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弊

高送转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弊

高送转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弊:

一、利:

表明公司对业绩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市场形象,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二、弊: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公司如计划大规模扩张股本,除具备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金充足的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高成长性,否则将面临下一年度因净利润增长与股本扩大不同步而降低每股收益的风险。

简介:

高送转股票(简称:高送转)是指送红股或者转增股票的比例很大。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高送转”后,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公司的股东权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而且,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将摊薄每股收益。在公司“高送转”方案的实施日,公司股价将做除权处理,也就是说,尽管“高送转”方案使得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股价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也未发生变化。

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送转”一直是资本市场上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深圳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了研究,以高送转股的除权日前后30个交易日为窗口,研究发现提前买入高送转的股票确实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同时对数据分成了四个阶段,研究了这种“除权日效应”是否一直存在,而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研究发现,除权日效应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了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高送转股;除权日;事件研究 一、引言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走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每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布的密集期,许多高送转的股票浮出水面。高送转股指上市公司每股送股(或者转股)达到0.5股以上的股票。对高送转股的炒作,常有的说法是“利好之后就是利空”,甚至有的股票在除权日之后,股价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从会计理论角度来说,股票股利并不会改变投资者所占公司的股份比例。从这个角度提出疑问,本文希望通过对除权日前后的股价变动来揭示市场上对高送转股的炒作行为,是否真的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率;这种现象是否从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存在;如果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那么操作策略是什么? 国外关于股票股利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BallandBrown(1968)开始,他们认为股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公司的盈余符号(正或者负)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也证明了超额收益率的存在。Beaver(1968)得出的结果是:在公告期后两周内,存在着超额收益。Fama 等(1969)运用了事件研究法得出的结论认为:股票股利会提高股票的收益率,从而在市场中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国内绝大部分的研究者也都认同这个观点。吴世农等(1997)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布的盈余信息在交易中获得超常收益。俞乔和程滢(2001)得出的结论认为,股票股利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也同样证明了股票股利导致的股价波动确实可以带来超额收益。陆正华(2010)研究证明了在创业板中的高送转公司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由此可见,股票股利导致股价波动是可以带来超额收益率的,但是对于具体的股票股利中高送转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以除权日为研究事件的则更加少;同时从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之初到现在,是否一直存在着超额收益的问题没有进行探讨。本文从这两点出发,希望能够对高送转的现象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而可以指导于实际的投资活动当中。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文将沿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股价变动与股票股利的关系。采用高送转股票的除权作为研究事件,以除权日前后三十天作为事件的研究窗口来分析除权对于股价变动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事件研究法需要对股票的正常收益率进行估计,那么目前对于正常收益率的估计方法有均值调整法和市场模型法。相比较而言,市场模型法是从CAPM模型中推导而来的,更加体现了市场收益率和个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这点,就更能精确的估计出市场相对于市场的超额收益率。所以本文决定采用市场模型法来估计股票的正常收益率,从而得出超额收益率。 首先以高送转的上市公司的除权日(t=0)的前后三十天为样本时间,估计出各个上市公司的正常收益率,即:。 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用同期实际的个股的收益率和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来得出和的估计值,从而可以估计出个股的正常收益率的估计值; 是根据CAPM模型: 推导得来的。表示个股的正常收益率;是个股相对于市场的风险系数;表示市场的收益率;表示无风险利率。那么也可以直接用CAPM模型来计算得到个股的正常收益率,于是就可以得到个股的超额收益率。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101061 黄俊霖 内容摘要:转基因生物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福祸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得当。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基因经济、人类环境与健康 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目前, 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阿根廷逐渐推广,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近期内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一、转基因生物的优点 1、转基因植物 1.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杂草是农作物生产的大害,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可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除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受药害,从而增产增收。抗除草剂基因植物是最先进入田间生产的转基因植物,也是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作物。 1.2抗虫转基因植物 害虫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大患害。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杀虫剂大量使用既增加农业成本又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难降解、亲脂性的农药,其不但残留高,还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放大,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将各种抗虫基因导入栽培作物,由植物自身合成杀虫剂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转基因动物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染色体,使其发生整合并能遗传,这将产生新的动物个体或品系。这些转基因动物作为医学研究的模型,用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转基因动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它来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也可利用这种动物“生产”获得所需的药物,因为某种药品无法或极难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得,只能从生

