或食物等。

急救中成药:参附注射液10-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立即静脉推注,或生脉注射液10-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立即静脉推注。

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图ppt课件2024新版

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图ppt课件2024新版

年龄分布及易感人群
年龄分布
小儿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常见于婴幼儿和学 龄前儿童。
易感人群
有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儿童更易发生过敏性 休克。
临床表现与成人差异
症状出现迅速
小儿过敏性休克症状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 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
呼吸道症状明显
小儿过敏性休克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喉头 水肿、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安全环境营造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过敏原 的接触,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鼓励家长带领患儿养成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睡
眠、适当运动等。
积极心态培养
引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患儿 的病情和治疗,为患儿树立榜样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跨学科合作推动过敏性休克诊疗水平的提 升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食物
如海鲜、坚果等
其他
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物
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 难等
循环系统症状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等
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速发型过敏性休克
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 状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小儿过敏性休克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急救措施与治疗方案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领域前沿动态关注
新型抗过敏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免疫治疗在小儿过敏性休克中的 探索 基因编辑技术在过敏性疾病治疗 中的潜力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引言概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理过敏性休克,制定一份有效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的五个部分,包括应急响应、急救措施、紧急医疗处理、预防措施和后续处理。

一、应急响应:1.1 快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症状:了解过敏性休克的常见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皮肤瘙痒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怀疑过敏性休克,并进行紧急处理。

1.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后,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对方病情严重,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1.3 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激动,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加重。

二、急救措施:2.1 寻找过敏原并予以移除:如果已经确定了过敏原,尽快将其从患者身边移除,以避免进一步接触和过敏反应的加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以协助其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坐起或半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3 鼓励患者使用紧急救助药物:如果患者已经使用过敏紧急救助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鼓励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三、紧急医疗处理:3.1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无论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有多轻或多重,都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2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患者注射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和程度。

3.3 监测患者病情: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以及过敏反应的进展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四、预防措施:4.1 了解过敏源:对于已经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尽可能了解过敏源,并避免接触该过敏源,以预防再次发生过敏性休克。

4.2 佩戴过敏警示标志:对于已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建议佩戴过敏警示标志,以便他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

吸氧。

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

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注。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等穴。

耳穴肾上腺,神门等穴。

呼吸受抑制时,可肌注可拉明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酌情施行人工呼吸。

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

如出现呼吸停止,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行被动呼吸。

心跳骤停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和一般情况,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取平卧头低足高位,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2、遵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重复使用至脱离危险。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与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与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遵医嘱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或喘定解除支气管痉挛,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纠正酸中毒等药物。

5、发生心跳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6、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暖。

7、根据病情变化采取抢救措施,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流程】
·1·。

小儿疫苗过敏性休克抢救流1

小儿疫苗过敏性休克抢救流1

小儿疫苗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1. 小儿一旦发生疫苗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呼唤组织人力。

2. 平卧头侧位,松衣扣,保持气道通畅,注意保暖。

遵医嘱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2岁以下小儿为1/16即0.0625ml/次,2岁~6岁1/8即0.125ml/次,6岁~11岁1/4即0. 25ml/次,11岁以上1/2即0.5ml/次,可每15-20分钟重复给药。

3.给予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呼吸抑制时应予简易呼吸球囊辅助呼吸,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插管。

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复苏等抢救措施。

4.密切观察小儿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

5.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病情稳定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图
遇到过敏性休克,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积极处理。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表现和过程不一,与致敏原的强度、患儿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症状开始很快,可发生在暴露于致敏原后即刻或迟发。

大多数患儿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并常伴出汗、红斑,瘙痒特别多见于手、足和腹股沟。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重时可出现紫绀。

上呼吸道症状有口腔、舌、咽或喉水肿,其中喉水肿从声音嘶哑、失语到窒息轻重不等,后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症状有胸部约束感、刺激性咳嗽、哮鸣、呼吸停止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有低血容量性低血压(严重时对升压剂无反应)、心率不齐、心肌缺血、心脏停搏。

胃肠道症状少见,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其中腹痛常是本病的早期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有焦虑、抽搐、意识丧失等,患儿多疲乏无力。

此外,患儿还会因暂时脑缺氧出现一些精神症状。

上述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

大多数严重反应涉及呼吸和心血管反应。

开始就意识丧失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也可发生在几天或几周后,但一般过敏反应的症状开始越晚,反应的程度越轻。

在早期过敏反应消散后4-8小时,可再次出现。

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尽管采取适宜的治疗,仍可再次发作,约30%病例有再次发作;较迟的再发作可出现在首次发作后8-12小时。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发病前有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某种药物病史或有蜂类叮咬病史。

2.起病急,很快发生上述全身反应,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严重哮喘、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异物吸入、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过度通气综合征和药物过量等。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由于死亡可发生于几分钟内,因此迅速处理十分重要。

开始治疗的关键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一)患儿斜卧,双脚抬高,确保气道开放,给氧。

如果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立即气管插管。

(二)肾上腺素1:1000(kg), ml/kg 肌肉注射,如果需要可每15分钟重复一次。

(三)如果出现低血压或对起始的肾上腺素剂量无反应:静脉给入1:10000肾上腺素kg kg);静脉给入生理盐水20ml/kg;如果低血压持续存在,予肾上腺素2-4ug/kg﹒min或多巴胺 2-10 ug/kg﹒min 持续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

(四)甲基泼尼松龙 1-2mg/kg 静脉注射,最大量125mg,每4-6小时/次,或泼尼松1-2mg/kg 口服,最大量80mg。

(五)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喘鸣。

(六)监测生命指征, 因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因此观察患儿至少8-12小时,如为严重反应或有哮喘病史,最少观察24小时。

临床表现严重需住院治疗。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

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