浅析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作用

无锡太湖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期货交易的风险及应对办法 经管系金融专业 学号:1212001 学生姓名:杨叶清

指导教师:陆裕基二〇一五年六月

浅谈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作用 摘要:在跨国并购的今天,美国银行纷纷破产或转型的今天,投资银行在并购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在并购中的动因,接着以美国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最大股东兼非执行董事收购中钢集团,以谋求来自中钢更高的收购价的案例来详细介绍投资银行在期间的作用,最后阐述中国投资银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关键词: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中钢集团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 一、引言 1.企业并购的动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通常情况下,企业既可以通过内部投资、资本的自身积累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发展,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1)并购可以让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处于动态的环境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尽可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业采取内部投资的方式,将会受到项目的建设周期、资源的获取以及配置方面的限制,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并购的方式,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张,提高竞争能力,将竞争对手击败。尤其是在进入新行业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可以取得原材料、销售渠道、声誉等方面的优势,在行业内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2)并购可以突破进入壁垒和规模的限制,迅速实现发展。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包括:资金、技术、渠道、顾客、经验等,这些壁垒不仅增加了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难度,而且提高了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企业采用并购的方式,先控制该行业的原有企业,则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某一行业。另外,有些行业具有规模限制,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必将导致新的企业进入后产生生产能力过剩,加剧行业竞争,产品价格也可能会迅速降低。如果需求不能相应提高,企业的进入将会破坏这一行业原有的盈利能力,而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某一行业,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扩张,从而使企业进入后有利可图。 (3)并购可以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为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往往也要考虑并购这一特殊途径。企业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投资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经营,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建立国际生产网,在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1.1追求并购后的协同效应 所谓协同效用,即指企业并购重组后,企业的总体效益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简单算术相加。这多发生在有较强关联性的企业之中。从经营协同方面来看,这种效应突出的表现在规模经济的实现上,通过规模经济,企业可以尽可能的使产品的单位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可以促使各个部门之间形成更专业单一的产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兼并也可以实现强强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极大

分析上市公司的地理分布特征

分析企业地理位置的选择条件以及分布特征 一个公司如果想要在市场上有一个立足之地,公司地理位置的选择不用说也能明白,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没有一个有利于指挥作战的根据地,信息不能够及时的传递,那还打什么战,直接认输好了,所以说,关于公司地理位置的选择我相信一定有他们的道理。那他们又是以怎么样的理由来选择一个位置来作为自己赖以存在的基地和基础呢? 首先企业总部是整个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心,是企业正常营运的中枢神经,是一个企业的大脑和心脏,也是整个企业的标志,所以总部地理位置的选择,也变相的反应了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规划。其次,我们来分析下地理位置这个词,百度说: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人们的需求是地理位置选择的依据,那公司的需求又是什么呢?对于公司来说,需求无非就是利润,地理位置的选择一定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运作,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滚滚的利润。 自从中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东西产业转移,即促进东部沿海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确有大量的生产企业在向中西部落后地区迁移。但是,从对迁移企业利润总额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从东部往西部转移的企业往往是亏损的,相反的,从西部迁移向东部的企业则在不断的刷新自己的利润总额。这说明什么?说明东西部地域经济的发达情况也决定了企业是否盈利,东部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等要不就是经济枢纽中心,要不就是沿海城市,贸易频繁的发生地,这些规模比较高级的城市毫无疑问的吸引着企业家向这边迁徙;而相比较于西部,由于在内陆,地理位置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市场,西部能源丰富,所以关于能源之类的企业较为常见,但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西部经济市场的经济贫乏。作为一个领导者,难道不是应该要扑向大片的森林而不是守着一棵树吊死么?这也就导致了近几年西部企业从西部低端城市向东部高端城市驻扎总部的热潮。不过也有企业抓住西迁的热潮,抢占西部市场桥头堡。 比如温州“宇宙”“金泰”两家企业总部在06年迁驻四川南部县,嘉陵江畔南部县的山峰和土地,在市场大潮的回旋中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和价值,日渐成为商家看好的热土,其实,这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与西部大开发商机迸发的结果,是沿海一些企业寻求生存与欠发达地区寻求发展的结果。南充需要项目,南充需要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南充在经济实力、自然资源、运输半径等方面有劣势,但是南充有地处成渝经济圈这样的优势,企业家可以通过优化服务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应用上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应用上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应用上的利与弊 20C7-&-5 02:17 vunduodbo 查看:2如评比:0 经潘的发屣和人口ffl勘匸停偵农艺学灵不旦蓉在有柬前耕地1■?生产岀高产、稳产曲农产品?还輙究如何在其僮卑□除营养成硼圧外在性壮等月面提盲产品品氐持基囚■吱术前托舐在醍丸卑廛丄凰抉了这些矛氐司前已皓育出玉米、术稻、胡萝J旳草等西种更畀农作掏葩抗病盍?抗夕、抗降草制莒养品貫大幅虛提高粕转基园曲乐在谕参因农山埋产捨胚申,+」畑基E庶=酉j广巾対輕向-1「一特星因拽*在医学上圖应用也银厂眨.如为颐擒人主产的勝岛耒确于逼焉病方面的治疗*匹頁一种在免疫学上的功闻.就昱通过睨业种第转亘因負品曲力朮b出人用疫苗或功能蛋E打渥恃统曲疫苗土产力式,代才以大田栽唔作物荒得来源广?成国EBS廉价植物疫苜(或叫口昵疫苗)-转基因負伍疫苗具育高熱[氐帚安全、恋易干灿模主产等姑?恨莎辂基画菜可以生吃.盘转基囲撓术对生咖毋悴性M 场响.現代农业SI:)强调以把育紐纺作物品种浙m的的转棊向技术刖两用,便自然界沖旺谣浪谛诸的嫌一件和普芦件音帑日狛严車.如秤粽撐取一种基囚,耙宜睑创睨作物丄.可以使旦列英粪隊草剂产生啦性,図臥衽田中作林就不会豈到童门矶而龙样令參呃到那径完杂甲生存的民虫.吟義和試伽枷「从而药痰田旳生锄麥样「注起砥坏作用. 二是担柱幕基I因的谨隍現象?这种人工會戚的联台星因会由转基医昨愉流敛到具他近紊野生种「可去,也一就是所胃的畐因趣?北希在更气旳传■播说程卩会顎荡很远,野主桓栩恿迅逗样旳卿也完欣了抗除草刊旳基因頤?可能会娈成”翘级臬草“.拟呢成的具育非自然抗逆性的恒恸对那些以具处生的动樹来说,可能会导秋生拗昶的断熟二是隹心转基因作切的育科间题.通过转昂因技术所雇到的作那在绝尢多敌情贰用陋是新的人工种质初秤不容易枝铝多代稳定遽传.如它的种子不发芽「囲而无眩药第二年备秸农艮貝奸莓年邯要和?此外,鞘基內肯品星否对人体有害也存桶_泛的争i讥 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 一、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和产量,其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保护环境。 二、豇豆科植物的孤单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中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降低话费用量。 三、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四、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五、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是不能耕种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是良田。 转基因农作物的弊端: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 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尚需长期 观察和研究。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基本分析大除权后的股票也能买共3页

大除权后的股票也能买 近日,一些财经网站的论坛贴吧又贴出了早在2002年就已经发表的文章《七类股票坚决不能买》。该文阐述了以下七个观点:1、暴涨后的股票坚决不买;2、放天量的股票坚决不买;3、大比例除权的股票坚决不买;4、有大问题的股票坚决不买;5、长期盘整的股票坚决不买;6、利好公开的股票坚决不买;7、基金重仓的股票坚决不买。笔者对大部分论点都比较支持,但对“大比例除权的股票坚决不买”这一条持反对意见。窃以为,并非所有大比例除权的股票都不能买,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大比例除权后的股票,反而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收益。 所谓大比例除权股票,一般是指年度派送在每10股转赠10股以上的股票。此类个股在送转除权后,股价会跌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类个股因在除权之前有“高送配”预期的炒作,往往会放量上涨。但除权后股价便一落千丈,主力如果借势跑掉,那些受低价诱惑的接盘者便会被套。因而,才有人写文章告诫散户们大比例除权的股票坚决不能买。但实际上,目前两市每年高送转的股票有三、四百只,10送10以上的也有几十只。笔者观察发现,这些股票并未受到冷落,相反,一些个股却走出了不错的填权行情。所以,对于大比例除权股,绝不能一棒子打死,还要灵活操作才对。 那么,该如何对大比例除权股进行操作呢?首先,要分析判断其除权的性质。有些股票大比例除权完全是上市公司股本扩张的需要,尤其是新上市的一些次新股,由于股本较小,上市一段时间后,遭到资金爆炒,股

价虚高,很不利于后市发展。为此,上市公司才做出高送配的决定,扩大股本,降低股价,让市盈率和市净率都降下来;有的股票则连续多年实施高送配,甚至已形成规律,这样的股票在除权后,多数会走出填权行情。有人专门连续追踪这类高送配的股票,在其除权后买入,在次年除权前抛出,收益相当不错。一般来说,大比例除权股票的股本都不会太大。如果股本已经很大了还进行高送配,在除权后盘整的时间就会格外长,对这样的股票,就尽量不要参与了。 其次,要研究其基本面。对于大比例除权股,从得知其送转的消息后,就要仔细研究其基本面。先看它所属的板块是否热门,受没受利空打压,有没有利好政策,十大流通股东的情况。然后看它的业绩,最近一次报表的盈利情况,有没有业绩增长点。如综合分析后发现该股利好大于利空,那么在除权后就可择时买入。 最后,选准买入的时机。一般来说,大比例除权股在除权当天如若逢大盘利好上涨,当天就可买入,短线便能赚取几个点。如逢大盘利空下跌,当天不要买,要等大盘转势后介入。除权后便放量上涨,甚至涨停,不要跟进,这是主力在补仓操作,好降低仓中成本,以便出货。举例说明,一只股票在15元时发布高送配公告,结果在登记日时被放量炒到20元,主力平均成本在18元左右。10送10除权后,股价降到10元,折合配送股价格,主力平均成本在14元左右。此时主力是不能出货的,因而会大笔买入,将股价拉高,以便于日后出货。因而,很多大比例除权股除权后都会走出先扬后抑的形态来,然后便是一段时间的横盘整理。这个过程,其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总结的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些方面,同时提出作者对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一.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 由于在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上的突出成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

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 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通过这种方法将霍乱抗原基因带入苜蓿苗中,当人们食用这些苜蓿苗后,就可以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二.转基因技术给畜牧业带来的变化 1.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优质高产 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即提高其抗性、品质和产量,为增加

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恶意收购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恶意收购问题及对策 邱大梁陈剑 摘要:本文对以炒作上市公司控股权或炒作上市公司股票,或者直接从上市公司套取利益为目的进行的收购做简要分析。主要问题有:收购人以虚假材料骗取收购资格;以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操纵上市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数据,骗取再融资并予以侵占;炒作操纵股价、进行内幕交易等获取非法利益等等。 关键词:上市公司;恶意收购;公司监管 作者简介:邱大梁,陈剑,供职于深圳证监局。 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不断发生。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2年底,已经有270家上市公司发生过控股权变更,占已上市公司的22%。一些公司的控股权甚至多次转让,最多的已经4次转让。在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中,多数收购人是为了借壳上市,将自己经营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取得融资发展的机会。这种善意收购为被收购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能从根本上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有一些收购人自身没有产业,其收购目的是为了炒作上市公司控股权或者在二级市场炒作该公司股票获取利益,或者直接从上市公司套取利益。这种恶意收购只能危害上市公司的利益,破坏上市公司的发展。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中存在的恶意收购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恶意收购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恶意收购的收购主体主要是一批投机者。这些人在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一定的资本积累后,为摄取更大利益,将目光投向上市公司,以求通过控制上市公司,实现快速敛财目的。他们设立投资类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主要目的是为了炒作上市公司控股权,或者炒作上市公司股票,或者从上市公司套取利益,而不是发展上市公司。恶意收

购的主要表现有:恶意收购往往缺乏实际履约能力,收购人在收购中仅预付部分收购资金,取得股份后以其作为质押物从银行取得资金支付收购资金;收购主体多为自然人为股东的投资类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多为空壳公司,本身没有实体业务,且实际控制人多在幕后操控;收购后没有实质上的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主要经营情况没有大的改变;收购后通过关联交易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从上市公司套取利益;操纵上市公司制作虚假财务报告,骗取再融资资格,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予以侵占;在上市公司失去利用价值后将持有的该上市公司股份再转让,或者予以放弃,用以抵偿银行负债。 恶意收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收购人制作虚假财务资料,骗取收购资格。 依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收购人要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其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其他实际控制人对其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及该公司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收购人对其所收购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并应当就其承诺的具体事项提供充分有效的履行保证。”实践中一些转让方也会对收购人的资产规模、财务能力提出要求,以确保其履行收购及资产重组的承诺。 但是,在收购实践中,以炒作股权为目的的收购人大多无实业经营,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都比较小,不能达到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净资产规模的要求和转让方关于收购人财务能力的要求。于是一些收购人通过制作虚假的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虚报注册资本、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骗取转让方的信任和收购资格。 2.套取上市公司利益,掏空上市公司。 收购人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后,往往会采取多种手段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套取上市公司利益,主要方式包括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产、向上市公司借款、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资产置换、购买控制股东虚增

上市公司造假的特征

上市公司造假的特征 2004年5月至9月,审计署依法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随即将有关问题移送财政部和证监会处理。 26日,审计署发布今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对部分存在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曝光,目前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已对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中介机构的违规事项进行全面调查处理。从公告内容看,目前国内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触目惊心,后果严重,具体存在如下问题特征: 一、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走向集团化、全面化和普遍化。上市公司近年资本操纵、信息批露违规、财务造假行为屡见不鲜,从银广厦、德隆系到科龙、南京熊猫,众多跳水庄股的股价操纵史,同时也是一部财务中介机构、股评黑嘴、市场研究组织、证券媒体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帮凶史。因为上述庄股问题巨大、后果严重、损失惨烈,在有关部门和社会舆论追究责任、反思制度缺陷、声讨操纵恶行时,往往忽略了相关中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审计署最新审计公告看,在16家被检查对象里面,竟然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仅有2家公司能够独善其身。从其中所揭露的为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事务所配合作假帐的问题,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目前资本市场造假黑幕问题的严峻性和普遍性,更加感受到对于配合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及社会监督。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呈现隐蔽性、深入性、技巧性的发展趋势。一些中介机构因为客观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的原因未能发现问题、揭示造假,甚至主观上主动配合上市公司或者作庄机构操纵报表,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人的行为,给广大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这样的后果,从某种角度与造假行为的新特征有关。近年,随着监管机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操纵行为更加隐蔽,造假方式手法也更加多种多样,显示出目前证券行业监管任务仍然比较艰巨。在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公告的《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中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有七例属于"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如在《检查结果》中,"湖南某上市公司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方式,多计存款1.31亿元,少计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本案例中银行主动配合造假,给审计机构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日见猖獗。《检查结果》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包括掩盖违规投资或者担保事项二例、多提成本挤减利润逃避税收一例、掩盖违规投资或者担保损失虚增利润二例、虚报投资项目在建工程进度一例、掩盖大股东站用上市公司资金二例、掩盖资产置换风险一例、逃避税收一例,问题总金额达到9.6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问题金额近亿元,在其中有关机构的审计错弊责任让人惊叹。上述数据再次表明,目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根本治理任务非常艰巨,从源头和支流两个角度,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治理行为,直接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王丽君 3213003964 基因工程是一项很精密的尖端生物技术。可以把某一生物的基因转殖送入另一种细胞中,甚至可把细菌、动植物的基因互换。当某一基因进入另一种细胞,就会改变这个细胞的某种功能。基因工程对于人类的利弊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主要是这项技术创造出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重组基因。但它为医药界带来新希望,在农业上提高产量改良作物,也可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提供解决之道,甚至可用在犯罪案件的侦查。但它亦引起很大的忧虑与关切。当此科技由严谨的实验室转移至大规模医药应用或商业生产时,我们如何评估它的安全性?此项技术是否可能因为人为失控,反而危害人类健康并破坏大自然生态平衡? 观点:辨证的看待基因工程的利与弊 一.基因工程可用来筛检 遗传疾病乃是由于父或母带有错误的基因。基因筛检法可以快速诊断基因密码的错误;基因治疗法则是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这类疾病。产前基因筛检可以诊断胎儿是否带有遗传疾病,这种筛检法甚至可以诊断试管内受精的胚胎,早至只有两天大,尚在八个细胞阶段的试管胚胎。 二.基因治疗法 目前医学界正在临床试验多种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法。最早采用基因治疗的是一种先天免疫缺乏症,又称气泡男孩症,患病婴幼童因为腺脱胺基因有缺陷,骨髓不能制造正常白血球发挥免疫功能,必须生活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空气罩内。最新的治疗法是由病人骨髓分离出白血球的干细胞,把正常的酵素基因接在经过改造不具毒性的反录病毒,藉此病毒送入白血球干细胞,再将干细胞送回病人体内,则病人可产生健康的白血球获得免疫功能。这项临床试验,在美国的女病童证明很成功。 三.对农业界的贡献 基因转殖的细菌用处也很大,如改造细菌可以消化垃圾废纸,而这些细菌又可成为一种蛋白质的营养来源。基因转殖的细菌可带有人类基因,以生产医疗用的胰岛素及生长激素等。其实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在某些方面而言并不稀奇。自古以来,人们即努力而有计划地进行育种,譬如一个新种小麦,乃是经过上千代重复杂交育成的。目前的小麦含有许多源

上市公司生存特征分析

上市公司生存特征分析 王慧灵刘娇李俊锋 【摘要】 上市公司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其生存状况如何,自上市后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是现今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统计生存分析法,在时间的纬度上,研究上市公司历史数据,把握上市公司生存规律,寻找随时间演变公司所展现出的与公司生存有关联的特征表现。运用生存概率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乘积极限法描述上市公司生存特征;选择财务指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分析公司生存过程中财务指标的特征表现。运用模型定量研究公司生存将极大改观过去定性研究准确性低的问题,不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乘积极限法 一、背景 上市公司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一方面,通过其产品或服务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千家万户;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所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直接影响投资者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所以,自上市公司产生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的机构和个人关注与研究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变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和行业层面的研究,集中于公司管理、财务状况、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以及股票的定价等方面的研究。然而,从生存状况角度研究上市公司则相对较少。 中国的上市公司生存状况如何,上市公司自上市后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应的背景描述获得些许的说明和认识。然而,现有的分析和资料无法让我们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不同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当我们选择所要投资的上市公司时,除了考察一般的分析指标以外,我们还可以应用统计生存分析方法以概率的形式描述中国上市公司的生存轨迹特征,探究上市公司之间生存特征差异的识别因素和指标。 生存分析就是这样一种在自然、社会经济中运用较多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概率形式描述事物的生存特征,说明事物生命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及其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同时,还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初浅的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环境;预防; Studys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Biosafet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btract: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speeding up of transgenic safety aroused people's extensive concer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problem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Meanwhile, also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ansgenic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aspects of som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Finally, of transgenic plants safe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preliminary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Prevention;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处于转型

高送转与股权登记日

高送转 百科名片 “高送转”一般是指大比例送红股或大比例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比如每10股送6股,或每1 0股转增8股,或每10股送5股转增5股。“高送转”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高送转”后,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公司的股东权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而且,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将摊薄每股收益。 股票术语。 高送转(配)是指送股或者转增股票比例较大,一般10送或转5以上的才算高送转。比如每10股送6股,或每10股转增8股等。送转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0送转10. 高送转作为一种炒作的题材,相对多见于股市处于牛市阶段时,因为此时更容易受到股民追捧,而在熊市阶段由于股民相对不热衷这种题材,高送转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公布高送转之前,主力(庄家)一般都会提前知道(这种信息不对称有时不可避免),因此股价往往会出现预热。不过高送转的股票还是有一定的炒作价值,但只是炒作价值,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投资价值,只是具有投机的价值。 在公司“高送转”方案的实施日,公司股价将作除权处理,也就是说,尽管“高送转”方案使得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股价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也未发生变化。“高送转”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而且,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将摊薄每股收益。 高送转只是迎合市场概念的一种炒作,实际上送股也好转增也罢都无根本意义,只有炒作意义。因为持有的股数多了,但价格也相应下来了,所谓背着抱着一般沉,股票总市值并无变化,主要是看有没有主力拉高股价,这样股民才有获利的机会。高送转受追捧主要是一种心理因素,譬如说在牛市中某股10元一股,年报时10股送10股,而股价拦腰一半成了5元,视觉上价格较低容易吸引新股民跟风,就好像大白菜一块一公斤你嫌贵,而五毛一斤你就觉得便宜了的一样的无意义心理。填权后庄家获利丰厚,真实的复权价格已到天上,但跟风的并不感觉价格高。老股民虽然对这种游戏规则心知肚明,但既然大家认为大家都有这种心理,就形成了默认的击鼓传花式的博傻游戏。所以,在西方成熟市场,股民们并不太认可高送配,他们只认现金分红的持续能力,这才是根本。好在每种游戏规则都有其底线,不能轻易触碰,送转股票也是有基本要求的,要求公司基本面(股价,业绩,公积金等等)有基本条件,不是公司可以无限制送转的。 当然,股票拆分本身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例如,由于股价低,也就使得资金门槛相对降低,方便小资金的出入,提高流动性。譬如说,美国很多股票的股价每股成千上万美金,试想如果中国某支股票一万元一股,有几个股民会参与?既限制了小资金的自由,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有利的方面 1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

度上市公司并购报告

2004年度上市公司并购报告 从1997年到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市场发展迅速,上市公司收购数量的历年增长率分别高达112.12%,20.00%,22.62%,15.53%,41.18%。到了2003年以后,高速发展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市场增长停滞了:与上年相比仅为2.38%;上市公司并购增长似乎达到了一个平台。到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的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上市公司收购数量下跌的直接原因在于在今年宏观紧缩之下,各类并购投资主体的行动谨慎,具体如上所述。深层次原因在于并购投资的刚性与并购获利的具有不确定性。最后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并购中股权支付的困难。 目前,现金是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最主要支付手段,在所有上市公司并购中,每年占70%-80%。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年平均支付成本约为1-2亿元,这仅是并购中的显性成本。上市公司收购以后,收购方还需要资产整合、人员整合等隐性成本支出,企业并购整合的隐性成本甚至大于直接购买成本。收购方要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收益,这些支付是必须的,即并购支付成本是刚性的。 收购上市公司的赢利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二级市场赢利,尽管这种赢利模式在法规上不允许,但实践中存在这种赢利的可能性。二是资产注入收益,大股东向上市公司以一定的溢价注入资产,产生溢价收益。三是产业整合获得协同效应。 由于市场成熟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加严,通过二级市场或者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而产业整合中协同取得过程漫长,能否取得尚且是一个未知数。 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其他赢利与增值机会是通过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融资,或者非流通股全流通的溢价收益,而这些赢利机会是建立在我国股市的二元结构,流通股股价高于非流通股(净资产)的情况下出现的。 目前,出现大量流通股股价低于净资产的价差,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获得资本性增值机会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所有这些收益则变得不确定。 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股票已成为企业并购中的主要支付手段。但在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移过程中,除了国有企业之间的无偿划拨可以实现非现金交易之外,其它基本上都是以现金支付的。用现金支付的缺点是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受到较大限制。发展中的企业本身需要现金,而我国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不发达,因此,很多希望通过并购发展自我的企业,因为资金限制而不能实施并购活动,即使某些企业能够实现并购,其并购规模也受到限制。最新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允许收购方可以采用股票支付手段,但是发行新股在我国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再融资,但是许多并购的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遇到了困难,从统计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配股融资难度加大,最终导致那些收购上市公司的投资方在付出高昂的并购成本以后,却未能融入资金(见表1)。 支付方式\时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无偿划拨数量(家) 7 18 30 27 25 29 39 30 占当年并购数比例(%) 21.2 25.7 35.7 26.2 21 17.3 22.68 18.75 有偿支付数量(家) 26 52 54 76 94 139 133 130 占当年并购数比例(%) 78.8 74.3 64.3 73.8 79 82.7 77.32 81.25 并购总数(家) 33 70 84 103 119 168 172 160 并购总数的年增长率(%) -- 112.12 20.00 22.62 15.53 41.18 2.38 -6.98 现象之一曲线MBO案例直线上升 在政策环境不支持下,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规避收购主体搭建、规避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需要国资委审批、收购资金来源困难等方面有了诸多创新的方法。如采用搭乘母公司股权转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